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组单元备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 历史, 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 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 。围绕着“ 祖国在我心中” 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 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 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 创造才能。 怀念母亲 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彩色 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 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 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 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 赞美了祖国,抒 发了作为 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 华少年建设中华的 坚强决心。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 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 报效祖国、 为国争光的 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 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 骄傲、自豪, 立志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 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 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配合本 组专题,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 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 “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 祖 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本 组还安排了一次 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 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114 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 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23 课时 ,“回顾拓展”2 课时。 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2 5詹天佑 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 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 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 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 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 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 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 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 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 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 义者对中国人民的 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 时,着重 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 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 爱国主义精 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 人”字形线路, 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 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 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灭 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学情分析: 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课前可要求 学生上图书馆( 室) 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 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准 备詹天佑的画像、 “人”字形线路挂图或投影片,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可向学生推荐有关詹天佑和铁路史的课外读物,如, 爱国工程师詹天 佑,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获取更多信息。 教学目标 1学会 11 个生字。会写“杰出、修筑、 设计、施工、阻 挠、控制、轰动、 艰巨、毅然、铲 平、勉励、 恶 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 惹人讥笑”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 发热爱祖国、立志 为祖国 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 修改意见 3 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 预习课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这个人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被誉为“ 铁路之父”同学 们,你们知到他是谁吗?板书:詹天佑。今天我 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 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 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 二、自读悟情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三、整体感知 1.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 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 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 读能力。 ) 2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 读思考。 (投影)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 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 述这件事的? 学生默读勾画思考。 (3)两人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小结 修改意见 4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 课文的脉络。 下节课,我们在再深入学习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 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认识了民族英雄詹天佑。谁能说说课文的主 要内容? 二、研读感悟 (一)思考、划句。 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呢?请同学们自 由读 23 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帝国主义者却 认为这是个笑 话还没有出世呢。 ”(感到非常耻辱! 因为他们分明是说中国人没有能力修筑铁路!真是太不把中国工程师放 在眼里了!) 詹天佑是在修筑铁路的地理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原来, 从南口往北中国人,是无 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说明那一带环境的恶劣。 ” (二)、小组学习 詹天佑克服的哪些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 们喜欢的方式汇报。 (学生分组学习,教 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 (1)勇于承担任务,长中国人志气,灭帝国主义威风。 (2)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以严肃的工作态度勘测线 路。 (3)根据自然条件,大胆 创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三)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的内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毅 然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谈一谈你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 2、3 自然段 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映体会詹天佑的 爱国思想, ) 2.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 修改意见 5 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 的精神。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 ,他还经常请教当 地的农民。 (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体会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 风。 ) 3.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中部凿井法”“人” 字形线路的理解。 (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用搜集的 图片)老师随机补充“ 两 端凿进法”, “中部凿进法” 和 “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师:从清晰的示意图、精美的图片中看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真 了不起。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聪明、有才干、杰 出、爱国) 4.假如你是总工程师,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长,你会不 会采用中部凿井法?在八达岭隧道你会打几口竖井,为什么? 师:工作严谨、不畏艰苦、敢于 创造、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多么 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读 5、6 自然段。 (自由读指 名读评读。 ) 5.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 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抓重点词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6. 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 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 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 一词和第一段哪句 相照应?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伟大” 一词和“詹天佑是杰出的 爱国工程师” 照应) 三、汇报溢情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 个有力的回击” 与第二部分照 应。最后一句中 “伟大”一词和第一段“ 詹天佑 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相照 应。第四自然段中自然 环 境的衬托了詹天佑杰 出的才干。 )(学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 讲。 ) 四、迁移抒情 师: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 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 铁一样的事实, 给帝国 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 修改意见 6 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五、拓展延伸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作为中国人有何感受? (生举手回答) 师:如果你站到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对解放军说)这就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对少先队 员说)我们要向詹天佑学习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和为国争光的美好品质。 (对外宾自豪地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 天佑。 板书设计: 5 詹天佑 詹天佑 勇于承担任务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克服恶劣自然环境 杰出、爱国 大胆创新 教学反思: 6、怀念母亲 课文简说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 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 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 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 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同 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 修改意见 7 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 为母亲 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 的歉疚,并 为此不断怀念母亲 ,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 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 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 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 念,将 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 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 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 题 祖国在我心中; 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 础上,体会关 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会写 8 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 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 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 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 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 母亲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在学 习时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 的感情入手, 获得对文章主 题的粗浅把握。