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to技术发展及工业化应用_第1页
dmto技术发展及工业化应用_第2页
dmto技术发展及工业化应用_第3页
dmto技术发展及工业化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MTO 技术发展及工业化应用 甲醇制烯烃是实现石油替代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DMTO 技术打通了非石油路线制取烯 烃的技术瓶颈。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是构建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是塑料、合成树脂、纤维、橡 胶等大宗重要合成材料的基础原料。目前,烯烃生产主要依赖石油资源,其中石脑油占大 部分,其他原料包括烷烃、加氢柴油、部分重质油等等。以轻烃和石脑油为原料的水蒸汽 裂解是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途径,产物以乙烯为主,副产丙烯。低碳烯烃的生产规模是衡 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和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低碳 烯烃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油价的不断攀升,烯烃生产的成 本也不断增加。因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积极开发非石油资源 生产乙烯、丙烯的技术路线。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以煤或者天然气为源头大规模合成 甲醇首先取得突破,逐步成为成熟技术。如何由甲醇生产烯烃成为打通非石油路线制取烯 烃的技术瓶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ICP),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SYN)和洛阳石化工程公司(LPEC),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期工作的基础上,联合 开发了甲醇制烯烃成套技术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成功地打破了这一技术瓶颈,引领了非 石油路线生产石化产品的新时代的来临。 实验室小试和中试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发起源于七十年代对石油危机的认识,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相关 研究的国家。早在“六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立足于对国情的深刻认识,就 把非石油路线制取低碳烯烃列为重大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于八十年代初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煤或天然气制取低碳烯烃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其关键 的中间反应环节甲醇制烯烃过程进行了连续攻关。 甲醇是不含 C-C 键的高度活泼的小分子物质,其转化反应十分复杂,采用不同的催 化剂时反应产物可以是汽油甚至柴油。以乙烯、丙烯为目标产物的转化反应涉及分子筛合 成、催化反应机理、复杂反应体系中选择性控制原理等基础科学问题,是实现高选择性和 高转化率的理论基础,也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六五”期间,重点对 ZSM-5 分子筛催化 剂进行了研究,发展了系列催化剂,完成了实验室小试。在此基础上,“七五”期间,采用 改性 ZSM-5 催化剂、固定床工艺完成了 300 吨/年(甲醇处理量)的中试,结果达到了 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新型合成材料 SAPO 分子筛的发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基于对 SAPO-34 分子筛结构、性质和性能的深刻认识,开展了用 SAPO-34 分子筛为催化剂进 行甲醇制烯烃的探索研究,并首次报道了 SAPO-34 的优异催化效果。通过大量的基础研 究,首次提出了 SAPO-34 分子筛晶化机理模型和分子筛晶粒中硅原子非均匀分布模型, 对于理解 SAPO 分子筛晶体内外表面的活性中心形成,及其与甲醇转化反应选择性关系具 有重要意义,对催化剂研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成功合成了一系杂原子 SAPO 分子筛, 近期又成功合成出了新型 SAPO 分子筛 DNL-6。基于上述基础研究的指导,成功地发展 了性能优异的催化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对以小孔 SAPO 分子筛为催化剂的流化反应技术 进行了重点研究与开发,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5-513-02)。系统地研 究了甲醇转化反应的积碳机理,反应积碳量与反应条件及其与目的产物选择性的关系,并 进行了大量的积碳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最低焦炭产率和最佳选择性相统一的反应工艺,完 成了流化反应中试试验。于 1995 年底在北京通过了国家计委的项目验收和由中科院主持 的技术鉴定,确认在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于 1996 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 特等奖。 工业性试验 工业性试验及工程化放大是实验室技术成果走向工业化的重要中间环节。通过工业性 试验,验证和优化工催化剂规模化制备技术和反应工艺,建立实验室结果和放大结果之间 的内在联系,掌握放大规律,获取必要的基础试验数据,为大型工业化装置提供设计基础。 2004 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 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三方合作,决定建设万吨级工业性试验装置(甲醇处理量 50-75 吨 /天),开展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性试验,该工艺技术命名为 DMTO。 2005 年 12 月,完成了工业性试验装置建设;2006 年 6 月,完成了包括投料试车、 条件试验、考核运行等历时近 1200 小时的三个阶段的工业化试验;2006 年 8 月,该项 目在北京通过中国石化协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现场考核专家组认为,该工业化试验成 果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装置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技术指标先进,处于国际 领先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万吨级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业化试验装置。2006 年 8 月 24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业化 成套技术喜获成功。 