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及未来趋势分析_第1页
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及未来趋势分析_第2页
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及未来趋势分析_第3页
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及未来趋势分析_第4页
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及未来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及未来趋势分析 来源: 中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05-10 17:07:23 浏览次数: 157 中研网讯:这个“不代表卫生部党组意见“的顶层设计,指向了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在一 片迷茫中各显神通的尴尬,可能引发相当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 被质疑为“纸上谈兵“的公立医院改革,可能迎来新的转折。 3 月 8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医改在保 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框架下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就公立医院改革而言,尚需一个有 活力的顶层设计,以真正让 600万医务工作者作为改革的主力军参与进来,而不是目前这 种观望、徘徊甚至反感的态度。“ 在黄洁夫的设想里,这个顶层设计应当以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为突破口,以调 动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性为主要手段,最终达到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撰文称,在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 的“蓝图“,其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 图施工“以免各自为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的混乱无序。 显然,黄洁夫所说的顶层设计指向了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在一片迷茫中各显神通的尴尬, 可能引发相当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 公立医院改革迷雾未散 这个顶层设计的表述,浓缩着社会各界数十年来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争论、实践与期盼。 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伴随国家政策的倾向和社会舆论的偏好,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 几经沉浮。盖因社会尚未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性质达成共识,对“产业性“还是“公益性“的定 位争论不休。 2009 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之后,社会对此仍聚讼纷纭。比如,对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暴露 的种种问题,“政府主导“派认为是“市场化“之过,“市场主导“派则坚称“市场“从未真正获 得机会,恰恰是“市场化“不够所致。 业内人士指出,这直接导致公立医院改革在新医改的 5项重点工作中起跑最迟,且因 方向不明而各行其是。 2010 年 2月 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 见,公立医院改革的发令枪终于鸣响。 此后的重要动作包括颁布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等文 件,提出以县医院为突破口进行公立医院改革等。而就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 关部门拿出了预约挂号、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分级医疗制度、按病种付费等多项办法。 一些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认为,“这些文件都对,但又都没用“,公立医院怎么改革还 是没有具体思路,“不知道我这个院长能做些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林野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 一些措施,如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无假日门诊等,医院都在做,但这似乎只是在加 强医院管理,并未触及根本。 更重要的是,不少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对集纳了全国最优质医疗资源的公立大医院, 在此番改革中几乎呈“作壁上观“的状态并不满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原院长俞光岩对本刊记者说:“大家都说今年是公 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年,但我感觉如果按照目前的思路,很多公立大医院还可以再睡两三年 觉,没我们什么事。“ 来自 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信息也暴露信心不足的问题。