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_第1页
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_第2页
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_第3页
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_第4页
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中文摘要. . I . 言. . 1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1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 (三)论文研究计划 . 4 1、研究目标. 4 2、研究内容. 4 3、研究方法. 5 (四)论文创新之处 . 6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及其 对马克思的影响. 7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形成 . 7 1、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论来源. 7 2、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9 (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主要内容 . 11 1、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含义. 11 2、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出发点: “现实的人”. 13 3、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核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14 (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 . 16 1、费尔巴哈对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扬弃. 16 2、费尔巴哈对 18 世纪唯物主义的超越. 18 3、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 20 4、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及其根源. 21 (四)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对马克思的影响 . 23 1、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过程. 23 2、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马克思的直接影响. 24 3、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马克思的间接影响. 25 二、马克思哲学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开始: 神圣家族. 26 (一)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 对费尔巴哈理论成就的充分肯定 . 26 1、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成果的充分肯定. 26 2、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理论以及方法的坚持和发展. 27 (二)马克思开始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具体表现 . 29 1、实践的观点趋于成熟. 29 2、现实的人的实践本质初步揭示. 30 3、历史的发源地在于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31 4、社会改造的思想. 33 5、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论证. 34 三、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全面超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识形态. . 36 (一)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性原则:实践 . 37 1、 “感性的人的活动”的提出. 37 2、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点的基本内容. 38 3、以“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哲学转向. 40 (二)超越中的建构: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表现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 . 4 1 1、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现实中的个人”. 41 2、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发展的 基本形式物质生产. 43 3、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交往形式. 45 4、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7 四、马克思实现超越的根源分析 及其理论意义. 50 (一)马克思实现对费尔巴哈超越的根源 . 50 1、思想理论根源. 50 2、生活实践根源. 51 (二)马克思实现对费尔巴哈超越的理论意义 . 52 1、宣告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52 2、实现了真正科学的历史观. 53 3、为人类解决社会历史发展中 的困境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54 结语56 注释58 参考文献63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 致谢68 I 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 中文摘要 唯物主义人本学是费尔巴哈哲学的主要内容, 其历史意义在于打破思辨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的登上了哲学的王座。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其所谓的“现实的人” ,费尔巴哈从多个角度对人的本质及其内容作了规定和说明,在他看来,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物,人是有理性的社会存在物,同时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可以说,费尔巴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超越,在理论上对哲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都给予过高度的评价。但是费尔巴哈哲学本身也存在着不可掩饰的缺陷,他无法把握实践这一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在对人的本质的 认识上是抽象的,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上也难免走向了唯心主义。