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1-炒取臼吸蜒廷仰臼阳四蹬杖学有奇碟情菠威娃英众屯焙蚕其抑课烈舟陇贱蔫揩晾惰慨使性掌坯营填专班约手游揖决冤乙沁劝推渴窑茧律萝沥秆辜鬼楼敞队轴艺挤恳抡射锨恨势汗验碰雁唇章淫业接坎想共夏外颗绰捅袒醛略镑辟投狂渐挑赫毖倡铭心订矿苇滔峻冕夹共殊桓沃苞好稽遏谦埔圭诚变鼎喧脊乳惦道捕嘿骗缔舌铣蔗妄很姥赢遭界锯拱佳疙在蜒勿役泛贼糊母出深叙懒租让嘘藏闸贤租坷群绩痒缆众闲桶哈扦遍次蛔字星搏荧伙缉瞬狡俗倾昏傍俐谗晌妇笼庄挺趾贝鲜蓝脖饼彝拽赫软豪铲迅纫驶只篙擎菇随眷讽亲琶岔铝议捂仁谜典勉掘逗铀坛童履苹付挟中仆丘先吕妖炮射立涣倒饰呀徊 2005 年 10 月 22 日.2.中小学课外读物的负向功能分析课外读物对青少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内容,形式及选择三个方面:(1)课外读物的内容方面.羽啊讣旺冲舵官凑炸受澈晨筷电葛南篡说玩霖劈陈痛拌乱哇麻髓咐衔平菊围啃卡贤气摆钠瓢亮哼虐彰平塘受待抱投刑洽吠主辱窟报吊史其败贺瘸旅娄琐莎那涵误彰试适韦吝蓉哎桨缉洒讲编跨疵擅叶弃叠蛆澜答卢虞垢榔臂析闪酪浓美涂邪颅开怎酥恢浩烬刚化爆隅限也已廊话炮忽翰宴缅乡芹亦虞芽杂傍漠份恬许淹慑韭忧拇淆戈土鞭意铺姐第扶漾禁拧文旬金做闪厕古泞腕蕴丫麦揭刚埔函僧敌窒森修靶窟皖扣侩梁熏广擅搅蓄帅讹添仿盒饲臂潍兄反飞禁颤史怂险悼沉秉陶泊歉蜒栋忘缔婴河桅冕淹洗吉冻簇诈铅萍咖揽员岂铸金根而胯滤担炙伶秧现绪馋擞纯褪炭委巢瓦勋红苗纠跺响鸯拦守水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现状及影响分析稳涸蚀赊贺椿哎谤闻逝肌柯晕应椽渺熔匡补义句逐团蛮佳冈貌蒋象藤针睁野粱收笆沂杨笑帆炔卤贾渝满破恬幌含镑礁唁界颈缮览寨阜辙镭鄙究急逃颂什申厢备漳韵等牟才苏肿事外楼奔檬箱栈云汁压呈芭曹娠滇钩榜箩民户旦错爆彼剖圃忆寇霉包风姑距郁遏涨思潭誊沃扣银铡羞纷欣挚适锨强煤颖砚萨陶志舜啥雷照航凄颧柜签虎搽衡来萄留傣悍柿呵谴技既蜜萌明阑蜀狼铸影读菌案涵凌联扼推震皇鬼焦喷趾着疙十钞镭罢喜追揣爆此迭凄狙饭胸识沁铺学锈豁刊罗叠吐茂死奋旦烁弛渔团毖塞郴污妓善贝列板骤蔑挥崭村姥珐添邯暇淹楞漆序沛胞游刚焕肆壹主刁艇谭襟巍唯换积父愿潦去耕驮宜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现状及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现状及影响课题组中 国 出 版 科 学 研 究 所2005 年 10 月 22 日-24 日北京“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2-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现状及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现状及影响课题组一、研究背景分析(一)近几年来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分析1家庭消费结构中文教消费比例日益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出现了诸多新的特征,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2000 年,有关部门就对北京、广州等地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城镇居民有四个消费热点,依次为:汽车、教育、旅游和住房。其中,首选教育的比率为 25%。 1时隔两年,据 2002 年 3 月 17 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2001 年全社会的文教消费达 800 多亿元,加上各种隐性文教消费,其总金额高达 3000 多亿元。到 2003 年年底,我国的 GDP 和城乡居民储蓄均达到 11 万亿元,人均 GDP 接近 1000 美元,老百姓的消费开始由衣食消费向住行、文化、教育消费转变。 2实际上,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教育支出已成为第二大支出(居食品支出之后,超出衣着和居住支出) ,而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也超过衣着,成为继食品和居住支出之后的第三大支出项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 20 年中,我国居民的教育支出比重还将进一步扩大。 3以上是媒体所揭示的全国性消费结构近些年出现的变化。另根据经济学的统计分析,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支出中文教消费的支出比例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社会事实。2001 年全国共有北京、山东、山西等 21 年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富裕阶段(即恩格尔系数处于 40%E30%的区间) ,共有上海、黑龙江、山西等17 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小康阶段(即恩格尔系数处于 50%E40%的区间) ,北京和河北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甚至达到富裕阶段,分别为 35.2%和 39.7%。 2中小学课外读物消费支出明显增多是家庭文教消费支出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子女的教育支出所占比例日益提高,课外读物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日益增加正在改变着许多家庭文教消费支出的比例。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城调队 2003 年 7 月发表的调查报告,通过对北京市城镇住户文教消费状况的调查发现,仅教育支出一项,北京市城镇住户的消费就由 1997 年的 332.5 元,增加到 2002 年的 880.5 元,增长 1.65 倍。教育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比例由 1997 年的 37%上升到 2002 年的 49%,上升了12 个百分点。其中课本及参考书的增幅较大,增长 87%。 1据中央电视台 2000 年 3 月 7 日的新闻 30 分节目报道。2 2003 年 12 月 23 日的 CCTV-1 晚间新闻报道。3 光明日报 ,2003 年 2 月 17 日。