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廖新波去年在博客上发表公立医院改革步履艰难的文章:“我估计,余下的 20个月要 完成试点的任务恐怕很难很难,几乎难以完成!我认为,投入是一个问题,方向不明更是 妨碍公立医院改革进程的原因。“ 廖新波还表示:“如果方向相反,只能越走越远。如果方向不明,就如同百米冲刺,发 令枪响,运动员朝着各自的目标方向跑,结果是弥散在运动场中。“ 有关部门则迫切期待公立医院改革尽快取得突破。3 月 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011 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下称工作安排),旨在“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 伐“。 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以国务院办公 厅的名义部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在改革开放 30余年来尚属首次。“ 工作安排明确将改革节奏调整为“点面结合“、“边试边推“。而有业内人士指出, 从最初的“三年试点摸经验“到“一年试点,一年推开“,再到“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已 经两次提速。 面对第三次提速的推力,这个“不代表卫生部党组意见“的顶层设计构想能否驱散当前 公立医院改革的迷雾?公立医院改革能否经由这个设计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公众又能否 从这个顶层设计分享到渴盼良久的新医改甘露? “包养医院肯定不行“ 这个顶层设计的构思,与目前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别是政府足量投入以确保公 益性的观点并不吻合,后者认为,只有政府结结实实地把医院办起来,才能让老百姓病有 所医,才算尽到政府责任。 黄洁夫提到,目前社会对公益性的认识存在 3个误区: 误区一:现在的公立医院没有公益性。在黄洁夫看来,无论世界上哪一家医院,从职 业特征上就界定了其是公益性的,“这没什么好讲的,医院就是公益性的,无所谓回归公益 性。“ 误区二:公益性就是全福利性,即免费获得医疗服务。黄洁夫表示,政府的责任是把 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从来没有说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福利。医疗 卫生服务应该是带有部分福利性质的公共产品,之所以是“部分“,在于要对穷人等进行救 助,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则是要出钱的,有钱人还要多出钱,“这样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够看病 治病,才能保证尊严和公正。“ 误区三:医疗服务市场不赚钱的才是公益性的。黄洁夫说,公立医院进药要钱,买设 备要钱,它离不开市场。“我们很怕讲市场,但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那就应 该用市场的机制和手段去培育医疗市场。政府则要靠制度设计和监管的双管齐下实现公平 和效益的统一。“ “有人问我公立医院改革是不是国家要把医院包起来、养起来,我想不要问这个问题了, 政府肯定包不起来。包养医院肯定不行,也不是医院发展的诉求。“ 黄洁夫解释说,目前美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是 7600美元,而中国跟美国的用药水平大 体一致,这意味着即便政府想包也包不起来,国家什么都不干也包不起来。 中国曾在计划经济时期推行过一系列带有福利倾向的卫生政策,具体到公立医院,政 府即采取包工资,包经费、建设费等做法,以维护医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 “如果走收支两条线、包起来那条路,肯定要走回到上世纪 60年代,我是那个年代做 医生过来的,那个时候吃大锅饭,看一个病人、看一百个病人都是拿一样的钱,任何医院 都不愿多收病人,因为收病人越少医院就越节省,如果政府把医院重新包起来,那就回到 老路上去了,将是巨大的倒退。“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军区总医院田伏洲教授对本刊记者评 论说。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通过增加财 政来养公立医院,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完全是个神话。“ 朱恒鹏分析说,一个医院若要长期持续经营下去,收入必须弥补成本,并且能够支付 有吸引力的、好的医务人员的收入,这样的收入如果不是来自患者和医保的支付,那就只 能长期依靠财政补贴。“如果医院的收入全部来自于患者,它就必须让患者满意才能挣到钱; 若其收入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财政,它的主要任务将是让行政主管部门和领导满意,患者是 否满意不是其首要考量因素。两者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让公立医院动起来 这个顶层设计构想如得以实施,将冲击公立医院现有利益格局,迫使公立医院动起来, 甚至是自我转型。 黄洁夫表示,公立医院的弊病就是带有垄断性质、缺乏竞争,缺少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为此,他提出一个类似教育部“211“工程的建议,即遴选 3000家左右的各级公立医院,由 政府“包“下来,其他医院则松绑、放开,允许社会资本参与。 本刊记者获悉,目前中国共有 2万多所医院,其中公立医院 1.5万多家。在这些公立 医院中,政府投入约为医院收入的 7%15%,剩下的运营费用都要靠医院去挣。“如果一直 这样下去,这个结就还是解不开。“黄洁夫说。 按照黄洁夫的想法,“2、1、1“分别代表 2000所左右的县级水平的医院、1000 所左右 的省市级医院和 100所左右的国家级医院,这个评定应该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特别 是医务人员广泛参与,而不是由官方来评定是否入选。