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导学案兼答案_第1页
《我的老师》导学案兼答案_第2页
《我的老师》导学案兼答案_第3页
《我的老师》导学案兼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我的老师 教师寄语:老师作为一名引路人,让学生激起心灵的浪花。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前预习 1基础积累 (1)本文作者: 魏巍 , 当 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 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 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 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2)给加点字注音 魏巍 ( ) 榆( )钱 黑痣( ) 察觉( ) 睡觉( ) 占卜( ) 模( )仿 模( )样 军阀( ) 褪( )色 焚( )香 劝慰( ) 磕( )头 瞌( )睡 时辰( ) 2整体感知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蔡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称“ 先生”?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 芝老师,她是女的。“先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称。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外教我们跳舞;带我们观察蜜蜂; 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睡梦中去 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 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 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 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 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 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3合作探究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 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 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 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 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 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3)蔡芸芝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认为蔡芸 芝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师生互相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在老师心中,她的学生是最可爱、最纯真的学生;在学生心中,他的老师是最好 的、最伟大的老师。这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说明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4. 品味语言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 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 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 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 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3)他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 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说明蔡老师只是假装发怒,而非当真。表现出了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 (4)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 体现出了我对这一次课外活动的印象特别深刻。 (5)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流露出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依恋。 二、阅读理解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 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 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 ,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 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 ,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 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 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 用四个字概括短文所讲的事情。 梦里寻师。 2.选文中(甲)处应填_B_;(乙)处应填_C_。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3.选文中“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 说得不清楚。 4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因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点拨:因为作者爱戴老师,假期又要同老师分别,所以才会觉得假期漫长。 5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 “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 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作者,写了我的老师一文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讯,知道了她的网址,你 能从网上给蔡老师发张明信片,表达你对蔡老师的热爱、尊重和思念之情吗?你又将怎 样表达对她的思念呢? 敬爱的蔡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