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我们平时应该要多读书, 读好书。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 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刚翻开救忘录 ,就立马喜欢 上了作者陈日亮老先生。没有名家做序,没有冗长的自我 介绍,排版简约,一点不“做” 。 前言简单温和,大致就是: 随手摘抄,没有结构,不网织意义,这是一个年迈的 中学老师为了怕忘事随手写的零碎札记。 翻开正文,发现,嚯!这还真的只是一本零散的读书札 记。 因为没有刻意用逻辑穿凿,言语随性有趣,虽不至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却不时有妙语飞来,让人会心一 笑,仿佛一个可爱的老头坐在书房和你谈天说地,如饮醇 醪,不觉自醉。 陈日亮在札记中记录了很多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是关 于司马光的。 司马光回忆,耗费十九年,写成两百九十四卷的资 治通鉴后,只有他的一个朋友王胜之看了一遍,别的人 看了一页就犯困。 陈日亮在这个故事后写下这样一段话:“司马光 能勇敢说出别人看了一页就爱困了,毕竟是秉笔直书的清 醒的史家,没有替自己做推销广告,多少让人感到坦白亲 切。 ” 陈应当也是喜欢坦诚,厌恶标榜和推销的。但我在后 记中发现,严格律己的老先生为了不使此书的编辑朱先生 为难,在几个来回的邮件后妥协了,同意给此书加上专为 市场销量准备的副标题“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札记” 。 实际上,陈日亮大有不妥协的本钱。1939 年出生,经 历过文革、改革开放、教育改革,曾当选第六、七、八、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第一部教师法的 领衔提案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老师和钱理群是多年的朋友,在语文教学的试验和 改革的前线鼓与唤。在救忘录中,也能看到他手持语 文教师的锤子,到处砸钉子的样子: 网络上,手机里,文章中,常读到“呵呵” ,不会多一 个,也不会少一个。很想写一篇,题目就叫请莫呵呵 。 作文字无非是一为资用,一为遣兴。二者均能得心应 手,亦人生一大快事。学习语文,其实也无非是这样两个 目标而已。 语文教师备课的五个要求习于记诵,重于示范, 善于解说,精于设问,巧于点拨。 这本书非常适合放在枕边,闲来翻阅一段。当然,陈 老先生也说了,大家放在厕所里读,他也完全不反对, “比 它高贵不啻千万倍的书,人们都经常往那里面带,我这又 算个什么东西呢?” 这种自嘲与坦率在文中的各个角落里发光: 叶圣陶说:“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 以赴。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 ” 这话要是拿到语文刊物上讨论,一定会很热闹:叶老 怎么会树立如此低的标的?他怎么一点不顾及情感、态度、 价值观? 英国一记者曾报道说:“在中国,了不起的全国性消 遣之一就是看人中国人认为,对自己觉得稀奇或有兴 趣的某样东西盯着看,是一种权利” 二十多年过去了,看客依然在,而且依然在丛生。在 这一点上,中国似乎永远没有结束温饱。我仿佛再一次遇 见鲁迅那犹豫的眼光。 张中行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那就读读 书,写写文章。 ”这番话亦颇超脱,但多少也有些“做” 。 一觉醒来,该做什么做什么,喝口水,撒泡尿什么的, 都可以,不必一定要读书写作。 陈老先生说, “问耕不问获,乐在其中” “开卷自俯仰, 莫使老而僵” 。读罢此书,再看看自己,年纪轻轻却暮气沉 沉且自以为是。 接下来的几十年,还当争取多读书,活得可爱一点, 年老后的啰嗦才不会太让人厌烦。 至于如何读书,陈先生也提供了个路径,读书不必那 么严肃,不必要写读后感、不必要梳理脉络、不必要画思 维导图,写写零碎的笔记也是个好方法。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作为一名中学教员,我在众多 的青年教师可能显得比较“怪异” ,而这“怪异”的源头可 能来自于自身经验使然,或者性格因素。诚然,这还可能 根源于职业属性的缘故。我是一名中学教师,生活的半径 局限于一个中部内陆省份相对逼仄的城市,而如果要透视 我的生活,微距观察可以从我工作的学校,这所占地不到 100 亩的校园说开。 这是一所封闭制管理的学校,校园里容纳了近 XX 名学 生和教职工的学习与生活。事实上,我对这所校园充满了 感恩和眷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自己的青春是刚从这 里开始的,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来的“畅快”和“愉悦” ,同 时感受着这座百年老校给我带来的幽深绵密与底蕴悠长。 我喜欢校园,兴许,我的性格只适合校园。但我不曾 否认,也恰恰是因为身处校园,给自己带来了种种超越自 我的“局限性” 。因为我人生绝大部分的认知和经验世界, 大都通过书本来获得,而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这必然要 丧失“阐释经验”的话语权,无疑,对我而言,世界是一 个不完整的“观念世界” 。而这更多的体现为自己对于“外 界经验”和“外省经验”的攫取上,我对经验的获得充满 了迷幻的执着与兴奋,然而,缺失的部分,我又感到无限 颓唐,因为同样也是我的弱势。 