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市科技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效应分 析基于对大理市 7 个自然村的调查分析课题组 2012 年在大理市 7 个自然 村 140 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作为为研究样本,在分析大理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 特征的基础上,就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 应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没有太大的 影响,但若转移人口超过临界点,势必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 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较突出,但就对农村生活而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 响,为此提出通过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 农业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生活 1.1 调查概述 课题组于 2012 年 7 月 8 月两个月以入户访谈的形式对大理市的 7 个自然村 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喜洲镇、凤仪镇、下关镇和 银桥镇 4 个乡镇的 7 个自然村,调查样本选择的是在各发展水平中有代表性的 乡镇,分别是喜洲镇的中和邑和翔龙村,凤仪镇的后山村和吉祥村,下关镇大 展屯村和银桥镇的双阳村和阳波村,走访了 140 户农户家庭,发放问卷 140 份, 回收的有效问卷 137 份,137 个样本家庭,涉及调查人口 576 人,劳动力人口 317 人,其中外出务工者 59 人,占被调查劳动力人口的 18.65。 1.2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 大理市每年都有新增转移就业人口,新增转移就业人口在 2005 年达到一个 峰值 9398 人后逐年下降,2012 年达最低仅 3905 人,较 2011 年环比下降 36.27%, 降幅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理市转移的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今随 着转移人数的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新增转移就业人口也就相应减 少。从转移方式来看,大理市劳动力转移方式主要以自发转移为主,其次是帮 带转移,而政府组织的有序转移则比例最低,若政府能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组织力度,外出务工人数将会有较大提高。 1.2.1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体特征 从课题组调查样本对农村外出劳动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 等个体特征分析:从性别上看,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上看,主要集中在 21- 50 岁这个年龄阶段,所占比例高达 86%;从文化程度上看,具有初中和高中文 化程度的占 74%,小学及文盲所占比重为 14%;从婚姻状况看,未婚多于已婚。 分析样本我们不难发现大理市农村外出劳动力主要集中在 21-50 岁具有初高中 及中专学历的男性,他们是农村劳动力中的主力军,他们的外出务工无疑影响 到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势必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民生 活和农民收入都产生较大影响。 表 1 大理市农村外出劳动力个体特征(注:调查外出务工人员 59 人) 外出劳动力劳动力个体特征 人数(人) 比例(%) 已婚 17 29% 未婚 15 25% 男 总计 32 54% 女 已婚 11 19% 2 未婚 16 27% 总计 27 46% 20 岁以下 7 12% 21 岁30 岁 17 29% 31 岁40 岁 24 41% 41 岁50 岁 10 16% 年龄 51 岁以上 1 2% 文盲 1 2% 小学 7 12% 初中 28 47% 高中 16 27% 中专或大专 7 12% 文化程 度 大专以上 0 0% 资料来源:根据大理市调查样本统计整理 1.2.3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特征 大理市对农村失地富余劳动力主要以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为辅,因此农 村劳动力转移目的地主要是本乡本土,约三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由大理市当地 吸收。分析表 2 我们发现:新增转移就业人口中市内转移比重最大,有 2/3 的 新增转移就业人口滞留在大理市,为大理市经济发展作着贡献,其次是市外转 移但比重有下降趋势,而目前省外转移比重不断上升,由 2005 年的不到 5%的 比重上升至目前的近 10%的比例,目前沿海地区普遍存在民工荒现象,大理市 劳动力向省外转移看来是未来主要走势,大理市目前有序外输的目地的地主要 是江苏、福建、广东、珠海等发达地区,若政府组织得当,正确引导,加大跨 县、跨州和跨省的外出务工的信息服务,大理市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转移将有较 大成长空间。 表 2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分布 其中(人) 比重(%)年份 新增转 移就业 数(人) 省外 市外 市内 省外 市外 市内 2005 年 9398 408 2701 6289 4.34% 28.74% 66.92% 2006 年 7421 343 2089 4989 4.62% 28.14% 67.23% 2007 年 7582 319 2073 5190 4.21% 27.34% 68.45% 2008 年 6731 561 2090 4080 8.33% 31.05% 60.62% 2009 年 6692 669 1920 4103 10.00% 28.69% 61.31% 2010 年 6605 609 1615 4381 9.22% 24.45% 66.33% 2011 年 6127 543 1432 4152 8.86% 23.37% 67.77% 2012 年 3905 347 1413 2145 8.89% 36.18% 54.93% 资料来源:大理市农业局劳转办 1.2.4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分布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农业从业人口近年有波动,但总趋势是缓慢减少,而与 之相对的是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在不断上升,目前大理市外出务工人员从业行业 依次为建筑业、工业、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行业。2011 年各行业从 业人员占总外出务工人数比例依次为建筑业 37.7%、工业 15.5%、批零餐饮业 3 10.9%、交通运输业 9.73%,大理市目前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因此建筑业从业人口 比重较大,以后通过加快二、三产业特别是加快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的第三产业 的发展以促进大理市实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调查样本村镇 中下关镇地理位置特殊,第二、三产业发展良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最多, 目前多以建筑、运输、商饮、服务业为主;凤仪镇则拥有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 限公司、大理红山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吸纳了较多的当地农村劳动力, 风仪镇的建材加工产业、仓储物流业也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银桥镇素有 “大理石之乡” ,当地的双阳村就以石材加工为特色产业,而相邻的阳波村主要 发展钢门窗的生产加工,这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喜洲镇的手工业、 商贸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喜洲镇这种产业型小城镇也为转移农村劳动力 作了很大贡献。 