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三国演义鉴赏_第1页
2010 三国演义鉴赏_第2页
2010 三国演义鉴赏_第3页
2010 三国演义鉴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5323 计科 6 班 黄帅 小说鉴赏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不仅在国内拥有极为 广大的读者群,也受到外国读者的广泛欢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小说的内容取材于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有关三国的故事早已 在民间流传,李商隐的骄儿诗就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的句子,这 说明最迟在晚唐时三国的故事已为民间津津乐道。到了宋元时代,三国故事更 被民间艺人带上勾栏讲台或舞台。从北宋的“说三分” ,到金元时众多种三国戏, 以及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小说全相三国志平话的产生,都为三国演 义的产生奠定了创作基础。 罗贯中正是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平话的基础上,又运 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创 作出三国演义这部名典名著。罗贯中的生平不见史传。贾仲名录鬼簿续 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 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 终。 ”据此推测,罗贯中生活于元末明初其生卒年大约在公元 1330 年到 1400 年之间。罗贯中因“ 遭时多故 ”,对元末大动乱的社会现实有切身的体验,对人 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也有所了解,从而对他的小说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罗贯中具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他写过戏曲(如现存的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亦能诗词,但主要成就还是在小说方面。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 和三遂平妖传 。 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公元 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 三国演义包含从东汉末年到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一个世纪之久的中国 历史(184280) 。这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是一个最为多事的时期。国家由于 政治阴谋和军事割据而分裂,结果出现三国鼎立:(一)在华北黄河平原的魏; (二)在华东中部长江流域下游的吴;(三)在西南长江流域上游的蜀。 三国 演义就写了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政治历史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祚衰陵,人心竞逐 ”。各地诸侯拥兵自重,逐鹿中原。在北方,董卓、吕布、 袁绍和袁术先后横行中原。觊觎权柄,而曹操最终以其大奸大雄挟天子以令诸 侯,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成为北方的霸主。孙权则在江东割据,在父兄开创的 基业上对中原虎视耽耽。同时,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转战南北,共议夺天 下之大计。在孙权的帮助下,刘备打败了率军南下的曹操,赤壁一战大显威风, 从此奠定了雄踞南方的地位。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刘备西取巴蜀,北征 汉中,而荆州则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孙权趁关羽在襄樊与曹操鏖战之机,从背 后突然袭击江陵,斩了关羽,夺取荆州。刘备大兴问罪之师,却在猇亭被孙权 打败,不得不撤回四川。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称帝 为王。刘备自封为王,国号为汉。孙权则自封为吴大帝。刘备在猇亭战败回到 白帝城,不久就病逝。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间,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辅佐刘 禅,安定西南地区,北出祁山,与曹丕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艰苦卓绝的战争。后 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于军旅。从此形势大变。魏军在邓艾、钟会的指挥下偷 渡阴平,直取四川成都。刘禅无力抵抗,向魏军投降,蜀汉灭亡。曹丕这时已 死,大权在司马氏手中。司马炎纂魏建晋,举兵征吴,王濬大军顺江东下,势 如破竹,直抵石头城下,吴帝孙皓开门投降。这就是三国演义所讲述的故 事。 上至黄巾起义,下至西晋统一。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 的、外交的种种斗争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五色纷披,风云变幻。大开 大合,大起大落之间尽显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情。同时,对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尔 虞我诈的阴森恐怖也有一定程度的揭露。荡漾在字里行间更多的则是作者渴望 和平,反对战争分裂的理想以及对于“王道” 和仁政 ”的期待。一直以来,人们对 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颇多赞褒之词,有三绝之称,即曹操奸绝、诸葛亮智 绝、关羽义绝。 曹操狡诈、精明,功臣罪魁皆为一人,遗臭万年,性格丰富。作者创作时依 据史实但又有所创造和突破。他极端利己主义,既是奸贼,又是英雄。他的处 世哲学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具体表现在他杀吕伯奢一家上。 曹操因为猜疑,不分青红皂白杀死了要杀猪宰羊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八口,出 门后又明知弄错却仍杀了忠厚淳良的老丈。他的凶恶残忍可见一斑。在“扶持汉 宝,拯救黎民” 的旗号下,他杀人如草不闻声,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窃国大盗。 “奸 诈”使他在乱世群雄中得以左右逢源,收买人心。