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发展集约经济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当前农村发展集约经济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当前农村发展集约经济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当前农村发展集约经济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当前农村发展集约经济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农村发展集约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长滩镇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型乡 镇。近年来,长滩镇把发展集约经济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 收入的新举措,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公司运作的模式,稳步 探索集约经济。今年水稻集中育秧的机插面积达 3 万多亩,新增 80 亩以上种植大户 82 家,在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一、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长滩镇为发展集约经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作了有 益的探索。 (一)集约化引导,探索农业增效新思路。 2008 年,乌龙泉 米厂老板张等银,在广东销售大米时,发现 D 优系列的大米不仅好 销售,而且价格还高出其他品种十多个百分点。由于当地群众种植 面积不大,他便尝试着与毛谭村的部分农户签订了收购协议,由公 司负责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承诺以高出市场价 4 分的价格统一 收购。当年,群众每亩增收 50 多元,他的乌龙泉大米也进了广东的 超市。张等银发展订单农业,探索集约经济,实现了农企双赢,在 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长滩镇党委政府及时总结,顺势引导,进一 步指导,探索出 “一次收购、二次分配”的利益返还办法,通过签 订收购返利合同,保证农民从集约化生产中得到实惠,使企业和农 户之间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鱼水关系。集约 化生产迅速在全镇推开,集约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到全镇各村。2009 年,毛潭村把村闲置的滩涂地和荒山岗地 2000 多亩,发包给经济能 人张金玉承包经营,通过能人带动,当年投资 180 多万元进行绿化, 其中种植优质高效的花卉苗木 1000 余亩,为探索集约经济作了有益 尝试。 (二)社会化服务,创新集约经济新机制。长滩镇在发展集约经 济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企业为了提高效益,主动要求与农户签订收 购协议,但由于利益方面的原因,订单履行纠纷时有发生。长滩镇 通过创新机制,不仅较好地化解了这一矛盾,而且有力促进了集约 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发展集约经济,长滩镇 政府不是包办代替,用政府行为推动,而是引导组建了用水协会和 农技、农机服务等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管理,把水稻集约生产各个 环节的管理系统化、社会化。二是创新服务机制。2007 年,长滩镇 在石门灌区成立了用水协会,由协会负责生产用水的统一收费、统 一管理;2008 年,由农技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长滩农技服务专业 合作社,主要负责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的病虫害防治;2009 年,又 成立了奔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了 1 个农机服务队和 15 个机 防队,探索提供有偿服务。随着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相继建立,政 府主要是引导服务,各类经济合作组织负责提供社会化服务,企业 负责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集约经济的管理和服务逐步完善和规范。 去年,长滩镇共投入农业技术推广资金 595 万元,全面进行了测土 配方施肥,系统培训科技示范户;新建了专门的农机机库和办公服 务场所,各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实行集中联合办公,从而进一 步完善了水稻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集约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 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公司化经营,实践集约经济新模式。随着水稻生集约化产 的不断实践,长滩镇逐渐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集 约经济模式。2004 年,长滩镇就开始引导农户主动考查市场,指导 农户探索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基地,2005 年,长滩镇 被省确定为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为水稻的集约化生产创建了生产 基地。与此同时,引导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通过生产、加工、 销售一条龙运作,有效地把公司和农户连成了一个利益相关的整体, 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仅推动了集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 效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 年,全镇水稻集约生产不足 1000 亩,2005 年迅速发展到近万亩,今年,今年水稻集约化生产面 积达 35000 多亩。 (四)现代化装备,打造集约经济新平台。2008 年,中央财政 现代农业投资 2500 万、整合支农资金 7000 多万元,在长滩镇兴建 了 5.5 万亩高档优质稻示范区。通过项目建设,全面配套了农业基 础设施:全镇新建泵站 31 座,装机 703KW,硬化渠系 74 千米,建 设水利工程建筑物 2000 多座(处),修建机耕道 73 千米,进行排 水沟整治 4 千米,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 旱能灌,涝能排。2009 年,国家直接投资 160 万元,给奔康农机专 业合作社装备了轮式拖拉机、秸杆还田机、旋耕施肥播种机、乘座 式插秧机、半喂入收割机和打捆机等现代农机装备 25 台套。示范区 水稻生产实行了全程机械化。