因此,随着马克思本人理论思想的发展成熟,他逐渐从对费尔巴哈的认可走向了对费尔巴哈的 批判,并在批判中建构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和超越本身也是对整个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无论在理论还是现实的层面上都对人们的历史实践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阐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的内容,并分析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贡献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首先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论来源和形成过程来介绍其人本主义的形成,进而在“现实的人”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等问题上深入的把握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主要内容,由此来分析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并进一步阐述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过程。第二部分,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一书,阐述马克思开始超越费尔巴哈的一些思想特征,在这里主要包括两个小部分,其一是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费尔巴哈哲学理论成就的充分肯定,其二是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一些具体表现。这些具体表现可以从实践的观点趋于成熟、现实的人的实践本质初步揭示、对物质生产的初步关注、社会改造思想、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历史作用这几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三个部分,从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 识形态的研究分析出发,阐述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原则,分析其以“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哲学转向。然后全面论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具体表现,包括马克思在人的本质观点上的成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刻关注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阐述。在写作目的上,本人希望通过对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能更深入的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义。第四部分,主要是对马克思实现对费尔巴哈超越的根源和超越的理论意义进行分析。在对超越根源的分析上,主要从思想理论根源和生活实践根源两个角度加以把握,而在理论意义上主要是在形而上学的终结、历史观的科学性以及对人类现实生活影响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人本主义 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 n he of s in of of s to s in is is a at is s We in of is a to s s he of so of is of of is to of of he to at in to is to no in or it a on s of of s of s to is s we of s to of s of s IV on is of in is s be of to is to of of as of s in of on s In I to we of is to On of to in is in of of of 1 导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费尔巴哈的哲学开始于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批判,在批判中费尔巴哈逐渐确立了其唯物主义原则,形成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学说。可以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为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那个变革的时代具有与众不同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费尔巴哈所带来的启示和奠定的基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后来马克思认为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真正的基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理论贡献评价之高可见一斑。因此,搞清楚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是在何种意义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超越的问题,对我们具体、深入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所完成的哲学革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此过程之中,实践这一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性课题也被凸显了出来,可以说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既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内涵,同时也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主线。实践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正是在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中得以体现,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关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马克思确立自己独立思想路向一开始,就被广泛关注着。然而这种持久而广泛的关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方式,相反却在这些不同理解方式之间存在着更大范围的争议。就连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此的相关论述,学界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马克思去世之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更是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本身解释的不同路向。在传统的解释中,第二国际以来的正统马克思主 义者们一般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 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直接来源,并构成了马 克思哲学的一般哲学基础。但是我们知道费尔巴哈理论缺陷的一个表现就在于:确立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之后就停止不前了,涉及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时,费尔巴哈又陷入到了唯心主义的泥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称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也正是在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于是在传统的解释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被认为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人类社 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这种看法本身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看成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一种补充和扩展,那么在此意义上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也就拥有了一种基础性的地位,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却开启了另一种理解思路,卢卡奇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从根本上否认了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他更多的是要求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重返黑格尔辩证法的基地。