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说明_第1页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说明_第2页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说明_第3页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说明_第4页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系中文核心期刊,被 EI-page one 等 多家国内外权威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作者分布覆盖全国 85%地区,也有国外学者的成果报道,国内外公 开发行,为月刊,大 16开本。读者对象为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科技人员、技术 管理及推广人员和大院校师生。 1、报道范围 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 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 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 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2、论文说明 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 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 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 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 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 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 3、基本要求 要求投稿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论文观点明确、材料翔 实、数据正确、论证合理,综述性论文应是农业工程科学及其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预测发展趋 势,结合个人研究提出启发性评价及见解,字数 7000字左右。 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投稿请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撰写稿件;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用 相应的规范符号表示。其他要求详见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研究论文一般要求在引言部分简单综述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参考文献要有足够的数量,包括国外研究 成果。目前的研究水平及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一般的,建议参考文献数量:研究论 文 10篇、综述性论文 30篇左右,篇数无硬性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文稿中摘引他人成果,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文后参考文 献表中写出。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文后参考文献表,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 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处有关细节请参阅 GB7714。要求文末必须有简单明确的研究 结论或结语,与引言提出的研究目标呼应。 4、责任及权利 作者请勿一稿多投,论文责任者属实,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注意保守国家 机密无政治差错,文责由作者自负。通过初审的稿件按编辑部通知及时缴纳审稿费,通过“三审“的稿件, 刊发前按编辑部通知及时缴纳版面费(发表费)。论文一旦刊出,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 定外,一般属作者所有,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作者 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如作者不同意 收录,请在投稿时提出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这些有利于扩大本刊影响、有助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举 措。编辑部按国家有关规定付给作者稿酬(包括该文随本刊被其他媒体转载的稿费)并赠送当期期刊 2份 (均对第一作者或指定为联系人的作者)。稿件刊登与否均由“三审“通过与否来决定,根据审稿意见编辑 部可将稿件安排在本刊的有关栏目,拟或于近期的增刊中发表。依照著作权法规定,论文发表前编辑 部进行文字性加工、修改、删节,必要时可以进行内容的修改,如作者不同意论文的上述处理,需在投稿 时声明。 一般来稿自投稿之日起 2个月内未答复时,作者可对稿件自行处理,编辑部概不退稿,稿件一旦在本刊发 表,将随本刊在其他媒体上刊载,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系中文核心期刊,被 EI- -page one 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作者分布覆盖全国 85%地区,也有国外 学者的成果报道,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双月刊,大 16 开本。读者对象为农业工程学科及相 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科技人员、技术管理及推广人员和大院校师生。 1、报道范围 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 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 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 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2、论文说明 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 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 4-5 名国 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 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 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 3、基本要求 要求投稿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论 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数据正确、论证合理,综述性论文应是农业工程科学及其某一专 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预测发展趋势,结合个人研究提出启发性评价及见解,字数 7000 字左右。 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投稿请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撰写稿件;单位 采用国际单位制,用相应的规范符号表示。其他要求详见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研究论文一般要求在引言部分简单综述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参考文献要有足够的 数量,包括国外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水平及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一般的,建议参考文献数量:研究论文 10 篇、综述性论文 30 篇左右,篇数无硬性规定, 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文稿中摘引他人成果,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 来源,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写出。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文后参 考文献表,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处有关细 节请参阅 GB7714。要求文末必须有简单明确的研究结论或结语,与引言提出的研究目标 呼应。 4、责任及权利 作者请勿一稿多投,论文责任者属实,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 自定,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无政治差错,文责由作者自负。通过初审的稿件按编辑部通知及 时缴纳审稿费,通过“三审“ 的稿件,刊发前按编辑部通知及时缴纳版面费(发表费) 。论文 一旦刊出,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一般属作者所有,本刊已入编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等,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 投稿时提出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这些有利于扩大本刊影响、有助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的举措。