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堵.酸压_第1页
暂堵.酸压_第2页
暂堵.酸压_第3页
暂堵.酸压_第4页
暂堵.酸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堵漏设计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1) 开工前有堵漏剂与压井液的配伍性实验报告。 ( 2) 开工前采油院提供压井液配方及性能指标。 ( 3) 严格对井口装置、流程、装备按标准要求试压合格。 ( 4) 对套管进行试压,检验套管的承压能力。 ( 5) 严格检查参与试气作业的施工队伍的气防装备和设施。 ( 6) 为确保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急情况下的堵漏压井工作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进一步明确施工中各单位、人员具体的工作职责,成立现场施工组织应急小组: 应急压井施工指挥组、施工准备组、管汇及压力控制组、泥浆压井组和资料统计组等。 制 定应急堵漏压井作业现场安全措施。 ( 7) 加强与西南工委应急救援中心和地方政府的联合,加强环境的检测工作,搞好企地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 8) 加强试气队以及配合单位间的协调及联合防喷、防硫化氢的演练。 2 堵漏原则 ( 1) 为了避免卡钻风险,首选细颗粒物理堵漏剂堵漏,在其堵漏无效的情况下才允许采用较大颗粒的复合堵漏剂。 ( 2) 施工过程中发现漏失后应及时往井筒注入压井液,维持井内的液柱压力,防止发生井涌或井喷等井下复杂情况。 ( 3) 灌注压井液计算漏失量,若漏失量小于 h,则不堵漏,连续向井筒内灌满压井 液,保持井筒内的液柱压力。 ( 4) 根据井下情况和注入压井液的量来判断漏失量,同时准备配制堵漏浆进行堵漏施工。 ( 5) 循环压井,若循环漏失量大于 h,则需要堵漏。 ( 6) 若漏失严重则进行堵漏压井,压住井后,油、套均不漏不溢,进出口压井液性能基本一致,进出口相对密度差小于 3 堵漏方法 ( 1) 配置与压井液相配伍的堵漏浆: 一级堵漏浆 1403随钻 5 桃壳 2花生壳粉) 二级堵漏浆 40级堵漏浆 2 1桃壳 1云母片( 3下) 堵漏 压井液在射孔前一天配制。 ( 2) 施工步骤: 以 量正注一级堵漏压井液循环堵漏或静止堵漏,使堵漏浆 60 m 气层挤入 入气层,气层以上井筒内堵漏浆200失严重取高值,漏失轻则取低值。 若漏失量无明显降低,则正注二级堵漏浆,直至漏失量明显降低建立循环后正常压井。 若两级堵漏浆注入后仍存在明显漏失,则根据具体漏速适当增加堵漏剂浓度,在配浆过程中采用灌注方式保证井筒内压井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 若两级堵漏浆注入后仍存在明显漏失,增大堵漏 材料的粒径,增加堵漏剂浓度,直到堵漏成功,漏失量小于 h。 用压井液循环压井稳定,观察 48h,再循环脱气,直至进出口压井液密度一致。 如果是起下钻过程中堵漏,观察时间大于起完射孔管柱及下完井管柱时间,循环脱气后,再进入下步工作。 蔽暂堵 详见 屏蔽暂堵施工设计 ( 1)屏蔽暂堵后,关井静止 8 小时,观察压力变化情况。 ( 2)开井 , 用密度 压井液正循环洗井 ,出口液体进泥气分离器,点长明火,录井公司进行测全烃值、气体上窜速度, 达到起钻条件方可 起钻( 全烃值 10%,气体上窜速度 30m/h) 。 重点要求 ( 1) 循环脱气时出口进泥气分离器,气出口点长明火。 ( 2) 循环、调整压井液时,坐岗工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及 察压井液罐液面及震动筛处气体溢出情况;确保大功率排风扇正常运转。 ( 3) 压井液密度要按川东北试气 投产 作业标准及现场施工情况调配,满足现场安全施工 要求 。 ( 4) 现场使用的液体测量仪,灵敏、准确、可靠。 ( 5) 暂堵 浆粘度 150证水泥车泵送施工, 悬浮性稳定,不影响压井液性能,避免固体颗粒沉淀埋枪身造成卡钻事故。 ( 6) 设备 性能良好,保证屏蔽暂堵施工连续。 ( 7) 屏蔽暂堵有效时间不能少于 15天,满足起射孔管柱、下酸压 完井 管柱、校深、 坐 封、装井口施工时间,保证施工安全。 (工序主要负责人:田军 ) 酸压设计 计思路 ( 1) 酸压目的层段 飞仙关组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局部发育裂缝, 储层 以 、 类 为主; 纵向 上 上 部 、 类储层交错分布, 类储层 层在最下部,井段相对跨度较小,采取前置酸 +胶凝酸二级注入的技术方法,尽可能使 、 类储层 得到有效改造,提高储层的整体渗流能力。 ( 2) 优化设计酸压液体。 酸压液体体系必须具有满足控制沉淀产生,有效防止 液、残酸等对施工设备和井下管柱造成腐蚀的能力;酸压液体体系必须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防止因水锁而造成地层伤害,降低产能。 ( 3)根据投产工程设计提供的酸压完井管柱和生产井口进行管柱强度校核,在限压 70条件下,优化施工参数。 ( 4) 根据本区块以往经验,m,延伸压力梯度大约在 m,均匀改造储层需要较高的排量,同时该井采用 2完井管柱,因此需要降 低施工过程中的井筒摩阻。 ( 5)开始以小 排量泵注 前置酸解除污染并降低施工压力, 然后 胶凝酸二级注入改造储层 并使裂缝向地层深部延伸,同时沟通储层的有效天然裂缝系统。 压方式 及 技术模式 ( 1)酸压方式 卡封护套,油管注入,合层酸压。 ( 2)技术模式 前置酸 +胶凝酸 2 级注入。 拟计算 ( 1) 主要输入数据 杨氏模量 50000 70000松比 裂压力梯度根据经验酸压施工结果计算为 m,其它数据见表 3 表 3要输入参数 测井序号 层位 射孔井段 H m/层数 0 % 中深压力 316 2) 优化设计结果 表 3化设计结果 井 段 m 基础数据 施工规模 计算结果 厚度 m 跨度 m 预处理酸 置液 凝酸 m Le m 6 0 100 300 63 压液体 性能指标 ( 1) 胶凝酸酸液体系 酸液体系基液粘度( 20 ) 24120 粘度 酸液体系在 120 下腐蚀速度 残酸粘度 90 为 残酸表面张力 25mN/m; 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 摩阻 清水的 40%。 ( 2) 预处理酸酸液体系: 酸液体系在 120下腐蚀速度 残酸表面张力 28mN/m; 与地层、胶凝酸配伍性良好。 ( 3) 前置液: 原胶液粘度: 170温; 表面张力 : 26mN/m; 摩阻为清水的 40%; 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与酸液混合不生成沉淀。 ( 4) 活性水 与地层、酸压液体配伍性好。 4 酸压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 ( 1) 管汇、酸压泵刺漏。 应对措施:施工时严格控制进出人员,防止意外人身伤害。施工前严格按规定对高压设备和管汇试压,发生刺漏时,立即停止施工,整改。若有酸液溅及人身,应及时采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切忌用手及物品擦、揉受伤部位,防止伤情扩大、加重,及时与应急救援中心及就近医疗机构联络寻求帮助。 ( 2) 酸压管柱失效,造成油套连通。 应 对措施:按要求打背压,确认失效后,停止施工。 ( 3) 采气树和套管头刺漏造成 应对措施:立即起动 ( 4) 酸压施工时由于高压井口被抬。 应对措施:用钢丝绳固定牵固。 压 酸压详见 酸压 工艺 设计 。 重点要求 ( 1) 配酸时照明不足禁止配酸;风力超过 6级,禁止配酸;大雨禁止配酸。 ( 2) 配酸现场操作人员穿戴全套防酸劳保,防护用品齐全(橡胶手套、口罩、防酸眼镜等)。加添加剂时,无关人员应远离作业现场,以免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 3) 现场配备苏打水( 10碳酸氢 钠溶液) 皮肤与酸液接触,及时冲洗。 ( 4) 现场配备足够的 时中和反排残酸以及泄漏酸液。 ( 5) 酸压时采气井口要用钢丝绳固定牢固。高压管线试压 95定 30刺不漏,合格。 ( 6) 现场施工人员或其他人员一旦发现酸液泄漏,应立即报告现场施工指挥,现场指挥发出指令立即停泵,关闭井口闸门和旋塞阀,同时,根据现场地形地貌立即用纯碱等碱性物质对泄漏的酸液进行中和,及时阻止酸液向四周扩散,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 7) 酸压前检查并倒好放喷流程。 ( 8) 酸压施工时进行裂缝监测。 ( 9) 酸压 流程与酸压法兰片连接时,放入 (工序主要负责人: 魏国庆 ) 附 表 4 投产施工主要工序及负责人员情况 序号 工序 负责人 职务与职称 联系电话 1 地面准备 付红光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队长2 安装井口 曹东方 神开公司张德恩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3 通井 陈大厂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4 刮削 陈大厂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5 下射孔管柱 赵开良 中原测井高工张德恩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6 校深 赵开良 中原测井高工7 射孔 赵开良 中原测井高工张德恩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8 屏蔽暂堵 田军 中原钻井院高工陈大厂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9 起射孔管柱 赵开良 中原测井高工陈大厂 中 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10 下酸压完井管柱 周生全 司工程师李季星 中原钻井院副所长付红光 陈大厂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队长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13183594258 11 安装采气树 张德恩 中原井下试气十二队工程师神开公司 曹东方12 坐封验封 李顺好 司工程师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