如他对人民贪残酷烈,却装出 宽仁爱民,体贴部下的姿态。处处残贤害善,却常常表现出求贤若渴。同时, 他又是一个草莽英雄,有雄才大略,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如他在官渡之 战中从袁绍处获得一批自己部下通敌书信,一件也不看便烧掉,显示出宽厚; 又如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对当代人物分析精当,展露了他的眼光和气魄; 再如他厚待关羽又不追关羽,表现了他延揽人心和标榜信义。总而言之,曹操 集大奸和大雄于一身,可称古今奸雄第一人。 诸葛亮更是作者精心刻画的近乎神化的人物。他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智慧 超人又对汉室忠心耿耿。他初出茅屋就对天下大事了若指掌,舌战群儒,三气 周瑜,借东风,祭泸水,祈天出泉,陇上妆神,草船借箭,空城退敌,他因时 制宜,随机应变,不免有些“状诸葛之多智而近乎妖” 的毛病。更令人难忘的是 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贤相” 形象 是封建时代人民所幻想的典型。他排除万难的才能,坚韧不拔的毅力,千百年 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关羽在三国群雄中绝伦超群。他勇武刚强,义重如山。 他的忠义神勇有一种磅礴正气,如青天白日,如霁月光风。斩颜良,水淹七军, 威震华夏,刮骨疗毒,诛文丑、斩蔡阳、单刀会、斩华雄、五关斩将,千里独 行,无不显示出他的神威、节操、忠心和义气。关羽初作者当作义气的化身。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关羽身上,有时义字太高,反而使他恩怨不明,是非不分, 给自己带来祸患,如白马解围,几致刘备于死地,华容道上“拚将一死酬知己” 释了曹操这就是重私情忘大义的弱点了。正因为这种义气有明显的局限,后来 的清朝统治者就加以利用,称关羽为“伏魔大帝” 、 “ 关圣帝君”,附会上各种迷 信色彩。 三国演义继承了“ 拥刘反曹 ”的传统,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要方面, 把刘、关、张、诸葛亮当作小说的主要人物。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自桃园三 结义至诸葛亮死在五丈原这五十一年间的事就占了一百零四回,以后四十六回 的事只用十六年就草草收场。这是因为作者思想中的正统观念使他对“炎刘正统” 、 “中山靖王之胄 ”的“皇叔”刘备格外垂青,而且还因为他们的失败, “出师未捷身 先死”,这种悲剧性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与曹操奸 雄对立的人物,作者也极力刻画了刘备的宽仁、诚心、义气,与曹操形成鲜明 对比。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一个大分裂动荡的时期和一大批非凡人物,具体表 现了统治集团斗争的紧张性、尖锐性和复杂性。这种斗争包括家庭、婚姻、友 谊、爱情及其他一切神圣关系,都成为斗争的工具。 “王司徒巧使连环记” 、 “曹操 许婚袁谭”、 “袁术吕布联姻 ”、 “刘玄德东吴招亲”等就是利用婚姻关系来实现自己 的政治目的。除此以外,还用大量篇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理想,那就是政 治上以蜀汉为代表的“ 圣君贤相 ”和人与人关系上以刘关张为代表的 “义”。作者 用“圣君贤相 ”与“昏君贼臣”对立,用“义” 和“朋友而又兄弟,兄弟而又君臣 ”的关 系与现实中勾心斗角的关系相对立,反映了作者朴素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在艺 术结构上,全书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和精巧。一百多年的历史,人物众多, 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但是全书却做到了脉络贯通,情节完整。作者按时间为 顺序,以蜀汉为中心,抓住三国矛盾斗争的主线,从容展开了一个又一个大大 小小的历史场面,较少支离破碎的情况。 在人物形象上,采用渲染等来实现。如写张飞之勇,就用他在长坂坡大喝三 声,声如巨雷,把敌将夏侯杰“喝得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下” 来形容;又如写孔 明出山时,先写徐庶司马徽对孔明的谈论,再写三顾茅庐,两次不遇,而刘备 的思贤若渴、张飞的鲁莽急躁,诸葛亮亲友的歌吟谈吐、山林景色等都极好地 衬托出了孔明的高洁品格和绝世才能. 三国演义的语言也有很大的特色。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使之通俗化。 蒋大器在庸愚子序中说它是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其庶几 乎史”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大大改变了“ 平话”的“言辞鄙谬 ”,使之雅俗共赏,简 洁、明快而又生动。它的叙述以粗笔勾勒见工。如孔明死前最后一次巡视军营: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 乃长叹曰:“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这一段着墨虽然不多,却传神地刻画出了孔明的忠心耿耿。写人物,则采用 略貌写神的手法,写心理,也是寥寥数语即已传神之至。至于人物对话,更是 个性鲜明。张飞的话豪爽粗犷,一针见血;曹操的话,机诈多变,豪迈果决; 关羽的话,目中无人,心高气盛,而刘备则言语文雅又扭捏;孔明则从容不迫, 应付自如。这些语言是运用口语的开端,虽然不如水浒 、 红楼梦 ,但也很 适宜表现它所刻画的人物。 三国演义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它宣扬愚忠,强调 义气。对“黄巾起义 ”抱诬蔑态度,对农民有阶级偏见。同时,作者还有传统的 “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论观点,认为三国鼎立,西晋统一是先天命定,如在开 头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此外,神怪迷信色彩也很浓。如庞统 死前有童谣预言,上方谷司马懿父子不死,是出于天意。孔明火烧藤甲要“损寿” ,孔明借东风,摆八阵图、五丈原攘星,关羽玉泉山显圣,于吉、左慈兴妖作 法等,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这些都应该加以扬弃。在艺术上,人物的性格 较单一,缺少发展,每个人从一出现,性格就已定型;此外,夸张、想象运用 得有点过分,鲁迅曾评论“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 这部历史真实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作品,受到了不同阶层读者的欢迎,影 响巨大。在文学上,它标志着历史小说的辉煌成就。从此,历史小说开始大量 兴起,各个历史时代小说中都有反映,从开辟演义一直到清宫演义 。此 外,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