编辑部按国家有关规定付给作者稿酬(包括该文随本刊被其他媒体转载的稿费) 并赠送当期期刊 2 份(均对第一作者或指定为联系人的作者) 。稿件刊登与否均由“三审“ 通 过与否来决定,根据审稿意见编辑部可将稿件安排在本刊的有关栏目,拟或于近期的增刊 中发表。依照著作权法规定,论文发表前编辑部进行文字性加工、修改、删节,必要 时可以进行内容的修改,如作者不同意论文的上述处理,需在投稿时声明。 5、注意事项 作者在进行网上注册投稿后,请尽快邮寄两份打印文稿,并在注明网上 投稿编号。新投稿件在投稿 10 天之后, 如未收到退稿通知, 请寄审稿费。 一般来稿自投稿之日起 2 个月内未答复时,作者可对稿件自行处理,编辑部概不退稿, 稿件一旦在本刊发表,将随本刊在其他媒体上刊载,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学报编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适应期刊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结合本刊的具体情况,从 2000 年第 16 卷第 1 期开始已改大 16 开本,对 2001 年以后的来稿作 如下要求,希望广大作者能给予支持。(以下带“*”项为本刊新增内容,提请本刊作者注意) 1. 题 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 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文献标 识码为 A、B、C 的文章应有相应的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10 个实词。 2. 作者及工作单位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 氏的首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名均不能缩写。 (2)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 阿拉伯数字序号。 (3)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 省市之间应以逗号“,” 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 ()” 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 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 分隔。作者 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例: 王志刚 1,陈向东 2,诸葛英 3 (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100084;2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9; 3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 200030 ) Wang Zhigang1, Chen Xiangdong2, Zhuge Ying3 (1 Departmen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3 Department of Power & Energy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 3. 作者简介 文章主要作者可按下列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 向(任选);也可刊登通讯作者的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E-mail)。在简介前加“作者 简介:”作为标识。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 作者简介:”的标识后 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分隔,最后以“ 。”结束。本刊主要刊登第一、第二作者简介。 例: 作者简介:王 欢(1971),男(壮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95 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修,主要从事太阳能利用 研究。 4.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 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分号“;”分隔。项目后给出编号,编号用()括起。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 20-74) 5. 摘 要 (1)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 GB6447-86 规定,篇幅为 200300 字,英文摘要不宜超过 250 个实词。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 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 (2)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 摘要。 (3)中、英文摘要应具有相同的内容。中文摘要前加“摘要:” 标识;英文摘要前加 “Abstract:” 标识。 6. 关键词 (1)一般选 38 个关键词。按 GB/T3860 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 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 为关键词标出。词间用分号“;”分隔。 (2)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文前冠以“关键词:” ,英文前冠以“Key words:”。 7. 中图分类号 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第 4 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文章一般标识 1 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 2 个或 3 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 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 8. 文献标识码 在“中图分类号:” 后空两格,填写本文的“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共设以下 5 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C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综述、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 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 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9. 正 文 (1)所有标题号均左顶格排。(2)标题号格式如下: 前言(引言) 1 第一级; 1.1 第二级; 1.1.1 第三级; 10. 文章中的图表 (1)本刊规定,一般每篇文章图表总数不超过 6 幅/个,均应编排序号。图表题名应简 短确切,中英文对照。 (2)图包括曲线图、柱状直方图、构造图、示意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 照片等。坐标图用直角坐标图,应标明坐标名及其国际单位。图表中变量名与单位之 间用“/”分隔,复合单位采用指数积形式。 (3)计算机绘图应选取合适比例,图中字母变量均用斜体、字号用“六宋” ,以便直接 使用;手工描图须用绘图纸清绘。所有图均需提供两套,其中一套为不标任何字母、 符号的空白图,以便扫描植字。主要线条均用细实线(不小于 0.6mm)、粗细均匀, 多条图线之间用阿拉伯数字标识、清晰可辨,曲线过度圆滑。 (4)图、表均应具有自明性,即图、图题、图注(例)清楚明了。如数据已绘成曲线 图,可不再重复列表。 (5)表格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线表。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 单位”,表中的缩略词和量的符号必须与正文中的一致。 11. 参考文献 (1)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主要责任者在 3 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过 3 名 时,后面加“等.” 字样。姓名之间用逗号“ ,”分隔。 (2)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1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建议采用 单字母“Z”。 (3)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码. 例:1张鹤飞.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计算机模拟M.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73 - 113.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3王应宽.拖拉机液力机械式无级变速器的研究D.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 工程学院,1998.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 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 究院,19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