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某重点中学 2013 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 语 文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机杼/伫立 裨益/刚愎 供给/口供 B苑囿/残垣 落枕/烙印 称心/称呼 C渣滓/浸渍 梦魇/赝品 炽热/奢侈 D竣工/英俊 扁舟/翩跹 奔波/投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 多座小石 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B有时候文学的看法和时代的看法总是背道而驰,这是因为文学有着超越时代的持久 不变的原则,而喜新厌旧则差不多是每一个时代的原则。 C谁也没有料想到,他作为一个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却通过自己数十年 的潜心修炼,成为一代哲学大师。 D新年伊始,行人若再在南京市街头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就可能被守株待兔的协管 员逮住罚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重 事故。 B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 3000 元钱外,还有户口本、身份证、手机 等其他证件。 C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在我国文学创作领 域出现了一波具有鲜明形式探索意味的文学浪潮先锋文学。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4.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义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3 分)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2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 B C D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22 分)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 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 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 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 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 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 乎?愿母无他思。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 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 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 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 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 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 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 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 ,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 C. 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 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 C.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7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shn)由也 C. 妇啼一何苦 D. 何故而至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 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 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 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 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 了杜家。 D. 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 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9断句和翻译。 (10 分)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 (4 分)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 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 “葱葱” 、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3 分) (2)请赏析“一时放春入”一句。 (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4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王勃滕王阁序 ) (2)悟 已 往 之 不 谏 , 知 来 者 之 可 追 。 , 。 (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 (3)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 (4)外 无 期 功 强 近 之 亲 , 内 无 应 门 五 尺 之 僮 。 , 。 (李密陈情 表 )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 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 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 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 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 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 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 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 达意功能“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 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 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 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 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 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 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 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福柯有一句话 概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 是一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 l7 世纪中叶,排斥的态 5 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 非人性的东西。 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 画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狂”。就说“扬州八怪”吧, 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 交易,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 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 来,满足欣赏者那种歇斯底里的情绪。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在中国,人们对狂夫之言之行都采用了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当年孔子与庄子这两位 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 B从楚狂接舆、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到嵇康与阮籍,他们完整塑造了中国人心目中“狂 人通道”的艺术典型。 C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 活的风格。 D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创作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达不到 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E扬州八怪”一点也不怪,不狂,他们的“狂言狂行”已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1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欣赏者歇斯底里的审美情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疯狂艺术个性作品的产生。 B中国古代狂人虽有真伪之别,但他们都一样会语发真情,道破真理。 Cl7 世纪中叶的西方,理性是至高无上的。 D文中引用米歇尔福柯话是想说明,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非理性的“痴狂”持 否定态度。 14文中说: “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 俗终。”请分别解释这“痴狂之雅” 与“痴狂之俗”的具体内涵。(4 分) 15为什么说“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俯向大地的身影 许俊文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 6 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 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 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 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色 的包巾,右手握着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 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当我走近,才认出 是母亲。