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地区闹公婆习俗研究_第1页
滨州地区闹公婆习俗研究_第2页
滨州地区闹公婆习俗研究_第3页
滨州地区闹公婆习俗研究_第4页
滨州地区闹公婆习俗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滨州地区闹公婆习俗研究 摘 要:在滨州地区婚俗中,流 行着“闹公婆 ”习俗。作为一种集体娱乐 活动,闹公婆一直盛行不衰,本文通过 对闹的形式及内容作了初步的介绍,力 求追溯这一习俗文化的渊源和寓意,探 讨滨州地区独特的文化特性。 中国论文网 /2/view-12900208.htm 关键词:滨州;闹公婆;起源 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 “闹公婆”在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 等地民间均有流传,而山东滨州仅见于 阳信、惠民等地。本文利用地缘优势,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闹公婆的娱乐 内容和起源做了初探。 1 闹公婆习俗展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婚俗中闹洞房习俗较为流行,俗 语“结婚三天无大小 ”,无论小辈、平辈、 长辈都可以与新郎新娘开玩笑,当地称 “闹玩儿”,滨州地区还有一个独特习俗 “闹公婆”,并逐步扩大了 “闹”的范围, 叔公公、婶婆等也成为“ 闹 ”的对象,当 地也成为“闹喜 ”、 “闹亲”。这一习俗兴起 于何时,已无从考查,过去仅在乡村流 行,后来逐步向城镇蔓延。如今闹公婆 已经成为当地婚庆活动的重头戏,比闹 洞房要热闹。公婆闹得好坏,是婚礼 成功的关键。 在结婚的前几日,几位喜欢闹的 骨干就凑在一起,商议闹的节目,准备 好道具,每人都有分工。结婚当日,新 郎新娘拜天地结束,闹喜的人们便将新 媳妇的公婆以及叔公公婶婆婆等拉出来, 进行“乔装打扮 ”。 公公、婆婆和其他 比较亲近的亲戚朋友化好装,筹备迎接 新人。然而他们化装可不是什么“靓装” , 而是“丑装”。 在当地,化这种“ 丑装 ”都是现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取材,除了用油彩、染料外,锅底灰、 墨汁甚至鞋油都利用起来。比较简单的 是抹花脸,用白菜疙瘩粘上锅底灰,涂 在婆婆、婶婆婆等脸上,这些婆婆虽然 会挣扎一番,但在众人的围追堵截下还 是“束手就擒 ”,转眼间会变成黑包公。 比较复杂的用毛笔蘸上不同颜色画脸谱, 有的画成丑八怪,有的画成老妖精,还 有的前额上画个王字,嘴角画长须,描 绘成母老虎。众人带他们出来“游街示 众”,引得看热闹的乡亲们笑成一团。 对公公、叔公公们并不限于画脸谱,还 要用行头包装一番,如给公公男扮女装, 带上女士帽,穿上花衣服,扮成傻婆婆; 富有创意的乡邻现场取来装酒的包装盒, 裁剪成大高帽的样子,戴在公公婆婆的 头顶上;也有的让公公翻穿皮袄,扮成 大熊猫;还有的让公公扛上铁耙子,扮 成猪八戒。扮装仅是开始,被闹的人还 要表演节目,简单的节目有猪八戒背媳 妇,既让公公背着婆婆在院子里或者大 街上走一遭。阳信县流行的“坐车逛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更热闹:备好独轮车,让婆婆坐在车上, 让公公推车;年轻人们将新郎新娘拉过 来,让新娘在前面拉车,新郎敲锣(多 用破脸盆代替)开道,人们还给这个节 目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全家齐心协力奔 好日子。邻里乡亲前呼后拥,边走边闹。 有人故意干扰,小车歪倒,坐车的婆婆 摔下来,把拉车的媳妇也拽到,让公公 把婆媳一个个扶起来。还有的节目是跳 舞,跳的舞蹈以扭秧歌为基础,公公、 婆婆、叔婶等舞动着腰里的红绸子,配 合着敲锣打鼓的节奏扭动,并且领队, 领队手拿蒲扇,现场教授舞蹈的动作要 领,走路走“ 之” 字型,向前走三步后退 两步,这些舞蹈动作大多表现出搞怪、 搞笑和夸张,让人们捧腹大笑。这一天, 无论辈分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以参与进 来,公公婆婆们都不会恼,而是欣然接 受,抹得越多,说明婆家在当地的口碑 越好。 2 闹公婆起源探析 闹公婆的形式多样,花样百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关于何时起源没有明确的记载,无从考 查,通过查阅文献和走访,兴起的原因 大体有以下四种。 一说用闹的方式对公婆进行惩治。