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答案2.4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答案2.4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答案2.4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答案2.4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答案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 2 答案 一、填空题 1:矛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矛盾”是他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幻 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2:五四作家都有自己的“彷徨期”,(周作人)也在他的“彷徨期”找到了“自己的园地” ,写下了苦雨、苍蝇、故乡的野菜等散文。 3: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三部历史 剧,后结集为著名的三个叛逆女性出版。 4:1915 年 9 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青年杂志)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 开始。 5: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 社会的死水微澜。 7: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启发最大的是(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所作的导言。 8:鲁迅曾受到(严复)述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 9:老舍写于 1932 年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评,并直接导 致了老舍的噩运。 10:民众戏剧社创办的(戏剧)月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戏剧刊物。 11:鲁迅与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并称“周氏兄弟”。 12:(离婚)主要描写的是北平某财政所一群公务员的思想矛盾、生活纠葛的家庭风 波,主人公张大哥把做媒当作最大的快乐和享受。 13:曹禺的五大话剧杰作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 14:“阿 Q”没有家,住在末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 割麦变割麦,舂米变舂米,撑船变撑船。 15:幻灭以大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为背景,主人公(章静)是上海 S 大学的女学生。 16:雷雨中的“命运观”问题是批评家(李健吾)在 30 年代发现的。 17:“左联”的全称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8:女神共分三辑,第一辑由三部诗剧组成,他们是(女神再生)棠棣之花 湘累。 19:在老舍塑造的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之外,还有一类 市民形象,他们是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 20:春蚕写于 1923 年的 11 月,发表于 1932 年 11 月现代杂志的第二卷一期, 1933 年 5 月以后发表的(秋收)残冬合为农村三部曲,由上海开明书店 出版。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C 6、C 7、B 8、C 9 、B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 3、ABCD 4、ABD 5、BCD 四、简答题 1: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有无真正的爱情? 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他之所以怀念侍萍,是一种情感的 补偿,也是由于他人生路上有许多的歉疚和不如意。年轻时代的周朴园也曾追求过新思潮, 他的身上并不缺乏现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根据剧本的情节,当年周 朴园曾同侍萍公开同居三年,生育了两个儿子,这在封建大家庭里无疑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他本来可以成为新旧交替时期的一代新人,可惜他最终没有跨出那一道门槛,抛弃侍萍时 又回到了本阶级的阵营,与传统的封建力量达成了和解。 这其中当然不排除周朴园个人品质和性格方面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根据剧本的情节线索推 想,也可能是环境的恶势力太强大,周朴园虽然为爱情作过一番挣扎,但最终投降了背叛 了爱情。剧本中,侍萍向周朴园诉说自己当年被迫离开周家时,不用“你”而说“你们” “你们老太太”,暗示读者背叛侍萍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于周朴园,而是他那个代表着封建 传统规范的母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周朴园本人也是封建家庭伦理的受害者。 另外,周朴园背离侍萍之后,感情生活似乎已经死灭了,他对蘩漪的问候只是一种义务式 的关心,而不是夫妻真情。不仅如此,周朴园在情欲上也自虐,对自己近乎残酷。四凤说, 周朴园经常念经吃素,“一身讨厌女人家的”。 周朴园为什么要如此禁锢自己,不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惟独对那个已经“死去”的侍萍念 念不忘?他的这种怀念、内疚、忏悔在作品中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表现出来。如爱穿那件 侍萍绣过花的衬衣,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 的家具,等等。 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周朴园做给人看的,是虚伪的表现。但数十年如一日,真是虚伪能解释 的吗?何况他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难道也是做给人看的?如果没有真情, 恐怕难以做到。 承认这一点,对认识周朴园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并不是把周朴园这一 资本家简单化,写成一个类型化的人物,而是通过对他的真情的描写,让读者认识到周朴 园这个“吃人的人”实际上在更大范围内也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从而是透过这一形象认 识造成这种普遍生存状态的历史因袭和社会制度。这样,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深度。 2:在小说四世同堂中,作家是怎样描写祁老太爷“破缸御敌”的?祁老太爷为什么会 产生这样的想法? 祁老太爷“破缸御敌”的事发生在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的开篇。卢沟桥事变的枪 声响了,祁老太爷还在准备过八十大寿。小说中写道:“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 了八十大寿。”“逢节他要过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 地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对付兵荒马乱,祁老太爷有他的一套办法,他家里总存 着够全家吃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只要关上大门, 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在大门上,就足以消灾避难。