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机制 优化环境 强化服务 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顶尖人才,是科技 创新创业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 略,人才资源引进、选拔和培育机制不断改善,高层次创新 创业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为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跨越赶 超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我市人才队伍及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 机制,着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努力营造激发人才创新激 情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1、人才环境不断改善。一是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形 成了党管人才的工作新格局,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战 略地位,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 制考核制度,人才工作投入不断加大。二是人才政策环境不 断优化。先后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 要、石家庄市引进人才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完善了人才 开发的政策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一系列优 惠政策。三是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逐步形成。今年 4 月 20 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民创业广播电视动员大 会,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大 2 力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服务,收到了显著效果。通过鼓 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对杰出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予以重 奖,努力培育鼓励竞争、创新的社会“土壤” ,在全社会形成了 平等竞争、团队协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 2、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一是人才总量快速增 长。截止 2009 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 81.5 万人,其中重 点领域人才为 54.2 万人,专门人才为 48.9 万人,重点领域人 才占总数 66.5%。围绕制造业、生物医药、石油化工、信息技 术、新能源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积极组织用人单位 赴外地招聘人才,2005 年以来引进硕士及副高级职称以上高 层次人才 2625 人。大力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的柔性引 才模式,建立了 9 个引智示范基地,先后聘请日本、澳大利 亚、意大利等 19 个国家和地区专家 319 人次,完成聘请外国 专家项目 345 个。二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具有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有 4.2 万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有 50 多万人。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到 9.3 万人。三是高层 次创新人才梯队初具规模。入选“国务 院特殊津贴专家”122 人,“ 突出 贡献中青年 专家”210 人,河北省 “三三三人才工程” 338 人。这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 进步的中坚力量。 3、人才创新载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博士后流动站 效应凸显。我市共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4 个,吸纳了大量的优 秀创新人才。二是留学人员创业园初具规模。接待来自美国、 英国、澳大利亚等 14 个国家的留学归国人员 120 多名,创办 3 企业 73 家,年产总值达到 7000 多万元。三是海外高层次人 才创新创业基地正式启动。今年 6 月份,“河北省海外留学人 员晋州市创业园”和 “石家庄市海外高层 次人才创新创业晋州 市基地”正式落成。揭牌当日,加拿大籍华人、日本京都大学 博士、上海柯林斯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慕宏,香港 中文大学博士、英国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资深科学家宋福全 等 3 名海外归国博士同晋州签定了总投资 1.7 亿元人民币 的 3 个协议。石家庄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晋州市基地 的揭牌,标志着我市首批设立的包括海外留学人员石家庄创 业园和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三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 创业基地全部正式启动。 4、人才创新效益日益突出。人才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逐 步增强,许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领衔企业研发中心主任,提 升了企业产品的档次,加快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创造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石药集团开发的“丁苯酞 原料及软胶囊” 成为国 际上第一个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多个病理环节的新药;华北 制药研发成功“药用 辅料级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 ,成为世界 第三家实现重组人血白蛋白产业化的企业;河北冀凯集团研 发的“ 全铸 无焊接中部槽 ”为国际首创, 预计“十二五”时期能 新增产值 30 亿元。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作用下,今年上半年, 石家庄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121 亿元, 同比增长 16.3%;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达到 1812.1 亿元;全市财政收入增长 31.3%,达到 268.5 亿元。 二、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4 1、科技投入指数过低,人才吸引竞争力过弱。我市经济 发展需要数以万计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可是最近十几年不 仅上述人才引进的很少,就是我们培养的与原有的相当数量 的高素质人才,也可能被京津和其他强市引走。 2、创新型人才所占比重亟待增加。生物医药、信息网络、 精密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四大新兴产业是新建产业或将要 扩大、发展的产业,不仅一般创新型人才短缺,高层次领军 人才更少;石油化工、建材工业等两大重型加工制造业和纺 织服装、食品等两大轻型加工制造业属于旧产业改造和整合 提升的产业,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更是非常紧缺。 3、现有人才结构与所需人才结构不相匹配。“十二五” 期 间,我市重点发展领域需要各种现代化的专业性人才,如各 种生物医药人才、各种信息人才、各种农业科技人才存量都 较小;各种新型服务业,类别较多,技术人才数量不均;另外 各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现代管理专业人才和日 益发展的经济结构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三、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及对策措施 目前,我市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大 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工 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因此,进一步加大创新力 度,努力用科技杠杆撬动结构调整,用自主创新提高效益, 已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这一形势下,我市确定了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的总体思 路: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建立以政策为引导,企事业单位为 5 主体,市场化运作的高端人才集聚机制。加大对科技项目的 资助力度,建立与项目捆绑的财政引进人才专项资金,形成 “人才-团队- 项目-基地 ”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 激励模式。到 2020 年,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过 1000 人,能够显著提升我市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超过 40 个。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网络、现代服务业、 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领域,分别建成 30 个、20 个、10 个市、省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一)以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创新人 才的培养。