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银屑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 新进展 【摘要】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 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主 要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化过度及角化不 全、棘层细胞肥厚、淋巴细胞浸润及血 管扩张等,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 楚, 但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在 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银屑病患者 病情反复, 治疗效果差, 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综述银屑病流 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新进展, 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和 治疗依据。 中国论文网 /6/view-13023947.htm 【关键词】 银屑病;流行病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发病机理;治疗 DOI:10.14163/ki.11- 5547/r.2018.13.116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由多 种免疫细胞参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 肤病, 全世界患病率为 1%2%, 主 要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化过度及角化不 全、棘层细胞肥厚、淋巴细胞浸润及血 管扩张等,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 全清楚, 其与遗传、感染、免疫及精 神等相关, 但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异常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银屑 病患者不仅有皮肤和关节受损, 常伴 发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肥胖、心血管 疾病等, 治疗过程漫长, 且效果差, 易反复, 给患者的精神和身体造成重 大压力和痛苦, 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 现抑郁、焦虑、不安等情况, 严重影 响患者生活水平, 因此调查该疾病的 流行病学来提高人民群众对该病的认识, 同时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皮肤 科亟待突破和解决的课题。通过更加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学合理的采用多种不同治疗方法, 达 到控制疾病发展、并发症的目的, 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现就该病流行病学 调查、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新进展综述 如下。 1 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 关于银屑病发病率的研究文献相 对较少。美国一项基于 6 万人的研究中 发现银屑病年发病率为 60.4/10 万, 发 病高峰年龄阶段为 670 岁。1984 年我 国流行病学调查估计当时发病率为 12/10 万1。银屑病患病率与人群、地 理位置、环境等有关。欧洲白人患病率 为 0.5%2.5%。1984 年调研报告统计 显示当时银屑病的总患病率为 0.123%, 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1 ;而 2010 年, 丁晓岚等 2关于我国六省市 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银屑病的 总患病率升高到 0.59%, 总标化患病 率为 0.47%, 其中银屑病初发年龄为 478 岁, 其中 40 岁以前发病占 67%。据文献报道, 不同性别银屑病 患病率基本相同, 在我国 1984 年调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研究资料显示, 男性患病率为 0.193%, 而女性患病率为 0.139%, 无明显差异1。2010 年丁晓岚等2 调 研发现不同年龄之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2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 银屑病病因复杂, 发病机制目 前尚无定论。大量研究表明1-3, 本 病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遗传模式下的复 杂疾病, 病因可由遗传、免疫、感染 及多种环境共同导致。研究表明4, 银屑病患者不仅皮肤组织和关节受损, 可同时并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 等多种疾病, 治疗过长漫长且效果差, 易反复, 对患者造成病痛和压力, 生活品质降低, 因此该病发病机理研 究是攻克该病的关键所在, 现就该病 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汇总。 2. 1 遗传因素 银屑病的发病率 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具有明显的家 族遗传倾向。有文献报告, 40%的患 者一级亲属同样会患有银屑病3。同卵 双胞胎或多胞胎银屑病的发生也与遗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因素来决定。如同卵双胞胎的一方患有 银屑病, 而另一方双胞胎更易发生银 屑病。国内学者随访 720 例寻常型银屑 病患者进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720 例患者有银屑病家族史 212 例, 有 患病家族史男性发病年龄早于无家族史 患者, 双亲患银屑病的先症者发病年 龄早于双亲正常的患者, 众多证据显 示银屑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遗传因 素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4。全基 因组关联研究发现 20 个银屑病易感基 因, 包括 NF-B、IL-23/Th17 信号通 路、MHC类抗原呈递等。 2. 2 银屑病与感染 银屑病的发 生于感染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微生物 感染是导致银屑病的病因之一。可诱发 银屑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 因 此研究诱发银屑病发生的微生物意义较 大。 近几年众多学者对银屑病发病机 制有了共同认识, 认为一种由链球菌 特异性 T 细胞介导无菌性抗感染组织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应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同时该 T 细 胞与表皮自身抗原有交叉反应5。 