因此,当儿子祁天佑告诉他:“时局 不大好呢?”时,祁老太爷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小顺儿的妈,把顶大门的破缸预 备好。 祁老太爷为什么会产生“破缸御敌”的想法?因为他总以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 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他的这种判断,是基于他的历 史经验,他亲眼看过八国联军怎样攻进北京城,看见了清朝皇帝怎样即位和持续不断的内 战。他说:“日本鬼子又闹事哪!啍!闹去吧!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连皇上 都跑了,也没把我的脑袋掰了去呀!八国都不行,单是几个日本小鬼还能有什么蹦儿?咱 们这是宝地,多大的乱子也过不去三个月!”因此,当顺儿妈告诉他粮食和咸菜都够三个 月吃时,老人满意地说:“有了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就是天塌下来,祁家也会抵抗的。 ” 3:茅盾的创作计划为什么总是不能完成?试举三部以上的作品例子。 茅盾是一位非常自觉的作家,他在开始进行小说创作时,就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作品反映的 不应当只是社会的一角而应当是“社会全般”的整体观念,他是怀着“大规模地描写中国 社会现实”的艺术野心从事创作的,这也源于茅盾自觉地为中国现代革命“立史”的创作 激情。 但是,由于茅盾的创作计划一味求高求大,超越了他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才力,或者由于外 在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茅盾创作上的力不从心,他多次制订的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大规 模描写较长历史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计划,几乎都未能完成。如子夜开始的构思 是一部连续性的三卷本长篇小说,将作品写成城市和农村的“交响曲”,只因自感力所不 及而放弃了农村生活的描写,创作计划也一收再收,以至留下残缺的痕迹。第一阶段的 故事原想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巨大历史画卷,所谓“第一阶段的故事”,显然是一个规 模巨大的创作计划,但作者自己都认为这是一个“急就章”的长篇,生活积累与写作准备 远远谈不上充分,还能完成也是情理中的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创作也是如此。作者 本来打算写从五四到 1927 年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大变动,但只是写出了第一部 而成为残稿。茅盾创作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作家的创作必须与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写作准 备相一致,任何主观的努力不与客观和条件相联系,只能是一种力不从心的结果。 五、分析题 1、鲁迅对传统文化是否是持否定性的批判态度,这种态度是否偏激?是否是虚无主义的? 请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说明你是如何看待对鲁迅的这种态度的? 近百年来,鲁迅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最深刻、攻打最猛烈的人之一,在五四时期,鲁迅一提 到旧文化旧制度,往往深恶痛绝,有时甚至把话说得很“绝”。他甚至用这样义无反顾的 语气来表示:“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 祖传凡散,秘制仙丹,全部踏倒他。”(忽然想到六华盖集)鲁迅甚至主张不要 读中国书,他说:“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人生离开;读外国书除了 印度时,时时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是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 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废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废与厌世,所以主张少看或不看中国书, 多看外国书。”(青年必读书华盖集)因此有人认为,鲁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攻 击,丑化了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丧失了民族的自尊和自 信。客气一点说,鲁迅对传统的批判也许有其理由,但问题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对传 统的猛烈批判,全盘否定,割裂了传统,伤了民族的元气。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关系到对鲁迅的评价和认识。鲁迅的偏激的言论是在当时特定的语境 下说出来的,因此我们只有考虑到鲁迅当时特定的语境,才能理解鲁迅的这种偏激。其一, 传统文化当然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宜笼统褒贬,但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严重阻碍着社会 进步的时候,就不能不采取断然的态度,这种偏激,实际上是启蒙主义者矫枉过正的一种 表现;其二,从鲁迅作品的实际内容来看,鲁迅所反对和坚决批判的是传统文化中的那些 封建性、落后性的东西,是专制主义制度和文化,包括“存天伦、灭人欲”的假道学,以 及那些使国民精神麻木、愚昧、迷信的糟粕。其三,要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中华民族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进行坚决的变革,不采取决绝的态度,是不能完成时代变革的任 务的。 在鲁迅小说中,最能表现鲁迅这种偏激态度的是狂人日记,我们已经知道,文学革命 开始时,鲁迅正躲在北京的绍兴会馆抄古碑,对传统文化有许多自己的心得,他这时应 新青年同仁之邀并答应写作小说,一方面含有应和“前驱”之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 排遣自己心中的寂寞,而狂人日记就是鲁迅这时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因此,直接地表 达了鲁迅积压了多时的对传统的愤闷,也最能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最突出的表现就 是通过狂人之口,说出了中国历史的本质:吃人,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明比喻为“吃 人的筵席”,而传统中国也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席的厨房”。狂人晚上睡不着,翻开历史 书,在满纸仁义道德的字里行间,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吃人”。当然,这不是逻辑判断, 只是小说的一种形象的表现,但其中是有鲁迅独到的体察和发现的。他在给他的朋友许寿 裳的信中说:为什么写狂人日记?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 食人民族。他说自己重视这发现,而知者尚寥寥也。