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专题活页练(共19练,含解析。免费)  1-6活页练_第1页
2016年高考专题活页练(共19练,含解析。免费)  1-6活页练_第2页
2016年高考专题活页练(共19练,含解析。免费)  1-6活页练_第3页
2016年高考专题活页练(共19练,含解析。免费)  1-6活页练_第4页
2016年高考专题活页练(共19练,含解析。免费)  1-6活页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64 分) 1(2012滨州模拟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来调查 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D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一定越多 解析 杂草不是一个物种,应包含许多不同的物种,不能用每平方米草地的 杂草来表示种群密度;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将来种群密度将保持相对 稳定;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不一定越多。 答案 A 2(2012福建理综, 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 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 10 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 6 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由 图可知,三种茶园中纯茶园物 种数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抵抗力 稳定性最差,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 错误; 题图只表明 10 月份杉茶间作园物种数最多,但无法得知各物种的种群密度 大小,B 错误;图中显示梨茶 间作园在 6 月份时物种数最多,此 时营养结构最 复杂,C 正确;人类的生产 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 向进行,D 错误 。 答案 C 3(2012浙江浙北联考 )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 虫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 T 点时,对森林施放 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肉食性昆虫 B乙是植食性昆虫 C邻近林区存在甲昆虫 D邻近林区存在乙昆虫 解析 曲线反映出甲、乙昆虫存在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T 点时,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数量增加,乙 昆虫数量迅速减少,可以确定邻近林区存在甲昆虫,其已具有抗药性。 答案 C 4(2012安庆二模 )某研究小组连续 10 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发现该生态系统 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 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C10 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 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 解析 由图中曲线的变化可知,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变化 也不相同,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降低,甚至消失。物种丰富度降低,物种数 量减少,营养结构变得越来越简单,因而其恢复力 稳定性逐渐增大。生 态系统 中无论物种丰富度如何变化,生物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因此存在分层现象。 毁林造田、毁草造田、围湖造田、 过度放牧等都会造成生 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 降低。 答案 D 5(2012潍坊 5 月)如图 A、B、C 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 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 构 C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解析 A、 B、C 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阳 光、阳光、温度;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群落,彼此之间植物类 型的差异属于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不能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 处藻类 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同藻类对光的利用情况不同造成的;B 处 植物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 答案 C 6(2012威海一模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 的能量值(单位为 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 A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9.6104 kJ/m2y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生产者的能量包括四部分:呼吸散失(23)、未利用(70)、 流向分解者(3)、流向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 0.255.12.10.057.5,其中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 7.552.5,所 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490.5215.5,其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为: 15.5213.5,那么生产者的总能量为:2370313.5109.510 3 kJ/m2y。 答案 C 二、双项选择题(26 分) 7(2012清远调研 )下图是研究者某年记录的胡瓜钝绥螨控制砂糖桔红蜘蛛的 消长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胡瓜钝绥螨被引入砂糖桔园后,改变了砂糖桔园的红蜘蛛数量 B胡瓜钝绥螨经由福建省而非外国引入清远市,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没有影 响 C胡瓜钝绥螨控制砂糖桔红蜘蛛的消长不属于生物防治 D如图红蜘蛛出现第二个危害高峰的原因是外界条件影响了胡瓜钝绥螨的 种群稳定性 解析 由图中红蜘蛛的数量变化曲线可知引入胡瓜钝绥螨后,红蜘蛛的数量 发生变化,A 正确;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 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原产于外 地的生物进入本地生态系统,并在本地快速生长繁衍,种群不断增大、分布区 不断扩展,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B 错;为控制砂糖桔园 的红蜘蛛数量引入天敌胡瓜钝绥螨属于生物防治,C 错;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 响,胡瓜钝绥螨的种群数量下降,从而导致红蜘蛛数量增多而出现第二个危 害高峰,D 正确。 答案 AD 8(2012广州一模, 25)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 下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 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 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 B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 群落是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故 A 错误。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作为分解者,能 够分解有机物,增加了生物 多样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 项正确。群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既有垂直 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 项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 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学能,D 错误。 答案 BC 三、非选择题(共 64 分) 9(2012金考突破卷 )(15 分)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 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一共有_条食物链,蚱蜢属于_消费者。 (2)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占第_营养级。 (3)蛇和鹰的关系是_。 (4)给牧草施加含 32P 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 32P 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 强度,结果见乙图,图中 B 为_。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 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高于、低于)前两者。 (5)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 _,青蛙的数量_。 (6)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 1 000 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 为 100 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_(,10%。 蛇 的 同 化 量 鹰 的 同 化 量 青 蛙 的 同 化 量 100 kJ 鹰 的 同 化 量 1 000 kJ 答案 (1)4 初级 (2) 鹰 四、五 (3)捕食和竞争 (4)青蛙 高于 (5) 增加 基本不变 (6) 10(2012辽宁实验中学一模)(14 分)某山区于 25 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 有林木。该地区 25 年间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 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 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填“增加” 、 “减少”或“不变”),生态 系统的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 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 _。 (3)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可食用的榛蘑、榆黄蘑, 以及矮鹿、狼等多种动物。请写出该地区的一条捕食链: _。 (4)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还能够提 供给_和流入_。 解析 (1)森林 发生火灾后,还保留土壤、种子、植物根等,故火灾后发生的群 落演替是次生演替。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生 态系统营养结构趋于复杂化,生 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2)“地面火”会将地面落叶焚烧,加快生态系统 中物质的循环,故对生态系统有利。 (3)狼捕食矮鹿,矮鹿捕食植物,比如五味 子等。注意书写食物链时起点一定是生产者。 (4)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其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又可流向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 (1)次生演替 增加 抵抗力 (2)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五味子矮鹿 狼 (4)分解者 下一营养级 (或初级消费者) 11(2012唐山一模 )(15 分 )如图甲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 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 1、m 2 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ag 表示能量 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m 1 表示_ ,m 2 表示_。 (2)图乙中,若 A 表示图甲中营养级 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 表示 _,F 表示_ 。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 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解析 (1)表示生 产者,m 1 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m 2 表示各个营养级的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2)若 A 表示图甲中 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 量,这些能量中有一部分被营养级生物所同化(b),还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 式流向分解者(c);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b),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剩下的部分(e) 为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被次级消费者( )摄入(g),另一部分以残体的形式流向 分解者(f)。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营养级的同化量(b)除以 营养级固定的能量(y),即 100%,由图可知 ba c,因此能量传递效率 by 也为 100%。 a cy 答案 (1)太阳能 热能 (2) 同化量 次级消费者( )摄入的能量 100% by 或 100% a cy 12(2012茂名模拟 )(20 分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 (主要含有机物) 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成分, 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 了群落的_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 落外,还必须有_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 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 据是生态系统的_是有限的。该人工湿地的建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 本原理有(答一点)_等。 (4)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_。以下是该人工湿地碳循环未完成图解(部分), 请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图解。 二 氧 化 碳 植 物 动 物 微 生 物 解析 (1)芦苇 、绿藻、黑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 产者; 在垂直方向群落内部的分层现象为群落的垂直结构。(2)图中显示的生态系统 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但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条件;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 太阳能,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既有太阳能,也有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破坏,因此,需要控制 污水进入该生态 系统的排放量;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 理。(4)由于水中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污水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