“为了创建这 3000来家211医院, 各级医院都会动起来,医院就会拿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措施来。“ 比如,县级医院包括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等,数量很多,如果是一个好的评定机制, 那就可以调动县级医院的积极性。而这 2000家县级医院应该能够覆盖 70%的农民,为其提 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地方财政也能够支持得起。 再如,挑选 100所左右的国家级重点医院,这些医院代表国家的医疗水平,也能够提 供一些特殊服务,如外交需要等。“当前公立医院几乎垄断全部医疗资源,越大的医院垄断 的资源就越多,排的队也越长,它们缺乏竞争,没有进一步改革的动力。但在一个好的评 定机制下,它也必须有所动作。“ 黄洁夫说:“211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但这不是随便想出来的,而是我和卫生部负 责医改的马晓伟副部长几经探讨、根据政府财力测算出来的。“ 针对这个“211“医院的设想,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凌锋表示,“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也是三年攻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而对目前 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前景,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我已经能够预 料到不会有太多的结果,因为设计上就没有太多的结果,也就是皮皮毛毛。“ “要真正给民营医院松绑“ 这个“大胆的“、“有操作性的“顶层设计,还将面临社会对民资办医的“警惕“-除 3000 多家“211“以外的医院都将进入市场,这个安排很可能招致抵触。 此前有评论指出,即便是对国企垄断抱怨不断的社会公众,亦有相当多人将民资办医 视若洪水猛兽,在他们的心目中,“公立“、“国有“等字眼似乎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而凡 是民营医院,就是要营利的;凡是要营利的,就是打算昧着良心赚钱的。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民营医院建起来后,它首先就会开始搞赢利。“ 该委员举例说,他们医院一位 B超医生退休后跑到民营医院,去了一个星期,B 超医 生就被院长叫到办公室,院长说怎么搞的,前列腺都是正常?那不行啊,那大家吃啥?今 后必须保证前列腺有 40%的肥大。于是,B 超医生的片子就开始从前列腺正常变成轻度肥大 等,这样的片子送到医师那里,医师就有了开药的理由。 黄洁夫说,民营医院的一小部分确实是靠虚假广告骗钱,但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民 营医院没有相应政策支持、发展受到限制。“你要相信大多数的民营医院是好的。在我去过 的民营医院,我看到大多数的收费都比公立医院低,浙江甚至还有专门收治精神病人的民 营医院,而精神疾病属于公共卫生范畴,我挺感动。“ 黄洁夫表示,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讲一讲鼓励、支持民营医院,而要真正给民营医院松 绑,以办好民营医院。如此一来,才“不至于我们一谈到民营医院,就联想到虚假广告,就 很害怕“。 黄洁夫说,台湾的经验证明,民营医院的发展大有必要。据他介绍,台湾在实行全民 健保之前,80%是公立医院,在 1995年实行全民健保后,情况调转过来,公立医院不到 20%, 而且它的民营医院竞争力很强,比如长庚医院的医疗水平就超过了政府举办的台大医院。 黄洁夫表示,可以通过资产置换进行区域性的结构调整,参照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 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医疗事业的发展,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在保证国有 资产不流失并且不断增值的基础上,迅速将医疗卫生事业的蛋糕做大,这样才能使所有医 院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保证其经济效益。“ 谈到保证医院经济效益的理由,黄洁夫说:“没有一个赢利手段,没有一个激励机制, 没有一个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务人员待遇收入越来越高的基础,谈医疗卫生事业的 发展就是空话。“ 黄洁夫强调,有关政策应保证民间资本在进入后能分到蛋糕,这样才能激活民间资本 的积极性,从而解决医改需要大量资金的难题。同时,还要保证“分到的是做大的蛋糕中的 一份,而不是原来的一份“。 无疑,在这个顶层设计里,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将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而社会对 医院产权改革的记忆并不美好。比如,在医院产权改革沸腾的 2003年,不少地方政府在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名头下,纷纷“甩包袱“,加入到所谓“国退民进“的拍卖盛宴、改制狂欢 中,后大多遭到质疑乃至清算。 但一些研究者认为,新一轮医改对基本医疗保障、对基层医疗机构等的大举投入,为 重提医院产权改革奠定了基础,因为收支两条线的计划经济式管理是条死胡同,产权改革 方案却有希望闯出一片天,从而完善医院运营机制和管理水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国恩去年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时表示:“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本质上是转制中的资产评估和监管执行力度层面的技术问 题,不是所有制本身的问题。这种担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