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纲 n镇痛镇静的必要性及意义 n镇痛镇静的指征 n镇痛治疗 n镇静治疗 n抗谵妄治疗 镇静镇痛? 重症患者处于强应激状态 n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 n 病人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 n环境因素 n 病人被约束于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 (机器声、报 警声、呼喊声等 ),睡眠剥夺,邻床病人的抢救或去世等 n隐匿性疼痛 n 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n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n 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对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 Page 4 与 ICU病人痛苦有关的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 病人可回忆 % 痛苦比例 % 焦虑 55 78 疼痛 40 66 缺乏休息 45 63 口渴 66 60 气管插管 38 57 胃管 75 47 ICU的镇静现状 n 系统镇静 以镇痛为基础,有镇静计划和目标 根据 SAS或 BIS评分调节镇静剂量 n 连续镇静 无镇静计划和目标,根据经验调节持续泵入镇静剂用量 无镇痛或间断给予镇痛药治疗 n 间断镇静 仅在患者躁动时给予镇静剂或镇痛药 n 无镇静 未给予任何镇痛、镇静剂 Penglin Ma, et al J Crit Care, 2010 中国 ICU的镇静现状 镇静计划 总例数( %) MV例数( %) 系统镇静 24(10.3) 24(14.7) 连续镇静 73(31.2) 58(35.6) 间断镇静 27(11.5) 20(12.3) 无镇静 110(47.0) 61(37.4) 合 计 234(100) 163(100) Penglin Ma, et al J Crit Care, 2010 镇痛镇静的重要性 n镇痛与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病人 疼痛,减轻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 遗忘的治疗 . n镇痛与镇静治疗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ICU)病人基 本治疗的一部分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病人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 (2006). 镇痛和镇静的目的与意义 n 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 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 n 帮助和改善病人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病人对其在 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 n 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躁动甚至澹妄,防止病人的无意识 行为 (如挣扎 )干扰治疗,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n 降低病人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 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减轻各 器官的代谢负担。 n 脏器保护功能 镇痛镇静的先后次序 n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等同 n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 的镇痛治疗。 n镇静治疗则在去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病人 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镇痛镇静与麻醉的区别 麻醉 镇 痛 镇 静 维 持 时间 短,一般小于 24小 时 长 ,超 过 24小时 ,甚至 长 达 数周 深度 深, 丧 失一切感觉 与意 识 ,祛 除保 护 性反射 浅,尽可能保留 生理防御反射和 感 觉 运 动 功能 ,需要定 时唤 醒 肌松 剂 使用 一般不用 药 理学 变 化复 杂 镇痛镇静指征 n疼痛 n焦虑 n躁动 n谵妄 n睡眠障碍 疼痛 n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苦而产生 的一种不适的感觉。 n疼痛导致机体应激、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 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心动过速、组织耗氧增加、 凝血过程异常、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增加等。 n疼痛还可刺激疼痛区周围肌肉的保护性反应,全身肌 肉僵直或痉挛等限制胸壁和肌运动进而造成呼吸功能 障碍。 焦虑 n焦虑是一种强烈的优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 n 50%以上的 ICU病人可出现焦虑症状,其特征包括 躯体症状 (如心慌、出汗 )和紧张感。 