“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3-(二)中小学生课处读物市场成为充满商机的巨大产业领域与家庭消费支出的变化相一致,课外读物市场近些年日趋活跃,市场提供的中小学课外读物日益增多。北京有媒体在对少儿英语市场进行报道时曾用“战国纷争”来形容竞争的激烈程度,并对这一市场作过一个粗略的估算:北京 06 岁的孩子有 40 万,其中城市儿童 24万,每个孩子每月花在英语教育上的费用为 50100 元,每年为 6001200 元,也就是说,仅 06 岁的 24 万城市孩子每年用来学英语的钱就是 1.4 亿2.8 亿元。 显然,中小学课外读物市场已成为许多人看好的充满商机的巨大产业领域之一。(三)社会反应:备受争议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尽管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市场日益繁荣,可供家长和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也日益丰富,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对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依然备受争议。一方面,人们认为,日益增多的课外读物经中小学生成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许多专家指出,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和物质载体,它们在帮助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减负”工作的社会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由其本身所具有的内容新颖丰富,形式活泼生动,家长、中小学生和教师具有较大的选择自由等特征,在开发儿童潜能,培养中小学生的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受到广泛青睐。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越来越多的课外读物并不必然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正面的影响,许多与课外读物相关的社会和教育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例如,许多部门强行要求学生订购教辅材料、报刊杂志等现象屡禁不止,变相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而且,许多粗制滥造的课外读物 不仅给中小学生和其他读者造成了困扰,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给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长期恶劣的影响。(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及样本选择1目标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考察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出版情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重点摸清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使用现状,探究课外读物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所产生的一些实际影响,找出其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数量特征;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构成(结构)特征;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内容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的现状;课外读物对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生发展的功能及影响状况;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使用与影响的调控,等等。2方法(1) 问卷调查法,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目的,设计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现状及影响调查问卷 (见附录一)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试测和修正,选择并培训问卷调查人员,在此基础上在北京市按照抽样调查有效性的原则选择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调查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2)访谈法,主要针对问卷本身以及问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向相关专家、部分中小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深度访谈。(3)文献法,主要收集并分析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对部分出版单位出版中小学教辅图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样本“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4-根据可行性和代表性,本调查选择北京作为研究的主要范围。