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反避税案例分析_第1页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反避税案例分析_第2页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反避税案例分析_第3页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反避税案例分析_第4页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反避税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反避税 案例分析 【摘 要】非居民企 I 间接股权 转让是在跨境并购中常见的避税方式, 由于其隐秘性和复杂性,给税务机关带 来了很大的监管难度。结合江都案和徐 州案,对我国目前的非居民企业间接股 权转让反避税体系进行反思,以明确今 后的改进方向。 中国论文网 /3/view-12969335.htm 【Abstract】Indirect equity transfer of non-resident enterprise is a common way of tax avoidance in cross- 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the private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nature , it brought a lot of difficulty to the tax authority .Combined with the Jiangdu case and the Xuzhou case, we will rethink the indirect anti-tax avoidance system for indirect transfer of non-resident enterprises in China, so as to make clear the direction for improvement in the future 【关键词】非居民企业;股权间 接转让 ;反避税 【Keywords 】non-resident enterprise; indirect transfer of equity; anti-tax avoidance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 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3- 1069(2017)05-0101-03 1 引言 避税是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或者模 糊之处来安排相关事项,以减少本应该 承担的税款。避税是税制发展到一定阶 段,程度相当复杂,特别是有了一定程 度的国际化才出现的。英国 1906 年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一次出现了“ 合法避税” 的说法,此后, 避税这一用语从来没有在有关税收和金 融的法律中消失过。反避税是现代税制 和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法律规定 纠正避税,收回避税款,也是反避税的 重要方面和措施。 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是非居 民企业通过股权并购的方式开展跨境并 购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种避税手段的隐 蔽性,以及境外股权交易信息获取难度 较大,对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进行 征税一直是税务机关征管的难点。近年 来我国也加大了对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 的监管力度,上演一场场“鼠” 逃“猫”捉 的大戏,有的案件甚至收回税款近十个 亿。 本文根据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两 个典型反避税案件,开展对非居民企业 股权间接转让中反避税的思考。 2 案例简介 案例一:江都案 2007 年,一非居民投资方 K 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司通过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 A 公司, 收购某中国境内扬州江都 A 公司 49% 的股权,并与该被收购企业的控股内资 企业组成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2010 年 1 月,非居民投资方 K 公司通过出让其 香港中间控股公司的股权给香港 S 公司, 而香港 S 公司为美国 S 公司的全资子公 司。本案 K 公司实际上间接转让了境内 扬州江都 A 公司的股权。后经过税务机 关与企业的多次谈判,非居民投资方 K 申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款为 1.73 亿元 人民币。2 案例二:徐州案 2014 年 8 月,徐州市国税局发现, 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两家企业 (存在关联关系) ,转让注册在境外的 A 公司股权。经调查发现,A 公司通过 中间多层导管公司间接拥有了徐州某公 司 100%的股权。同时查明,多层导管 公司均为无实质经营活动的特殊目的公 司;通过对转让定价的审查,徐州市国 税局认为,双方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因此对交易价格进行了调整,由原交易 价格为 2.9 亿元调整为 3.12 亿元,最终, 境外转让方申报入库的企业所得税款为 2036.07 万元。 3 案例比较分析 3.1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 避税方式和特点 都采用了隐蔽的方式进行避税。 在江都案和徐州案中,转让方和受让方 均发生在境外,税务机关很难获得股权 交易信息,均是从偶然取得的资料中得 到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信息。税 务机关这种被动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使 非居民股权间接转让隐蔽性强,如果不 加强监管,容易造成采用这种方式避税 的现象泛滥。 避税中采用了一层甚至多层的 导管公司。利用在“ 避税港 ”设立一层甚 至数层导管公司,间接持有居民企业股 权,通过导管公司的股权转让,达到间 接转让居民企业股权的目的。特别是多 层导管公司,在形式上加大了税务机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反避税的难度。非居民企业常利用该交 易模式进行国际避税,造成税务机关反 避税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避税方式的复杂性,增加了税 务机关的监管难度。在实际业务中,非 居民企业往往以平价或低价将其持有的 我国居民企业股权转让给其关联企业, 造成了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中股权 转让的复杂性。税务机关要调查股权转 让的实质内容同时,还要调查股权转让 的定价合理性,这就增加了税务机关的 监管难度。在徐州案中,转让方和受让 方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两家关联企 业,其交易价格为 2.9 亿元人民币,并 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因此后期税务机 关对此进行了特别纳税调整,将交易价 调至 3.12 亿元人民币。非居民企业股权 转让中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我国反避税 难度。 3.2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的 反避税依据 境外导管公司均无合理商业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的。在江都案中,税务机关经调查发现: 中间的导管公司香港 A 公司为“无 雇员、无其他资产(除了对境内合资企 业的投资)和负债;无其他投资;无其 他经营业务” 的公司,由此认定香港 A 公司为无实质经营活动的特殊目的公司; 另一方面相关交易资料显示,此次交易 的实质就是为了收购江都 A 公司 49% 的股权。在徐州案中,税务机关通过调 查有关资料发现转让方在避税港设立的 多层导管公司均为无实质经营活动的特 殊目的公司,该交易的实质就是为了转 让境内徐州企业 100%的股权。 征税权的法律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 第三条第三款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 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 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 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 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 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权 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 所在地确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七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 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 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 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 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 知 (国税函2009698 号,以下称 “698 号文”) ,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可以根 据经济实质对“ 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 让”重新定性,也即明确了我国税务机 关对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的征税权。 由此,对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反 避税的直接法律依据为 698 号文。 4 对我国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反 避税体系的反思 反避税是国际税法的两大主题之 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关于非 居民企业股权转让(特别是间接股权转 让)的反避税规则体系,但相对于复杂 多变的避税方式和手段,反避税制度尚 不完善。 4.1 反避税法规依据的效力层次 有待提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通过对江都案和徐州案的分析, 不难发现,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 条的规定对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 依据不明确,对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 让征税权的直接依据主要是 698 号文。 也就是说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反避 税的依据是部门规章,这与税收法定这 一基本原则是相矛盾的。税收法定原则 被认为是税法的最高原则,是指国家征 税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 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此处的法 律是指狭义的法律,也即是由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因此,要在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层 面明确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反避 税的规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形成有法 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结果。 4.2 反避税规则适用条件模糊, 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 根据 698 号文的规定,适用反避 税的条件为:滥用组织形式,且不具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合理商业目的,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 务。那么什么是滥用组织形式?如何界 定其是否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在相关规 定中界定条件并不统一明确。在江都案 和徐州案中,税务机关判定结论是中间 导管公司均为无实质经营活动的特殊目 的公司,因此适用反避税规则,但相关 信息没有披露其认定的依据和条件。由 此这种模糊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且 由此导致税务机关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因此,对反避税的适用条件应该更趋于 具体化、明确化,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 可预测性。 4.3 反避税的涉税信息监控不足, 涉税信息获取难度大 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转让 方、受让方均在境外,转让行为发生地 也在境外,同时由于避税方式的复杂性, 税务机关进行反避税监控难度较大。正 如江都案和徐州案的发现过程,在非居 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信息获取上,税 务机关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