n 病房环境,包括噪音、灯光刺激、室温过高或过低 n 对自己疾病和生命的担忧 n 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 (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体位 ) n 各种疼痛 n 原发疾病本身的损害 n 对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不了解与恐惧 n 对家人的思念等 躁动 n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 是一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 n在综合 ICU中, 70%以上的病人发生过躁动。 n引起焦虑的原因均可以导致躁动。 n最易使重症病人焦虑、躁动的原因依次为 :疼痛、失眠 、经鼻或经口腔的各种插管、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 惧感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限制活动。 n躁动可导致病人与呼吸机对抗,耗氧量增加,意外拔 除身上各种装置和导管,甚至危及生命。 谵妄 n谵妄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的意识混乱状态。 n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是谵妄的临床 特征,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是诊断的关键 n表现为精神状态突然改变或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紊乱和意识状态改变,伴有或不伴有躁动状态 ; 还可以出现整个白天觉醒状态波动,睡眠清醒周期失 衡或昼夜睡眠周期颠倒。澹妄也可以表现为情绪过于 低沉或过于兴奋或两者兼有。 n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发病率可达 70%一 80%,且谵妄病人 ,尤其是老年病人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及病 死率均显著增加。 镇痛治疗 n疼痛评估 n药物选择 n监测与评价 有多痛? n疼痛一种主观感觉,轻重程度难以客观评估, 最 可靠和有效的疼痛指标是病人自述 n常用方法 n语言分层评分 (verbal rating scales, VRS) n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n数字评分法 (numeri c rating scale, NRS) n面部表情评分法 (Faces Pain Scale, FPS) 语言评分法 n 从疼痛最轻到最强的顺序设定 0分(不痛)至 10 分(疼痛难忍)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 疼痛程度。有赖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良好沟通 视觉模拟评分 n用一条 100 mm的水平直线,两端分别定为不疼到 最疼。由被测试者在最接近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 画垂线标记,以此量化其疼痛强度。 数字评分法 n一条从 0 10的点状标尺, 0代表不疼, 10代表疼 痛难忍,由患者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 面部表情评分法 n 由六种面部表情及 0-10分(或 0-5分)构成,程度 从不痛到疼痛难忍。 n 由患者选择图像或数字来反映最接近其疼痛的程 度。 术后疼痛评分法 n用于胸腹部手术后疼痛评估,从 0-4分共分为 5级 。 n对于术后因气管切开或保留气管导管不能说话的 病人,可在术前训练其用 5个手指来表达自己从 04的选择。 评分 描述 0 咳嗽时无疼痛 1 咳嗽时有疼痛 2 安静时无疼痛,深度呼吸时 有疼痛 3 安静状态下有较轻疼痛,可 以忍受 4 安静状态下有剧烈疼痛,难 以忍受 疼痛评价尺 不能交流患者 -疼痛评估 n监测内科、手术后或创伤 (除脑外伤外 )患者最有 效和可靠的行为疼痛尺度: n疼痛行为量表 BPS(Behavioral Pain Scale) n重症疼痛观察工具 CPOT(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疼痛行为量表 总分 312分, 3分无痛,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12分最痛 重症疼痛观察工具( CPOT) 关于 ICU疼痛 n患者休息时和进行常规 ICU护理时均可发生疼痛 n发生率约 80% n与操作相关的疼痛甚为常见 n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不与疼痛相关 n不提倡单独用生命体征 (或含生命体征的观察性疼痛尺 度 )进行 ICU的疼痛评估 n提倡在此类患者,生命体征可作为需要进一步疼痛评 估的提示 ICU患者的疼痛 n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经常遭受各种性质和不同部 位的疼痛 1 n ICU患者疼痛的诱发因素 n原发疾病 n各种监测、治疗手段 n长时间卧床制动 n气管插管等 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 n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 -Anesthesiology 2007;106:687-95 操作中 静息下 阿片类药物为首选 n 