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7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7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7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7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3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8 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 对中国的冲击 第 15 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 曲折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岳麓版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6乌鲁木齐高三诊断性测试)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 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 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 定程度的发展。 ”这种“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结构解体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中国原料 D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解析:选 C。自然经济结构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的过程, 材料只谈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没有谈到家庭手工业的破产,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 故 A 项错误;清政府一直坚持重农抑商政策直到清末“新政”才有所改变,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鸦片战争前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出口土产品到外国市场,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 主义进一步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结果促使商业性农业进一步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没 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故 D 项错误。 21887 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约为 57 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 价格则高达 87 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 解析:选 D。题干反映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广州市场印度棉纱比中国本土手工纺纱 价格低的经济现象,可知中国本土手工纺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故 D 项正确;A 项“主要 在通商口岸使用”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故排除;B 项“萎缩”说法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 排除;C 项中的“长江流域” “逐渐消失”说法错误,故排除。 3(2016天津武清区高三模拟)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 为“买办” 。19 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 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解析:选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源头来自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鸦片战争后” “19 世纪中期以来”以及“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等信息 说明买办数量增加是列强入侵加深的结果,故 B 项正确;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的起因 也与外国列强入侵有关,故 C 项错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题干中时间信息不符, 2 故 D 项错误。 4(2016太原模拟)1863 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 27 家洋行 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 “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 利,莫有过于此者”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解析:选 D。材料中并未涉及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而且列强推进中国近代化也 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故 B 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可知 1863 年,列强对华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非资本输出为主, 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可知清政府兴办 洋务的现实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 D 项正确。 5(2016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1881 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 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 (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解析:选 C。近代工业化从本质上说,主要采用机器生产,开平煤矿是第一个使用机 械开采的煤矿,并不能代表所有企业,故 A 项错误;产品远销国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开平煤矿采用机械开采,并且有股东查核,可以看出此企 业具有近代企业的某些特点,故 C 项正确;“中外合资”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 D 项错 误。 61895 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派人查访江甫制造总局的情况后说:“制造局积弊,在换 一总办,即添用心腹委员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故司员两项,几至二百,实属 冗滥。 ”出现“制造局积弊”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成本高昂 B封建官僚把持 C人事管理混乱 D制造技术落后 解析:选 B。材料中没有提到生产成本高昂,故 A 项错误;材料认为制造局积弊在于 换一位总办就添加自己的心腹人员,只有增加的人员没有减少的人员,以至于造成冗官的 局面,可见积弊的原因是管理者任人唯亲,故 B 项正确;人事管理混乱也是原因,但人事 管理混乱是由于封建官僚把持引起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谈到技术问题,故 D 项错 误。 7下图反映了 19 世纪 6080 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 合理解释的是( ) 棉布进口 3 棉纱进口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解析:选 A。从图中可看出 19 世纪 6080 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 而棉纱(原料)进口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经济 侵略有抵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加,故 A 项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暂时 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 B 项错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与棉纱进口增加的现象不符, 故 C 项错误;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成为西方廉价商品倾销地,与中国棉布进口整体 变化不大的现象不符,故 D 项错误。 8(2016陕西渭南模拟)1881 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下令:“各省制办机器,均 系由官设局,安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 ,并以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 “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材料表明( ) A政府努力规范商办企业 B政府保护商办企业的发展 C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 D政府淘汰不良企业 解析:选 C。广东地方政府查封各处缫丝厂的理由,都是其阻止商办企业发展的借口, 并非出于规范的目的,故 A 项错误;因此可见政府法令阻碍了商办企业的发展,故 B 项错 误;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往往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故 C 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推 断这些企业是否为不良企业,故 D 项错误。 9(2016天津五区县模拟)20 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 5 000 元以 上的设厂数量与 1900 年前相比,约增加 6 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 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 B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C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D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 解析:选 A。1895 年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 个初步发展机会,导致材料中工业发展迅速,故 A 项正确;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是甲 午中日战争之前,故 B 项错误;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属于民国时期原因,故 C 项错误; 题干的时间应该是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出现,不是盛行,故 D 项错误。 10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 请根据此表判断,X 至 Y 这段时间应该是( )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X 年输 90 000 3 500 9 600 520 2 800 4 入总值 Y 年输 入总值 240 000 000 110 000 000 4 900 150 0 A.18951912 年 B19141919 年 C19271937 年 D19451949 年 解析:选 B。从材料中看,英、法、德三国输入中国的商品减少,而美、日两国商品 数量激增,该情况应该出现在一战期间(19141918 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而美、日两国加紧侵略中国,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11(2016江西上饶模拟)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1921 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 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 年份 1914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0 年 1921 年 布机(台) 2 316 2 736 3 839 4 139 4 139 纱锭(枚) 544 780 647 570 658 748 842 894 1 248 282 A.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B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C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D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解析:选 B。材料中的表格反映的是棉纺织业的发展,并没有和其他行业作比较,不 能得出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的结论,故 A 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以发现从 19141921 年 整个棉纺织业无论是从布机的台数还是纱锭的枚数都呈现增长趋势,因此是迅速发展,但 是 1921 年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给民族工业沉重的一击,因此发展背后隐藏着危机, 故 B 项正确;民族工业并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的支柱产业,小农经济依然在中国占据主导地 位,故 C 项错误;利润丰厚与否在表格中并没有反映,故 D 项错误。 12(2016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近代以来,1898 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 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 1911 年为止,该厂获利 370 多万两白银, 19171921 年连续获利 560 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 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 1923 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解析:选 D。材料中没有涉及思想解放,而且思想的产生总是在经济与政治变化的基 础上出现的,故 A 项错误;民族工业先天不足指的是中国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本土 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正常成长,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建 专制统治,故 C 项错误;据材料所述, “好景”主要发生于 19111921 年之间,此时一战 发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 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萎缩,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题,第 13 题 30 分,第 14 题 22 分,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 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 5 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 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 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 相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 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 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10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 题所做的努力。(10 分)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10 分) 解析:(1)从材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可以看出作者提倡农商并重。分析原因 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来分析。结合材料出处“(宋)陈亮四弊 ”,可知朝代为宋,宋代商 品经济发达,要求冲破传统政策藩篱,结合材料中作者的认识来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 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知识的掌握,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各种经济结构变动之间的内 在关系。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外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有识之士的努力要结合所 学知识来回答。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提出“商战”和 “实业救国”等。(3)本题不回避热点,考查学生以史鉴今的能力。关键要懂材料中心意思, 面对经济危机,如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或者经济侵略,社会就会撕裂,因此要以合作代替 算计。这对于当今金融危机后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答案:(1)观点: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原因:作者认识到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富民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 求打破政策的藩篱。 (2)问题: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难以为继,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民生艰难。 努力: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民用机器工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各派别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倡导“实业救国” ,并为此而进行政治、思想变革的努力,以期强国富民。(言之有理亦可 酌情给分) (3)意义:各国在发展经济和面对经济危机时,应树立互利、责任、合作等意识,联手 反对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迎接挑战,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他言 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4(2016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 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中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 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 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 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 1 000 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 000 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 60 年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 年):(1)每年能将国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