DMTO 工业性试验,利用大型的试验装置,不仅验证了批量生产的催化剂的优异性能, 验证和优化了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技术,为大型化工业装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奠定了技 术基础;同时也发现,工业性试验结果与实验室中试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验证了这样 一个原则,即甲醇制烯烃低碳技术大型化的过程中,一定规模的工业性试验是必须的或不 可缺少的。 DMTO 技术的研发和工业化过程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将 DMTO 工业 性试验列为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专项(20051255 号),并专门召开 DMTO 产业 化布局会议,及时核准世界首套煤制烯烃项目,并列为国家示范工程。2010 年,工信部 牵头,15 个部委(单位)联合成立协调指导小组,保障国家示范项目顺利实施。 DMTO-II 工业性试验 为了保持 DMTO 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甲醇制烯烃研究团队不断对技术进行升级改 造。为了进一步提高烯烃选择性,针对 DMTO 技术仍有一些 C4 以上(C4+)的烯烃类副 产物,开发了甲醇转化与烃类裂解结合的 DMTO-II 技术。该技术采用同一种催化剂 (DMTO 催化剂),同时进行甲醇转化反应与 C4+转化反应,在保障甲醇转化效果的同 时,实现 C4+的高选择性催化裂解,可以显著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甲醇转化和 C4+转 化均采用流化反应方式,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区进行,可以共用再生器,构成完整的系统。 利用 C4+转化反应强吸热的特点,在高温区进行 C4+转化反应,既符合该反应的转化要 求,也能实现热量的耦合;甲醇转化和 C4+转化目的产物一致,产物分布类似,可以共用 一套分离系统。 2009 年 7 月,通过对该 DMTO 工业性试验装置的改造,对 DMTO-II 技术进行了工 业性试验。2010 年 6 月 26 日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 结果为 DMTO-技术的甲醇转化率达到 99.97 %,乙烯 +丙烯选择性 85.68%,吨乙烯 +丙烯消耗甲醇 2.67 吨;专用催化剂流化性能良好,磨损率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 第一代 DMTO 技术相比,DMTO-II 每吨烯烃甲醇消耗降低超过 10%。一种催化剂同时 催化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反应及 DMTO-II 工艺为国际首创。 百万吨级工业化装置 DMTO 首套百万吨级工业化装置是神华集团内蒙古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的一部分。该 项目于 2006 年 12 月 11 日,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核准,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新 规划的工业基地内,是国家示范工程。 该项目包括年产 180 万吨煤基甲醇联合化工装置、年产 60 万吨甲醇基聚烯烃联合 石化装置,以及配套建设的热电站、公用工程装置、辅助生产设施和厂外工程等。2009 年 12 月 26 日,化工装置(甲醇合成及上游)全部建成并中交,2010 年 1 月 16 日,热 电装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010 年 2 月 6 日,公用工程装置全部建成并中交,2010 年 5 月 28 日,石化装置(甲醇制烯烃及下游)全部建成并中交。 联合石化装置在 6 月至 7 月完成了各装置的联动试车工作。联合石化装置同步试车 始于甲醇制烯烃装置于 2010 年 8 月 8 日甲醇一次投料成功,装置运行平稳,甲醇转化率 达到 99.9%以上,乙烯加丙烯选择性达到 80%以上,所生产的乙烯、丙烯等产品完全符 合聚合级烯烃产品的规格要求。10 日合格烯烃气体引入烯烃分离装置,13 日烯烃分离装 置生产出合格聚合级丙烯和聚合级乙烯,15 日和 21 日聚丙烯和聚乙烯装置分别生产出合 格聚丙烯和聚乙烯颗粒产品,历时 14 天,提前 40 天实现了 2010 年打通煤制烯烃全流 程生产出合格聚丙烯产品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的目标。到 2010 年 9 月 29 日,投料试车期 结束,累计生产 3.6 万吨聚烯烃产品。2011 年 3 月 23 日到 3 月 26 日,进行了 72 小时 性能考核,反应温度、急冷水循环量等主要工艺操作参数低于设计指标;反应压力、再生 压力、水洗水循环量、污水汽提塔进料量、反应密相藏量、再生密相藏量、甲醇进料量、 产品气流量基本在设计指标范围内。截至 2011 年上半年,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累计生 产甲醇 89.15 万吨、聚烯烃产品 27.304 万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31 亿元,实现利润 8.75 亿元。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投料试车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DMTO 甲 醇制低碳烯烃技术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开创了煤基能源化工产业新途径,奠定了我国 在世界煤制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对于我国石油化工原料替代、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甲醇制烯烃技术应用探讨 以甲醇为原料生产烯烃,原则上,只要原料质量得到保障,其来源途径可以是广泛 的,并不一定局限于煤炭资源。但在我国,煤经甲醇制烯烃将是一条主要的应用途径之一; 炼焦过程中副产的焦炉气也可以生产甲醇再转化为烯烃;进口甲醇制烯烃是值得重视的发 展方向。 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精细化学品缺乏原料来源,发展受限。随着沿海经济的蓬勃发展, 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日益壮大,对乙烯、丙烯的需求尤为旺盛。对于这些地区,如何解决甲 醇来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进口甲醇解决来源问题,可以摆脱对煤、水等资源的 依赖;同时,市场决定厂址,可以将甲醇制烯烃装置建在东南沿海等地区,便于整合人才、 资金,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且有利于保护环境,避免了甲醇合成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工 过程,无 CO2 排放。通过采取积极手段稳定甲醇供应,与国外大型甲醇生产商或供应商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稳定的供应量,同时建立相应的甲醇储备机制,稳定价格,一方 面可以解决烯烃生产原料的来源,一方面节约了石油和煤炭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 此外,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