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 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 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 来了。 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 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 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 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 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虽 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 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 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 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 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父亲唠叨着,他说牛 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 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 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 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 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 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 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 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着土地的血 脉。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 土地似乎更近了 7 (选自散文2008 年第 9 期,有删改) 15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 分) 16文章最后为什么再次写到母亲的“身影”?(5 分) 17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母亲形象。试选取其中的两种手法,对母亲形象的刻画作 简单探究。(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托尔斯泰的眼泪 余 杰 年轻的艺术家夏里亚宾跟友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夏里亚 宾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要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 世人激奋的巨匠。以前我只是从画像上见过列夫托尔斯泰,现在是活生生的本人。 ”以前, 他从照片上得出的印象,托尔斯泰不仅是精神的巨人,而且身材魁梧:高大、健壮、宽肩 阔背。但是,此时此刻的托尔斯泰却是中等偏矮的个子。托翁亲切随和地向他伸出手来, 小伙子感到非常害羞。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 小声说:“如果让我演奏,真不知怎么办我的手都冻僵了。 ” 果然,托尔斯泰请拉赫玛尼诺夫弹一曲。夏里亚宾忐忑不安,看来自己也要被点将 唱歌了。不出所料,托翁让两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 。托翁恰好坐在他的对面,两手插 在短衫的皮腰带里。夏里亚宾有时无意中把目光投向托翁,发现托翁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 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和嘴巴。当夏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将被枪毙的士兵最后一句话:愿上帝 保佑你们回到家乡吧,托翁抽出手来擦去了流下的两滴眼泪。 唱完以后,所有的来客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赞扬的话语。然而,托翁既没有鼓掌也 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坐着,好像陷入了沉思之中。客人们不敢打扰托翁,默默地下楼去 了。托尔斯泰夫人稍后对夏里亚宾说:“看在上帝的份上,您可别暴露出您已经发现列夫 托尔斯泰流了泪。您知道,他有时很怪。他说是一码事,而心里除了冷静的思考,也有炽 热的感情。 ”夏里亚宾问:“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喜欢我唱的老伍士吗?”托尔斯泰 夫人握了握夏里亚宾的手,说:“我敢肯定,他非常喜欢。 ”于是,夏里亚宾动情地写道: “我也感觉到了这位严肃的宗教信徒内心的温柔,我觉得很幸福。 ” 许多人把写过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的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 及的巨人,当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那一串眼泪 8 让我们窥见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在听演唱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托尔斯泰” 来看待,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这时,他成了一个普通的听 众。正是在这种平常的心境下,他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才是最自 由的,也是最美的。流泪的托尔斯泰比海伦还要美丽,我觉得。 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与他最亲近的人物之一是年轻的秘书费布尔加科 夫。布尔加科夫是托尔斯泰热情的崇拜者,当时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他在列夫托尔斯 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穿着西伯利亚 式的毡靴,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走进来。 “我真高兴,非常高兴, ”他说, “你来了,我需 要您的帮助”片刻之后,托翁关切地问:“您的嘴唇怎么这么干哪?您不舒服吗?” 布尔加科夫回答说,可能是累了,因为晚上在车厢里没有睡好。 “那你就躺着吧, ”托翁指 着沙发对布尔加科夫说, “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当我读到这个片断时,久久不想翻 过去。这是一座怎样的大山啊,你已经感受不到它的高度。有的半高的山,很有些凌人的 气质,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来。 看看真正的大山吧这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老人是怎样待人接物 的:一见面,托翁就把年轻人当作家里人。托翁面对 20 出头、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时,就 像是老爷爷见到小孙子一样。托翁真不愧是大作家,一个照面就发现了年轻人干裂的嘴唇。 那句问候,真是让人如坐春风。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 那些汗牛充栋的颂歌,在这样一些细节面前轻如鸿毛。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 需要任何颂歌的。 19文章第段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4 分) 20本文的细节描写比较成功,请以第段和第段中的细节描写为例,简要赏析。(5 分) 21为什么说“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五、语言运用题(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 22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 (6 分) 9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 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23. 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两个与画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每句 3 分,共 6 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 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 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 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 放飞心灵的渴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拟定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Azh/zh,b/b,gng /gng ;Byun /yun,lo/lo,chn/chng;Cz/z,yn/yn,ch/ch ;Djn/jn,pin/pin,bn/bn。 ) 2B(A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B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 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C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 的平常人,是个适用于集体的名词,和前面“一个”矛盾。D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 努力,而存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3. C(A要说的是防止再发生,却在当中多了个否定词“不” ,就变成了相反的意思。属 于肯定否定不清。B “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属于逻辑错误。D语序不当。主语一致 时,关联词在主语后, “诚信不仅 ,而且 ”。 ) 4. D(做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的除“语义连贯”外“音节和谐”的要求。第一组中, “俯瞰” 10 二字与“置身山顶”相连,与“每逢深秋时节”字数相等,而且下句四个字“槐榆丹枫” 也与下文字数相等。第二组中中的“绕”与下文的“茂”字押韵。 5C 。 ( “谢”应解释为“推托” ) 6B 。 (A 项均是介词 “用”的意思;C 项均是“才” 的意思;D 项均是介词“替”的意 思;B 项前“因”是“于是”之意,后“因”是“经、由”的意思) 7A 。 (B、C、D 全是正常语序,B 老师为什么笑仲由呢,C 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 ,D 你什么原因(才)到了这个地步呢;A 是介词宾语前置) 8B。 ( “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 9 (1)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 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 诬天下士了哉 (2)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非乎、盍、句 意各一分) 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 (若、第、句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 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 居。