表 3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情况 年份行 业 农业从业 人员(人) 工业从业 人员(人) 建筑业从 业人员 (人) 交通运输 仓储邮电 通讯业从 业人员 (人) 批发零售 贸易餐饮 业从业人 员(人) 其他行业 从业人员 (人) 2001 年 103970 16083 29467 10227 13286 12281 2002 年 99776 16145 30240 10462 12346 14314 2003 年 103053 16339 28596 9773 12703 16711 2004 年 125304 16853 32146 9744 12236 28125 2005 年 125383 16648 33906 9686 11127 22670 2006 年 109513 16622 35130 9880 11493 23348 2007 年 120490 17524 34549 10922 11063 28028 2008 年 122566 18438 35301 11649 11742 30816 2009 年 122817 18671 39011 10684 11667 31236 2010 年 120372 17864 42854 10681 12292 26739 2011 年 118288 17895 43469 11219 12589 30134 数据来源:大理市历年统计年鉴 2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分析 2.1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1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经分析,近年来大理市农业从业人口波动中有降低,但农林牧渔业产量不 仅没有下降, 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其中主要的农产品如粮豆、油料、肉产量还 大幅度增加。 就目前来看, 农村劳动力流出并没有导致大理市农业产出的减少, 说明农业从业人口的减少与农业产出没有正相关的关系, 因为目前农村劳动力 转移的还主要是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的转移不会对当下的农业 生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但随着劳动力转移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人口锐减, 且转移的劳动力主要是年龄在 21-50 岁之间的中青年劳动力,他们是是农业生 产的中坚力量,当农业从业人口无法满足农业生产所需势必会影响到农业产出 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掌握。目前我们需要测算的一是如果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实施土地集中经营管理还会剩余多少农村劳动力;二是大理市目前还有多少农 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临界点是多少,这将是我们以后的研究重点。 4 表 4 大理市主要农业作物产量及产值 年度 粮豆产量(吨) 油料产量(百 公斤) 肉产量(吨) 农林牧渔业 总产值(万 元) 2001 年 147497 13369 2713 99552 2002 年 142836 13479 2430 103670 2003 年 131484 14214 2935 100759 2004 年 146330 14368 3247 133692 2005 年 136379 14782 2772 145894 2006 年 147827 14967 2958 160986 2007 年 147204 15102 3120 179720 2008 年 146397 15009 3546 199503 2009 年 146743 15427 3725 219501 20010 年 152761 15693 3854 246000 20011 年 165318 15768 4217 282000 数据来源:大理市历年统计年鉴 2.1.2 劳动力转移对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 大理市保护耕地效果显著,耕地面积逐年小幅增长, 但农村用电量却逐年 大幅增长,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相应人力畜力减少,农用薄膜使用量大, 随着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药的使用量在不断降低,化肥的用量在 2007 年达到一个峰值后也逐年下降。总体来看,由于农业从业人口的减少和不足, 他们通过使用一定的农业机械以弥补劳动力不足,通过使用农业生产技术以提 高农业生产率。 表 5 大理市农业耕作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年度 耕地面积 (公顷) 农村用电量 (万千瓦时) 农用化肥施 作量(吨) 农用薄膜使 用量(吨) 农药使用量 (吨) 2001 年 12653 5110 6036 353 311 2002 年 12365 5254 5536 524 317 2003 年 11119 5377 6001 319 294 2004 年 12811 6274 8802 407 342 2005 年 12593 6606 12202 558 366 2006 年 12522 6783 13055 543 297 2007 年 12691 7456 13084 499 264 2008 年 12614 7733 11570 507 155 2009 年 12614 8180 11505 504 140 2010 年 12968 9067 12192 389 132 2011 年 13263 9562.65 12014.42 437.2 155.38 数据来源:大理市历年统计年鉴 2.1.3 劳动力转移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土地流转,部分农民通过规模生产以获取规模 效益。随着中青年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缺乏农业劳动 力的家庭只能将土地向外租赁, 目前一般通过市场行为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如银桥镇的阳波村土地流转达 800 亩,占总土地 2200 亩的 36.36%,土地经营 5 权流转比重高,且还有不断提高的可能性,流转费 1200 元/亩/年。随着大理市 城镇化度的提高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外出务工者数量还会增加, 土地经营权流转 比重还会不断增多。 2.1.4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人力资本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外出务工劳动力会 将城市中学习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掌握的新信息、总结的新工作经验带回家 乡, 影响着家乡的人们。部分外出劳动力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工作经验、掌 握了技术和市场信息后,返回家乡, 兴办二、三产业,进行自主经营。在劳动力 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在不断提高。 