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阅读,打造深度学习课堂_第1页
重视数学阅读,打造深度学习课堂_第2页
重视数学阅读,打造深度学习课堂_第3页
重视数学阅读,打造深度学习课堂_第4页
重视数学阅读,打造深度学习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重视数学阅读,打造深度学习课堂 摘 要数学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 下阅读数学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是学 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形成 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数学阅读教 学,让学生通过通读、精读、研读和复 读,理解数学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这对促进学生数学 思维的深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42107.htm 关键词 数学阅读;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 0070-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阅读已逐渐被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在 许多数学课堂中经常看到学生阅读数学 内容的场面;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只 是把数学内容当作语言文字读了一遍, 并不了解数学阅读的特殊性,阅读完后 并没能对数学内容呈现的思想与方法进 行深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其实,数 学阅读是以语言文字作为数学思想与方 法的外壳,数学思想与方法蕴含在数学 语言之中,只有对语言文字做数学意义 上的阅读,才能形成正确的数学理解, 这对数学的深度学习相当重要。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 数学阅读,并及时优化数学阅读策略,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通读,体会问题内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必 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 平的基础之上”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数学学习材料,创设能引发 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 学生通读,并回顾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验,为学生找准深度学习的切入点。 例如,在“ 解决行程的实际问题 ” 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两人 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学校 400 米环形 跑道匀速跑步。如果甲的速度是 220 米/ 分,乙的速度是 180 米/分。经过多少分 钟甲第一次追上乙?学生通读题目后明 白:环形跑道是一条弯曲的封闭路线, 甲第一次追上乙就需要多跑一圈,环形 跑道一周的长度就是甲追击的路程,它 的路程差是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与追 上的次数有关。学生要弄清问题依赖于 原有认知结构中追及问题的相关知识储 备,学生对原有追及问题的结构比较了 解,可以把这道题目转化成在一条直线 上追及的问题,如“ 甲、乙两人相距 400 米,他们同时同向出发,如果甲的速度 是 220 米/分,乙的速度是 180 米/分。 经过多少分钟甲第一次追上乙?”因此, 在呈现变式题型时,学生通过数学阅读 正确掌握题意,顺利列出了算式: 400(220-180)=10(分) 。教师只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让学生弄清问题,体会到问题的相似情 境,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 题的策略,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读,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情境的 来源,有利于学生顺利将新知融入原有 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 彻理解题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 以致用。 二、精读,厘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灵活运用数量关系是解答 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学生之所以认为解 决实际问题难,并不是不会计算,只是 解题思路不清晰,搞不清数量关系,为 求结果而计算,得出的答案自己都说不 出依据、讲不出道理。这种问题在学生 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 缺乏精细阅读,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 遍题目,感觉难了,就不再进一步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 度的数学阅读,在阅读后进行讨论,有 针对性地分析题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中找到需要的条件,反复进行分析讨论, 弄清解题思路,厘清数量关系,从而解 决问题。 例如,对于题目“ 学校体育室一 共有 186 根跳绳。四年级 5 个班,每班 借了 18 根。剩下的借给五年级的 4 个 班,平均每班借多少根?”我在指导学 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下 列问题让学生思考:本题要求“平均 每班借多少根?” 应知道什么? 剩下 的绳子数量已知吗?怎样求?求借出 的绳子数量怎样求?让学生边讨论分析, 边填写下面的数量关系式:五年级平 均每班借的绳子=( )4 ,剩下的绳 子=186-( )( ) 。学生在完成以上 问题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厘清了思路,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精 读,让学生在精读中厘清数量之间的关 系,选择合适的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 成数量关系式,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三、研读,探究多种解题途径 伯利亚曾经指出:“掌握问题就 是善于解题。 ”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虽 然我们只完成了一道题,但实际又解了 好几道题,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做题的 方法,克服“ 题海战术” 的缺点。探求一 题多解的过程,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 寻求最佳解题途径的过程。因此,在数 学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 学习素材,鼓励学生进行研读,探究多 种解题方法与途径,并对解题方法进行 比较,筛选出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有 效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 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 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段公 路长 300 千米,一辆汽车 3 个小时行了 全程的 3/5,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要 几小时?”大部分学生读完题后都能运 用所学知识解出答案: 300(3003/53)=5(天) 。当学生为 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喜悦时,我继续发问: “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顷刻间,教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里像炸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学生进行 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进一步阅读题目, 通过绘制线段图,发现了具体长度”300 千米”可以用单位 “1”表示,从“3 个小时 行了单位1的 3/5”很快就理解了数 量关系,写出了两种简便的方法: (1)1(3/53)=5(天) ;(2) 33/5=5(天) 。这时,学生的数学思维 已完全被打开。有一个学生创造性地提 出了“335=5 (天) ”这一方法,他认为 3 小时行了全程的 3 份,每一份用 1 小 时,全程一共 5 份,所以行完全程需要 5 小时。这个结果既合理、灵活,又体 现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 导学生进行研读,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 对不同的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进行反思, 然后让学生讲述各自的解题思路及算理, 沟通各解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掌 握各种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 深度发展。 四、复读,构建有效数学模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重复阅读题目是理解题意非常有 效的一种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 应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引导 学生学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语句,对问 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解题 意、把握解题关键的目的。学生每解完 一道题,可以让他们讲讲自己的解题思 路,通过交流、分享解题经验,督促学 生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和动力, 通过反思,学生可抽丝剥茧,弄清楚题 目本质,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 分数和除法的关 系”后,我给学生出一道题“ 一袋饼干重 2 千克,把它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 个小朋友分得这袋饼干的几分之几?每 个小朋友分得几分之几千克?”,待学 生解答完题目后,再让学生重复阅读题 目,比较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学生发 现第一个问题没有单位名称,是把“2 千 克”看作单位 “1”,平均分成 4 份,1 份 就是其中的 1/4,它所求得的结果是两 个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有单位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称,是把“2 千克 ”平均分成 4 份,1 份 就是其中的 1/2 千克,它所求得的结果 是一个具体的量。这样引导学生复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