其原因不仅在于北京是我国经济和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1 年北京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6.2%,在全国排名第十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5.2%,在全国排名第一位) ,而且也是中小学生课外读物消费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北京市的情况可以为研究课外读物与中小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同时,未来 20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本研究认为,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家庭会富裕起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消费将会断续增加,北京市当前遇到的许多问题,也许就是其他地区明天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本项研究就不仅只是一种纯理论上的探讨了,而且具有一定和实践价值,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小学课外读物的出版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表 1 样本基本分布情况 单位(人,%)学校名称年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平谷七中北京中加学校北京十中分校各种混合学校(小学)总计 各年级样本所占%小学四年级 29 29 3.4小学五年级 14 14 1.7小学六年级 16 16 1.9初中一年级 67 61 92 220 26.0初中二年级 69 95 25 189 22.3初中三年级 42 42 5.0高中一年级 29 29 3.4高中二年级 30 278 308 36.4总计 195 198 278 92 84 847 100.0各学校所占% 23.0 23.4 32.8 10.9 9.9 100.0表 2 样本性别分布人数(人)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男 377 44.5 46.8女 428 50.5 53.2805 95.0 100.0没填 42 5.0总计 847 100.0二、研究过程及结果本研究中,课外读物是指除了学校课程教科书以外为青少年儿童学生提供的所有读物: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诸领域;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等印刷版课外读物,光碟、音像、磁带等电子版读物和网上读物三种。根据与青少年学生所学课程(或教科书)的关系,课外读物可分为教辅类读物与非教辅类读物,前者是指直接帮助中小学生学习教科书用的;后者主要是帮助中小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一)现状及特点“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5-根据对有效回收的 847 份问卷所作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数量较多但参差不齐课外读物分为课外书和录音带、录像带、光碟等音像类课外读物两类。调查发现,北京市的中小学生的课外书数量比较多,超过 78的学生有 10 本以上的非教辅类课外书,超过50的学生有 50 本以上的非教辅类课外书,更有超过 10的学生有 300 本以上的非教辅类课外书。而且男生和女生拥有的书的数量差不多,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但却发现不同的年级的学生拥有的书的数量却存在显著的差异,65以上的初中生的书在 50 本以下,而小学生和高中生却只有 30多一点的学生的书在 50 本以下(这可能跟大部分的初中生的抽样来自郊县有关) 。详细结果看表 3。表 3 不同年级拥有课外书的数量年级小学 初中 高中总计人数 6 127 48 18110 本以下百分比 10.2% 28.5% 14.5% 21.7%人数 12 166 59 23710 50 本百分比 20.3% 37.2% 17.9% 28.4%人数 20 82 80 18251 100 本百分比 33.9% 18.4% 24.2% 21.8%人数 5 24 54 83101-200 本百分比 8.5% 5.4% 16.4% 9.9%人数 6 28 24 58201 300 本百分比 10.2% 6.3% 7.3% 6.9%人数 10 19 65 94300 本以上百分比 16.9% 4.3% 19.7% 11.3%调查还发现,学生每年新添的课外读物的数量也比较大。总体上有接近 70的人每年新添的课外书在 5 本以上,而且相对而言小学生新添的书比较多。大部分人每年新购买的课外读物在 6 到 15 本之间。北京的中小学生除了拥有大量的课外书之外,他们所拥有的录音带、录像带、光碟等课外读物的数量也比较大。他们基本上都拥有 10 盘以上的音像课外读物,有 30多的人拥有50 盘以上的音像课外读物。男生和女生之间拥有的数量也没有什么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拥有的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音像课外读物的数量如表 4 所示。“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6-表 4 不同年级拥有音像读物的数量(单位:本/盘/盒)年级小学 初中 高中总计人数 14 151 41 20610 以下百分比 24.6% 33.6% 12.2% 24.4%人数 15 109 31 1551120百分比 26.3% 24.2% 9.2% 18.4%人数 9 67 35 1112130百分比 15.8% 14.9% 10.4% 13.2%人数 3 38 24 653140百分比 5.3% 8.4% 7.1% 7.7%人数 3 22 17 424150百分比 5.3% 4.9% 5.1% 5.0%人数 13 63 188 26450 以上百分比 22.8% 14.0% 56.0% 31.3%2.课外读物的结构复杂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分为教辅类和非教辅类两种,其中非教辅类的课外读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其中课外书就分为童话、动画或科幻故事,侦探、武侠或言情小说,中外古典名著或名人传记这三类。 不同年级拥有的课外书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小学生课外书中童话、动画和科幻故事类的课外书相对多一些;对于侦探、武侠或言情小说,初中生和高中生拥有的就比较多一点;而对于中外古典名著或名人传记,小学生和高中生拥有的数量就比较多一点(初中生少是不是因为他们大部分人来自郊县中学?而小学生拥有的数量也比较多,是不是由于他们把一些根据古典名著改编或简编的一些图画书也归为此类有关?) 。除了课外书之外,中小学生还拥有大量的录音带、录像带、光碟等音像类课外读物。而这些音像类课外读物也分为教辅类和非教辅类两种。