2.2 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2.1 劳务收入占纯农民收入的比重 表 6 近年大理市农民收入结构 收入类型 年份 农民纯收入 工资性收入 比重% 劳务收入 比重% 2001 年 3011.00 413.09 13.72 35.74 1.19% 2002 年 3161.24 459.57 14.54 6.16 0.19% 2003 年 3291.29 446.51 13.57 8.63 0.26% 2004 年 3256.15 461.49 14.17 9.24 0.29% 2005 年 3457.00 530.76 15.35 6.64 0.19% 2006 年 3675.05 611.53 16.64 31.84 0.87% 2007 年 4010.36 668.99 16.68 30.23 0.75% 2008 年 4415.98 782.54 17.72 22.25 0.50% 2009 年 4872.10 899.55 18.46 12.17 0.25% 2010 年 5407.11 1045.06 19.33 27.25 0.50% 2011 年 6430 1291.25 20.08 63.53 0.99% 数据来源:大理市历年统计年鉴 大理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2011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430 元, 绝对值增长 1023 元,增量首次超过千元,增幅达 18.92%,较全国农民人均纯 收入 6977 元只低了 547 元。大理市农民工资性收入近年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 农民劳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2011 年劳务收入达 63.53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 6430 元的 0.99%,是近十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劳务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 要途径。 2.2.2 大理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内部结构分析 表 7 近年大理市外出务工情况分析表(单位:元,%) 收入类 型 年份 工资性 收入 在非企业 组织中劳 动得到收 入 比重% 在本乡地域 内劳动得到 收入 比重% 外出从业 得到收入 比重% 2001 年 413.09 257.53 62.34 151.99 36.79 3.574 0.87 2002 年 459.57 271.75 59.13 181.66 39.53 6.16 1.34 2003 年 446.51 237.94 53.29 199.94 44.78 8.63 1.93 2004 年 461.49 235.57 51.05 225.92 48.95 2005 年 530.76 272.28 51.30 251.84 47.45 6.64 1.25 2006 年 611.53 232.65 38.04 347.04 56.75 31.84 5.21 6 2007 年 668.99 266.56 39.85 372.20 55.64 30.23 4.51 2008 年 782.54 272.18 34.78 488.11 62.38 22.25 2.84 2009 年 899.55 309.93 34.45 577.45 64.19 12.17 1.36 2010 年 1045.06 318.41 30.47 699.41 66.93 27.25 2.60 2011 年 1291.25 335.46 25.98 892.25 69.10 63.53 4.90 数据来源:大理市历年统计年鉴 大理市农民工资性收入逐年增长,各构成部分也不断增长,2011 年农民工 资性收入人均 1291.25 元,自 2010 年首次超过千元后再创新高,占农民人均纯 收入的 20.08%。大理市农民就地转移为主,因此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远高于 外地从业所得,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收入远高于内地,若政府组织大量农民到外 地务工则更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 2.3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表 8 近年大理市消费支出变化 年份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生活消 费支出 (元) 1725 .03 1953 .99 1712 .11 3117 .25 2213 .52 2759 .89 3982 .73 3999 .89 4195 .53 4150 .53 4602 .51 食品支 出(元) 834. 33 830. 55 846. 83 938. 47 973. 89 1079 .33 1201 .90 1368 .77 1277 .34 1589 .24 1803 .20 恩格尔 系数 48.3 7% 42.5 2 % 49.4 6% 30.1 1% 43.9 8% 39.1 1% 30.1 8% 34.2 2% 30.7 8% 38.2 9% 39.1 8% 分析表 9,我们发现:一是大理市农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近年生活消费支 出逐年增加,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二是 大理市农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农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而其他七 类生活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中比重有所提高。三是大理市农村居民恩 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这表明当地农民生活逐渐改善。 但大理市农民消费层次整体不高。2011 年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为 2674 元,不 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 1/4。在生活消费中期内现金中文化教育、娱乐用 品及服务所占比重还不高,这显示大理市农民生存资料比重大,享受资料、发 展资料比重过低。此外,大量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缺失,老年人得不到很好的赡养。 3 思考与对策 通过合理转移大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促 进农业发展。 3.1 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 3.1.1 快速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 实现农民向农业内部和农村内部的转移。 深度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使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畜牧业、林业、渔业等方 面转移,这种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式成本低, 吸纳劳动力效果显著。 这样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农业内部和农村内部的转移以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 收入,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3.1.2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进而促进农 民增收。大理市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 7 这既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不利,这也导致当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得不到 充分利用。