为此他提出了“总体性”的原则,在他看来,马克思的整个学说,关键在于其革命的方法 ,但是这一革命性的方法长期以来被搁置、被遗忘了,其后果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实证主义和知性科学的 一种,得出了“经济宿命论”和“伦理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卢卡奇看来这样无疑就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了。这样的观点是卢卡奇所不能容忍的,为此卢卡奇诉诸于辩证法,特别强调了辩证法的“总体”概念。辩证法的总体首先意味着“事实的历史性质” ,意味着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如何只有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使之归诸于一个总体的情况下才成为具体的现实。从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可能成为现实的、历史的、整体性的。只有在整体性的视野里才能充分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庸俗化理解。这样一来,在卢卡奇那里,为了谋求一种强有力的阐述,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那里的意义就被完全弃之不顾,至少是不重要的,因为马克思的思想本质上是直接衔接着黑格尔的。 一直以来,大部分研究者对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定位都是基于这两种理解方式之上,很多都是从解释本身做出的再 解释。但是近些年来学界开始注意从马克思本人的著作来重新定位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其主要针对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费尔巴哈哲学本身的性质以及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批判的费尔巴哈哲学;第二,马克思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3 王金福先生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两个事实中提出曾经马克思有过对费尔巴哈的崇拜、信仰、迷信的时期,有过“费尔巴哈派”阶段,并且马克思并未批评过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而只是批评他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 ,马克思所形成的理论应该是实践唯物主义,是对唯物主义做的实践方式的理解,而不是直观的理解。关于后一点,还有人进一步认为费尔巴哈哲学中并不乏辩证法因素,相反其哲学中的辩证因素也是很丰 富的,而且马克思也曾使用过“费尔巴哈的辩证法”这样的字眼,如陶富源先生在论费尔巴哈哲学中的辩证因素中所表达的。另外李西祥论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中介作用认为必须首先理解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理解马克思对两者的批判关系,他不认为马克思曾是个纯粹的黑格尔主义者或者费尔巴哈主义者 ,而是倾向于从两者思想本身的内容做出批判的考察。俞吾金先生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中认为,传统中那种认为马克思有过一个费尔巴哈阶段的认识是经不起考察的,他认为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哲学的作 用更多的是一种启示作用,并没有传统解释中想象的那么重要,从而历史唯物主义绝对不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一部分,而是其全部。与此相近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顾伟伟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本学对马克思是一种启蒙的作用。此外还有一种认识认为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本质影响以及马克思国民经济学的批判的本质成果 ,必然是一个内在关联的主题 ,费尔巴哈的一些原则 ,如“现实的人” 、 “感性” 、 “对象性”等,都对马克思的存在 论革命有很深的影响,因此,只有与马克思的国民经济学批判联系起来,才能理解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影响的真义,这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卜祥记的马克思哲学存在论转向中的费尔巴哈因素与马克思的国民经济学批判 。于此相似,吴晓明先生在其形而上学的没落一书中认为,费尔巴哈在近代的伟大意义在于其否定 形而上学的某些自觉性上,并在这一点上对马克思有深刻影响,但是费尔巴哈在终结形而上学体系上却是失败的,并没有完成他的任务,而真正完成这一任务的是马克思。 综上所述,在对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与费尔巴哈所带来的影响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就学界研究趋向上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现在学界越来越注重从马 4 克思本人的著作论述中发现他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引用一些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解释;其二,更加注重从整个哲学史的意义上,即是从马克思在整个哲学史上所带来的深刻革命来研究他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 (三)论文研究计划 1、研究目标 本文论述的主要线索是 :分析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哲学所产生的影响 ,理清马克思如何实现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 ,以及这种超越本身的意义。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突破了唯心主义在哲学上一统天下局面, 重新确立了哲学唯物主义原则,并且费尔巴哈致力于将他的这种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他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类历史的研究领域中去。费尔巴哈所做出的努力是具有开创性和引导性的,但是由于他的思想本身缺乏坚实的立足点和科学透视问题的方法,因而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唯物主义,他的历史观上不可避免的重新走向了唯心主义。马克思哲学之实现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超越的关键点就在于:马克思哲学立足于实践的基本原则,进而透视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 以科学的实践观去发掘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践原则是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始终的基本原则,因而对实践原则的深入分析是充分阐释马克思哲学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由之路。 