杜一元本来就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专精 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 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 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 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 ”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 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作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 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 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 “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 ”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她看到常母,大 为吃惊,似乎在那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 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 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 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 子常伯章在那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 (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 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 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 11 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 ”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 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 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太太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 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 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 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 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 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10 (1) “葱葱”指“郁郁葱葱” ,写溪树之茂密;(1 分) “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盛, (1 分) (或:综合回答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繁盛之貌 2 分) ,妙用叠音词,富有韵 律感(音律美) ,增强表达效果。 (1 分) (2)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1 分)写出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的景象, (1 分) 表现作者的欣喜(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分) 11、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实 迷 途 其 未 远 , 觉 今 是 而 昨 非 。 (3) 木 欣 欣 以 向 荣 , 泉 涓 涓 而 始 流 。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2BC (5 分)(B 中“从楚狂接舆、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到嵇康与阮籍”改为“从接舆到 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 C“魏晋时代”改为“魏晋之后”;A 答案 在第二段;D 答案在第四段;E 答案在最后一段) 13B (3 分)(B 答案中“语发真情,道破真理”指的是接舆的特点;A 在最后一段;C 在倒数第二段;D 在倒数第二段) 14痴狂之雅:艺术家常常借痴狂来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来揭示真理。 痴狂之俗: 一些不狂而自命为“狂”的艺术家常常借痴狂来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 术个性,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4 分,各 2 分) 15.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被认为是一种智慧(人生的智慧、艺术的智慧、生存的智慧); 西方艺术家的痴被认为是非理性的,非人性的,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罪恶。(4 分,各 2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参考答案】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把母亲比作是“一座丰富的矿藏”, (1 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自己很少写母亲是担心写不好,突出母亲的朴实深厚。(2 分,此 2 分可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17.【参考答案】文章最后再次写到母亲的“身影”,从结构上看,照应了文章的题目俯 向大地的身影和第三段有关母亲背影的描写;(2 分)从情感上看,表达了作者对 母亲的深爱与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3 分)(根据学生作答情况酌情给分) 18【参考答案】 12 通过正面描写展现母亲形象。 A 第三段中,正面描写了母亲翻地、捡拾的动作,展现了一个纯朴、嗜粮如命的劳 动者形象。 B 第三段中“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色的包巾,母亲的两个膝 盖处粘满了泥土”及第五段中“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等肖像 描写,都形象地突出母亲的辛劳与纯朴。 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第三段中“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 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第五段中母亲生病后父亲的唠叨,都写出了家人的心疼, 侧面烘托出母亲的惜粮如命,顾家。 通过细节描写的点染。第三段中“举起,落下,举起,落下”的小锄头,母亲发现我 后却站不起来的细节刻画写出了母亲细心翻地、捡拾的辛劳。 (评分时应注意考生答题是否有手法判断(1 分)、文本分析(1 分)、形象概括(1 分)三部分,必须有两种手法,每一种手法判断后围绕着上述得分点言之成理分析即可得 满分。若选取的手法均集中在正面描写,分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分析,有手法 判断、文本分析、形象概括三部分亦可得满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19.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1 分)体现了托尔 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1 分)同时与下文跟托尔 斯泰进一步接触之后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托翁的形象。(2 分) 20.第段中着重描写了托翁欣赏我们表演老伍士时流下眼泪的细节,刻画出他完全沉 浸在歌曲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的情景,反映出这位伟人平凡而又真诚的一面。(3 分) 第段中着重刻画了托翁初见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布尔加科夫的细节,反映出这位文学巨 匠惊人的观察力以及他热情、和蔼、关爱别人的一面。(2 分) 21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1 分)他从未 以伟人自居,从未以名家自傲。不为名声所累,不为声名所扰,更多地还原回归自我 的本真状态;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与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 他让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授权代理委托合同
- 2025销售补充合同范本
- 2025春季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20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珠海市香洲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选聘特邀调解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福建亿力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招聘9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江界河镇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四川凉山州宁南县考核招聘教师4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医学院招聘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13人(第一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福建福州市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招聘编外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样书
- 2025年新版中层副职面试题及答案
- 蜂窝组织炎护理小讲课
- 智慧树知道网课《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 (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矿山设备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数据安全合规审计服务市场爆发及等保测评机构并购价值评估
- 纤维转盘滤布滤池运行维护技术说明
- 2025至2030中国无烟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全册48课时)
- 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申请书中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