因此,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更多时候是一个“观念的倒 卖者” 。 在哈耶克看来,任何具有典型“社会关怀”的“公共 知识分子”都不应该成为“倒卖观念的二道贩子” ,而是应 该阐释那些在他们看来具有理性意义给社会造就变化的 “事实性观念”或“客观行为” ,从而形成公共话题,造成 某种观念的革命性变化。诚然,在哈耶克看来, “决定着知 识分子观点的,既不是自私的利益,更不是罪恶的动机, 而是一些最为真诚的信念和良好的意图。 ” 当哈耶克从经济学角度提出极具批判性的“观念的倒 卖者”时,我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对自身知识分子的身 份是持“怀疑”态度的,尽管教师们对教育教学也好,对 学生成长也罢,都是出自“真诚的信念”和“良好的意图” 。 而这也恰巧也验证了我长期以来的某种思考:对于一 名教师,通过阅读和写作成为一名“关心公共议题”的知 识分子是否是一种自我生长的最佳方式,或者当万马齐喑 的基础教育界整体性的沦为“观念的倒卖者”时,我们的 阅读、思考和写作,将用怎样的话语叙事来达到内心的平 衡与慰藉,这是我一直在内心存疑和惶惑的。 然而,我的生活半径和教学工作,决定了我不是一名 客观经验的记录者和写作者,而仅仅是经由阅读成为“观 念再加工”的“倒爷” ,以使自己不至于在经年累月、庸常 而繁复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沦为慵懒者,成为抱残守缺、 固步自封、头脑冬烘的“教学能手” 。这是我内心对于这个 职业在未来给自己带来的可怖的宣告。 以上是我在谈论阅读给我带来的思考,写作给我带来 的愉悦之前,我必须要做的一个内心独白。 一、外部经验的建构者:完成自我生长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们有太多苦难与艰辛的经验, 有太多革命教育与红色情怀的书写,而这些迎面扑来的 “经验” ,无疑,也让我们阻隔了对于现代文明的鲜活感受。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前行,我们回望来路,不禁想到,对于 一个教师而言,在我看来“鲜活的感受”依然最重要的, 就像陈丹青所说,对于杜尚的经验而言, “激情是最重要的 感受”一样。 诚然,我们承认教师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师专业能 力的无可置疑性、教师教学中所闪现的人格魅力等等因素 都是构成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重 要因素。 然而“鲜活的感受力”兴许是保持优秀的源头,这种 “鲜活的感受力”让我们始终拥有原始的探索欲望,对未 知的好奇,对时代的敏锐,对新鲜事物的追索、思考与接 纳,这些都是让一名教师能够始终保持一种胸怀和气度、 达观与睿智的关键所在,让他始终能够与不同时代的学生 保持心灵相通的重要原因。 “鲜活的感受力”能够让我们始 终保持青春的姿态,在生命的征程里,笑对悲伤与忧愁。 而所有经验世界的建构再经由阅读和写作使自己成为 完整的自己,方才显得有意义,彼时,我们便不仅仅是站 在自己的维度来谈论某种“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促成自 我生命的完整性。要知道,当下的“阅读和写作”作为一 种生活方式的存在形态,任你如何咀嚼,都是那些寡淡无 味的陈词滥调。 阅读的私人性和写作的个人经验性,让我们决定了话 题谈论的个体指向性自我生长的意义,或者说塑造生 活可能性的意义。尽管,我们不想成为哈耶克口中所嘲讽 的那个“倒卖观念的好手” ,也不想成为“肩负着向公众提 供新观念”的社会角色。但我只想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 想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供另一种观念上或思想上的可能性, 是我们一直期待的。 教育在饱受诟病的年代里,是否还有一群上下求索的 “盗火者”们;教育在式微的年代,是否还有一群理想主义 者在执念教育的情怀;教育在流弊非常的岁月里,是否还有 一些激浊扬清、摒除时弊的革新者。当我们还在时代的边 缘徘徊时,已经有人在用文字搬运想象,用言说抵抗沉默。 蔡朝阳当年在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当中,已经让我 看到了一个普通教师也可以有“记录生活” ,为自己的教育 之路立此存照的方式,在他的教育长河里,在他的“课堂 山峦”间,寻寻觅觅、上下求索,跋涉万里,终于在“第 一线”大放异彩,终于与他的同伴们再次发出鲁迅当年的 呐喊:救救孩子。 他始终强调要有一种“日拱一卒”的精神,在我们凌 乱的生活里,保持与自己契合的精神国度,所以他必须要 找寻有意义的教育国度。他让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除了 要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之外,更要知道教育必须成为一种 有意义的生活,必须要有“日拱一卒”的姿态。要知道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呼 唤自我革新的理念,更加相信,在岁月的见证下,阅读和 写作作为精神成长的手段,唯一此生的目的,兴许就是为 了完成自我生长,不管这样的生长有多慢,都没有关系, 只要朝着我们的方向,便欣然足矣。 二、精神政府的缔造者:回归常识与理性 对于中学教师而言,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精神政府, 是抵抗现实暴虐,与世界达成和解的最佳方式。