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患了心理疾病如何治疗_第1页
古人患了心理疾病如何治疗_第2页
古人患了心理疾病如何治疗_第3页
古人患了心理疾病如何治疗_第4页
古人患了心理疾病如何治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人患了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引言:青蒿素与中国传统医学 昨天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屠呦呦先生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的华籍科学家。屠呦呦先生在黄蒿中提取青蒿素,对疟疾病毒的控制率在 100%,对于贫困落后,卫生条件不发达的地区,这一研究可谓拯救了数百万的 生命。 虽然屠先生的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是现代医学的技术,但是对于黄花蒿的 选择,以及提炼的设想,却离不开中国传统医学的支持。青蒿、黄蒿本来就是 中药中“祛邪”的药物,对于疟疾等流行病的治疗,经过了长时间的验证,但 是当屠先生的研究已经指向了黄蒿,提取却成了大难题,用现代药学普通的提 取技术,提取出来的青蒿素极不稳定,疗效甚至不升反降。 屠先生失败了 89 次,为了提取青蒿素可谓耗尽了心血,尝试了许多方法, 但是依然突不破青蒿素不稳定的瓶颈。后来她受到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 “寒热诸疟疾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使用 “渍”的制药思路,采取低温萃取的方式,才提取了高效而稳定的青蒿素。 正如屠先生言,传统医学正在面向世界,正在走向世界。 然而,传统医学除了药学,还有“医学”,对中国传统医而言,人的身心 是一体,灵枢天年云:“血气已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身心一体才是完整的人。身体的不调会影响心理,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素问调经论),同样心理的不调,也会影响 身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 东医宝鉴说:“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病;今之医 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 求疾愈,不亦愚乎? 虽一时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 传统 医学中,除了研究药物对疾病了治疗,也研究心理对疾病的影响以及治疗,认 为疾病的根本在人心,治病不医心,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中医医书中,医生运用心理疗法的案例有六百多例, 可见心理治疗在中医治疗中,也是常用到的疗法。 传统医学的典籍对现代药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于心理治疗同样是值得 深挖的宝库,虽然如今从事中医心理学的专门人才还为数不多,并且绝大多数 学者是兼职人员,但是中医心理学对疾病治疗还有对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却 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传统医学中的心理疗法 一.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在中医里是屡见典籍,并且收效甚好的一种疗法。在面对许 多“疑难杂症”,其实也就是如今划归心理异常类疾病时,药物往往难以见到 效果,中医们便积累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比之如今的认知行为疗法, 也丝毫不逊色。 名医类案记载:一人误饮有很多小红虫的水,从此,总觉得“心中如 有蛆物”。治疗者将一些红线“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用饭捣烂入红线丸 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等到他拉出来后,看到那些红线“荡漾如蛆, 其病从此解。”医生并没有真正开药,而是让病人建立肚子里没有虫子的认知, 当病人建立起了良好的认知,病就不药而愈了。 还有用厌恶疗法的。世医得效方记载:为了治疗一个酒精成瘾的“酒 鬼”,医生让家人把他手脚捆绑起来,放一坛酒在酒鬼口边,“其酒气冲入口 中,病者急欲就饮,坚不与之”。一会儿病人吐出一块瘀血,医生便让家人将 瘀血放人酒中烧煮。瘀血形状难看,并且散发出浓浓的恶臭味。这个嗜酒如命 的人“自后虽滴酒不能饮也”,从此滴酒不沾。 名医俞用右接到一个癔症病人,这个病人是女性,因为一次打哈欠把手举 起来便从此再也不能放下去。当她来到俞用右面前时,高高地举着双手,无奈 请求医生施以国手。俞用右当下取来银针,扬言要解她裙襦,还没来得及等病 人同意,俞用右便已经开始拉病人的裙带,病人因为羞耻,害怕裙子当着众人 的面掉下去,下意识地用手去提裙子,从此手就能放下了,行动如常。 更为精密的,还有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的。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 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 目的。称为“系统”,便是因为行为疗法的脱敏要建立恐怖或焦虑层级,逐渐 实现摆脱焦虑和恐怖,是非常系统,也是针对焦虑症和恐惧症最为有效的疗法。 虽然号称是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实际上中医对此也有一定论述,如素 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惊者平之”。 而元朝的名医张从正就用过这样的方法,并且这例疗法和现代的系统脱敏 法相比,毫不逊色。 儒门事亲内伤形记载了一例张从正用系统脱敏治疗恐惧症的案例: 卫德新之妻晚上遇盗受惊,从此,一听到响声就“惊倒不知人。”张从正在治 疗时首先当着患者的面以木猛击茶几,“其妇大惊”,但是“张曰:我以木 击几,何以惊乎? ”,他让患者暴露在恐惧环境中时,立马令其放松。