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怀柔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09年北京怀柔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09年北京怀柔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09年北京怀柔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09年北京怀柔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Q:609320603 上传 怀柔区 2009 年初中毕业会考 语 文 试 卷 第卷 ( 共 60 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你把符合题意的一项的序号填在题 后的括号内。 (共 8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A.勉强(qing) 比拟(n) 水涨船高(zhng) B.膝盖(x) 追溯(s) 谆谆教诲(hu) C.炫耀(xun) 赈灾(zhn) 装模作样(m) D.称职(chn) 狭隘(i) 鲜为人知(xi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错误,分析有问题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对工作尽职尽责,同学们都很爱戴他。 爱戴:敬爱并且拥护。适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 分析:对工作尽职尽责是值得学习的事情,谈不上“敬爱”和“拥护” 。科代表是同学,不 是长辈和上级,所以使用有误。 B. 昨天我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就对同桌说:“我不耻下问,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可以 吗?”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份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含褒义,形容虚心 求教。 分析:同桌的学问未必比自己低,地位、辈份是平等的,所以使用有误。 C.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忍俊不禁:原指热衷于某事,不能克制自己。后指忍不住发笑。 分析:久别重逢时“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表明心里很不好受,应该是笑不出来的,所以使 用有误。 D. 上次作文,王平同学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背词造句, 一定不要吃他那样的亏。 吃一堑,长一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分析:“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是从自己的角度说的,不是指吸取他人的经 验教训,所以使用有误。 3.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晚报2009 年 4 月 7 日讯(记者窦媛媛)据市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清明” 小长假期间,进京旅客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全市主要景点接待人数也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 根据在景点的抽样调查,来自华北地区的短途旅客占总量 78%。小长假期间,远郊区县民俗旅 游接待人数明显增多, 。 A怀柔区共接待了 22.1 万人次的游客 B其中怀柔接待了 22.1 万人次的游客 C怀柔接待了 22.1 万人次的游客 D仅怀柔区就共接待了 22.1 万人次的游客 4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使至塞上王维唐朝 C.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D.范进中举吴敬梓儒林外史 二、填充题(共 8 分) 5默写(5 分) (1)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 (1 分)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1 分) (3)上下天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1 分)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 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 。 (2分) 6名著阅读(3 分) 水浒传里的鲁达,绰号 ,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 三拳打死 ;为救好友林冲,大闹 。 三、综合性学习(共 8 分) 2009 年 3 月 23 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 告 ,下面是从该报告中提取出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调查发现,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 8 小时 以上,韩国为 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56.7%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每天在家 初中语文 / 京翰教育中心 学习时间在 2 小时以上,而美国、日本、韩国普通高中学生分别仅为 24.7%、20.5%、15.4%。26.0%的 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学习时间在 2 小时以上,韩国为 20.6%、日本和美国仅分 别为 5.8%、2.2%。 材料二: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休息日里常做的事(前三位)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中国 学习 29.8% 在家休息 14.6% 上网 14.1% 日本 体育锻炼 20.8% 学习 6.1% 在家休息 4.8% 韩国 看电视 23.1% 和朋友一起玩 18.3% 上网 14.3% 美国 和朋友一起玩 21.3% 看电视 10.8% 看电影、听音乐会等 9.2% 7请综合两则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有关中国高中生的主要信息(2 分) (1) (2) 8在日韩美三国高中生的休闲方式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有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3 分) 答: 。 9你在休息日里一般都安排哪些活动?活动内容是你自己安排还是父母或老师安排?你对这样的 安排有何评价?(3 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曹刿论战 ,完成 1012 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 见。 问:“何以 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 察,必以情。 ”对 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 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 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 伐: (2)牺牲玉帛 牺牲: (3)小大之狱 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翻译: (2)可以一战 翻译: (3)一鼓作气 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 五、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可爱的书呆子 ,完成 1315 题。 (11 分) 可爱的书呆子 叶辉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些学业顶尖的大专家大学者甚至泰斗级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却常 常是低能儿,学业上的辉煌和生活中的愚笨形成 鲜明的对 照,因此常常 为庸人所诟病 ,为那些学 业上无所成而生活上的精明者所讪笑 。 毫无疑问,哲学是世界上最能使人聪明的学问。按照这个逻辑,学哲学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 上最聪明的人了。 不见得。何以见得不见得?有事实为证。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的申有鼎先生,著名逻辑学家。但是大学者有时却迂得可 爱呆得可爱。 申先生因沉迷学业,误了个人婚事。年岁渐长方找到一个在工厂工作的对象,于是两人商定 结婚。 彼时结婚登记要开介绍 信。这位申大专家兴致勃勃来到单位开介绍信。 “你未婚妻叫什么名字? ”工作人员问。申有鼎竟想不起来。于是他拎起 电话,找到爱人所在单位。 初中语文 / 京翰教育中心 “请问你们厂一个女同志最近要同中科院哲学所的申有鼎结婚,你们知道吗?”申大专家问。 “知道啊。 ”对方答。 “请问她叫什么名字?”“你是谁?” “我就是申有鼎,开 结婚登记证明,想不起她名字了” 结婚忘了未婚妻的名字,这在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 想不起未婚妻名字已属罕见,还有忘掉自己姓甚名谁的人! 此事也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主角是申有鼎的同事金岳霖。 金岳霖, “中国哲学第一人 ”,一个泰斗级的人物。 泰斗也是个书呆子。他不爱做官,他有一名言:“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 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 ”50 年代初,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 的周培源要他出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金泰斗不想干,但周坚持,无奈,他只好到系主任办公室办公。