全镇还配备有太阳能智能灭虫灯 310 盏,高压频振式灭虫灯 80 盏,机防喷雾喷粉器 350 台套,全镇各类 农机具达 2887 台套,目前,全镇的农田机械化作业率达到 80以 上。日趋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农机装备,为集约经济打造 了新的平台,今年,近半数的农户实现了抛秧和机械插秧,全镇水 稻机插面积达 3 万多亩。 (五)专业化运作,拓展农民增收新亮点。发展集约经济,培植 优势企业和专业大户是关键。近年来,长滩镇通过引导企业加大技 改力度,先后培植了 5 家粮食加工规模企业,其中有 3 家企业已经 成为荆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2007 年,荣贝牌双泉米获得“全国质 量放心安全健康食品”称号,成为当地的优质品牌产品。近年来, 长滩镇从完善耕地流转机制着手,促进耕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向生产 经营能手集中,逐步创建优势农户。毛潭村村民李再桂,家里有 2 台插秧机,配套了 50 型拖拉机、旋耕机、大型收割机等农机耕作全 套装备。今年李再桂成立育秧公司,与周围农户采用订单形式集中 育秧,共育机插秧 500 亩。同心三组张家新,联系了 10 多个农户, 签订了包育秧、包插秧的合同。柳门口等村的农机大户采取农户购 种,委托集中育机插秧等形式,今年柳门口村机插秧面积达 90%以 上。全镇机插秧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育秧公司采用订 单、委托等形式育秧过万亩。据初步统计,长滩镇农机专业大户 113 家,80 亩以上的种田大户 82 家,大兴村村民欧家斌过去只有 12 亩责任田,一年下来不到 10000 元的纯收入,2009 年开始租种耕 地 135 亩,全部实行机械化耕作,年纯收入近 10 万元。集约经济成 了农民增收新亮点。 (六)系统化培训,畅通劳力转移新渠道。水稻生主要生产环节 为三抢:即抢耕、抢插、抢收,集中在春秋两个季节,随着农田耕 作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1 个劳力可以耕作三十到五十亩农田。 在农村,大量的农闲时光农民都无所事事。长滩镇高度重视富裕劳 动力转移,在农闲时节,组织富裕劳力系统培训,有计划地输送高 素质的农村劳力,对外输送劳力逐年增多,去年全镇输出劳力 4500 多人。近年来,长滩镇引导青年农民大洋工,赚洋钱,其中选派赴 日研修生 300 多名,创收 7000 多万元,相当于全镇每人每年增收 900 多元。毛潭村先后有 15 个人赴日研修,5 名研修生回来后利用 所学的先进种植技术接包耕地都在 80 亩以上,购买收割机、拖拉机、 旋耕机等农田作业机械,进行规模种植,年纯收入 10 多万元。部分 回归研修生因为表现突出,技术扎实,回国后又再次被选派到其他 国家。毛潭村村民周习平等在日本工作回来后,又被选派到俄罗斯、 利比亚等国,成为农村“打洋工”的专业户。 二、问题与不足 (一)集约经济数量不多。全镇除了优质水稻探索实行集约化生 产以外,其他产业集约化生产数量较少。特别是现有大户种植面积 在 100 亩上下,种植大户不到总量的一成,很难形成规模优势,不 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批量产品。 (二)集约经济质量不高。现在的集约经济大多是通过政府撮合, 企业与农户签订了协议,农民错误的以为有政府参与就有保障,缺 乏明确的监管机构和仲裁机构,违约行为得不到迅速公正的处理。 (三)集约经济履行不易。农户和企业虽然签订了协议、合同, 但履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一些农户追求眼 前利益,不按约定履行合同。由于签约双方都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 导致集约经济履行艰难。 (四)农民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 的基本上是超龄劳动力,年老体弱,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小农 意识浓,新事物、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较慢。柳门口村 238 户,926 人,465 个劳力,但在家种地只有 200 多个劳力,且大多在 50 岁以 上。六组范庭玉今年 58 岁,初中文化,却要负责打理 2 个儿子的责 任田,共 40 多亩。时下,农村劳力匮乏凸现,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 间以后,农村人才将出现严重断层。 (五)土地流转不规范。在农村,农民就是举家外出务工经商, 也要把责任田作为“兜底”的法宝,在流转时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 打理,有的临时租恁给邻居耕种,随意性、盲目性严重,短期行为 突出,流转手续不规范,时间一长,极易产生土地权属纠纷。 三、建议及对策 (一)要进一步规范集约经济行为。目前,集约经济普遍存在合 同文本不规范、条款不完备、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 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切实加强对集约经济的引导、指导和规范; 要加大合同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户的合同意识和 企业的自律意识;要规范集约经济的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的履行。 (二)要进一步培植优势企业和优势农户。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 业的培育力度,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企业;要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等多种类型的农业组织参与集约 经济;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有序 流转,集约经营”新路子,促使耕地向集体经济组织或生产经营能 手集中;探索“土地合作制、土地股份制”新机制,发展一批现代 化的集体农场或私人农庄,逐步创建优势大户。 (三)要进一步规范监管体系。乡镇农业部门要着力抓好农业标 准化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四大体系建设,为 农村的集约经济提供系统服务;农业、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要 加大执法力度,保证集约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四)要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装备。加大财政投入,重点用于水 利设施、基本农田、通村公路、农电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 大政策扶持,着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加大农机化推广 力度,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对农业集约化效率的提升作用。 (五)要进一步规范社会化服务。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