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8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8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8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8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8 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 对中国的冲击 第 16 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 课后达标检测 岳麓版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6湖北黄冈质检)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 一律” ,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 化表明( )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 解析:选 A。题干中“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说明服饰的变化表现出平等 原则,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西方服饰在中国流行,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 提到新服饰是在旧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表现出社会习俗变化 的快慢,故 D 项错误。 2(2016江苏盐城高三模拟)1902 年 7 月 27 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 明之求婚广告 ,材料中“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 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材料反映了当时 ( )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 B传统的社会习俗受到挑战 C妇女受教育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D白话文已成传媒主体语言 解析:选 B。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中“普遍”说法绝对,故 A 项错误;由 材料中“通晓中西学术门径” “悉照文明通例”说明传统的社会习俗受到挑战,故 B 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到妇女受教育的信息,故 C 项错误;“白话文已成传媒主体语言”说法绝对, 故 D 项错误。 3(2016江西赣州摸底)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剪掉了辫 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 C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 D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中 解析:选 C。留辫子是在清朝时期,辫子作为清王朝统治的象征,辛亥革命推动剪辫 子是反封建的一种表现,流行戴帽子是社会自发而行的,不能反映出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 面不彻底,故 A 项错误;中国和西方的帽子有不同的含义,从材料中未能体现出与西方近 代文明相关的内容,流行戴帽子不能说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故 B 项错误;南京临时 政府颁布剪辫令后,人们失去辫子,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兴起戴帽子,故 C 项正 确;起初帽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流行戴帽子 2 与民主共和的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 4(2016江西鹰潭一模)从 1883 年 8 月 1 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 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 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 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解析:选 C。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但是不能体现自来水在中国普遍使用的过程, 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自来水的使用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可知中国的社会陋习还是 存在的,不能说彻底的革除,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 有两龙相斗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可知自来水的 使用经历了从抵触到接受的变化过程,故 C 项正确;如果容易接受新事物的话就不会有材 料中的现象了,故 D 项错误。 5(2016广东湛江月考)以下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 因是( )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A.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B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 D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选 D。依据表格“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信息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在服饰、饮食、交通、婚姻礼俗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辛亥革 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是推动因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 A 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生 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外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 习的政策是政治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经济的 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 原因,故 D 项正确。 61912 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 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 外国人。这反映了(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解析:选 D。社会经济结构一般指经济基础,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 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材 料所述显然不符合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涵,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民族工业发展的 3 相关信息,而且按照材料时间,当时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故 B 项错误;材料只 描述了上海一地的公务员这一类人的生活状态,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 高” ,故 C 项错误;据材料描述,当时上海存在着“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种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文化现象,故 D 项正确。 7(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 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 “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 , “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 上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解析:选 D。与大城市相反,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 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上海“电车初试人都怕”也不能说明深深融入中 国社会,故 A 项错误;“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的事例,不能说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 统习俗,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影响了中国,但不是“相互” ,故 C 项错误; 从“初试人都怕”到“人坐车中称稳便”表明市民逐步接受,故 D 项正确。 8(2016河南洛阳高三模拟)民国时期, “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 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 。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 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 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 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 解析:选 B。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城乡观念差距是由于新 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故 B 项正确。 9(2016北京海淀质检)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 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 C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解析:选 B。材料反映的事物与经济无关,故 A 项错误;从材料“电线音驰万里天” “两地语言传顷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电话,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衣食住行的内 容,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新鲜事物是洋务运动引进的,故 D 项错误。 10如图是 1869 年成立的万国邮政联盟的标志,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 系统化。这主要得益于( ) A交通工具的发展 4 B资本输出的加强 C福利国家的出现 D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解析:选 A。结合时间 1869 年,可知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 为万国邮政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 A 项正确;资本输出主要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而材料所给时间是 1869 年,故 B 项错误;福利国家是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与 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互联网技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相符, 故 D 项错误。 11(2016山东日照模拟)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 晨报 国民公报 新生活 觉悟 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 的出现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 D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 解析:选 C。根据题干中的报刊类型中有新生活可判断,近代中国的某一时期指 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故 A、B 项错误;五四时期 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之内,故 C 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 D 项错误。 12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A该剧摄制于 19 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解析:选 B。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 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 定军山摄制于 1905 年,故 A 项错误。C、D 两项与题干无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 13(2016天津红桥区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870 年到 1913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 长度由 1870 年的 21 万公里增加到 1913 年的 110.2 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 2 万公里以上;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 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被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 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材料二 1875 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长 14.5 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 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 年清 政府用银 28.5 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1881 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 计唐山到胥各庄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 ,最后竟不行机车, 而以骡马拖拽,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 。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 1911 年,共建铁路 8 200 公里, 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 46%,贷款修建铁路占 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 率的 14%。 周积明最初的世纪 5 材料四 1905 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 工程师,他面临重重困难: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沿线重峦叠嶂,修路工具简陋,外 国人正等着看热闹。工程成败与中国荣辱系于詹天佑一身。他以中国科学家特有的爱 国热忱,昼夜奋战,顶着巨大压力和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铁路在 1870 年到 1913 年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6 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在中国铁路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8 分) (4)综上,分析阻碍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6 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一时间“1870 年到 1913 年”可以归纳是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推动;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被纳入 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 巨大的发展”说明了铁路的发展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世 界贸易的发展。(2)材料二中吴淞铁路、唐胥铁路的命运说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受封建势力 的阻挠,材料三“甲午战后至 1911 年,共建铁路 8 200 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 修建的铁路占 46%,贷款修建铁路占 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 14%”说明甲午战 后,中国铁路得到发展,但自建铁路里程很短,主要为外国人所修建。(3)第一小问历史地 位,从詹天佑最早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可以概括为“中国铁路之父” ;第二小问影响, 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直接、深远的角度分析,直接影响是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和抵制列强 的经济侵略,深远影响是增强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结合四则材料可以从列强的侵略、 国家的衰败和思想观念的落后等方面回答。 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重工业发展迅速,殖民体系形成,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 界贸易得到较快发展。 (2)情况: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挠、破坏;甲午战后,中国铁路 得到发展,但自建铁路里程很短,主要为外国人所修建。 (3)地位:“中国铁路之父” 。 影响:发展了中国的铁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