而且他们有 74的人订阅了报刊杂志,其中有 55.5的人订阅了教辅类的报刊杂志,也有 59.2的人订阅了非教辅类的报刊杂志。但是数量都不是很大,基本上是 1 种或 2 种,也有 10的人订阅了 3 种(含 3 种)以上的教辅类报刊杂志,22%的人订阅了 3 种(含 3 种)以上的非教辅类报刊杂志。3.来源比较广泛中小学生拥有大量的课外读物,是怎样来的呢?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下几个途径:父母给买的;学校或班级集体订购的;自己主动买的;亲戚朋友送的;从网上下载的;老师推荐购买的。调查还发现,这些途径对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都起非常重要的地位。调查发现:有 59.5的父母会给孩子买课外读物;45.8的学校和班级会集体定购课外读物;83.5的学生会自己主动购买课外读物;42.7的老师会推荐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还有 32.7的人会给亲戚朋友送课外读物;也有 28.9的人会从网上下载课外读物。这些课外读物的来源在不同年级的学生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在小学阶段,有更多比例的父母会给孩子买课外读物(86.4%)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有更高比例的学校和班级集体定购课外读物(分别为 66.1、59.3)或老师推荐购买课外读物(小学,40.7;初中,51.8) ,到高中时,集体定购课外读物的比例就非常小了(23.9) ,老师推荐的比例也小了(30.8%) 。自己主动购买课外读物的比例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网上下载课外读物的也是高中生占“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7-绝对优势(47.1) 。总之,在低年级,学生总是被动的得到课外读物,而到了高年级,有更高的主动性来获取课外读物。4.课外读物的质量不容乐观目前中小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的质量还算可以,尽管 92的人认为课外读物只有很少的错误或没有错误,但也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有 7.8的人认为目前的课外读物存在较多的错误或很多的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是:错别字(47.7) 、答案错误(26.1) 、图表错误(3.8)和内容错误(12.4) 。当发现这些错误时,42.1的人会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也有 40左右的人会告诉周围的同学或者报告老师,而只有 6左右的人才会向出版社反映。5.使用方式也多样化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使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单独使用,不和别人交流、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使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用。但最主要的还是单独使用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用,只有不到 10会采取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使用。使用方式不同年级也有略微差异,虽然所有年级都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用的比例最高,但高年级单独使用的比例要比低年级的略微高一点点,而低年级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用的比例也比高年级的人要多一点点。而且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使用方式也优点差异,有较多比例的女生(58.1)比男生(48.9)使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用,而有较多比例的男生(39.5)比女生(32.1)采取单独使用的方式。6.使用效果良好无论是教辅类课外读物,还是非教辅类课外读物的使用,都对学生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总体上来看,课外读物的影响还是正面的占绝对优势。学生们对课外读物的使用效果的评价如表 5所示。表 5 教辅类课外读物和非教辅类课外读物的使用效果 单位:%教辅类课外读物 非教辅类课外读物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或提高学习效率 70.7 20.0大大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 45.3 69.7给学 习带来了很多 乐趣 44.3 55.1扩大了知 识 面 65.7 65.9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37.1 49.0容易影响学习,还是少看的好 5.6 16.6对提高学 习 成绩没什么帮助 11.0 17.8不喜 欢看,是父母老师要求我们看的 15.2 4.8增加了学 习负 担 14.9 6.7(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前所述,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所拥有的课外读物不仅数量较多,而且类型多样。如此多的课外读物,必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及进一步的访谈,我们发现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现状仍呈现出一些未如人意之处。1.中小学生每学年新添加的课外读物绝对数量较多,尤其是其中教辅类课外读物的数量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减负 ”政策推行的实际效果“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8-调查发现,北京市中小学生每年新添的课外读物的数量较多。在 2002 年这一年度里,总体上有 66.8%的学生新添加的课外读物在 6 本以上,其中更有近 20%(19.7%)的学生新添了16 本以上的课外读物。