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 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 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 课后练习 第一题的编排正是体现 了这样的训练要求,教学中可以以此 为主线,引 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 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对母亲,尤其是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课文最后 以“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 作结,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 念却是永远不变的,从而呼应 文章开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体会作 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 难点。除了充分 发挥朗读 的作用,通过对比读、选 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 沉的情感因素外,还可以适当 补充、拓展有关的 资料。如,描写亲生母亲这部分,由于 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这将影响学生 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引入相关资料, 就可以充实学生认识,加深对 情感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季羡林和课文内容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 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 修改意见 8 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 们 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 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练说: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 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 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 读 通句子,边读边感 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 较深的印象?) 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有两个母亲, 对这两 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 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3.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如, 题目的双重含义。 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引导学生体会季羡林的 生活背景和他对母亲那种特殊的爱和失去母亲后那永久的悔恨。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和对课文的理解再次读课文。 三、抓课文主线怀念生母、怀念祖国母亲。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 许多年后,母亲还常 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 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 为什么, 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 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 为什么,我这个 母亲也频来入梦。 ”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 ,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 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 (如, “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 修改意见 9 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 章的最后一节中的“ 没有断 过” 、“一直”“十一年”等。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读思念两位母亲的句子。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思母之情。 1.课件出示资料 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 ”母亲不知 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 了一块,我就蹲在一 块石 头旁边,大吃起来。在 当时,对 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 难以比得上的,我难 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 现 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 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 ,母 亲从来都没有 尝过,都留 给我 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 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 连这个也吃不 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 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 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 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 界。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 情的?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3.交流、指导朗读: a.“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 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 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 数十年如一日。 ”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 为什么, 母亲频来入梦。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 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 导学生理解寝不安 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 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 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 有感情朗读。 修改意见 10 b.“想起自己长 眠于故乡地下的母 亲,真想哭!我 现 在才知道,古今中 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有感情朗读。 c.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理解“怅望灰天 ”的意思。 (2)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3)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4)有感情朗读。 (二)品读怀念“ 祖国母亲”之情 1.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 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 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 怀念,相反,这怀 念又增添了分量。 说说在作者的怀 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2. 再读课 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 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 “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 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 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旅居在外, 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 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 不断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热爱 祖国。 )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 强烈的思国情。 ) 有感情朗读。 (2)“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 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 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 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 到故乡,故 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 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该部分,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修改意见 11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既然这思念是“ 凄凉” 的, 季 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 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理解: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 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 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 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 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少了一些凄凉、孤独。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 时 ,心里感到凄凉,却又 是甜蜜的。 )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 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 乡情、爱国情。 ) 有感情朗读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 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 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 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 1 自然段。 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课下请写一写。 板书: 6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遗憾 悔恨 自责 愧疚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祖国母亲 热爱祖国 怀念祖国 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12 7* 彩色的翅膀 教材分析: 课文以小昆虫为线索,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 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 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 岛、建 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文章篇末点题。文中 还巧妙地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 加生动, 让战士爱岛建岛的深情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朴实,善于通过一些重点语句体现海岛战士热爱祖国海岛的 感情。课题 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 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 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 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了解不多。教学本课前, 教师可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有关农业生产常识,特别是有关昆虫与瓜果蔬 菜的收获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种植专 业户家的大棚,进行人工授粉的实践, 积累农业生产劳动知识,激 发学生 热爱农业生产劳动的感情。 学生很难体会海岛的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海岛官兵的生活艰苦,课前可让 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视频资料),仔细体会。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 习守 岛战士在艰苦的条 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 义,感受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 、扎根海 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难点是了解 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以及 海 岛自然条件和海岛官兵生活的资料。 修改意见 13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 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 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 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 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 问 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 换“ 残存”? C、通过“残存 ”,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 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 之间有什么 联系?请同学们打开 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 课文读通顺,而且把 刚 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 下来。 二、研读悟情 (一)建构“海 岛” 印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 导学生用读书 的方式来回答提问, 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 流利, 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印象。 