大理市可以考虑不断向农村纵深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乡镇企业 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大理市各乡镇可在政府引导下基于当地实际大力发 展有特色的乡镇企业、第二、三产业以提供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就业机会, 实现离土不离乡。 3.2 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改善农民生活。 3.2.1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理市可根据 自身状况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 业务工提供现实条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 民素质,以增加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可能性和竞争能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体制,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就业环境,让更多的农村 劳动力自觉、自愿从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去,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方 式。 1 3.2.2 针对在农村中离土不离乡从事乡镇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可以 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以改善居住环境,而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中的发展又 将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3.3 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促进农业生产。 3.3.1 土地流转制度让一部分农业生产能手滞留在农村实行规模化生产以实现 规模效益,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大理市目前 大部分土地流转是农民自发形成,操作不规范,这导致土地流转无序,纠纷较 多。另外土地短期流转致土地转入户在农业生产上的短期行为突出,进行掠夺 式经营,种种皆对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政府要积极参与, 通过政策 引导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相关信息及配套服务,按自愿原 则合法合规程序采用转包、转让、租赁、拍卖、抵押等土地流转形式流转土地 承包经营权, 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以促进大理市现代农业的长期发展。 2 3.3.2 政府应当根据各乡镇实际引导农民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在高效利 用有限农业劳动力资源同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由于农 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劳动时间缩短,于是选择种植单一品 种,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来增加农业产出,这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 环境的改善都非常不利。政府应该引导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这样既提高 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又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 境,还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3 参考文献: 1 曹利平,2009:农村劳动力流动、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研究 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经济经纬第 4 期 2陈吉元、庚德昌: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北京人民出版社 3薛军民: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 财经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注:大理市 2012 年科技局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效应分析 基于对大理市 7 个自然村的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郑翠霞(1971- ) ,女,湖南省湘潭人,汉族,现就职大理学院政 法与经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8 通讯地址:云南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邮政编码 671000,电话:E-mail:ZCX1234668。 Study on the effe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in Dali Cit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Dali city in Yunna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the rural economy a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州市天河区御景小学招聘聘用制专任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机器人零部件打磨抛光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园林植物与文学艺术创作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功能性水产饲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总线课件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工业废气深度净化技术在环保产业的风险管理与战略规划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与应用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智能车灯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报告
-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文档
- DB34T 3713-2020 公路工程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
-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同步教学(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 2024新科普版英语七年级上单词表(英译汉)
- 开学第一课-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课件
- 清扫保洁绿化养护 投标方案(技术标 )
- SLT712-2021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 产教融合育人协同创新模式
- 卷帘门维修合同
- XX区烟草公司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政审表【模板】
- 工商变更登记代理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