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日关系的开题报告_第1页
关于美日关系的开题报告_第2页
关于美日关系的开题报告_第3页
关于美日关系的开题报告_第4页
关于美日关系的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二十世纪美日远东关系的演变 (二)课题来源:指导老师唐庆指定 (三)研究的意义:近代美日关系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中一对非常 重要的关系;近代以来美日在远东地区的角逐决定着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格 局,对近代美日关系的研究可以把握近代整个东北亚国际格局的走向,对研究 当今美日俄中等国在东北亚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历史借鉴意义。 甲午中日战争和三国干涉换辽后,近代的东北亚成为远东的巴尔干,中国 东北更是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日本俄国美国法国等对东北地区展开 激烈的争夺,由于地理优势等原因日俄对中国东北的争夺尤为激烈,它们纷纷 向清政府要求取得在东北的权益,双方争夺激烈,互不相让,终于导致了 19041905 年日俄战争的爆发,在战争中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站在了日本 这一边,从而扩大了自己在东北的影响。日俄战争后东北仍然是国际帝国主义 在东北亚争夺的焦点,但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东北的矛盾和冲突呈现出不同 以往的新趋势,最显著的特点是日俄修好和美日交恶。日美对立取代日俄对立, 成为贯穿东北亚关系史的主线,从此拉开了日美在东北长期角逐的序幕。日美 在角逐中表现出既斗争又合作的态势,但总提上是斗争的,这使得东北亚关机 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状态。在日俄战争前后到华盛顿体制确立的 20 年左右的 冲突中,日本大陆政策在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较量中基本处于优势地位。以 往的研究侧终从美国或者日本角度分析各自在东北亚的政策,没有将日美相互 对抗和合作的动态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关于美日关系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 响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我希望通过对二十世纪初美日关系的考察来具体的分析 近代东北亚国际格局的演变 当今,东北亚地区成为中苏美日四大国利益和力量的最重要的交汇点。各 国的区域战略同全球战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东北亚格局中, 如何运用灵活的外交政策以实现国家利益是值得思考。在这情况下研究二十世 纪初美日在东北亚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 因此研究近代以来的美国的东北亚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 历史意义。美国东北亚政策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同时也有很强 的“继承性”,对于我们研究美国当今的“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的政 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旨在揭示美国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 的政策内涵及其规律,以便我们在处理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中准确了 解和理解美国的政策,更有效地利用美国这个区域外因素;为了鉴往 知来,做一些有裨益的前期研究工作。 近代美日东北亚关系演变研究综述 十九世纪末以来,东北亚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俄国、日本、美国为 扩充在东北亚的势力展开了长时间的竞争。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关系到整个 东北亚国际格局的走势。而其中美国和日本在东北亚的的政策以及他们之间关 系的演变对整个东北亚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日本和美国的东北亚政 策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演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美日东北亚关系 的演变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和继承性,对于我们研究整个当今的东北亚国际关系 有重要意义。所以对近代日美的东北亚政策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演变的研究得 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试将对近代美日关系在东北亚 关系的演变进行回顾和总结。 黄天定所著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全面的介绍了东北亚国际关系的萌芽、 形成,分析了日俄及欧美列强在东北亚的激烈角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 北亚国际关系,详细的论述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介入东北亚地区的重大史实,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分析资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亚地区进行的侵略扩张 .。 崔丕所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 ,就介绍了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 的基本对象,基本方法和基本线索,特别是把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看成一个 不断发展的过程,既从封建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向封建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 家的对立,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拼死斗争方向转换,把近代东北亚关系发展的 历史进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来加以叙述,就各个阶段的主要事件、基本特征做出 了说明,为研究近代东北亚国际史提供了清晰的轮廓。刘培华所著近代中外 关系史下册 ,叙述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和列强关系及列强在中国的角逐。 李朋所著1784-1931-东北亚国际关系的美国政策研究对近代以来美国的东 亚正都做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作者认为美国对整个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走 势有重要的影响。从 1784 年到 1931 美国的东北亚政策经历了五个时期,分别 “华夷秩序”衰落时期, “华夷秩序”崩溃时期,在东北亚格局大调整时期,在 一战前后混乱格局时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期。作者试图以东北亚区域 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为线索,通过对美国在不同“时代”的“东北亚政策”的梳 理、归纳、总结,描绘出一条显性的“政策链条”,显现出美国在东北亚的“区 域性”政策的内容、特征及规律,揭示美国在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 作用及其原因。 记立新在1905 年至 1920 年美日在中国的较量一文中论述了二十世纪 初美日在中国的较量及结果。作者认为 1905 年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国际格局发生 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日本和美国开始在东北亚进行较量和竞争,作者简 单论述了从日俄战争到巴黎和会这段时间内日本和美国在中国的较量,较量的 结果是日本都处于上风,最后对美国在日美较量中美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李朋在美国对东北亚国际事件的政策(18951903对从 1895 年到 1903 年美国在东北亚国际事件的政策进行了研究。 并在美国东北亚政策的演变及根源中研究了美国东北亚政策的演变过程, 分别经历了“寻求机会期” 、 “游移不定期” 、 “主导角逐期” 、 “合作发展期” 四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美国东北亚政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说明。最后简单 的解释了美国东北亚政策演变的基本原因。 朱海燕在日俄战争后日美俄的东北亚政策一文中对美日俄三个对东北 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在日俄战争后的外交政策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论文提纲 绪 论 一、日美在东北亚的合作(1894 1905) (一) 、俄国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的冲 突 (二) 、俄国实行东北“门户关闭”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矛 盾 (三) 、日美相互利用应对俄国的东北亚霸 权 二、日美在东北亚的博弈(1905 1922) (一) 、美国收买南满洲铁路计划的落空与对日妥 协 (二) 、美国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再次落 空 (三) 、日本在华势力膨胀与美日的妥 协 (四) 、巴黎和会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再次败给日 本 (五) 、华盛顿会议重构美国远东门户开放的新秩 序 三、美日关系演变的评 析 致 谢 参考文 献 四. 写作进程 第一步(一月、二月):确定论题方向、方向性的阅读目录索引与文献资 料、拟定 选题范围、搜集整理资料; 第二步(三月上旬):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第三步(三月中旬):参加开题报告会; 第四步(四月上旬):完成论文初稿; 第五步(四月中下旬至五月上旬):进一步与老师沟通并修改初稿,定稿 并按规范排版、打印; 第六步(五月中旬):准备答辩。 五.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现有条件:网络资源、书籍资源、报刊杂志资源、影音资源。 必须采取的措施:除在网络收集到相关的文献外,第一手文献资料的收集 对本论文非常重要。 六. 参考文献 1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Lnited States(1899)“.Washington 1902. 3andrew Maloaemoff.Russian Far Eastern Policy 1881 1904.Unir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58. 4Stephen Chao Ying Pan.American Diplomacy Concerning Manchuria. Washington 1938,P72. 5孙瑞芹编译.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Z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614 WI孔华润著.美国对中国的反应.复旦大学出版社中译本1989 年版. 7褚德新,梁德主编.中外约章汇编 Z1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8苏赫沃斯托夫编.外交史:2 M 1北京:三联书店,1979. 9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9卷第1册.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9年. 10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满铁史资料 M 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 日井上.清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 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Z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9. 15 16 17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73 页,276277 页,277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