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 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 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 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 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 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 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 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 。 3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 的情趣和欢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 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积累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词。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牧童和舟过安仁,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的意思,想象诗中 所描绘的情景。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 诵诗歌。 一、唤起体验,回忆童年 1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悠扬动听;也有人说, 童年是一幅画,五彩缤纷;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 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情。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起了哪些已学过的古诗。 课件出示儿童戏耍的画面,指名说说。 (宿新市徐公店 、 所见 、 村居 ) 2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去感受诗人儿童 时期的诗情画意。 (板书“课题”和“诗、情、画、意” 。 ) 【设计意图:童年是学生倍感亲切的话题,谈话导入,旨在营造轻松、愉悦的 学习氛围, 唤起学生心中的共 鸣,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 二、快乐诵读,走近童年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生字,读出节奏美。 2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1)指名学生读牧童和舟过安仁 。读准“篙、棹”的字音,提醒 “蓑、遮”的书写。 (2)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再自由读、比赛读、评读,读出诗歌节奏来。最 后齐读。 3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老师读时,请同学 们看着大屏幕,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听到了哪些声音? (师范读)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 导学生初步想象,以更好地去解 诗意, 悟诗情,丰富诗的内涵。 】 三、咀嚼古诗,走进童年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幅充满情趣的童年美景中,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快 乐。 (一)解诗意 1分组合作学习,学习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插图等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提出疑惑,交流探讨。 (3)把理解得的诗意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孩子通过书中的注释来理解诗的大意并不是很难。 所以这里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引导他们总结学习方法,注重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二)谈收获,读诗情,品诗境 1品读牧童 (1)老师想给牧童这首诗取个画名:(边说边板书)牧童晚归休息图。 你在这幅图上看到了哪些画面? (2)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怎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 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 ) 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3)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 上,牧童正在摆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悦耳。 ) 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引导学生理解“铺”给人舒适感。 “六七里”: 眼前似乎是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 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了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的牧童的 笛声。 )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4)同学们,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 ) ,张开我们想 象的翅膀。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5)你们看这无忧无虑的小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多么 悠闲自在的生活呀,让我们再读全诗,展现这一幅牧童晚归休息图吧。学生再 次诵读全诗。 (配乐)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逸、快乐的生活。 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设计意图:诗中的田野、笛声、月夜、牧童就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交流时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有景、有情的画面,更入情入境地去感受诗 中所描写的牧童生活,领悟 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 2品读舟过安仁 (1)牧童在清风明月的作伴下安然入睡,而在晴空之下,在碧波之上,路 过安仁的诗人杨万里又将看到怎样的图画呢?(板书:两儿戏耍图)看到这样 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一样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2)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撑着 一把雨伞,撑篙、船桨也放在船上,这是做什么呢?忽然,他明白了,这几个 孩子原来是想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 生) (理解“怪生” ) ,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指导朗读) (3)请同学们想象: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 (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带着表情朗读。 (4)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 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如此有趣的一幕,如 此可爱的孩童,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吗? (5)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出示诗篇)再看 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 未泯的童心) (6)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 诗人。