建议对非神经病性疼痛静脉使用阿片类药物 n 吗啡 n 连续输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日益增多 n 原因:快速起效和消除 n 建议对神经病性疼痛,静脉用阿片类加用肠内加巴喷丁或卡 巴咪唑 (立痛定 ) n 非阿片类药物 (醋氨酚、 NSAIDS、氯胺酮 )应用,有可能减少 或不用静脉阿片类药物 n 局麻药 -术后硬膜外镇痛 ICU常用阿片类药物 Page 32 预镇痛处理 (pre-emptive analgesia) n 操作相关疼痛 n建议拔除胸管前采用预镇痛治疗 n提倡在其他有创性和潜在疼痛性操作时采用 处理方法: n非药物 (生物反馈、音乐治疗、放松 ) n药物 (阿片类为一线药物 ) 镇静治疗 n镇静躁动的评价 n镇静治疗的药物选择 Page 34 镇静评估工具 n主观性评分: n Ramsay评分法 n Riker镇静 -焦虑评分法 The Riker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 n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 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 (RASS) n自主活动评分 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 MAAS 镇静评估工具 n客观性评分 n脑电双频指数( BIS) n脑状态指数( CSI) n心率变异系数、食道下段收缩性。 n听觉诱发电位 ( AEP) n Narcotrend Index ( NI) n Patient State Index ( PSI) n state entropy( SE) 分值 状态 描述 1 清醒 病人焦虑、躁动或烦躁,或两者都有 2 病人安静、配合,有定向力 3 病人仅对指令有反应 4 睡眠 对轻拍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有敏捷反应 5 对轻拍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有迟钝反应 6 对轻拍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无反应 Ramsay 评 分 Riker镇 静躁 动评 分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 分值 描述 定义 7 危险躁动 牵拉气管内插管,试图拔除导管,翻越床栏,攻击医务人 员,在床上翻来覆去 6 非常躁动 反复劝阻仍不能安静,需要保护性束缚,咬气管导管 5 躁动 焦虑或轻度烦躁,试图坐起。劝说后可安静下来 4 安静、配合 安静,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3 镇静 不易唤醒,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醒但重又入睡,能服从 简单指令 2 非常镇静 对躯体刺激有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有自主运动 1 不能唤醒 对恶性刺激 *无反应或有轻微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 * 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 5秒钟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 分值 状态 临床症状 +4 攻击性 明显攻击性或暴力行为,对人员有直接危险 +3 非常躁动 拔、拽各种插管,或对人员有过激行为 +2 躁动 频繁的无目的动作或人机对抗 +1 不安 焦虑或紧张但无攻击性或表现精力过剩 0 警觉但安静 -1 嗜睡 不全警觉,但对呼唤持续清醒 10秒,能凝视 -2 轻度镇静 对呼唤有短暂(少于 10秒)清醒,伴眨眼 -3 中度镇静 对呼唤有一些活动(但无眨眼) -4 深度镇静 对呼唤无反应但对躯体刺激有一些活动 -5 不易觉醒 对呼唤或躯体刺激无反应 RASS实施方法 n 观察病人,是否警觉但安静(评分为零) n 是否病人符合持续躁动或兴奋 n (使用上表中描述的标准评分 +1 +4)? n 如果病人不警觉,大声呼唤病人名字和命令病人睁眼看讲 话者,必要时重复一次可促使病人继续看讲话者 n 患者有睁眼和目光交流可持续超过十秒(评分 -1) n 患者有睁眼和目光交流持续不超过十秒(评分 -2) n 患者对呼唤有一些活动,但没有睁眼和目光交流(评分 -3) n 如果病人对呼唤无反应,摇肩膀观察,如对摇肩膀等生理 刺激仍无反应则按压胸骨 n 患者对生理刺激有一些活动(评分 -4) n 患者对呼唤或生理刺激无反应(评分 -5) RASS 的特点 n对镇静状态描述较前三者具体 n有规范的操作程序 n与其它评分系统一致性好 n可靠性、有效性好 n共分为 10级 , 复杂 , 难记 肌肉运动评估评分 (MAAS) 评 分 描述 定义 6 危险躁动 无刺激就有活动,拉扯气管插管及导管,试图爬床栏,袭击医务人员,要求时 不能安静下来 5 躁动 无刺激就有活动,试图坐起或向床外伸出肢体,不一致性的听从命令 4 烦躁配合 无刺激就有活动,病人摆弄床单或插管,暴露自己,听从命令 3 镇定配合 无刺激就有活动,病人有目的的整理床单或衣服,听从命令 2 触摸、叫名字有反 应 睁眼、抬眉,向刺激方向转头,触摸或 大声叫名字时移动肢体 1 只对恶性刺激有反 应 睁眼、抬眉,向刺激方向转头,恶性刺 激时移动肢体 0 无反应 恶性刺激时无活动 Devlin, et al. Crit Care Med 1999;27:1271-5. 脑电 双 频 指数 n是一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分析脑电信号的频率 、波幅、频率与波幅之间的相位关系等指标,通 过计算机技术转化为一个量化指标。 n BIS值是一个无单位数值,范围从 0100。 n 0表示完全无脑电活动 ; 100表示清醒状态。 