(1918 年 8 月 20 日致许寿裳信) 狂人日记用“吃人”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一种小说笔法,但也确实是对传统 文化的一种猛烈而深刻的批判,是带着义愤的攻打和否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 4 答案 一、填空题答 1、道貌岸然 2、伤逝 3、冲击期化石 4、冰心的荷叶母亲中 5、京 6、冰心 7、朱自清 8、尼采 9、小说月报 10、何其芳 11、皖南 12、湘西世界 13、废名 14、徐志摩 15、鲁迅 16、北京人 17、南迁 18、谈新诗 19、创造周报 20、奥尼尔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D 5、B 6、A 7、B 8、D 9、C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CD 4、ABCD 5、ABD 四、简答题 1:请简要描述新诗从新文学的草创时期到 30 年代的发展轮廓。 答: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 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 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 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 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 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 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诗草创 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 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 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 1917 年 2 月,新青年2 卷 6 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 8 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 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 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 (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 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 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 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 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 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2:什么叫“京”派?“京”派的重要作家有哪些?能否说出其中的五位?“京”派作家对 哪些文学流派很反感? 答: A“京派”主要是指年代活跃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B“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萧乾、芦焚(师陀),或凌叔华、 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等。 C“京派”作家反感的文学流派主要有三个:革命的左翼文学、现代主义的新感觉派文学、 商业化的海派文学。 3、为什么可以说在蘩漪身上,并未表现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 答:、蘩漪的悲剧虽然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但是,就蘩 漪与周朴圆的婚姻来说,这种矛盾并未上升为戏剧的主要冲突。 、蘩漪虽然对周朴圆充满怨恨,但她并没有想过要冲出周公馆,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更 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 、蘩漪反对儿子周冲与四凤相爱,并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出于封建的贵族意识、等级观 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 五、分析题(任选其一) 1什么是“牧歌田园诗风格”。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沈从文边城的“牧歌田园 诗风格”王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只有“田园诗”而没有“牧歌”。的确如此,我国东晋的著名 诗人陶渊明就被视为“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是古希腊一种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抒情 短诗,后来泛指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抒情诗,特别是表达都市人对理想化的农牧生活的向 往,因此,又译为“田园诗”。 在教材中我们说:“德国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叔本华曾制订一张诗歌体制级别表,即将各种 基本文体按等级分类,依次是:歌谣,田园诗,长篇小说,史诗和戏剧。”在这里,田园 诗也就是牧歌。叔本华这样分类的依据,是各种文体表现主观理想的程度,他认为,戏剧 最为客观,而田园诗则最接近纯诗,最为主观。但是,在中外诗歌理论中,田园诗最主要 的特征,并不是主观理想,而是对现实的回避态度,是因为不满现实而产生的对古代单纯 简朴生活的幻想。而在艺术上,牧歌或田园诗则强调抒情性手法的运用,具有悠长、舒缓、 优美的特点。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城则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的集中代表。 因此,我们可以说,沈从文不仅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着人生理想的“希腊小庙”, 而且,在这座小庙里还供奉着他的文学理想。在这座小庙里,不仅有他崇拜的代表着自然 人性的理想人物,也不仅有他向往的代表着自然人性的理想生活,而且,还有他追求的代 表着自然天性的理想文体。在这些理想人物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的光辉,体现着人性中 原本就存在的、未被现代文明侵蚀和扭曲的庄严、健康、美丽和虔诚。 翠翠在与仅有的男性的接触中萌生出爱意,就任由自己的心思,爱上了当地掌水码头 团总的二儿子(二老)傩送,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地位低下,甚至在听到了团总想要与有碾 房陪嫁的人家打亲家的话之后,丝毫没有将这个消息与自己的婚事联系在一起,在她的天 真纯洁的心灵,似乎根本就不存在“门当户对“的概念,因此,在作者眼中,她的爱是超越 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的最为高尚也最富有诗意的爱。同样高尚的是团总的两个儿子,大老天 保和二老傩送同时都爱上翠翠,但他们并没有自相残杀,当天保知道翠翠爱上了自己的弟 弟后,便主动退出了竞争。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理想生活并不仅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 情故事,而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悲伤。 也许,这正是作者的人生观(生死观)。天保的出走遭遇了不幸,傩送不胜悲哀的重负, 也离家而去,连翠翠身边的惟一的一个亲人外祖父也弃船仙逝,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翠翠。 这一切生、老、病、死,在作者看来,都是自然的安排,人生的常态,当地民风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