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受封建思想影响比 较重,媳妇娶进门,要受公婆的气,通 过这场闹,杀杀公婆的威风,免得以后 欺负媳妇,公婆也甘愿接受乡邻们的折 腾,让四邻八舍和媳妇的娘家人看看自 己脾气好,媳妇在婆家不会受欺负。 二说用闹公婆的方式增加欢乐喜 庆气氛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父母对 儿女给予极大的期望,认为儿女结婚是 他们一辈子操劳的事情,所以儿子结婚 这天,就是父母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 父母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快乐。于是自愿 扮演“丑角”,给大家提供充足的笑料。 农村娱乐活动少,一家结婚办喜事成了 全村的喜事,人们正好借办喜事的机会 娱乐一番。洞房里闹喜是年轻人和孩子 的事,尽管有“ 结婚三天无大小 ”的说法, 但那些中年人尤其长辈仍放不开面子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洞房,于是转向新媳妇的公公婆婆们, 同是街坊邻居,互相熟知,闹起来更开 心,而且在院子里、在大街上闹,参与 的和围观看的人更多,场面更加热闹, 使整个村落弥漫着喜庆气氛。 三说起源于对火的崇拜。闹公婆 习俗中以锅底灰作涂料抹在脸上,是因 为锅底灰中蕴含火的神秘因素。黑的本 色是“火所熏之色 ”,锅底灰是灶火的 “结晶”,而灶火在一般民众心目中有着 不寻常的含义,它的化身就是灶王爷, 灶神即为居家的火神。火能除晦气,崇 拜火也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平安幸福。 涂抹锅灰表面上是逗笑取乐,实则是为 祈求薪火相传,家族绵延。火是生命的 象征,火熏之色为生命的原色,因而木 炭、锅灰,甚至灶土也就成为非同一般 的神性物品, “抹黑” 民俗的隐秘意义就 是祈求家族的生殖力量,以求子孙繁衍。 “在以家族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婚姻不 仅仅是新婚夫妇之间的私事,它关乎家 族的存续,所以公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抹黑对象”。 四说用抹灰(黑)的方式对公公 婆婆的伦理警告,主要是对公公和儿媳 的警告。民间俗语有“ 扒灰 ”或者“爬灰” 一词,指公公对儿媳的乱伦行为。在公 婆脸上抹黑的颜料取材于灶台里的灰烬, 而关于扒灰有两种来源说法,一说清代 李元复的常谈丛录卷八的材料,以 为“扒灰”盖为污媳的隐语,膝、媳同音, “扒行灰上,则膝污也 ”,即媳污。二说 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扒灰的材料: “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锻焚炉 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 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 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故扒灰就成了偷媳的隐语,并很快 得到百姓认可,广为流传。这两种说法 均有乱伦的含义,在公婆脸上抹黑灰, 寓意公婆儿媳要恪守人伦纲常,公媳之 间要尊重,警告绝不可以发生乱伦的行 为,绝不可以在家族中做抹黑的事情。 近几年,闹公婆的形式和内容越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来越丰富多样,有学者认为这是陋俗的 表现,应该加以取缔,但从闹公婆习俗 的功能来看,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 闹公婆仪式过程中表现出浓厚戏剧色彩 的戏谑关系,将男女双方的家长由陌生 尴尬环境带入较友好或协调的环境,增 强了妻子与丈夫家庭之间的融合。 “闹公 婆”仪式可作为一种是民间集体狂欢活 动的象征,人们沉浸其中,在那一刻人 们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年龄、地位等等 界限,不同性别、年龄和身份的人参与 其中,以“不守规矩的方式” 加强了相邻 之间的交流。在过去的乡间社会,发展 相对落后,文化娱乐活动很不发达,村 民们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