一是加快培养造就创新领军人才。重点引进和培 养以下四类人才:一是掌握我市支撑产业核心技术、能够解 决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难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及其团队。二是 在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工作、善于组织科研攻关,具有突出 科研成果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团队。三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研究成果前景广阔,有意创办企业的自主创业人才及其团队, 四是在知名企业重要岗位任职,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 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及其团队。二是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 才知识更新工程”。 结合现代农业、先进 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等领域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要,大力开展新理论、新 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跟 踪科技发展前沿的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研发能力 和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国家、省和 我市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 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6 (二)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加快创新人才集聚。一 是大力实施“ 创新创业领军 人才” 引进工程。制定高 层次人才 引进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工 程,面向海内外公开引进一批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造就一批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 流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为创新型城市 提供智力支撑。引才重点是: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高效生态 农业、信息网络、新材料新能源、精密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 等领域。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通 过市场手段,积极采取载体引进、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 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创新人才。 用 5-10 年 时间,面向海内外引进 100 名产业发展高端领军 人才。二是鼓励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建立海外留学人才信息 系统,畅通留学人才回国信息渠道,加强留学人才回国工作 情况和国内人才需求等方面的评估分析,为有意回国创业的 人员提供参考信息。创新服务形式,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 式投身创业。积极探索任期聘用、项目承包等符合留学人员 特点的创业新形式,逐步建立留学人员以知识、技术、管理 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模式。以优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 环境为重点,实行鼓励回国创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他们以专 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等国内进行转化、入股,创办企业, 并给予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便利。三是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智 力。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现代化、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 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建设 7 学科,积极拓宽高层次引智渠道,加强国际人才与智力的交 流合作,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定期赴海外招聘留学人员,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为我市现代化 建设服务。四是促进人才柔性流动。在人才竞争上,采取不 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利润分成的办法,推行人才租赁、聘 用、借用等“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柔性流动”制度。 改革现有的封闭式人事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 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从事兼职咨询和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 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 (三)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发展各类创新载体,努力打造 人才创新的事业发展平台。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人 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省会城市高校集中、人 才集聚的优势,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采取多种合 作形式,整合资源,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 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围绕支柱产业和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与省内外高校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载体建设。积极发展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博 士后参与科技攻关、承担重大课题项目。加强留学人员创业 园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园区品 牌,使创业园区成为引领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 地。三是加大为支柱产业的服务力度。实施“千名博士企业 集聚计划”,以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精密装备制造、现代服 务业四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在这些领域建立 8 “人才特区” ,完善政策,引 导和培养创 新创业人才,在主导产 业、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集群, 打造主 导产业支柱人才高地。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 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一是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以 建设“ 人才 强市” 为统揽 ,围绕推进自主 创新,加快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人才政策运行、评价认定、考核激励、服 务保障等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二是 激活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支持他们以资金、技术、管 理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经营和收益粉红,把财产要素转化 为生产要素。鼓励他们兼职兼业,担任技术顾问、技术指导, 或参与与企业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把知识能量转化为经 济能量。引导他们自主创办科技型、中介流通型、外向型企 业,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优势。三是健全多元化的科 技投入体系。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里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2025 年小升初成都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江苏省徐州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 社区网格长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通信施工合同范本
- 工厂职工聘用合同范本
- 焊工应聘合同范本模板
- 酒吧酒水供货合同范本
- 香蕉购销合同范本简单
- 2025至2030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医院临床路径培训课件
-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
- 基于SERVQUAL模型的物业公司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 2025年N1叉车司机模拟考试1000题及答案
- 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无内容+二次备课版)
- 养老护理员培训班课件
- 肾挫裂伤护理
- 不买社保的劳动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