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1
力F2=60N。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 .坐标的变化量x=x2-x1 (表示汽车的位移)。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定义。3、位移与速度关系。从A点开始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力F可以用两个力F1和F2同时作用来代替。
物理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1Tag内容描述:<p>1、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屈原一中,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合力的确定,解法一:选8mm长的线段表示15N的力,如图,表示F1的线段长24mm,表示F2的线段长32mm,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p><p>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t,v,t,结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就是vt图线与t轴所夹的矩形“面积”。,公式法,图象法,v/ms-1,t/s,2,6,4,10,8,3,4,5,6,0,2,1,-2,-4,x/m,面积也有正负,面积为正,表示位移的方向为正方向,面积为负值,表示位移的方向为负方向.,乙,0,4,8,1。</p><p>3、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和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t/s,5,4,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0,1,2,3,2时间的单位:h、s、ms等,一、时刻和时间间隔,3、指出与神舟五号有关的几个时刻与时间?,2003.10.1509:00,10.1518:40,10.1606:23,9小时40分50秒,1。</p><p>4、运动速度的描述 :速度,一,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1 .坐标x1 :表示汽车在时刻t1的位置,3 .时间的变化量t=t2-t1,2 .坐标的变化量x=x2-x1 (表示汽车的位移),坐标x2 :表示汽车在时刻T2的位置。 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在x=x2-x1,x1,x2,“蜗牛行走慢”,“飞机飞行快”中,如何比较运动的速度? 方法1 :时间t相同,比较位移x的大小。</p><p>5、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二章直线运动,通过相同位移,用时短,运动得快。,相同时间内,位移大,运动得快。,13s,110m,21s,200m,时间不同位移不同,运动的快慢?,速度,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时刻t=0汽车坐标=时刻t2=2s汽车坐标=坐标的变化量:位移=时间的变化量:t=,-2m,3m,5m,2s,速度,速度,意义:表示运动的快慢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p><p>6、3.5力的分解,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2、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分力F1、F2,合力F,三,若没有限制,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两个力的合力是唯一的,在实际的物理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是按照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水平面上的物体受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F,水平向前拉物体竖直向上提物体,拉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F,F。</p><p>7、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3、位移与速度关系:,4、平均速度:,2、位移公式:,例1、证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常数。,证明:设加速度为a,经过任意一点A的速度为v0,从A点开始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由运动学知识:,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即:只要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p><p>8、五、力的分解,1、力的合成2、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复习引入:,力可以合成,是否也可以分解呢?,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1)使耙克服水平阻力前进(2)把耙上提。,力F可以用两个力F1和F2同时作用来代替,而效果相同,拖拉机对耙的拉力F,同时产生两个效果:,一、力的分解法则,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分力F1、F2,合力F。</p><p>9、力学单位制,物理学的关系式,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指它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间的关系。,例如,m/s,m/s2,Fma,1N=1kgm/s2,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基本单位;,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p><p>10、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规律:v=________当v0=0时,v=______位移规律:x=________当v0=0时,x=______x=________当v0=0时,x=______,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m/s2,某时刻的速度是8m/s,经过一段位移,速度为20m/s,求这段位移是多大?,分析下面一个例子:,42m,分析与思考:,在此问题中,并不知道时间t,因此要分步。</p><p>1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课时时间和位移,探究一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与联系,2.两种分辨方法(1)根据上下文判断:分析所给的说法,根据题意去体会和判断时刻对应的是某一事件或运动的状态,时间间隔对应的是事件或运动的过程(2)利用时间轴判断:画出时间轴,把所给的时刻和时间间隔表示出来,对应一个点的是时刻,对应一段线段的是时间间隔,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4s末就是。</p><p>12、5正交分解法,知识回顾:,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有哪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缓慢运动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3、以前解决共点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问题与思考,1、如图所示:天花板上的两根绳子于O点系一重为100N的物体,两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450和300,求两根绳子的拉力T1、T2分别为多大?,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一与水平地面成300角的斜向。</p><p>13、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何研究一个物体运动规律?(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何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用什么仪器可以测得?,思考:1、纸带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回忆,2、通过测量或计算还能得到哪些信息?,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目的,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p><p>14、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位置,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的物体叫参考系,同一个物体由于选择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所以研究运动时,必须指明,通常取作为参考系。,不动,不同,参考系,大地,3、质点: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可以不考虑物体,便可以把物。</p><p>15、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运动的描述,三个基本概念,三个物理量,两种打点计时器,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定义: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特点:物体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1机械运动:,三个基本概念,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用来选做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通常选择。</p><p>16、矢量三角形法则求解三个共点力平衡案例教学,问题的引入(错误做法),错误1,错误2,错误3,F,FT,G,正确做法,第一步物理情景,第二步受力分析,F3,受力关系F12=F3,F2,受力关系F13=F2,F1,受力关系F23=F1,第三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平衡条件作图,温故: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运用,知识点一:等效思维运用,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将三个力简化成两个力,F3,F1。</p><p>17、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位移公式:x=vt。,3.v-t图像中着色矩形(图线与t轴所围成部分)的面积的物理意义。,2.在v-t图像中的图线形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猜想,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估算实验中小车的位移,右表为某同学所做的“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表中的“速度v”是这位同学用某种方法得。</p><p>18、实验1:一粉笔和一薄纸同时从同一地点下落,谁先着地?实验2:同样重量的薄纸团和薄纸呢?,原因:,空气阻力对运动快慢有影响,探究影响落体运动快慢因素,牛顿管,抽气后,就排除了的影响,注意: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空气,牛顿管实验,现象:。结论:。,在真空中下落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在真空中同时落地,一、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三、性质:,自由落体运动,2.4自由落体运动,二、特点。</p><p>19、5力的分解,一、力的分解法则,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分力F1、F2,合力F,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注意:几个分力与原来那个力是等效的,它们可以互相代替,并非同时并存!,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3.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p><p>20、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把力按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叫正交分解,F,Fy,Fx,用力的正交分解求多个力的合力,F,1,F,2,F,3,1、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2、正交分解各力(将各力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3、分别求出x轴和y轴上各力的合力:,4、求出FX和Fy的合力,即为多个力的合力,大小:,方向:,例题一:大小均为10N的三个力,共同作用在O点,如图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