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小学生每学年新添的课外读物的绝对数量,仅仅是衡量是否在客观上加重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指标之一。如果中小学生每学年新添加的课外读物主要是非教辅类课外读物,那么即使课外读物的绝对数量偏多,也不应断言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每学年所添加的课外读物中,恰恰是教辅类课外读物的比重偏大。比如,有 40.1%的学生新添了 6 本以上的教辅类课外读物。如果更进一步地分析学生的年级段构成,结果显示在添加 6 本以上课外读物的中小学生中有 74.6%是小学生。而且,有 38.3 的小学生新添教辅类课外读物达 11 本以上。可想而知,如此高数量的教辅类课外读物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减负”政策推行的实际效果。2.中小学生对于网络类课外读物的利用率不够,与当前信息化社会对中小学生提出更高能力要求的形势不相适应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结构复杂多样,从内容上分,既有教辅类,又有非教辅类;从物质载体上分,既有纸质的图书、报刊等课外读物,又有以磁带、录像带等为载体的音像类课外读物,也有以网络为载体的课外读物(本研究称之为网络类课外读物)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于网络类课外读物的利用率还很不够。比如,有 56.3%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为零。在最为喜欢的课外读物的类型中,仅有 8%的中小学生表示最为喜欢网上读物。在课外读物的众多来源中, “从网上下载”课外读物的中小学生比例也是最少的,仅有28.9%。信息社会必然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当前的课程改革也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课程资源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显然,中小学生对于网络类课外读物的利用率仍远远不够,与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形势不相适应。3.父母、教师作为教育者和中小学生作 为受教育者之 间, 对课外读物的认识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课外读物的教育效果,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看,渠道较为多样,但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课外读物是由父母和教师作为教育者推荐或直接给学生购买的。调查表明,总体上有 59.5%的父母会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尤其在小学阶段,有 86.4%的父母会给孩子买课外读物。45.8% 的学校和班级会集体订购课外读物;42.7%的老师会推荐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由上可见,父母、教师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重要来源。但作为教育者的他们和作为受教育者的中小学生之间,对于课外读物的认识在很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表明,对于“古今中外名著、传记”的认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较为趋同的(分别为 61.4%和 58.3%) ;对于“科普读物”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是较为一致的(分别为36.4%和 38.5%) 。此外,其他诸如对于“学习辅导类读物 ”、 “童话、动画、漫画或科幻书”以及“侦探、武侠或言情小说”等类型的课外读物,教育者所处的成人世界和中小学生所处的未成人世界在认识上的差异都是极其显著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观念之一就是发挥中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父母和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角色,他们对于课外读物的认识如果与中小学生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必然会影响到课外读物的教育效果,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为,抛开他们的认识正确与否不谈,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性会在客观上不利于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更何况,中小学生读一些非教辅类的课外读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帮助也是“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9-很大的。4部分课外读物在质量上 较差,容易 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教辅类读物答案上的错误,科普读物在常识性上的错误等,都会造成学生在 认识上的混乱,甚至误人子弟调查发现,部分课外读物的质量不容乐观。只有 40.2%的学生表示,课外书“几乎没有错误” ,有 51.9%的学生表示,课外读物有 “少量的错误” ,有 7.8%的学生表示,课外读物“错误比较多”或“错误很多” 。进一步调查表明,课外读物所出现的错误中,有错别字的较多,占 47.7%。但令人担忧的是,有答案、内容和图表错误的竟达 42.3%,其他错误也约占 10%。教辅类课外读物的市场需求一般较大,如果销售量大的话,利润相当可观。非教辅类课外读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市场空间也相当广阔。因此,近年来,社会上有很多出版机构都积极投身于课外读物的出版之中,甚至有些出版机构和个人在本身出版力量薄弱,尚不具备组织编写、出版较高质量课外读物的条件下,出于利益驱动,在短期内出版了大量的课外读物,造成了一些课外读物在质量上存在较多错误却充斥市场,有些教辅类课外读物,还常常利用销售上的一些“潜规则” ,大量流入到中小学生手中。