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能量和营养素第一节基本概念 ppt课件_第1页
第二章能量和营养素第一节基本概念 ppt课件_第2页
第二章能量和营养素第一节基本概念 ppt课件_第3页
第二章能量和营养素第一节基本概念 ppt课件_第4页
第二章能量和营养素第一节基本概念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能量和营养素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1、营养素 营养 ( nutrition) 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 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 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 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 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 学上称为营养素。目前已证实人类必须 的营养素多达 40余种。 营养素( nutrient)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 1)蛋白质( protein) ( 2)脂肪 ( fat) ( 3)碳水化合物 ( carbohydrates) ( 4)维生素 ( vitamins) ( 5)矿物质( minerals) (6)水 ( 7)膳食纤维 产能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 在体内代谢时可以产生能量 宏亮营养素(常量营养素 macronutrients ) 在人体的中含量、以及所需量较大的营养 素 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 微量营养素 (micronutrients) 在人体中含量、以及人体所需量较小的 营养素 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维 生素 常量元素(常量矿物质 macrominerals) 在人体中的含量、以及所需量较大元素 有 7种:钙 磷 镁 钾 钠 氯 硫 微量元素( microelements) 在人体中的含量、以及所需量较小的元 素:如铁 、碘、锌、硒、铜、铬、钼、 钴等 10几种 其他膳食成分 膳食纤维、水、植物化学物 2、营养学 营养学即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活性物质对 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的科学。 营养学研究的内容: 基础营养 疾病(临床)营养 公共营养 人群营养 食物营养 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 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 营养学中常见的词汇 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热能满足人 体需要的程度。即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 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 的 缺乏 或 过剩 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 疾病状态。 营养密度:食品中以单位热能为基础所含 重要营养素的浓度。营养素密度最高的 食物是蔬菜和脱脂牛奶。 二、能量( Energy) 的 基本 概念 能量指的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 能。人体维持恒定的 37 体温,以及包 括心跳、呼吸、走路、工作,安静状态 下都需要热能,这些热能是由摄取的食 物的化学能转变而来的。 1、 能量单位 我国法定的热能的计算单位是焦耳( J joule ),以前常用卡( cal calorie), 在实际使用中常用千焦耳( KJ kilojoule )和千卡( Kcal kilocalorie )。 焦耳( J joule) 千焦耳( kJ kilojoule) 卡( cal calorie) 千卡( kcal kilocalorie) 换算关系 : 1J 0.239 cal 1cal 4.184J 2、能量的来源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这些能量 的 来源就是每天摄取的食物,而且就 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也称 三大产能营养素 。食物中的矿物 质和维生素并不能共给能量。 能量系数 每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生 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能量系数。( 生物氧化:营养素在体内氧化燃烧产生 CO2和 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蛋白质的能量系数为 17KJ (4 kcal)/g 脂肪的能量系数为 38KJ( 9 kcal) /g 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系数 17KJ (4 kcal)/g 3、人体的能量消耗 不管人体的能量消耗如何复杂,但归纳 为四个主要方面: 维持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 从事劳动所消耗的能量(包括体力和脑力 劳动); 食物特别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儿童和孕妇) 其中正常成人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 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热效应的需要 。 基础代谢 ( Basal Metaboism BM)所消 耗能量 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 即人体在安静和恒定条件下(一般为 18- 25 、禁食 12小时、静卧、放松、清醒 )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 (Basal Metabolic Rate, BMR) 基础代谢的水平用基础代谢率表示。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 ,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 础代谢热量 kj/ .h( kcal/ .h) 基础代谢的计算 ( 1) 用体表面积计算 BM=BMR体表面积 24h 1)体表面积( ) =0.0061身高( cm) + 0.0128体重( kg) 0.1529 ( 或用体表面积检索表 ) 2) 根据体表面积,按年龄、性别查表求出相 应的 BMR,求出基础代谢。 举例:一个 19岁男子,身高 160厘米,体重 50 公斤,体表面积 1.58平方米,从下表中查出其 基础代谢率为 39.2千卡平方米 /小时,则其 24 小时的基础代谢能量消耗为: 39.21.5824=1486.32千卡 人体基础代谢率 (kcal/ .h) 年 龄 (年) 男 女 年 龄 (年) 男 女 1 53.0 53.0 30 36.8 35.1 3 51.3 51.2 35 36.5 35.0 5 49.3 48.4 40 36.3 34.9 7 47.3 45.4 45 36.2 34.5 9 45.2 42.8 50 35.8 33.9 11 43.0 42.0 55 35.4 33.3 13 42.3 40.3 60 34.9 32.7 15 41.8 37.9 65 34.4 32.2 17 40.8 36.3 70 33.8 31.7 19 39.2 35.6 75 33.2 31.3 20 38.6 35.3 80 33.0 30.9 25 37.5 35.2 中国人基础代谢率平均值 KJ( kcal) / .h 年 龄 1115 1617 1819 2030 3140 4150 51 男 195.5 ( 46.7 ) 193.4 ( 46.2 ) 166.2 ( 39.7 ) 158.7 ( 37.9 ) 157.8 ( 37.7 ) 154.1 ( 36.8 ) 149.1 ( 35.6 ) 女 181.7 ( 43.4 ) 172.5 ( 41.2 ) 154.1 ( 36.8 ) 146.5 ( 35.0 ) 146.4 ( 35.0 ) 142.4 ( 34.0 ) 138.6 ( 33.1 ) ( 2)估算法 一般情况下按成年男性每公斤体重每小 时消耗 4.18KJ( 1kcal)估算 成年 女性 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消耗 0.95 kcal 估算 举例:以体重 65公斤的男子计,则 24小 时的基础代谢约为 16524=1, 560千卡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 1)体格 体表面积大者,散发热量多 ;肌 肉发达者基础代谢 率高 ( 2)性别 男性高于女性 5%10%。 ( 3)年龄 反映了机体的生理状态,年 龄越 大代谢率越低。 老年人比成年人约低 10%15% 成年人比儿童青少年低 10%12% ( 4)不同生理、病理状态 妇女月经周期约增高 2%5%,怀孕 6个 月以后至分娩初期也可高 7.6% 生病发热时基础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 增加。 ( 5)环境条件 在寒冷气候下基础代谢 比温热气候下高。 ( 6)内分泌 以甲状腺素的影响为最大 。 各种劳动所消耗的能量 各种劳动所消耗的能量,是构成人体总 能量消耗的重要部分。 体力活动水平( PAL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现在将体力活动分为三级(过去将体力 劳动分为五级) 中国成年人活动水平分级( PAL ) 活 动 分 级 工作内容 体力活 动 水平( PAL) 男 女 轻 办 公室工作、修 理 钟 表、酒店服 务 工作、化学 实 验 操作、 讲课 等 1.55 1.56 中 机 动车驾驶 、 电 工安装、 车 床 操作、金工切割 等 1.78 1.64 重 非机械化 农业劳 动 、 炼钢 、舞蹈 、体育运 动 、装 卸、采 矿 2.10 1.82 影响因素: ( 1)劳动强度 ( 2)持续时间( 3)熟练程 度 食物特殊动力所消耗的能量 机体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 现象即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食物特殊生热作用) 。这种作用只是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并非增 加能量的来源。 各种营养素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不一: 蛋白质 相当于其本身所产生热能的 30% 左右 脂 肪 相当于其本身所产生热能的 45% 碳水化合物 相当于其本身所产生热能的 56% 混合食物 相当于基础代谢的 10% 4、能量的需要量与供给 确定各类人群或个体的能量需要量 ,对于指导人们改善自身的膳食结 构、膳食规律,维持能量平衡,提 高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营 养学工作和研究中经常进行的工作 。 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计算能量消 耗方法和膳食调查方法、来估计能 量需要。 能量的需要量 计算方法 ( 1)计算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 BM) 体力活动水平( PLA)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SDA) 举例:一个 25岁男子,身高 174厘米,体 重 65公斤 ,从事轻体力劳动,计算其一天 的能量需要量。 ) BM:1.76636() 3 . (kcal / .h) 24() = 606.68( kca) 2) PLA:按照轻体力活动查表为 1.55 3) SDA:按照基础代谢的 10%算为 1606.68( kca) .10 60.668( kca) 4)一天的能量需要量 : 1606.68( kca) 1.55+ 60.66( kca ) =2651.022( kca) 另外还可以用调查的方法,记录一天的 各项活动的时间(分),乘以能量消耗 率(查表)后相加,乘以体表面积。 ( 2)膳食调查法 (计算食物中的含热量 ) 健康人群在食物供应充足、体重不发生 明显变化时,热能的摄入量基本可反应 能量的需要量。 先计算摄入食物的总量(各种食物的数 量、种类),并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 其中所含的的热量,即可求出机体摄入 的总热量。 能量的供给 三种产能营养素的供热比:一般成人 碳水化合物 55%65% 脂肪 20%30%, 蛋白质 11%15%。 热能的合理分配:一般成年人三餐的热 能分配为: 早 30% 中 40% 晚 30% 确定适合自己的能量水平 人体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 消 耗 与能量 摄入 的 平衡 。 ( 1)能量供给量不足:消瘦、易疲劳、 抵抗力下降、蛋白质 -热能营养不良等。 能量供给过剩:肥胖、高血压、心脏病 、糖尿病等。 ( 2)能量是决定食物摄取量的关键因素 ,一般人们的进食量可自动调节,当一 个人的食欲得到满足时,对能量的需要 也就会得到满足。对于正常成人,体重 是判断能量平衡的最好指标,每个人应 根据自身的体重变化适当调整食物的摄 取,主要应调整的是含能量较多的食物 。 体重评价方法: 健康体重用国际通用的 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来衡量 BMI=体重(公斤) /身高(米) /身高( 米) 正常值:我国健康成人体重的 BMI范围在 18.5kg/ 23.9 kg/ 超重: 24 kg/ 27.9 kg/ 肥胖: 28 kg/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Kcal) 年 龄 ( 岁 ) 能量 男 女 95/Kcal/Kg 95/Kcal/Kg . 95/Kcal/Kg 95/Kcal/Kg 1100 1050 1200 1150 1350 1300 1450 1400 1600 1500 1700 1600 1800 1700 1900 1800 2000 1900 2100 2000 2400 2200 2900 2400 轻 2400 2100 中 2700 2300 重 3200 2700 孕 妇 +200 母乳 +500 蛋白质 -热能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性疾病 肥胖 三、合理营养与营养素的供给 1、合理营养原则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而平衡膳食又 是合理营养的根本。 食物多样,粗细搭配: 才能满足人体 各种营养的要求 合理分配三餐的时间和食物量:健康的 饮食行为是保证充足、均衡营养摄入的 前提 科学烹调:减少烹调油用量、清淡少盐 膳食、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2、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007)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根据膳食指南的核心 内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实际情况,把平衡膳 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在日程 生活中实行。 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 膳食模式。它所建议的食物量,特别是奶类和 豆类食物的量可能与大多数人当前的实际膳食 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某些贫困地区来讲可能距 离还很远,但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 况 ,这是不可缺的。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奋斗目标 ,努力争取,逐步达到。 3、营养素的供给 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 (DRIs) DRIs是在旧标准的营养素平均供给量( 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 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 项内容,需要根据使用的目的正确选择 适宜的指标。平均需要量()推 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应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个体和群体 摄入量 名称 用于个体 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