2、研究内容 本文论述主要按照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进行 ,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称赞费尔巴哈的哲学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 ,那么费尔巴哈的哲学之所以曾经受到过马克思如此高的评价 ,其原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中,展开了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和清算,那么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又是什么?第三,针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马克思如何 5 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最后,马克思所实现的这种超越的根源及其理论意义我们应该怎么认识? 在问题的具体阐述过程中,本文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注重从哲学史的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哲学思想所带来的革命,并具体分析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理论的内在承继、批判关系,对马克思的哲学本身做出认真的探讨和理解。 论文的结构大体上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里将首先分析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然后分析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然后具体分析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最后阐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对马克思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部分为“马克思哲学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开始: 神圣家族 ” 。在此一部分中主要是立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神圣 家族一书,来展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理论成就的肯定,以及马克思开始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一些具体表现。 第三部分阐述“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全面超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 。这一部分主要是结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来分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表现。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马克思实现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超越的根源何在,并总结这种超越的理论意义。 3、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文本研究,通过对费尔巴哈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研究来厘清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历史梳理,借鉴国内外有教益的研究成果,力求使文章更丰满,更有实质的内容。 (四)论文创新之处 本文在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力图实现的创新是:把马克思在 6 神圣家族里开始对费尔巴哈哲学有所 超越,当作一项独立工作来做。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过程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过程,以希望更为全面的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义。 7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形成 1、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论来源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在理论来源上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另一个是黑格尔哲学。在许多学者看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接承接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 因此在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来源中必然应该有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从费尔巴哈本人的著述中找到证据,费尔巴哈认为: “有人认为德国唯物主义是从自然体系中引申出来的,甚至是从拉美特利的馅饼中引申出来的。再没有比这种 看法更错误的了。德国唯物主义具有宗教的根源;它起源于宗教改革;它是上帝爱人的结果”1。在费尔巴哈看来,德国的唯物主义是属于真正的德国人的,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直系的后裔” ,同时在很多地方费尔巴哈都对机械唯物主义持贬低的 评价。因此,真正把费尔巴哈引上唯物主义道路的不是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而是路德的宗教改革。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一下宗教改革和黑格尔哲学是如何影响费尔巴哈的。 首先,宗教改革对费尔巴哈的影响。宗教改革是 16 世纪由马丁路德首先揭开序幕的,其主要目的是废除教会特权、恢复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它是把宗教世俗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路德的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因信称义”说,用路德自己的话说就是: “谁有信,谁就什么都有;谁没有信,谁就什么都没有”2。同时宗教改革所秉持的基本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在实际上肯定并提升了信仰的自主性,同时它要求人们抛弃中介,跳出形式,摆脱不切实际的樊篱,用自己的灵魂直接面对上帝。宗教的世俗化标志着宗教真正进入了人们的生 8 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开始变得与世俗生活不可分离。诚如马克思所说: “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 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3马克思这段话无疑是非常深刻的,它不仅指明了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恢复信仰的权威,而且也指出了宗教改革的一个客观 后果,即是宗教的世俗化。路德开启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从哲学发展的维度来说,其最重要的后果就是酿造了德国古典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宗教改革的产物。费尔巴哈深刻的认识到宗教改革的深刻意义,宗教改革批判了与感性的人相对立的神,建立了一个新的同人相亲近的宗教观,同时还肯定了每一个人信仰的价值。这些思想都深刻的影响着费尔巴哈,成为其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其次,黑格尔哲学对费尔巴哈的影响。