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_第1页
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_第2页
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_第3页
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_第4页
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 文化基石罗浮山厚重文化让游客乐此不疲 早在 1600 多年前,道家祖师之一葛洪就在罗浮山上炼丹、修炼、养生,以丹 药济世救人,奠定了罗浮山的道教、养生、中医药文化基础。 “没有文化内涵的景区都是单薄而乏味的。” 罗浮山文化研究会会长谢泽南说。 而今罗浮山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除了景区配套设 施和环境得到提升外,更为广大游人乐此不疲的还有罗浮山厚重的历史人文沉 淀。经常前往罗浮山游玩的东莞女士梁爱仪告诉记者:“每逢重大节日,我们全 家都会来此游玩,感受宗教气氛的同时,还在此了解道家的养生之道。” 产业开发计划建设罗浮山文化展览馆 如何将罗浮山文化优势在旅游发展中产生效用?近年来,为了打造罗浮山旅 游品牌,博罗县委、县政府首先对景区进行全面规划改造,并加快推进罗浮山 创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工作。改造升级景区道路设施,修建了酥醪公路,使景 区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罗浮山横河长宁旅游项目、罗浮山名流幸福农庄项目 及嘉宝田温泉度假村项目等一大批大型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引进,充实了罗浮 山景区发展的后发力量。世界品牌新加坡悦榕控股集团悦椿酒店与罗浮山名流 度假庄园酒店群签约落户,预示着罗浮山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改善、 提高。 对于罗浮山的规划发展,景区赖以发展长存的文化品牌也不能落后。于是, 罗浮山有了专门的文化研究会,充分挖掘罗浮山的文化内涵,并把相关的文化 元素融入景区建设和节庆文化。同时,加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音乐及 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市 场竞争力。计划建设罗浮山文化展览馆,充分展示底蕴深厚的罗浮山历史及人 文文化;加强与文化部门、有实力的旅游文化公司合作,策划打造高品位的大 型文娱节目,促使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 罗浮山景区积极创建 5A 级景区 目前,罗浮山景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在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的基础上,景区将通过修复东坡亭、洗药池、炼丹灶、会仙桥、元帅楼等众多 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增设新的旅游景点,恢复朱明洞景 区道教圣地原貌;依托葛洪这一历史名人文化,在罗浮山水果场开发建设葛洪 文化园,开发成以养生休闲和特色度假为主题,兼顾观光、娱乐、文化体验功 能的大型特色休闲游览观光景区。围绕中医药文化,拟开发建设中药博览园, 使罗浮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发展成罗浮山独具特色的专项旅游项目。 打造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博罗县正斥资打造“ 大罗浮旅游圈 ”,并已初步形成。 “大罗浮旅游圈”主要以 罗浮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辐射带动环罗浮山周边九镇旅游业共同发展的旅游 圈,具体包括“ 一区九镇二基地 ”。一区指罗浮山风景名胜区; “九镇”即福田镇、 石湾镇、园洲镇、横河镇、湖镇镇、龙华镇、龙溪镇、罗阳镇、柏塘镇;“二基 地”指县城和长宁服务基地。 在开发“大罗浮旅游圈 ”中,该县将深入发掘缚娄古国文化和地域民族文化, 复建龙溪银岗古龙窑,再现东江古代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同时,对罗浮山苏罗、 石圳、钟鼓洞和横河嶂背、长坑、诸瑶村独特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 开发文化生态旅游。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策划、整合、包装,着力打造广东省旅 游强县和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品牌推广 12 月初举办“情系中华、人文博罗”巨星演唱会 今年 7 月起,博罗县邀请高端媒体平台凤凰卫视,积极宣传和推广以葛洪为 核心人物的道教文化、缚娄古国文化、中草药文化和养生文化。据悉,这一宣 传和推广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明年 3 月,足迹遍布罗浮山,以及罗浮山脚下的九 个镇。通过举办养生文化论坛,拍摄一部宣传大片,出版一本书,开展一系列 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深入挖掘博罗的历史文化,尤其是葛洪道教文化、苏东坡 文化等,重现罗浮山的历史故事、原生态本质。同时,把葛洪道教文化引进凤 凰卫视开讲坛,邀请文化名人王鲁湘等,以葛洪道教文化为核心,开讲中国图 腾文化演进与罗浮山龙脉风水地理、岭南道教与香港道教文化传承、中国道教 文化与生态养生等系列文化专题。同时,12 月初,该县将举办一场“情系中华、 人文博罗”巨星演唱会,进一步提升博罗文化氛围,让群众享受艺术大餐。 