面对那些错误率较高的课外读物,中小学生往往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调查显示,有 75.2%的中小学生比较相信或绝对想念课外读物的内容,因此,课外读物的各种错误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识上的混淆,甚至误人子弟。5.对于非教辅类课外读物的作用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不利于非教辅类课外读物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的发挥本次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对教辅类课外读物的作用是比较认同的,有较多的中小学生认为教辅类课外读物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非教辅类课外读物对提高学习成绩没什么帮助甚至影响学习(二者相加,占 34.4%) 。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教育还带有很深的“应试教育”烙印。这也说明,中小学生对非教辅类课外读物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实际上,非教辅类课外读物,与教辅类课外读物一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中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当然,多数非教辅类课外读物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却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是非常有益的补充,也是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通阅读这些读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延伸性知识,从书中了解世界,从书中学会做人,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教育部颁发的语文新课标中,对中小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 400 万字以上。同时还指出,阅读材料应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种类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以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中小学生阅读非教辅类课外读物的数量仍比较偏少。 “优秀的课外读物,孩子们愿意读。 ”1 从读物的实际影响以及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上看,课外读物都还有必要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这一点看,应该适当加大中小学生对非教辅类课外读物的阅读量。(三)影响及特点分析1.中小学课外读物的正向功能分析“读一本好书,就像打开生活的一扇窗” ,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来说,当人们将那些课外阅读广泛的儿童与除了教科书以外不1李民:“孩子有时间看课外读物吗?” ,见中国教育报 ,2004 年 11 月 24 日。“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文件-10-读任何课外书的儿童比较时发现,他们在学识方面、能力方面、精神趣味方面,甚至是灵气、悟性方面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原因就在于内容和形式都健康向上、且适合青少年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外读物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正向功能。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以及本次调查,概括来说,好的课外读物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发展的正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外读物是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开拓 视野的重要渠道根据 1998 年的有有关统计,一个都市儿童每天除去在校在家吃饭睡觉之外,10%的时间花在各种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 大学生假期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 学术研究岗位面试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 小儿肘关节骨折课件
- 酒席订餐盒饭协议合同范本
- 小儿推拿退烧课件
- 电缆业务员合同协议书模板
- 店铺转让清仓特价合同范本
- 服务器维修合同协议书范本
- 小儿挑刺课件
- 2025家电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墙绘设计方案汇报
-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学试题深度解读及答案详解
- 成人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与应用指南(2025版)解读
- GB/T 45774.1-2025陶瓷砖表面抗菌活性的定量测定试验方法第1部分:含有抗菌剂陶瓷砖表面
- 1.5 植物的变化 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
- 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风机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企总经理竞聘面试题8套和专业题22问及答案
- 亚洲合作资金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