现普遍认为点滴型银屑病可由急 性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诱发, 机 制可能是链球菌的 M 多肽序列与皮肤 角蛋白相似。另外,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有关。 研究发现, 对于 Hp 感染阳性的寻常型 银屑病患者, 治疗银屑病同时进行抗 Hp 治疗, 可显著提高银屑病的疗效。 Hp 诱发银屑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是高毒 力菌株感染通过诱导炎症发生并释放白 细胞介素(IL )-1、IL-6、肿瘤坏死因 子(TNF)- 等物质, 刺激自身免疫 反应破坏机体免疫等有关。除了细菌感 染之外, 发现腺病毒、 EB 病毒、艾滋 病毒等也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张涛理 等6研究发现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咽拭子 标本腺病毒检测阳性率较高, 青小鹤 等7实验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有 EB 病 毒感染的证据, 同时又报道艾滋病患 者也可伴有银屑病的发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2. 3 银屑病与免疫 银屑病患者 除皮损表现外, 其皮损部位有单核细 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 特 别是 T 细胞真皮浸润是重要病例特征, 该些证据表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 免疫系统的参与, 检测皮损血清可发 现 IL-10、TNF- 等免疫因子, 其中 T 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 展有重要作用。IL-23 和 Th17 细胞在银 屑病发生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 表皮组织研究发现5, 病变部分棘层 细胞增厚, 病理分析长期存在炎症水 平, 即使y 屑病治疗好转, 板块处 肥大细胞密度显著下降, 但其仍远远 高于正常水平, 其可能是银屑病反复 发作的重要原因。 2. 4 银屑病 和其他 精神因素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 有关, 减压和心情愉悦可以减轻银屑 病的病情。同时肥胖、烟酒、某些药物 及不良习惯也与银屑病发生有关。 3 银屑病治疗方法 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方面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素有关, 由于该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 楚, 治疗效果不良且易反复, 目前, 银屑病的治疗目的就是控制病情和发展, 减轻症状和皮损, 避免反复, 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银屑病的治疗主 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物治疗、 心理治疗等, 现就银屑病治疗方法进 行汇总。 3. 1 药物治疗 外用药主要为糖 皮质激素、维 A 酸、角质松解剂、氟尿 嘧啶、维生素 D3 衍生物等, 要根据皮 疹部位、性质选择合适药物和剂型。长 期用药应采取间断使用模式, 减少不 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和角质松解剂合用 可增强糖皮质激素的疗效, 推荐用于 鳞屑较厚的斑块处。目前应用较新的药 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及他扎罗汀, 但目前该些药可能存在缺少安全性数据 的风险, 仍需要谨慎使用。 内用药的一线药物为甲氨蝶呤, 疗效佳且成本低廉。2008 年中国银屑病 治疗指南推荐使用方法为小剂量使用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估不良反应, 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 剂量, 但最大剂量不超过 30 mg/周。 甲氨蝶呤联合补骨脂素光化学疗法 (PUVA) 、窄谱中波紫外线(NB- UVB)光疗等联合使用降低其使用剂量 和不良反应8。阿维 A 是系统治疗银 屑病的一线用药, 治疗脓包型银屑病 效果好。环孢霉素 A 对于顽固性银屑病 可快速起效。 3. 2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就是通 过光学途径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中波 紫外线光疗、长波紫外线光疗(PUVA) 、 准分子激光治疗及长波紫外线治疗等, 可联合内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使 用最广泛物理疗法为窄谱中波紫外线光 疗 NB-UVB法, 该方法孕妇、儿 童均可使用, 安全性和有效性高。长 波紫外线光疗 PUVA 主要用于中重度银 屑病, 注意长期使用 PUVA 可导致皮 肤老化、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3. 3 生物制剂疗法 使用生物制 剂主要有三种, 包括 T 细胞调节制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阿法赛特、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阿达木、 益赛普等以及 IL-12 和 IL-23 抑制剂乌 司奴单抗, 生物制剂的靶效应对银屑 病治疗效果较好, 但长期使用后可导 致免疫抑制和感染, 因此生物制剂安 全性还有待于考证9。 3. 4 心理治疗 心情焦虑、紧张、 不安等不良情绪是银屑病发病的诱因及 病情加重的促进因素, 但银屑病往往 诱发或加重患者心理压力、紧张等不良 模式, 所以通过心理治疗来改善银屑 病患者焦虑、抑郁、不安的不良模式, 可改善疾病症状、缓解复发和提高生活 治疗10。 在我国, 统计发现银屑病的发 病率呈现快速递增趋势, 由于目前该 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且治疗 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大理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手抄报的设计课件
- 学生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橡胶厂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 手外伤的康复课件
- 学生消防安全培训照片课件
- 培训课件战略(48-6)竞争战略
- 学生暑期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重庆南线种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分析2024年
- 学生宿舍安全培训报告课件
- 口腔护士藻酸盐取模操作规范
- 机扩根管治疗讲课件
- 农村道路交通宣传课件
-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第二章
- JG/T 187-2006建筑门窗用密封胶条
- 2025材料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陕煤集团运销合同协议
- 航空货物运输管理操作手册
- DB3502T 141-2024城市道路开口设置指引
- 混凝土搅拌站扬尘管理制度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