n 6585,睡眠状态; 4065,全麻状态;小于 40,大 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n 1997年美国 FDA批准 BIS可作为麻醉中镇静深度 监测指标。 清醒 轻 /中度镇静状态 深度镇静状态 常规麻醉 深度催眠状态 无脑电信号 中度催眠状态 100 70 60 40 0 BIS n应用范围 : n评判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 n指导 ICU镇静评分及用药。 n控制镇静深度,避免镇静不足或过量。 n诊断脑死亡,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等。 脑电 双 频 指数 BIS监测 镇静的评估 n评估成人 ICU患者镇静质量和深度最可靠和有效的 方法: n RASS(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 n SAS(Sedation-Agitation Scale) n不建议将脑功能客观检测,作为监测镇静深度的主 要手段用于非昏迷和非瘫痪的成人重症患者,因其 不足以替代主观性镇静评分系统 镇静的目标 n建议对 ICU的成人患者调整镇静药物维持浅水平, 而不是深度的镇静,除非有临床禁忌 n Ramsay 3-4 n SAS 3-4 n RASS 0 - -2 为何要维持浅镇静水平 n成人 ICU患者维持浅水平镇静与临床结局改善相关 (机械通气期和 ICU留住期均更短 ) n维持浅水平镇静增加生理应激反应,但不与心肌 缺血发生率增加相关 n镇静深度与这些患者的心理应激之间的联系,尚 不明了 镇静药物的选择 镇静药物的选择 n短期使用患者( 72小时),丙泊酚苏醒更快、拔 管更早。 n特殊疾病 n丙泊酚镇静能很好地控制患者的颅内压和脑灌注压 n丙泊酚抗癫痫作用 每日唤醒 n每日一次暂时停止镇静药物输注直至病人 n 清醒并能正确回答至少 3-4个简单问题 n 遵嘱睁眼 n 遵嘱握手 n 遵嘱抬头 n 遵嘱伸舌 n或者病人逐渐表现不适或燥动 n重新以原来剂量的一半开始给药并滴定至需要的 镇静水平 (Ramsay 34) n建议对 ICU的机械通气成人患者,常规采用每日唤 醒 每日唤醒禁忌 n 以下情形避免进行每日中断镇静 n因活动性癫痫或酒精撤除接受镇静输注 n正在因烦躁焦虑而增加镇静剂量时 n接受神经肌肉阻滞剂的患者 n过去 24小时内发生心肌缺血 n颅高压患者 肌松剂的作用 n便于气管插管 n改善人机顺应性 n改善氧合 n降低氧耗及呼吸功 n降低炎性反应 自主呼吸 vs. 控制呼吸 肌松剂的监测 n肌力:抬头、握力、睁眼、伸舌 n呼吸:潮气量、肺活量、分钟通气量 n X线:横膈的活动 n肌松监测仪 肌松监测仪 神经刺激的种类 n单刺激 (SS) n强直刺激 (TS) n四个成串刺激 (TOF) n强直刺激后单次刺激肌颤搐计数 (PTC) n双短强直刺激 (DBS) TOF n四个成串刺激( train-of-four, TOF) n是一串有 4个频率为 2Hz,波宽为 0.20.3 ms的矩形波组 成的成串刺激,连续时其间距为 1012秒,四个肌颤搐 波分别为 T1, T2, T3, T4。 n大多数病人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保留 TOF一到两 个肌颤搐反应 较为恰当,它能保证不发生过度 阻 滞并允许病人在镇静、镇痛时,对有害刺激有轻 微活动反应:使用最小剂量和最短时间的肌松剂 是最佳选择。 Daily interruption n不提倡长期使用肌松剂 n长期使用肌松剂患者应每日计划性停止肌松剂使 用,并评估患者继续使用肌松剂的必要性。 临床特征 评价指标 1.精神状态突然 改变或起伏不定 病人是否出现精神状态的突然改变 ? 过去 24h是否有反常行为。如 :时有时无或者时而加重时而减轻 ? 过去 24h镇静评分 (SAS或 MAAS)或 GCS是否有波动 ? 2.注意力散漫 病人是否有注意力集中困难 ? 病人是否有保持或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下降 ? 病人注意力筛查 (ASE)得分多少 ?(如 :ASE的视觉测试是对 10个画面的回忆准确度 ;ASE的听 觉测试病 Ax寸一连串随机字母音中出现 “ 人 ” 时点头或捏手示意 ) 3.思维无序 若病人已经脱机拔管,需要判断其是否存在思维无序或不连贯。常表现为对话散漫离题、 思维逻辑不清或主题变化无常 若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屋三防应急预案方案
-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案
- 虚拟旅游营销的报道方案
- 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对策与研究
- 儿童友好社区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与探索
- xx片区排水防涝地下管线建设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咨询项目-后期服务方案
- 咨询方案引流怎么写
- 社区小酒馆营销方案范文
- 瑜伽预售咨询方案范文
- 2024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诊治
- 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
- 小学生科普知识蜜蜂介绍PPT
- GB/T 24346-2009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
- FZ/T 12045-2014喷气涡流纺粘胶纤维色纺纱
- 船舶电气知识培训课件
- 苏轼生平课件
- 矿山爆破安全技术课件
- 中国文化概论-第6章-中国语言文字分解课件
-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