在我的世 界里,曾经经历过无数的精神暗夜,迷惘、错失、无助、 彷徨,没有任何声音回应这个现实的荒诞世界,没有任何 正义回应现实的戕害与不公,作为心灵的训诫者,多少感 知自身的无力与疼痛,尤其是精神的焦灼与时代的悖逆。 因此,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的日常阅读中,通 过与那些伟大的灵魂沟通来建构自己的精神准则和世界篱 墙。我们需要在诗人的世界里,感受到世界的诗性之美, 兴许在诗歌的国度里你真的可以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所 以卞之琳笔下才有了那个“拿着两个核桃,不知磨了多少 时光”的闲人。 当然,在教育的诗篇里,作为一名教师,你除了要有 自己的爱心和温暖之外,还应该更多的找到一种“教育的 道与术” 。所以在这本集结的文集教育的道与术中,你 可以真正见到那些“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教育人,在他们 那里,你可以看到夏昆是如何从“夏昆”变成“摩西” ,又 是从“摩西”变成“夏昆”的,你可以看到吴非老师是如 何告诫他的学生,如何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习惯”的, 你也可以看到于永正给新教师提了哪 20 条贴心建议,当然, 你也可以看到众多民国教育思想家们的形象跃然纸上,你 也领略到当代名家龙应台先生给我们的提醒:父母是有有 效期的。 这些熠熠生辉的阅读经验,让我重新进入到一个全新 的认知境界。在这样的阅读中,你分明能够感受到一种畅 快,你终于成为一个教师原本的面貌,你终于回到了我们 的生猛而又市井的生活里。而正如李政涛教授写的那本书 教育常识一样,我们作为一个教育人需要捍卫的是 “常识” ,不是那些光怪陆离、离经叛道的“教育奇葩” , 而是回归理性与常识的教育正道。如果说,我们作为一个 教育人曾经最美好的称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那么我 想,今日兴许可以改改了,不妨称之为“人类精神政府的 缔造者” 。 作为一个“精神政府的缔造者” ,我想从事教育,无非 就像钱钟书先生当年所言:“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 素心人培养之事” ,也恰巧我们乐于做这“野老之事” ,云 淡风轻,在正常的社会秩序里,更多的倾听常识,回归理 性,为自己的灵魂立法,为我们的教育生活增添更多明媚 的春光。 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所有的阅读和写作,通通都是 指向正视常识与回归理性的。正因为,在我们当今的社会 中迷漫着一股对“常识”的无知与冷漠,尤其是对“教育 常识”的无知与冷漠,所以才会有“李铁军式”的教育闹 剧,所以才会有“毛毯厂式”的高考工厂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不尊重教育常识,不懂得教育规律, 所以才会有诸般血腥的教育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才会有各 种离奇的校园暴力、校园丑闻见诸报端。而我们一面在归 罪于体制性的漏洞和制度设计的失败,一面居然心安理得, 没有丝毫反省我们的教育里所出现的众多违背教育常识的 做法,并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措施。 我想教师的教育写作,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教育专业 的阅读也不同于一般性的文学阅读,它们更具有一种专业 视角,在我们所面对的具体的教育事件里,我们应该抽丝 剥茧,看到教育的纹路,看到教育的细节,看到教育呈现 给我们的思索,而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兴许是一 个良好的范本。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 “枪口抬高一厘米” 有多么重要,我们从未有这样的意识,而朱永通老师从细 节走进教育的姿态让我格外欣赏,诚然,他也让我们在细 微的日常里看到了庞杂、宏阔而燎原的教育风景。我想, 只有当我们俯身,与孩子平视这个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 时,我想,我们就是一个正常的教育人,一个理性的教育 人,一个懂常识的教育人。 三、职业生涯的“盗火者”:生活的可能性 我曾记得我的大学老师曾经谈过一个这样的话题 “读书与职业生涯”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与杂志主编,她曾 经说过:“与其说是在讲教师的职业生涯与读书的关系, 倒不如说是教师的生活与读书的关系。 ”我的印象中,她之 所以会说这样的话,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她的性情使然。 她是生活掌故的收集者,一个茶艺爱好者,一个文学执拗 者,一个思想锋锐的人物,同时她也是温情脉脉的师长, 她更是时刻保持阅读与写作让自己享受生活的忘情者。 在自己的教职生涯里,我时刻以她为自己的生活榜样, 她是那种永远不忘生活的人。她身份多样,既是一个大学 教师,杂志编辑,也是一个茶艺师,书法爱好者,钢琴也 谈的很好,她总说生活应有无数的可能性,这才算得上是 迷人的风景。她在我的心灵之中就是那个“盗火者” ,她为 我开启了一道教师的生活多姿多彩的门。 她也总强调“读书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 记得大学 时,一群爱好读书的文学青年们邀请她来为我们做读书指 导,她总是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