文化产业 在文化建设中,围绕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县工作,博罗投巨资完善了 一批文化设施,构建了县镇村三级体系,让文化成果真正惠及城乡居民。 县文化中心影剧院设施一流可容纳 1000 多人 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博罗县文化中心,整栋建筑给人现代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感 觉,与现有的县城影剧院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迥然不同。据介绍,该县于去年 6 月启动了县文化中心的建设,总占地面积 216 亩,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 预计投资 9200 万元。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为一期工 程,博物馆、科学馆、青少年宫、档案馆和购书中心为二期工程。 经过 1 年多的建设,博罗县文化中心首期“一院两馆” 的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 预计今年底交付使用。在一期工程中,建筑面积为 1.2 万平方米的影剧院建好 后,可容纳 1000 多人,舞台升降、电影、音响、灯光等设施一流,学术报告厅、 排练厅、演员化妆间应有尽有。文化馆建筑面积 5000 多平方米,由排练室、展 演室等功能室组成。建成后,将成为舞蹈、书画等文艺爱好者训练、交流的好 去处。图书馆建筑面积 8000 多平方米,建成后可藏书 30 万册,200 个座位的 阅览室有 2 个、100 个座位的阅览室有 4 个。 镇文化服务中心大楼配套设施成为群众每天必去休闲场所 “现在看书充电,可以不用专门跑书店了。” 经常到横河镇文化服务中心图书 室翻阅科普书籍的陈先生乐呵呵地说。服务中心配套的广场、休闲走廊则成为 横河圩镇居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在福田镇文化服务中心,记者也看到相同的场景:一楼 10 多位群众正在活动 室下象棋、打桥牌,活动室旁边有 1 个培训室和展览室;二楼建有阅览室、图 书室等,不少学生在看着书籍。同时,配套的小广场也成为当地中老年舞蹈爱 好者的好去处。 其实,这样的场景不仅出现在横河、福田两镇。如今,博罗全县 17 个镇的文 化服务中心大楼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每个文化服务中心都配套了图书室等功 能室。免费开放的图书室成为大家充电的首选,而棋牌室、广场、健身室等配 套设施,也毫不例外地成为群众每天必去的休闲场所。 除了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之外,文化服务中心还将组织和指导乡镇文化 活动的开展,并负责一些文化培训。 接下来,该县将继续实施“农家书屋” 工程,力争到 2015 年,逐步建立起覆盖 全县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与 此同时,该县还通过新农村建设实施的“3+2”工程和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完成农村 的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建成村广场、村公园和健身设施设备一批。 群众文体活动协会带动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开展 硬件设施为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的平台。如在县城人民公园中,博罗县老年 人体育协会会员在做健身操,旁边跟着做的有小孩,也有大人。在博罗县各文 体协会中,博罗县老年体协队伍可谓最庞大,仅县城就有会员 2200 多人,带动 大批群众加入体育锻炼队伍。与此同时,各镇也成立了镇老年人协会,并结合 实际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因此,博罗县老年人体育协会还获得“全国群众体 育工作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 无独有偶,博罗县曲艺家协会也是该县文化协会中的一朵奇葩。该协会大力 发展曲艺活动,推广广东艺术精华粤曲,目前全县各镇共有民间曲艺社 36 家,会员 1000 多人遍布全县各镇。有了这一基础,博罗县曲艺爱好者们在市一 级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在我市首届粤曲演唱大赛中,全市 21 名获奖 选手中博罗占 18 名,并囊括了全部 3 个金奖。正是由于协会团体组织的大力带 动,博罗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系列特色文艺活动品牌深入人心 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县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除重大节日举 办文艺活动外,少儿才艺大赛、青歌赛、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特色品牌活动都已 扎根群众心中。其中,群众文化艺术节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据悉,随着时代的发展,舞罗伞、舞春牛、畲族舞蹈等特色民间活动受到冲 击,了解的人越来越少。在 2008 年该县举办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时,福田镇 舞春牛的第三代传人蓝仕强老人告诉记者:“群众文化艺术节让更多的年轻人关 心舞春牛,使舞春牛重新受到关注。”同年,久未与群众见面的罗阳镇舞罗伞也 重新亮相舞台。原来,在群众文化艺术节中,每个镇都让各自的传统文化上台 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风俗。