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能否成为平衡劳资关系的利器.docx_第1页
劳动合同法能否成为平衡劳资关系的利器.docx_第2页
劳动合同法能否成为平衡劳资关系的利器.docx_第3页
劳动合同法能否成为平衡劳资关系的利器.docx_第4页
劳动合同法能否成为平衡劳资关系的利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合同法能否成为平衡劳资关系的利器 正方:“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现状使得劳动者的权益受 到损害或是缺失,最终将形成劳资对抗与劳资双损的局面; 反方:就劳资关系而言,任何时候劳动者一方都是弱 者,但如果立法过分扩大劳动者的权益,加大企业责任, 就会使企业用人自主权受到束缚,最终影响企业的市场竞 争力,企业垮了,劳动者就会失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权 益也就无从谈起。 在中国新闻周刊最近举办的关于劳资话题的论坛 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透露了 这样一组数据,从 1998 年到 XX 年,作为我国整个劳动大 军重要部分的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人均人工成本增速为 64,而同期工业 GDP 年均递增了 11.4。这两个数据 让苏海南得出的结论是,近年来,我国人均人工成本的增 长速度明显低于工业 GDP 的增长速度,换句简单的话说就 是工资水平增长速度缓慢。 在苏海南等学者看来,工资水平增长速度缓慢这个现 象背后的实质,是“目前我国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现 状”。 如何解决资强劳弱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者把希望寄 托在正在拟定的劳动合同法上。从立法部门近期公布的公 众对劳动合同法的建言主题来看,人们关注的热点之 一是,“劳动合同立法应当在劳动者权益和企业权益之间 寻求平衡”。 究竟哪些原因导致了我国资强劳弱的现状,解决之道 又在哪里,正在拟定的劳动合同法能否承担起平衡劳 资关系的重任?法律尚未出台,学界对草案的争论已经硝 烟弥漫。 学界对资强劳弱现象的四种解读 苏海南解读资强劳弱这个概念时说,资强劳弱在经济 生活中表现为,劳动者的就业权益、劳动报酬权益、劳动 保护权益、社会保险权益四个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或是缺失。 他说,劳动就业权益受损主要表现为,目前有的地方 还存在一定的就业歧视,特别是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门槛比 较高。与此同时,由于城乡教育平等机会的缺失,农村人 口的绝大多数天然不具备到中高端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能力。 劳动报酬权益受损有两个方面:部分劳动者特别是农 民工工资被拖欠或克扣;我国工资水平增长速度缓慢,普 通劳动者工资水平偏低。 劳动保护权益受损最突出的问题是,劳动保护设施和 劳动保护用品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劳动安全事故的频发,大 量伤亡事件的发生。社会保险权益受损目前最受关注的话 题是工伤和大病医疗保险尚未覆盖所有农民工。 哪些原因造成了当前资强劳弱的现状?苏海南解释说, 首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供求、特别是低端劳动力市场 的供求失衡,可以说低端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严重供过于 求的局面,劳动者对自身的权益保障必然处于弱势地位, 缺乏与资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另外,苏海南认为,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 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还不健全,存在的管理真空也给劳动者维护权益带 来了一定难度。 他提示说,资强劳弱的四方面表现中,最值得关注的 是劳动者工资被克扣和工资水平低等劳动者报酬权益受损 的问题。这位学者认为,劳动者报酬权益受损会对社会造 成这样的危害,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破坏了正常的劳动 力市场秩序,直接带来了劳动者的“用脚投票”,东南沿 海的“民工荒”现象现在已经扩大到了中部地区,湖南、 湖北、江西等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在本省也出现了“民工 荒”。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有这样的说 法,“在我国,事实上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期,不对劳动 者正当权益进行维护,劳资利益失衡的格局将日益恶化, 劳资双损的局面终将出现,劳资对抗与冲突不仅不可能维 护社会稳定,更会直接损耗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 劳动合同法要不要向劳动者倾斜 郑功成认为,要避免劳资对抗与劳资双损且最终损害 国家的局面出现,就必须尽快通过有效的法制与政策措施, 来化解现阶段已经出现的以损害劳动者正当权益为标志的 社会风险。 今年 3 月 20 日,全国人大向社会公布了劳动合同法 ,以征求来自社会各界对该草案的意见。截至 4 月 20 日征 求意见时间结束时,立法机关已收到意见 19 万件,而学界 关于这部草案的争论更是热火朝天。一个突出的争论焦点 是,劳动合同法究竟要不要成为一部向劳动者倾斜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些细微处被认为是法律对劳动 者的倾斜,比如对于经常出现在劳动合同纠纷之中的双方 对劳动合同概念的理解问题,草案第九条规定:用人 单位和劳动者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有不同理解的,除有相 反证明的以外,以有利于劳动者的理解为准;第十条规定: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内容理解不一致的,应当 按照通常理解的予以解释,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采纳 最有利于劳动者的解释。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倾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黎建飞 教授解释说,我国目前现实的市场情况是劳动力市场供大 于求。比如说在招聘与解雇上面,形成了劳动者“一职难 求,一职难保”的局面,用人单位不仅可以任意挑选劳动 者,甚至可以挑选到零工资劳动者,在这两者之间,倘若 法律给强势一方平等的解释权,将不可能寻求到公平、正 义的结果。 黎建飞说,“劳资关系本身就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劳动者总是处于弱势,必须通过法律平衡劳动关系”。在 他看来,劳动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都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董保华虽然也认同“倾斜 立法”、“保护弱者”的观点,但他认为,目前草案的立 法呈现出的“企业用人宽进严出”、“员工求职宽进宽出” 的思路,带来的后果将是劳资关系失去平衡。 董保华说,草案将对企业的招聘机制、绩效管理、 解聘机制、留人方案带来全方位影响。比如,草案对 劳动关系进行了简单宽泛的规定,导致企业和个人之间即 使发生偶然的商业接触也会被认定为建立了劳动关系,这 可能造成企业“被动招工”现象的大量出现,即企业必须 招用大量从未计划招用的员工。草案对企业解聘员工 进行了严格限制,对企业的解聘机制造成了冲击,形成一 种“难以解除合同的解雇制度”。 从立法机关公布的信息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提交意见 的公众都在关注这个话题,比较折中的说法是,劳动合同 立法的目的应当在劳动者权益和企业权益之间寻求平衡。 关于劳资之间的平衡,有学者给出这样的说法,就劳资关 系而言,任何时候劳动者一方都是弱者,但是,如果立法 过分扩大劳动者的权益,加大企业责任,就会使企业用人 自主权受到束缚,难以实行优胜劣汰的灵活管理,影响人 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皮之 不存,毛将焉附”,企业垮了,劳动者就会失去工作,保 护劳动者的权益也就无从谈起。 反之,如果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到位,对企业责任要求 过少,就会影响劳动力供给,不利于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的 形成。因此,劳动合同立法要树立正确的立法理念,要在 公民的劳动权益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确保劳资关系不失衡。 郑功成的主张是,通过完善劳动法制来促进劳资关系 由失衡逐渐走向平衡,包括制定劳动合同法、社会 保险法等必须的法律,修订完善安全生产法、劳 动法等法律,强化最低工资标准保障机制和确立正常的 工资增长机制,推进反就业歧视等措施,同时明确政府劳 动保障等行政部门的行政监督之责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