他不光写儿童,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 能看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设计意图:淡化诗意教学,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诗人寥寥数语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以及有感情的诵读去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 】 四、拓展诗文,情感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牧童 、 舟过安仁去感受了古时儿童的快乐生活, 那还有哪些诗同样给我们再现了童年生活的场景呢?同学们还可以收集积累。 【设计意图:学习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引导学生积累探寻更多的诗词,从 中去感受童年乐,感受古诗 美。 】 【板书设计】 诗 牧童 舟过安仁 情 悠闲自在 无忧无虑 聪明可爱 天真顽皮 画 牧童晚归休息图 两儿戏耍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清平乐村居,了解有关词的知识,理解 这首 词的意思,想象 这首词所 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背 诵。 一、赏图浅尝“美” 1上节课我们品读了吕岩和杨万里两位大诗人笔下的童年诗篇,这节课让 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笔下的农家去看看,一起来欣赏欣赏这一组图片。 (悠扬的 音乐响起)点击图,解说:夕阳、翠竹、木屋,安详而又甜蜜;那绿草茵茵, 传递着春的消息;层层梯田,诉说着田园的忙碌;小溪流淌着乡村的恬静。看 着美妙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2是的,诗情画意,溢满我们的心头,多么美妙的乡村景象!今天我们就 要来学习一首与乡村有关的宋词。 (师板书课题,指生读题) 3读着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感知词牌名和题目) 师补充:古人写词都有一个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每个词牌名 都有自己特有的格律。而格律则是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 的格式和规则。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师再补充:像这首词一样,前面的部分叫词牌名,后面的部分叫(生 齐:题目) ,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因此,我们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中间稍微停顿一 下。 (学生齐读,停顿把握得很好。 ) 二、初读感知“美” 1朗读,读准,读通。 (1)这首词写的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呈现词)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词, 把它读正确、通顺,字正腔圆,如果能读出点感觉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读词,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比较诗词的不同 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的确,课堂朗朗的书声是最美妙的。有 个别同学还读得摇头晃脑的,老师知道你已经读进去了。 (引导学生看词)你再 仔细地看看这首词,与我们平常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词分上下阕;词也 叫长短句) (3)指名分别读词的上下阕,注意“翁媪、亡赖、卧剥”等词的读音。 (4)看图理解“莲蓬”:莲花开后,种子叫莲子,包在圆锥形的花托中, 合称莲蓬。 (课件呈现图片) (5)学生齐读整首词。 2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1)同学们刚才读正确了,其实读诗读词这样读还不行,还要读出节奏来, 读出韵味来。 (学生练读,指名读) (2)同学们,咱们这样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你的 耳边你好像又听到了什么?(相机再指导朗读) (3)解诗意 同学们,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 看到的、听到的用完整的话、通顺的语言给连贯起来,那就是整首词的意思了。 (同桌互说) (4)把你的感觉、体会放到诗当中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那种深深的 感受来。 (生齐读) 三、品读体会“美” 1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袅绕,韵味 深长。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接下去请你静静地读读这首词, 你觉得词中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甚至是哪个细节很值得琢磨,值得细细地 品一品的,请用心读读,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在边上。 (学生自学,做批注) 2反馈,交流。 你觉得词中哪个字,哪个词,甚至是哪个细节很值得品一品的? 预设:“醉” (1) “醉里吴音相媚好” , 这个“醉”字可以看出两位老人都陶醉了,他 们陶醉在哪儿呢?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陶醉呢?(环境优美、大儿二儿勤劳、 小儿淘气) 这一方环境是那么优美。老人家陶醉在这一方环境中,陶醉在儿子的勤劳 中,陶醉在孩子的乖巧中,他们怎能不陶醉呢?(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 (2)这一对老夫妻就这样在那里说着,笑着,逗着趣儿。想象一下,他们 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说说。那老爷爷可能捋着胡子说“老伴那” , 那老奶奶可能说“老头子呀” (学生相互说说) (3)逐句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 头卧剥莲 蓬。 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颜开地对媪说:“大儿子 。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儿子, 。 当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翁媪又是怎样的表情?(学生交流) 这些是翁媪眼中的儿子,让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老爷爷、老奶奶的三个儿 子,想象一下:他们在干什么?怎么做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 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理解“无赖” (学生交流) 小儿在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可能还会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 颗 ”,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 (学生交流,理解“卧” )这个 字用得好在哪里? (生交流) 师:一个“卧”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感慨。 真是“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羡慕“小儿”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4)看到“莲蓬”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图)想 象小溪里的荷花,看图进行说话练习: 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小鱼儿在溪水里追逐嬉戏。小溪里的荷叶像(舞 女的裙) ,又像是(一顶顶绿伞) 。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有 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花瓣已经落了,硕大的莲蓬 随风起舞) ;还有的(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时,一些 小蜻蜓飞来了,停在了刚刚长出来荷叶上面 (学生交流) 这使你想起哪些诗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醉了。他陶醉在自家的环境里,陶醉在生 活的苦中有乐中、他陶醉在儿子的乖巧、他陶醉在身体的健康里。他醉了,醉 了这陶醉的仅仅是老爷爷、老奶奶这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呢? 生:陶醉的还有诗人辛弃疾。 师:诗人辛弃疾看到这一幕,深深地陶醉了。来,我们读出诗人那醉醉的 感觉来,读(学生齐读全词) 。 四、拓展升华“美” 1这一方山水,这一片情景为什么让诗人如此陶醉呢?