这样一来,舞罗伞、舞春牛、畲族舞蹈、 点灯习俗、舞麒麟、舞狮、舞龙、横河花园大鼓等博罗民间文艺有了展示的舞 台,了解的人就多了起来。 核心文化 博罗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缚娄国,秦时置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客家文化、南粤文化在此相互辉映交融,使博罗文化更加厚实。如今,博罗的 缚娄古国文化、中医药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并继 续发挥效用、为后人造福。 旅游文化 博罗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山水文化、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目前,该县正做 好“二山一江 ”、“二区一线”精品游资项目打造,全力建设旅游强县。其中,主 体资源为“二山一江一城 ”。“二山”即罗浮山、象头山, “一江”即东江,“ 一城”即 古榕城;主体旅游区为“ 二区一线 ”。“二区”即罗浮山大旅游区、象头山大旅游 区,“一线”即东江旅游线。 古文物遗址 悠悠古县历经岁月洗礼,先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址:极富历 史价值的龙溪银岗古龙窑出土大量文物;素有“罗浮山第一古村” 之称的龙华五 村古村落现存 600 多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 、 “广东的乔家大院 ”;公庄吉水围古村落、杨村井水龙朱家大院等也保存完好, 韩氏宗祠、车氏宗祠等古祠堂都各具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地方人文风俗的沉淀,舞罗伞、舞春牛、点灯风 俗等是博罗的宝贵遗产。其中,“点灯” 谐音“添丁”,每逢家生男孩,都会在春 节期间举行点灯仪式;舞春牛距今有 100 多年历史,寓意春耕能够顺利进行。 麻陂肉丸制作技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等久负盛名。其中,罗浮山百草油 制作技艺成功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上海世博会“广东周” 上,作 为礼品赠予国内外来宾。 “数”说博罗文化 10 亿元 近 3 年来,全县共投入约 10 亿元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 的。 367 场 今年以来,该县利用广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 367 场,送戏下乡 132 场, 观众达 400 万人次;送电影下乡 3000 场,观众 50 万人次;送图书下乡 1 万册, 送展览下乡 22 场。 70 多万人 全县 92.4%的行政村已开通了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现有有 线电视用户 13 万多户,电视信号人口覆盖达 70 多万人。今年,博罗县广播电 视台还将完成县城双向网络改造和数字电视机房建设两项工程。 1000 多人次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出动 1000 多人次,检查印刷企业 58 家次、书店 39 家次、 报刊亭 23 家次、音像制品经营单位 38 家次、网吧 112 家次、歌舞娱乐场所 36 家次;收缴侵权盗版书 15000 多册、色情图书 189 册;取缔无证照经营单位 64 家。 253 处 在博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县文化部门建立了一支由 50 多人组成的业 余文物保护队伍,共调查文物点 253 处,其中新发现 153 处、复查 100 处,市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4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 8 类 20 项 今年,博罗完成了第四次“非遗” 项目申报工作,挖掘非遗项目有 8 类 20 项。 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名录一个,县级“非遗” 项目 4 个,县级代表性项目传承 人 3 人,正在申报的第四批县级“非遗” 项目 4 个。 打造文化强县关键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近年来,博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努 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省、市正 加快文化建设。抓住这一机遇,该县全力推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良好的基础、得力的措施和正视困难的勇气势必使博罗文化事业和产业取 得质的飞跃。 博罗是南粤文明古县。历史的沉淀使中医药、道教、养生文化等更加深厚, 这成为博罗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后发力量。近几年,博罗还不断夯实 文化基础。在文化惠民方面,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共同推进,构建了县镇村三级 文化设施体系,文化下乡形成常态机制,群众文体活动开展有了保证。在经济 方面,今年博罗第四次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这些让博罗打造文化强县有 了很强的底气。 打造文化强县,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是一个关键点。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开“智”是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