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纲要求 考点 考试内容与要求 高频考点 探究世界 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物质与运动、运动 与静止的关系(b);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 其要求(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 1.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的关系 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 其要求 把握思维 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 容(b);物质决定意识(b) 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 界(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1.物质决定意识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 世界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 求索真理 的历程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和 客观性(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 上升性 考点一 探究世界的本质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辩证唯物主义中物 质的概念是什么?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么说世界的本 质是物质?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 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 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2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是什么?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 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 相对静止的统一 5.规律的特点及其要 求是什么? (1)特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 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 6.人在客观规律面前 是无能为力的吗?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条件 21 和 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2 1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区 别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 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 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2正确把握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就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3 (3)要在物质运动中把握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混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纠错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认为规律是永恒的。 纠错 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即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运动与静止 例 1 (2015浙江 10 月选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蕴含的哲理 是( ) 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 运动包含静止,静止不包含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 对的 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诗句的意思是坐在地上,看似不动,却随着地球的自转而运动,体现了运动 与静止的关系,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说法错误。故 本题选 D。 变式训练 1 欧布里德借钱后拖着不还,却对前来讨债的朋友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欧布里德的荒谬在 于( ) A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C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 D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 4 答案 B 解析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 的我讨吧!”体现了欧布里德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 B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夸大运动而否认静止,故 A、C 不符合题意。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例 2 (2016浙江 4 月选考)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和衰老的组织,造福人类健康,这是医生 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让干细胞按照人的指令实现分化。最近,科学家们终于通过 控制干细胞内部的 Nanog 蛋白,精确操纵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这表明( )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 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规律 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科学家们实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 符合题意;规律的普遍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 D。 方法点拨 注意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含义中,把握二者的区别。规律的客观性, 强调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普遍性,强调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变式训练 2 (2016浙江 10 月选考)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 )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的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荀子的这段话,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其自身客观规律的,而且人们可以利用规 律造福人类,应选 D。不符合题意。 命题感悟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人能认 识和利用规律是常考点。命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规律的相关考查也可以综合题形式 5 命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 T,错误的填写 F。) 1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提示 F。物质不依赖于意识。 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提示 T。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人可以利用和创造规律。 提示 F。人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 二、选择题 4被古人称为“玉轮” “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已确认其组成物质和 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 A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案 C 解析 A 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 项不正确,不同事物的物质结构不同;D 项观点 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只有 C 项与题意相符。 5(2016金华调研)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 ) A自然界的物质性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 C生产方式的客观性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答案 B 解析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 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 B 当选;A 与题意不符,排除;C 表述不全面,排除; D 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16温州期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 6 处来。 ”与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 )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蠧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答案 B 解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体现的 哲理是事物是运动的,B 与之哲理一致,当选;A 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与题意不符;C 体现的是联系,与题意不符;D 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7李克强总理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 “不动 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这说明( )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 答案 B 解析 “稳中求进”中“稳”体现相对静止, “求进”体现绝对运动,故选 B。A、D 错误; C 不符合题意。 8东晋僧人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 不周。 ”这一观点( ) A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B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D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答案 C 解析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这一观点否认了绝对运动而夸大了相对静止,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 符合题意。 9(2016东阳调研)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 理是( )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7 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天体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不会因为谁而改变。说明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A 当选;B、C、D 观点错误。 10下图漫画一切从娃娃抓起?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尊重客观规律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要热情支持新事物 D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答案 A 解析 一切从娃娃抓起?看似给孩子更多的营养和知识,但是漫画中用漏斗硬灌知识 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只凭主观意 愿。B、C、D 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 11我国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对我们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人类根 据天体引力规律,发射宇宙探测器,达到了解宇宙的目的,说明(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固有的 B规律对人类是有利的 C规律具有普遍性 D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 D 解析 人类根据天体引力规律,发射宇宙探测器,达到了解宇宙的目的,说明人类可以利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故 D 正确;A、B、C 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三、综合题 12(2016金华调研)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 承担了资源环境发展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 低碳发展。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 8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 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 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 (1)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经营企业质量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解析卷北师大版9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试题库带答案详解(b卷)
- 基础强化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章节练习试题(详解)
- 推拿治疗学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新能源项目承包经营权长期转让合同范本
- 2025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全流程服务保障
- 2025版现代商务空间租赁管理合同书
- 2025版国际劳务派遣与员工权益保护合同
- 2025年度水库渔业承包与生态旅游开发合作协议
- (高清版)DZT 0426-2023 固体矿产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国防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全景制作方案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 大单元作业设计
- 《嗜酸性胃肠炎》课件
- 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诊疗进展
- 合理用药课件
- 酒店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 NB-T 11069-2023 柔性直流用全桥和半桥子模块混合换流阀技术规范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全七册单词表
- 深圳机场国际货站信息系统(CTIS)全流程综合联调方案v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