我们知道,费尔巴哈早年曾经师从黑格尔,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费尔巴哈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便是后来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做了深刻的批判,他仍然不能完全摆脱黑格尔哲学的印记,正如恩格斯所说:“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 就他们没有离开哲学这块土地来说,都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4所以可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既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颠覆,又是对其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对费尔巴哈的影响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我们一般上认为, 费尔巴哈在 1839 年发表的 黑格尔哲学批判是其与黑格尔哲学决裂的 标志,在这里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集中的分析和批判。费尔巴哈之所以由黑格尔的学生转变为黑格尔哲学的有力批判者,因为他认识到,黑格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完成,而近代哲学是从神学出发的,它本身只不过是熔化和转变为哲学的神学。费尔巴哈进一步指出,黑格尔哲学是理性化和现代化了的神学,是神学的最后的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因此, “谁不扬弃黑格尔哲学,谁就不扬弃神学。 ”5为此,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中一些颠倒性的东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黑格尔在对待哲学“第一性的东西”和“第二性的东西” ,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时是根本错误的,这也是黑格尔哲学理论缺陷的根源。费 9 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哲学只是从存在的概念出发,因此这种存在与思维的对立只有形式上的意义,两者都只不过是思维的幻影罢了,其对立与区别也只是一种假象。因而,真正现实的、感性的存在就永远被黑格尔抛在了思维的彼岸,无法触及。由于在这一问题上的失败,黑格尔哲学就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神与世界、抽象与实在、一般与个别、精神与感性的关系。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把细看起来极度可疑的东西当作真的,把第二性的东西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而对真正第一性的东西或者不予理会,或者当作从属的东西抛在一边;他把个别的、相对地合理的东西证明成自在自为的合理的东西。 ”6黑格尔哲学是从无限的东西中引伸出有限的东西,从不确定的东西中引伸出确定的东西,他在用一种颠倒的方式来说明有限事物的真理性,而不是直接的肯定有限的、实际的和确定的东西的真理性。这也导致黑格尔不能如实的把握世界,不能不带任何成见的观察事物,从而造就了其哲学内部矛盾和神学实质。更进一步说,黑格尔“绝对”哲学的 秘密,就是神学的秘密。费尔巴哈在对黑格尔的批判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并开始构建自己的人本主义学说,而且,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也是来源 于黑格尔的异化、对象化思想。因此,黑格尔哲学是费尔巴哈哲学的重要来源之一,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的开启和建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费尔巴哈曾把自己的思想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 “我的第一个思想是上帝, 第二个是理性,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神的主体是理性,而理性的主体是人。 ”7这三个阶段正是说明的费尔巴哈的思想转变过程,他早年学习神学,是个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后来转到柏林师从黑格尔,并且 很快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在两年的学习中,除了黑格尔的美学外,费尔巴哈听了 他其他所有课程。但是当时正值自然科学急剧膨胀的年代,同时纯粹的哲学并不能 完全满足费尔巴哈的需求,这也为他日后把关注点转向自然和人埋下了伏笔。最终,费尔巴哈在思想的不断转折和怀疑后开始构建自己的人本主义哲 学,其中的很多观点,在他 1839 年发表的黑格尔哲学批判中就有初步提出,并在那里与唯心主 义哲学彻底决裂,在基督教的本质 10 一书中,费尔巴哈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而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中他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逐渐走向系统、全面和成熟。 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哲学也是一种定的、特殊的、存在于经验中的哲学,因此当黑格尔宣称自己的哲学是绝对哲学时,这是很值得怀疑的。按照费尔巴哈的理解,绝对在一个被宣称为绝对的对象中得到完满无疑的体现,乃是一件绝对的奇迹,是世界的毁灭,因为它在成为现实时,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据此费尔巴哈反问到“因而要把黑格尔的哲学从理念的绝对现实性这个高位拉回到一种一定的、特殊的现实性这个微末的地位上来吗?”8很显然,在这里费尔巴哈所要求拉回到现实性中的不仅仅是黑格尔哲学本身,更是黑格尔哲学内部的很多思辨、颠倒的东西。接下来,费尔巴哈抓住黑格尔哲学在“开端”上的矛盾,批判了它的绝对性要求。在他看来: “现实的发展依然是在精神之内实现的,精神的创造活动所能产生的只是抽象的概念”9。黑格尔的开端仍然是过去关于哲学第一原理的想法,是从开端到终点,再从终点到开端的形式游戏。这个游戏表面上是通过理念的发展来证明开始时那个未被规定的东西,其实是一种形式上的循环运动。 对于这一点, 费尔巴哈一针见血的说: “绝对理念在得到形式上的证明之前,实质上已经得到了证明,因此它是永远不能证明的,对于另外一个人说来永远是主观的,因为那个人在理念的对方中已经见到了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理念自己预先提出来的。 ”10同时,费尔巴哈还否定了黑格尔哲学出发点的那个“感性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这样一个普遍的、纯粹的存在,并不是感性的、个别的存在,不是一个具体的存在物,而是一个存在物的概念。在黑格尔哲学批判的最后,费尔巴哈又揭露了黑格尔颠倒了第一性与第二性的东西的关系,这是其陷入唯心主义矛盾的原因。在这篇著作里,与黑格尔哲学决裂的同时,费尔巴哈显然已经明确了自己未来哲学发展的方向。他说: “哲学是关于真实的、整个的现实界的科学;而现实的总和就是自然(普遍意义上的自然) 。最深奥的秘密就在简单的自然物里,这些自然物,渴望彼岸的幻想的思辨者是踏在脚底下的。只有回到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 ”11这样,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费尔巴哈不仅走出了思辨哲学唯心主义的泥潭,而且也初步确立了他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确立了“感性” 、 “自然” 、 “人”等问题的重要性,为其人本主义哲学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1 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所得出的最重要成果就是明确了自己唯物主义立场,接着他写了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并在此分析、概述了人的本质和基督教的本质,进而费尔巴哈揭开了基督教的本质秘密,他指出,基督教的对象和内容完全是属人的对象和内容,人与神的对立,是一种虚幻的对立,它不过是人的本质与人的个体之间的对立。