教师:课文中的“ 宝石岛” 是一个怎 样的海岛?你能 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 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修改意见 14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 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 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 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 教师: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 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生读:“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 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 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 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 教师: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 风细雨,多的是 风急浪高, 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 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生读:“小 岛远离大陆 ,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 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 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 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二)海岛“尝 瓜会” 1请每位同学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当时在尝 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么样的情 景? 学生交流,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 两个指头捏起一小块、细细地端详、 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啧啧的 赞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 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师:战士一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还会想起什么吗? 想着这些,让我们再来看战士尝瓜的情景。 请大家第三次朗读这 修改意见 15 段话。 (三)结识战士“ 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 我”来到宝石 岛的。这 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划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 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 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 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 教师: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 这两样东西,你能 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 对 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 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 笑嘻嘻地说:“ 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 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 这里安居乐业。 ” 师:体现出小高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三、认识升华 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 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 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 的爱国情感。点明了 课题 。) 体会课题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 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 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 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板书: 7*彩色的翅膀 海岛印象 自然环境相当恶劣 艰苦 尝 瓜会 喜悦、激动、自豪 边防战士爱海岛、 爱祖 修改意见 16 国 小高印象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 设海岛 教学反思: 8*中华少年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 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 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 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 8 个小节。第 1 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 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 起。从 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 总, “雪莲”喻指纯洁, “海燕”喻指勇敢乐观, “雏鹰 ”喻指抱负远大, “山丹丹” 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 结中华少年是“ 神州大地生 长的希望” 。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 应, 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 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 读时能感受到很 强的节奏韵律。8 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 得铿锵、悠 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 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 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 诗歌 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 中景的选择(如, “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 (如, “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 “军舰长风破浪 ”)都极具匠心而融情, 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 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 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 难以及中华少年的 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 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朗诵这种形式,也可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因此,教学中,应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 读出 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课前准备 修改意见 17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 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 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 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研读感悟 (一)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后,同桌 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二)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三)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 1 自然段,想一想:“雪莲”“ 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 2345 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14 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先分后总) (3)读第 67 自然段,感受四个“不” 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 (4)齐读第 8 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 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 三、诵读,激 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 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四、总结升华 修改意见 18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二 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 ”安排了两 项内容:一是交流本组课 文中令人感动、印 象深刻的人或事,意在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华夏儿女浓浓的爱 国之情,同时鼓励学生乐于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二是交 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目的是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总结 经验、提高能力。 第一项内容,可按以下思路展开交流: 1回顾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2说说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 动 了自己,给自己留 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并想想 为什么这些人、 这些事会感 动自己,鼓励学生 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可采用每组选代表进行集中汇报,其余同学补充说明的 方式展开交流,重点引导学生 谈谈这些人是如何通过他们的行动来体现他 们的爱国之心的,使爱国之情深入学生的心里。 4补充拓展。在交流中,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 积累较丰富,也可鼓励 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以加深对人物、事情的了解。最后,还可将 最受感动的人物语言或印象最深的事情,摘录下来做成卡片。 第二项内容,可按以下思路进行交流: 1先谈谈这次综合性学习,具体都开展了哪些活 动。 2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并记录相关内容。教 师 可设计一张简单的表格, 表内记录以下内容:一是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二是克服及解决的方法; 三是活动的收获。让学生先按以上要求交流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情况,重点 要引导学生交流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已经克服、解决的, 让他们谈 谈方法和感受,没有克服、解决的,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而活动的收 获,可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体验、能力的提高”等等方面进行交 流。记录员将有共同点的或有价值的内容简要记录下来,在全班进行汇报 修改意见 19 交流。 3最后,根据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互 评,要鼓励学生尽可 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如果是指出缺点,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提出帮助其改正 的意见,以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周恩来、邓小平、鲁迅、巴金的四句名言,紧扣“祖国 在我心中”的 单元主题,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朗读积累中强化爱国情感。 第一句选自 1949 年 4 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 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 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 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 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 的爱。 第二句是 1981 年 2 月 14 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 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 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 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 得我们学习。 第三句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 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 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四句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 对人民深沉而执着 的爱。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 ”是综合性学 习的成果展示。教材提示了四种展示方式供 学生选择:一是介绍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这也是“ 日积月累”学习后的一 个延伸和拓展;二是编制以“祖国,我 为你骄傲”为主题的摄影、绘画作品集, 意在引导学生收集能够反映祖国大好河山、伟大人物、典型事迹的图片, 感性地了解祖国;三是办一期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的手抄报,了解 新成就,激起自豪感;四是开展“祖国山川名胜知多少 ”的知识竞赛活动。除 此之外,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其他展示形式。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 资料,做好整理工作,并能够根据自己特长或资料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 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交流,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修改意见 20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