为什么?为什 么让我们走进诗人的这一生。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1)课件呈现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青年时代的他目睹了南宋政权的屈辱求和, 本着为国效力的信念,他主张加强军事实力坚持抵抗金国的侵略。然而腐败的 南宋政权却不思进取,不肯收复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失地。他满腔热情与理想化 为乌有。他几次被削职归田,但回归乡村的生活使他更加接近农村生活,使他 把自己的情感托付于乡村山水,在自然之中求得一颗平静的心。 ” (2)你读后,知道了什么?(他空有报国志、他把自己的情感托付山水, 农村、 (3)可是这报国之心他用起来没有?(没有)他空有一腔热情,他英雄无 用武之地,他报国无门,所以将这一番情感寄托于山水,田园。 (补充完整板书: 心醉田园)齐读:心醉田园。 2难道辛弃疾就这么醉着吗?难道他就这么迷恋着吗?他忘却了忧愁与烦 恼了吗?他抛掉了愤慨与不安了吗?果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看看他同时代 写的另一首词中的一句话。 (1)出示: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看试手,补天裂!(贺新 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 (学生齐读) (2)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呢? (3)师引读:尽管我幽居乡村,可是仍时刻不忘那破碎的祖国,读 (学生齐读) 。 师:尽管两鬓斑白,尽管岁月不再,可是我这颗跳动的心那,永远牵 挂 着祖国,读(学生齐读) 。 词人心醉田园,可是他的心却在祖国。 (板书:心系祖国) 3总结:词人心系祖国,他满怀热情,他渴望为国效力,然而在当时腐朽 的社会中他却报国无门,他只能(心醉田园) ;他一腔热血,忧国忧民,然 而壮志难酬,他只能(心醉田园) ;他爱祖国爱得深,于是他“醉”得也切 (红笔板书一个大大的“醉”字,叠加在两行板书之上) 。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心醉田园 心系祖国 【教学反思】 一、作者淡笔勾勒,课堂浓墨渲染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 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在描写手法上,作者没有一句浓笔艳墨,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淡笔勾勒出一 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生活画。笔调清新,写来看似毫不费力。我们细细品之,却 发现词中那份闲情逸致透过一个字扩散开来,那就是这首词的“词眼” “醉”字。这个“醉”字值得我们细细推敲。 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我说道:“一首好词就如一壶好茶,越读 越品就越觉得香气缭绕,韵味深长。请大家用心读读,你觉得词中那些地方值 得细细品味?”在学生细读品味,和文本展开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 上来,学生并没有抓住这个“醉”字,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人和景这两个方 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不难理解,人和景都是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看得见,易于理解。而“醉里吴音相媚好”这一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时候,我就顺势在“人”和“景”上做起了文章,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 受景之美,去感受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特别是小儿的顽皮可爱。这样一 来,乡村的美景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了,小儿自得其乐的悠闲让学生感到可爱 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翁媪为什么而醉了。 接着我抓住词中“相媚好”这一留白之处顺水推舟:“翁媪醉了,他们会 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分角色扮演“翁媪”展 开了妙趣横生的对话。学生完全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了。景美了,人 活了,所有的人都醉了。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醉在了翁媪的恩恩爱爱里, 醉在了这个温馨、和谐的农家小院里。整个过程是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二、词中温情脉脉,课上情趣盎然 词中那个“亡赖小儿”悠闲自得其乐, “溪头卧剥莲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 令人心喜;那对“白发翁媪” “醉里吴音相媚好”真是情切切,意浓浓。细细品 味,词中可以说是温情脉脉。反观课堂,学生情绪活跃,可谓是情趣盎然。为 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课堂效果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读得有层次。我首先要求学生把词仔细地读上三遍。由读准生字、多音 字开始,要求读得字正腔圆。再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停顿适当,读出自己 的味道和感觉来。到后来读出心中的陶醉、欢喜以及最后读出词人的心境。整 个读的过程层次分明,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步步递升,学生读懂了词意,读出 了词情词境,更读出了词人心醉背后的那颗忧国忧民之心。 2问得很巧妙。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 古诗词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谐共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要求学 生对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S 16755-1:2025 EN Acoustics - Non-acoust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erception,interpretation and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ounds - Part 1: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 f
- 【正版授权】 ISO 24165-1:2025 EN Digital token identifier (DTI) - Registration,assignment and structure - Part 1: Method for registration and assignment
- 【正版授权】 ISO 80369-6:2025 EN Small bore connectors for liquids and gases in healthcare applications - Part 6: Connectors for neural applications
- 【正版授权】 ISO 80000-4:2019/Amd 1:2025 EN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4: Mechanics - Amendment 1
- 【正版授权】 IEC 60079-19:2025 FR Explosive atmospheres - Part 19: Equipment repair,overhaul and reclamation
- 北汽知识培训集团课件
- 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新闻稿
- 校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物业人民调解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网约车停运损失赔偿协议书范文
- 移动宽带注销委托书模板需要a4纸
- 精细化600问考试(一)附有答案
- 超融合解决方案本
- 知识题库-人社练兵比武竞赛测试题及答案(八)
- SYT 0452-2021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PDF解密
- 《育婴师培训》-课件:环境消毒基础知识
- 关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
- 长安欧尚A800说明书
- 火灾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图
-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