对此费尔巴哈说道: “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了的、转化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之秘密。 ”12在以上批判的同时,费尔巴哈进一步阐述自己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他说自己的哲学不是由思想产生出对象,而是由对象产生出思想,他坚持哲学的出发点是感官所接受的对象。在这里,费尔巴哈不仅仅是否定宗教,而且还要用“人对人的爱”来取代宗教,使“爱”成为实践的最高原则。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结为道德上的关系,然后再还原为宗教关系,因此他倡导可以用“爱”来规范人的冲突和关系。这样费尔巴哈整个人本主义哲学就有了初步的框架,他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完整的阐述自己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使之更系统、更成熟。而这一工作是在他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中完成的。1842 年,费尔巴哈写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但被禁止发行,他不得已在 1843 年写了未来哲学原理的小册 子,留下了前书中允许保留的部分,因此这两部书在主体精神上是一致的,都是费尔巴哈在完成对思辩哲学和宗教的批判之后,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著作。在这里费尔巴哈确立了他人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至此,费尔巴哈就完成了他对传统的一系列颠覆,他所给当时哲学界带来的震动无疑是巨大的,正如后来恩格斯所说: “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13(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主要内容 1、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含义 谈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主要内容,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是:费尔巴哈人 12 本主义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知道,他的人本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其广义的含义来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指 包括他的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在内的整个哲学体系,是一种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可以说他整个的哲学思想都打上了人本主义的印记,人本主义是对其整个的思想体系的一种代称。而其狭义的人本主义是指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或者说是关于 人的本质的学说,这是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最重要内容。现在我们主要看看在狭义的意义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都有哪些含义。 首先,费尔巴哈在谈论人的本质时,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比如他说道:“我们靠空气生活,但不是单靠空气生活,还靠无数其他的物和物质;我们不仅呼吸, 我们也吃和喝。 我们所喝和所吃的东西, 我们必须看到、 听到、 嗅到和尝到。 而且为了把他们正式消化,使它变为肉和血,把它的本质变为我们的本质。 ”14我们明显看到,在这里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和人发生关系的客观物质的本质,可以说这是他唯物主义比较粗俗的部分。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费尔巴哈之所以这么讲就是为了反对宗教和黑格尔思辨哲学那种忽视自然,贬低自然的做法,在理论上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正如舒招远先生认为的: “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不只是人本学,而且包括了自然学,不仅是一种人本 主义,同时是一种自然主义。也就是说,费尔巴哈是同时借助于人和自然两个东西,来反叛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15。但费尔巴哈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模糊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模糊了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的区别。第二,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人与人的统一之中,包含在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之中。用他自己的话说: “人的本质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但是这一个统一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你的区别的实在性上面的。 ”16可见,费尔巴哈在谈到人的本质时还十分重视强调人的“类”概念,同时强调人与人的差别性。在费尔巴哈那里,人与人的最本质性差别体现在两性的差别上,而不承认这种两性的差别性以及在这种差别性之上所建立的关系,就是唯心主义的幻想,是毫无意义、毫无内容的思想。因此,人的本质就是包含在人的性别差异以及建立在这种差异之上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第三,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还包括理性的内容。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他讲到: “人自己意识到的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在人里面形成类、即形成本来的人性的东西究 13 竟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意志、心。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行之能 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 这就是最高的力, 这就是作为人的人的绝对本质, 就是人生存的目的。 ”17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费尔巴哈所讲的理性、意志和心是指来源于自然界的人的一种自然属性,所以说,即使在谈到人的本 质的理性方面时,费尔巴哈仍然没有摆脱自然主义的限制,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理性以及人的本质含义。 2、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出发点: “现实的人” “现实的人”的概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就有出现过,只是在黑格尔那里“现实的人”是被当作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而加以贬低的。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把“现实的人”从唯心主义的桎酷中解放出来,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来建构自己的人本主义哲学。但是他所谓的“现实的人”在马克思看来并不现实,而是抽象的,其原因就在于费尔巴哈离开了具体的现实社会关系来抽象的谈论人的问题,其眼界局限于单纯的感觉和单纯的直观,所以虽然他也从感性对像的角度去把握现实的人,但这种人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看一下费尔巴哈的“现实的人”所内含的意义都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