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_第1页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_第2页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_第3页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_第4页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因此,中国要借 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政策和技术研究,探索 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英国于 2003 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 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社会,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虽然该白皮书没有为 “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概念,但为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长远目标和路线 图,希望把英国转变为一个低碳经济体,并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全球发展。此后,其 他欧洲国家及日本也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的设想。 随着低碳经济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 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 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 放错位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 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排放,实现低碳生存。 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 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 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 低碳排放的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以下特征:一是经济性,包括两层含义:低 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 福利水平下降。二是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三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一)政策引导、法律规范低碳经济发展 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也是最积极推动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2007 年,英国 推出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2008 年开始实施,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气候变化 法的国家;2009 年 4 月,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2009 年 7 月 15 日,英国政府又正式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英国能源、商业和交通等部门还 在当天分别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方案,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 和低碳交通战略等。 日本近年来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低碳经济上。2004 年,日本启动“面 向 2050 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其目标是为 2050 年实现低碳社会目标而提出 具体对策。2008 年 5 月,日本政府资助的研究小组发布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 2009 年 4 月,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改革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 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 美国虽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近些年来,美国十分重视节能减碳,如 2005 年通过的能源政策法,2007 年 7 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2009 年 6 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美国国务卿表示,美国政府致力于支持 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二)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制开发 在低碳技术的研发中,欧盟的目标是追求国际领先地位,开发出廉价、清洁、高效 和低排放的能源技术。英、德两国将发展低碳发电站技术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 两国认为,煤在中期和长期内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发展效率更高、能应用清洁煤 技术的发电站。为此,英、德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加大资助发展清 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究项目,以找到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 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日本内 阁府 2008 年 9 月发布的数字,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立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 费用就达近 100 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 35 亿日元。日本有许多能源 和环境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如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隔热材料、削减住宅耗能的环保住宅技术, 利用发电时产生的废热为暖气和热水系统提供热能的热电联产系统技术废水处理技术、塑 料循环利用技术等。这些都是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优势。此外,日本还持续投资化石 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如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 保产业。 美国高度关注市场机制下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创新,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 成立了专门的国家级有关低碳经济研究机构,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 指导、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国家层面上统一组织协调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工 作。美国是世界上低碳经济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2009 年 2 月联邦政府向国会提交了 2010 年(2009 年 10 月 1 日实施)年度预算,该预算仅对清洁燃煤技术的研究就提供了 150 亿美 元的拨款。目前美国正在加速下一代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示范,并计划在 2012 年建成 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发电厂。 (三)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降碳的重要举措 英国很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09 年英国公布的“碳预算”中,提出到 2020 年 可再生能源供应要占 15%,其中 3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 20%,石油需求降低 7%。英国风力资源丰富,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于 2000 年 12 月开始 建设,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 国家。目前英国陆、海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供应 150 万个家庭使用。按计划,2009 年到 2012 年间,英国将投资 90 亿英镑用于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向 280 万个家庭供应电力。英 国政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确保英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 德国 2004.年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确定了以下几个 重点领域:大力发展风能,促进现有风力设备的更新换代;将清洁电能的使用率由 2004 年 的 12%提高到 2020 年的 25%30%,将热电年供的使用率提高 25%;至 2020 年,建筑取暖 中使用太阳能、生物燃气、地热等清洁能源比例由 2004 年的 6%提高到 2020 年的 14%。目 前,可再生能源工业正在德国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占整个德国能源消费的比重在逐年提 高,已由 2003 年的 3.5%提高到 2008 年的 8.7%。2008 年发电行业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所占 的比重已达到 17%。 日本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9 年 4 月,日本政府推出“日 本版绿色新政”四大计划,其中对可再生能源的具体目标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要 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即从 2005 年的 10.5%提高到 2020 年的 20%。日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注 重发展地热、风能、生物能、太阳能,以太阳能开发利用为核心,提出要强化太阳能的研 制、开发与利用,计划太阳能发电 2020 年比现在增加 20 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政 府在积极推进技术开发降低太阳能发电系统成本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包括补助金在内的政 府鼓励政策,强化太阳能利用居世界前列的位置。 (四)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低碳经济发展 1.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碳税是一种混合型税种, 它的税率由该能源的含碳量和发热量决定,不同的能源由于含碳量和发热量不同,会有不 同的税负,低碳能源的税负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税负。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 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 与政府签署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 80%的 碳税。 2.财政补贴。政府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促进低 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 如英国的电力供应者被强制要求提供-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 20052006 年的 5.5%提高 到 2015-2016 年的 15.4%)。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对电力供应者提供了一定补贴。丹麦在能 源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 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加拿大自 2007 年起对环保汽车购买者提供 10002000 加元的补贴,鼓励本国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税收优惠。对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美国 政府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 20%30%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 还可享受 10%40%的减税。欧盟一些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源税,对个人 投资的风电项目则免征所得税等。 总之,发达国家通过采取以上政策措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成效开始逐步体现。 2006 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挪威和瑞典)以及比利时、荷兰、瑞士 和英国的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增长趋于下降。瑞典和荷兰的碳排放已保持稳定,而在很难 控制的运输行业,瑞典和日本已经稳定住了碳排放。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 气候变化问题,先后于 1998 年签署、2002 年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 都议定书。2007 年 6 月中国发布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由国务院 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提出在“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年)期 间单位二氧化碳能耗降低 20%。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也没有放松对气候变 化的重视,在新增加的 4 万亿元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安排了 5800 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生 态工程等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但是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发展低碳经济还 面临着严峻挑战。 第一,发展阶段的挑战。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人口基数庞大。 减少贫困、发展经济、满足就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仍然是中 国面临的最大任务。研究表明,即便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也只能做到相对 的低碳经济发展。如果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按 9%来计算的话,即使我们每年能源强度下降 4%以上,2010 年总的二氧化碳排放还会比 2005 年增加 2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排 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第二,能源结构的挑战。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中国是世界上产煤大国之一, 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在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能源消费中, 煤炭占 70%以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 染。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 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 第三,技术水平的挑战。中国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这是由 “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 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目前,中国与发 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技术、高参数超临界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中国仍不太成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 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 术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第四,强制性减排的挑战。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 10 年中暂时没有强 制性减排的任务,但这种状况最多不会超过 2020 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 量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 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在 2010 年左右超过美国。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 或限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确立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各级政府都 要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 要举措,把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为 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保障。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提高全社会的 环境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循环消费、低碳消费,例如提倡 开环保车、家庭节能等,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 目前,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少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如中国至今还没有像一些 发达国家那样对能源企业制定强制性的绿色能源比例,也没有鼓励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的 补贴。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做法,加强政策扶持,提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 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中国应考虑开 征碳税,开征碳税可以极大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也增加了工业的能效以及竞争力。 碳排放交易机制有利于各地区、各单位之间实现利益均衡,提高减排效率。中国要建立碳 交易市场,加强对碳交易的管理。一方面要规范交易规则,发展碳交易的中介机构,确保 合理的交易价格;另一方面要建立绿色能源交易机制,把碳交易与激励发展清洁能源政策 结合起来,调动全社会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 (三)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 丰富,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居世界首位,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海 洋能等资源也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除水电得到相对较好的开发利用外,由于技术开发 水平、使用成本等问题,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到 2%,远远低于 8%的国际平 均水平。因此,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核电是一 种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目前,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 17.1%, 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更大,日本的核发电已占总发电量的 36%,韩国占 38%,美国占 29%,英 国占 28%,法国占。77%但中国还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的火电占总发电量的 83%,水利发 电占 16%,核能发电只占 1.8%,核电占总电量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 20 多年。为此,中 国必须从发展火电为主转变到以发展核电为主的轨道上来,加快发展核能,大幅度提高核 能消费比重,并加速形成产业化规模。 (四)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目前,中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 弱,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构建起国家级的低碳技术研究机构, 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协调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