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 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 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 后来学校只好解除他的行政职务。 一次,金泰斗乘人力车外出办事,一路上满脑子思考着一个哲学问题,突然有所悟,于是马上 想到要与好友陶孟如交流,遂急令车夫停车,跑到路旁的 电话 亭前打电话。 “我找陶孟如。 ”他拨通了电话。 “您哪位?” 陶孟如的女佣在 电话里问。我哪位? 金岳霖摸摸脑袋,一时竟想不起来。 “我是陶孟如的朋友, 请 他说话。 ” “您贵姓?” 佣人是个较 真的人。可金泰斗 还是想不起自己“ 贵姓”。无奈,只好央求女佣高抬贵 手,让他与老朋友通话。女佣恪守职责,不予通融。无奈中,金岳霖转而向自己的车夫求教。 “我是谁? 你知道吗?”车夫刚给他拉车,也叫不出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的名字。但他依稀 记得别人都叫他金 博士。 “别人都叫你金博士。 ”金岳霖一拍 脑门念了声“ 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啊!”这下终于想起来了。 (21)此事终被好友陶孟如披露,传遍学界,成为他那些好事之徒的朋友茶余饭后的笑谈。 (22) 女作家袁成兰曾写过她的夫君。那是一个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间不懂人际交往”的知识 分子,一个历史学教授。这位书呆子思考问题时目不斜视,连老婆都认不得了。袁成兰写自己的丈夫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一次她从乡下回来,下了 车,肩扛手提,大包小包,恰逢丈夫放学,她赶忙迎了 上去,谁知丈夫见了她点头一笑,继续走路。她奇怪了,丈夫不认识自己啦?便故意不与他招呼,紧 跟着他,但见他目不斜视,继续前进。她累得满头大汗,他旁若无人顾自走路。到家门口,他 进了门, 准备关门时才发现门外的妻子,惊 讶地问:“ 咦,怎么是你?”见妻子肩扛手提,累得汗流 满面,这才 醒悟:“刚才我好像在哪里看到你了,对对对,当 时看到你,我觉得像个熟人”呜呼哀哉!老婆成 了熟人,倒真是个熟人,同床共枕数十年的熟人! (23)的确,有些大智慧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 现出非常可笑非常白痴的一面。对此,一些 聪明人 常常讥笑他们是书呆子。诚然,在这些聪明人面前,这些书呆子是既呆又傻。但是不呆不傻的 聪明人 能不能也像那些书呆子一样在某方面干出成就来呢? 选自 2008-07-16中华读书报 (有改动) 注释:诟病:书指责。讪笑:讥笑。 13文中写了三位可爱的书呆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这三位书呆子身上所发生的趣事。 (对 每一位的概括不超过 30 个字。共 3 分) 答: 14本文对三位大学者的描写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栩栩如生,请从画线句子中任选两处进行分 析。 (4 分) 答:(1)处: (2)处: 15你对三位大学者在生活琐事方面的愚钝有何看法?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100-150 字) (4 分) (二)阅读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完成 1618 题。 (8 分)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金点强 1969 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它定名 为 初中语文 / 京翰教育中心 “马踏飞燕”。据考证,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 1800 年。 这件铜奔马的原型, 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 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 史记记载,大宛马“ 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 水,因此得名“ 汗血宝马”。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 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 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 铸了一匹金 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 马 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 绝, 汉使也在归途中被 杀。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 军远 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 ,于是 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 3000 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 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 1000 多匹。得到汗 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 “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 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 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 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 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骢,读 cng,一种毛 色青白相间的马。 )”和“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 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 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 战 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 时代,汗血宝 马成为蒙古大 军发动“ 闪电战”,横 扫欧亚大陆的重要 工具。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 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 称之为“龙之友” 和“ 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 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宋代司马光 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 丝旧画昔 尝见,不意人 间今见之。 ” 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 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 难见到汗 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 绝迹。 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 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 ”的道路。同 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 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 难寻,目前只有土 库曼斯坦和俄罗 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 马。 16文章开头从铜奔马写起,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17两段内容说明了什么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明的?(4 分) 答: 18参考下面有关汗血宝马的材料,谈谈你对文章第段中“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 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一句话的理解。 (2 分) 链接材料 中央电视台 2007 年 9 月 26 日报道,据中国 马业协会统计 ,目前世界上汗血 马约有 3000 匹, 其中 2000 多匹都在土库曼斯坦, 现在中国共有 5 匹汗血马 ,其中两匹是土 库曼斯坦前总统尼亚佐 夫分别赠予胡锦涛和江泽民的国礼。 答: (三) 阅读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完成 19-21 题。(9 分 )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 传统读书 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 胜 数。从近、 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 还能 看到这一点。 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 陈家重 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 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 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 传统 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 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 读书, 百家姓、 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 间读完了四书五经、 孝经和 资治通鉴。 一个人 读书 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 读书能力和读书 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 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 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 基博先生,一生“ 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