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_第1页
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_第2页
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_第3页
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_第4页
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马艳霞2012-12-24 17:03:12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 年 03 期【英文标题】Evaluation Criteria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Luo 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022)【作者简介】马艳霞,女,1974 年生,洛阳师范学院讲师。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471022【内容提要】 文章首先简要概述了制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及主要特点;其次,在回顾我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基础上,指出我国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应从宏观角度、学术角度和应用角度来规范信息素养评价标准。The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introduces status of the research on foreign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 Secondly, the study also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in reviewing the evaluation of Chinas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inally, lear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Chinas reality,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to regulat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criteria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academic angle and application point of view. 【关 键 词】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信息素养教育 information literacy/evaluation standards/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公民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能否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还决定着全社会公民素质的高低。自 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首次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特质,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个人的信息素养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否有效,都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评估和衡量。因此,继信息素养定义、内涵等基本理论研究之后,各国学者开始对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本文回顾总结国外主要信息素养标准,以及我国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的现状,对国内外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借鉴和应用信息素养标准方面的建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制和实施。1 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的必要性(1)有助于评价个人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素养能力作为知识社会人们的一项基本技能,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等。要对内涵丰富的能力进行评价,简单以课程测试、问卷调查等单一的评价方式进行,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学科特征。因此,要科学地评价个人的信息素养,应采取多项目、多途径、多形式、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法,灵活有效地进行评价。但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必须依赖一定的评价标准,只有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才能保证实际的评价活动得以开展。(2)有助于信息素养教育的规范化进行。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之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图书情报界、教育界人士的认同,尤其在国外,从 20 世纪70 年代已经开始研究,目前已经形成许多较为完善的信息素养标准。这些标准为进一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信息素养教育在全世界范围规范化的开展,各国根据标准实施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信息素养教育项目。我国因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缺失,信息素养教育至今基本上还是各行其是,没有明显的特色和规范。只有进行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制定相关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计划和培养方案,才能看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果和不足,从而改进信息素养教育,使得信息素养教育能够在规范化情况下进行。2 对国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的回顾与分析2.1 国外主要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在国外,信息素养教育开展了近 30 年,产生了大量信息素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成果。近年来,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也日益成为研究重点,各研究机构从不同侧面对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进行研究,各国也制定了各种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典等国均拟定了自己国家的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表 1 显示主要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表 1 国外主要信息素养评价标准2.2 国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分析2.2.1 多样性和整体性国外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标准体系更趋合理。不仅有一些国家标准和地区性标准,还有综合性标准和学科性的专业信息素养标准等。此外,国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层次性也很明显,如美国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培养要求,制定了一系列信息素养标准,如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是针对美国中小学学生培养的标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针对大学生而制定,而科技信息素养标准则针对高等院校科学技术领域专业学习的学生制定,反映了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培养的特点,使学生在每个教育阶段都得到相应的培养。2.2.2 学术性、合作性强综观国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我们发现国外标准制定者都是享有很高威望的学会或专业机构,同时广泛吸纳各学科专家参与,使这些标准体现了一种全国共识,且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国外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重视合作,多是教育部门、图书馆、学校甚至国家政府等合作的结果,很少有个人或单一机构进行研制。上述所列国外现有的标准都是合作的结果,如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得到了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高等教育和独立学院理事会的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成为美国信息素质评价的最权威标准。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标准是由澳大利亚大学和新西兰 62 所大学共同研制出版。2.2.3 图书馆主导地位突出国外的各类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基本上都是由图书馆组织主创或与其他团体组织合作编制,如英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由英国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协会编制;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是由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主持编制;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由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员协会编制。此外,国外图书馆界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倡导、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始终担当着先锋和主导的作用。目前,除标准的研制外,图书馆还在标准的实施和教学实践中居主导地位,目前国外各类型图书馆积极加强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如美国大学与研究性图书馆协会(ACRL)和美国中小学图书馆协会(AASL)开展的 L2L 和 SPIRIT 合作项目、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的 CLASP 合作项目以及图书馆与校内外其他机构之间合作的 TWIST 项目11等。2.2.4 注重标准的实施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把目光从标准的研制延伸到标准的落实,并且有一系列成熟的实践培养模式和规范化的实践项目,如 1988 年美国提出的“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目前已作为一门课程在美国中小学中推广普及,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满足信息需求的技能。这些培养模式和评价实践使信息素养标准的实施的到保障。此外,美国和澳大利亚于 2002 年和2004 年分别推出“美国最佳信息素养项目实践特征”和“澳大利亚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最佳实践特征”,从国家层面来推进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实施。3 国内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的回顾与分析3.1 国内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回顾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起步晚,规模小,到目前为止,没有出台国家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但近几年,随着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之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图书情报界和教育界的认同,国家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国内一些学者也都对标准的研制进行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成果,现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回顾,如表 2 所示。3.2 国内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分析3.2.1 起步晚,不规范从文献回顾可知,我国对信息素养问题的真正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1995 年首次在相关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信息素质”和“信息素养”的概念,之后发文数量逐渐增加,到 2006 年达到 139 篇,内容也涵盖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但其中对信息素质评价和标准研究的论文数量很少,只有 50 篇,占发文总量的 7.02%,对信息素质评价及其指标的研究论文只有 21 篇,占总数的2.95%。因此,目前我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权威的信息素养国家评价标准,相关标准只是在国家部委文件里面有所涉及,其规范化和成熟度很低,没有专门的标准体系,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仍不规范。3.2.2 个人研究,缺乏权威性尽管大多数学者意识到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并开展相关研究,但现有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还处在部分专业人员和学者的个人研究阶段,没有成立类似于国外的专门研究机构进行标准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