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高二化学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检测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Tag内容描述:<p>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学习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学习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学习过程:一、溶解平衡思考与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P59-60,思考: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p><p>2、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策略能量的观点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是学习高中化学的一条主线,也是联系理、化、生三大学科的纽带之一。二轮复习中,我们应该紧扣新课标,瞄准新高考,提炼知识要点难点,精讲精练,使学生运用本专题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本专题的复习策略。一、考纲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2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及生成物能量的关系;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4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约能源。</p><p>3、1.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常温常压条件) 1) 1molN2与适量O2反应生成NO2,吸收68kJ的热量 课堂练习 2) 1molCu与适量O2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kJ热量; N2(g)+2O2(g)=2NO2(g) H=+68 kJ/mol 2Cu(s)+ O2(g)= 2CuO(s) H=-314 kJ/mol 2 1 Cu(s)+ O2(g)= CuO(s) H=-157kJ/mol A. 2C2H2(g)+5O2(g)=4CO2(g)+2H2O(l) H=4b kJ/mol B. C2H2(g)+5/2O2(g)=2CO2(g)+H2O(l) H=+2b kJ/mol C. 2C2H2(g)+5O2(g)=4CO2(g)+2H2O(l) H=2b kJ/mol D. 2C2H2(g)+5O2(g)=4CO2(g)+2H2O(l) H=+b kJ/mol 2.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C2H2) 气体时生成 1 mol二氧 化。</p><p>4、基于培养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研究近况: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文献名搜索中国知网经过分析筛选有几篇文章是有关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的相关内容,几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本节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第一种教学设计是依托教材实验为基本素材,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落实新课标的相关目标的达成。陈颖等以选修四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实验2-2为素材,引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形成对控制变量法基本概念的准确认识,把握控制变量实验的。</p><p>5、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对H的“+”与“-”的理解。【学习过程】:一、反应热 焓变(一): 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p><p>6、xxxXXXXX学校学校XXXX 年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年级 xx 班级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填空 题 二、选择 题 三、实验, 探究题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1、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上有广泛应用。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 a;X、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 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 X、Y 都是惰性电极,a 是饱和 NaCl 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 液。 电解池中 X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p><p>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是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H=-241.8 kJ/mol。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p><p>8、第三节 电解池教学重点:电解原理及应用教学过程:第三节电解池一、电解原理实验:现象一极有气泡,检验为氯气;另一极有红色的物质析出,分析为铜。讲:要分析此现象我们得研究此装置,首先看电极。1电极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Pt/Au)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u/Ag)问:通电前和通电时分别发生了怎样的过程?通电前:CuCl2=Cu2+2Cl- H2O H+OH-通电中:阳离子(Cu2+,H+)向阴极移动被还原;阴离子(Cl-,OH-)向阳极移动被氧化讲:即在电极上分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称电极。</p><p>9、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二: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三: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 展示蔗糖溶解平衡的课。</p><p>10、3-4-2 沉淀溶解平衡1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化合物PbSO4PbCO3PbS溶解度/g1.0310-41.8110-71.8410-14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A.硫化物 B.硫酸盐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225 时,已知下列三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Ksp)分别为Ksp(FeS)6.31018 mol2L2;Ksp(CuS)1.31036 mol2L2;Ksp(ZnS)1.61024 mol2L2。下列关于常温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硫化锌、硫化铜、硫化亚铁的溶解度依次增大B将足量的ZnSO4晶体加入到0.1 molL1的Na2S溶。</p><p>11、第 一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 燃烧热 能源,一、燃烧热,1 燃烧热的的概念:,2 概念理解:,(1)研究条件: 25 101kPa,条件不同,反应热不同,(2)燃料的物质的量规定为1mol,(3)生成稳定氧化物(即生成物物不能继续燃烧) 一般如:C - CO2 (g) S SO2 (g) H H2O(l),(4)单位:KJ/mol,25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1)为什么指定温度和压强?,(2)纯物质的量限定多少?,(3)什么才是稳定的氧化物?,(4)放出的热量单位是什么?,3.表示的意义:,4.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含义: 在。</p><p>12、新人教化学 选修4 第1章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2H2(g)O2(g),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煤气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D电能是一级能源答案A2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p><p>13、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 写热化学方程式: 12克碳与适量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放出热量393.5千焦 12克碳与适量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放出热量110.5千焦 1摩尔碳燃烧放出的热量到底是多少?,一、燃烧热,在25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1)条件:,(3)生成的物质一定要稳定 a、状态要稳定; b、要完全燃烧(生成物不能再燃烧)。,注意:,(2)燃烧的物质一定为1mol;,25 、 101KPa;,一、燃烧热,1.燃烧热的的概念: 25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p><p>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以表示分子的个数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只需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C.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D. 伴随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zxxkw,学.科.网,中和热、燃烧热、能源,中和热,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注意 中和热是以生成物1 molH2O为基准的; 反应条件是在稀溶液中;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过程,H0 ; 强酸强碱的实质相同,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中和热都约为57.3 kJ/mol ; 有弱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弱电解质电。</p><p>15、百度文库第一节原电池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掌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实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装置示意图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质量增加,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极Zn电极Cu电极电极名称负极正极得失电子失电子得电子电子流向流出(填“出”或“入”)流入(填“出”或“入”)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Cu22e。</p><p>16、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节 焓变 反应热(第2、3课时),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书写。,1,学习目标,一、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_______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3,书写注意事项,反应热,能量,知识回顾,(1)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___”,放热用“__”,单位常用__________。 (2)需注明反应时的_____和_____,如不注明条件,即指25 、1.01105 Pa时。 (3)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气 态、液态、固态分别用英文字母__、__和__表示,水溶液中 的溶。</p><p>17、章末检测试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基本营养物质的是()A维生素B油脂C蛋白质D糖类答案A解析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其中糖类、油脂、蛋白质称为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基本营养物质【题点】基本营养物质2下列各组物质,既不是同系物又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蔗糖和麦芽糖软脂酸甘油酯和硬脂酸甘油酯淀粉和纤维素油酸甘油酯和乙酸甘油酯ABCD答案B解析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软脂酸甘油酯和硬脂酸甘油酯都是由饱和的高级脂肪酸和。</p><p>18、有效碰撞理论 1.在气体参加的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都增大的方法是()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移去生成物A B C D 2.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倒入盛有块状大理石的烧杯中,若进行如下改变,其中不能使最初的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盐酸的浓度不变,其用量增加一倍B 盐酸的浓度增加一倍,其用量减少一半C 使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D 盐酸的浓度不变,使块状大理石变成粉末状3.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