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
太阳病篇 麻黄汤证讲解(二)。太阳与阳明合病。阳明病篇 阳明热邪重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一)。A.太阳病桂枝汤证候变成阳明病热邪重证。阳明病篇 阳明湿热中焦证。小结胸病 (小陷胸汤证)。阳明病篇 阳明湿热上焦证。
伤寒论通解Tag内容描述:<p>1、,1,通解第四十课:阳明病篇阳明湿热中焦证:小结胸病(小陷胸汤证),-,2,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宋128),此条:“结胸”病总纲。临床: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3,对答简洁,结合其他条文讲解。首先,提出问题临床思维:对比例如: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小陷胸汤证知行合一,-,4,回答:“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按之痛。</p><p>2、通解 第三十六课:阳明病篇 阳明湿热上焦证:栀子豉汤证(一),阳明共邪:“热” 更善夹杂 1.湿阳明病湿热证(分三焦) 2.瘀阳明病瘀热证 3.宿便、宿食阳明病里实证,阳明病湿热证候 关键 1.舌苔:多是厚腻苔,色黄 2.脉象:多数滑脉 3.满闷湿热内阻,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宋76),存在错简:“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并非第76条内容,而。</p><p>3、通解 第二十课:太阳病篇 麻黄汤证讲解(二),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宋36),此条讲“太阳与阳明合病”需“宜麻黄汤”。,“太阳与阳明合病”: 1.阳明体质,外感; 2.太阳病传变。 注意三点: 1.“太阳”中风证还是伤寒证? 2.“阳明”分清阳明的病邪和三焦情况? 3.“合病”、“并病”辨明是以哪一病为主。,“喘而胸满者”, “喘”无特异性 “喘、胸满”:突出特异性 说明:病在胸。 排除:阳明病中承气汤类方。,注意:竹叶石膏汤证阳明为主。 表明:热邪,可造成“喘而胸满”。 鉴别: 太阳病为主?还是阳明。</p><p>4、通解 第四十课:阳明病篇 阳明湿热中焦证:小结胸病 (小陷胸汤证),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 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宋128),此条:“结胸”病总纲。 临床: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对答简洁,结合其他条文讲解。 首先,提出问题临床思维:对比 例如: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小陷胸汤证 知行合一,回答:“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按之痛”: 部位? 首先:“正在心下” 发展:“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寸脉浮、关脉沉”不完全 病位 +“脉沉而紧”、。</p><p>5、通解第十七课:太阳病篇桂枝汤证讲解(五),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宋21),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此条讲“桂枝去芍药汤”证候,其主要临床症状是“脉促、胸满者”。“太阳病,下之后”“坏证”。太阴病(或者说中焦不足者)增加。,“太阳病”“下法”禁忌。后果。</p><p>6、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宋25),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生姜一两六铢,切甘草一两二铢,炙麻黄十六铢,去节大枣五枚,擘杏仁十六个,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p><p>7、通解 第十一课:时间医学与生成数,一、时间医学,“时间医学”,新名词旧内容。 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与时间规律性。 1.“时间医学”的简述 万物都是有时间规律的,据此原理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的一门学科,即时间医学。,在生理方面: 人在一年四季中的情绪和体力变化; 昼夜之间激素水平的变化: 人体的免疫功能随季节、昼夜所发生的变化; 妇女月经周期随月亮亏园的变化等。 在病理方面: 某些疾病集中;有些药物在某个时间段效果好一些;有些疾病在某个季节或某个时辰死亡率高。 顺应自然,维护自身健康。,2.“时间医学”的原理: 素问.。</p><p>8、通解 第三十四课:阳明病篇 阳明热邪重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一),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宋26),此条讲服桂枝汤大汗出而出现阳明病热邪重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关键:“大烦渴不解、脉洪大”。,“服桂枝汤大汗出后”的情况: 与第25条是否相同? 两种可能: A.太阳病桂枝汤证候变成阳明病热邪重证。 B.本是阳明病热邪证候。,第一种情况 太阳病转为阳明病,“服桂枝汤”? 太阳病中风证候:汗出、恶风、发热 “大汗出”“如水流漓”,所以“病必不除”。 “大”:程度,汗出淋漓 结果如何? “大烦渴。</p><p>9、,1,通解第一课:如何学用伤寒论,-,2,伤寒论是由张仲景“论广”而来,具备“简、精、效”的特点。“简”:是语言简洁,字字千金.错误的“共识”:“伤寒论深奥、隐晦、难明”.望而却步,或者学而不用。,-,3,“精”,核心思维,“意赅”,或者是理、法、方、药具备。一、临床思维:显露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二、理论思维:是隐藏,理论临证架构在仲景书中探求。,-,4,“效”:疗。</p><p>10、通解 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 合 病(二),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宋25),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生姜一两六铢,切 甘草一两二铢,炙 麻黄十六铢,去节 大枣五枚,擘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 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p><p>11、通解 第三十四课 阳明病篇阳明热邪重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 一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 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宋26 此条讲服桂枝汤大汗出而出现阳明病热邪重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 关键 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 服桂枝。</p><p>12、通解 第四十课 阳明病篇阳明湿热中焦证 小结胸病 小陷胸汤证 问曰 病有结胸 有藏结 其状何如 答曰 按之痛 寸脉浮 关脉沉 名曰结胸也 宋128 此条 结胸 病总纲 临床 按之痛 寸脉浮 关脉沉 对答简洁 结合其他条文讲解。</p><p>13、通解 第三十六课 阳明病篇阳明湿热上焦证 栀子豉汤证 一 阳明 共邪 热 更善夹杂1 湿 阳明病湿热证 分三焦 2 瘀 阳明病瘀热证3 宿便 宿食 阳明病里实证 阳明病湿热证候关键1 舌苔 多是厚腻苔 色黄2 脉象 多数滑脉3。</p><p>14、通解 第二十五课 太阳病篇汗法禁忌 一 咽喉干燥者 不可发汗 宋83 此条是仲景以 咽喉干燥 为举例 来阐明患者 不可发汗 咽喉 干燥 涩痛 声音嘶哑口咽部 喉咙还包括 鼻咽部 干燥 津液十分枯竭 干 枯竭 燥 说文 燥 干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