“伺少 定,击之,惊少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张子和反复如此,让恐惧和放松 状态交替,直到患者不再恐惧。然后,“以杖击门,又暗遣人击背后之窗”建 立更高的恐惧情景层级,“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然后继续提高层级, 最后“嗣后虽闻雷声亦不惊”病人的惊恐症状完全消失。 2.精神分析疗法 传统医学的心理治疗,除了立竿见影的行为疗法,还常常采用具有精神分 析色彩的心理治疗,让病人直面无意识,沟通意识与无意识间的连接,消除力 比多的冲突,从而减缓、治愈症状。 灵枢师传篇说:“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百姓人民, 皆欲顺其志也。”传统医学认为治病要“顺其志”,也就是要让病人内心的力 比多得到流动,要让病人的自我和本我能够和睦相处。 程杏轩医案记载了清代名医程文囿治一“室妇郁症”,就是治疗一个 患了抑郁的女孩,医生发现该女孩其实是性欲得不到满足,该女是因思嫁未遂 致抑郁,于是进食即吐,药治无效。于是劝告女孩家长令其出嫁,女孩嫁人后 症状就痊愈了。 景岳全书讲治疗“诈病”,除了故意装病,还有就是有症状但是查不 出器质性原因的疾病,如今不再称为诈病,而是称为癔症。治疗癔症要“借其 欺而反欺之,则真情自露,而假病自瘳也”。“借其欺而反欺之”,这就是精 神分析中的利用其防御机制进行工作,让其“真情自露”令无意识涌现,就可 以达到“假病自瘳”的治疗目的了。 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治疗的秘诀在于“爱与工作”,四川医林人物载: “肖文鉴,南充人。一室女患郁症,形消骨立,鉴嘱女结伴锄菜园蔓草,刈草 二背。女初不耐,久习为常。如是一百,体渐强壮,面生华泽。”肖文鉴医生 的治疗方法,也未尝不是“爱与工作”的体现。转移,是精神分析治疗中非常 重要的手段,例如催眠,就是一种转移的方法,而工作也是如此,当患者心理 能量得到转移,不再固结于一处,并且在工作中树立起自我效能感,获得自我 认同时,心理症状就不药而愈了。 3.人本治疗 传统医疗非常讲究“以人为本”,素问汤液醪醴论甚至指出“病为 本,工为标”,与人本学派的“来访者中心”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人本学派 认为人天生具有自愈的能力,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不是去药到病除,而是去帮助 病人找到自己的需求,以人格的成长为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来带动整个心理系 统的成长,已经症状的治愈。素问汤液醪醴论“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此之谓也”正是人本的精神,患者自身才是治愈的关键,医生起到辅助的作用。 灵枢师传,也指告诫医者:“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 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在治疗中,劝慰开导病人, 是治疗的手段,也是医者的义务。 孙思邈指出:“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治,以嗜欲多于丈夫,感病 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患,染着坚牢,情不自抑,因此成疾。”医 圣孙思邈的观察与如今心理治疗的结论不谋而合,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女性远大 于男性,神经症、抑郁症等疾病,女性的患病几率几乎是男性的四倍,这也是 因为男性女性的生理构造以及社会印象的不同所导致。 看似冷酷的指责,实际也是人本的精神,在乎患者个体,而不仅是症状, 内经中提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尝富后贫,尝乐后苦必问贵 贱,封君败俗,及欲侯王”,对于来访者除了症状的诊断,更要对来访者个体 的心理甚至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加以诊断,比之人本的会谈,同样具有来访 者中心的精神。 并且孙思邈看似冷酷地对女性进行责备,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人本身的 能量对身体的影响,女性之所以比男性多病,并且更难以治疗,不在于身而在 于心,如果我们能够协调自己的内心能量,都可以做到健康并快乐。 无论心理治疗还是身体的治疗,医生都要学会“等”,等待病人准备好痊 愈,医生才能施术。所以医生医不好喝酒的肝病患者,心理治疗师也医不好内 心动力没有启动的来访者。 传统医学以患者为中心,不是书本里的字句,而是医者所奉行的原则。 儒门事亲载:“息城司候,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 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 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傍,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 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戴人就是那个使用 “系统脱敏疗法”的张从正,他不仅为了病人敲桌子敲门,还为了病人当着大 众的面扮演小丑,又蹦又跳还说段子逗患者乐。这样的治疗,心理治疗师也难 以做到。 4.情志疗法 情志疗法是中医的特色,现代心理治疗对此多有借鉴,但是情志疗法是中 医所特有,不仅是方法,更是其背后的哲学背景。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本理论之一,传统医学认为“阴阳消长”“五行生克” ,是治疗的根本方法,于是也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疗法,称为“以情胜疗法”。 素问五运行大论言:“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 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愤怒的情绪失调就会伤及肝脏, 可以用悲伤的情绪来中和愤怒的情绪,而高兴的情绪失调会伤及心脏,就要用 恐惧的情绪来中和,脾、肺、肾也是各有所主,各有所和。这是道家的自然之 道,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情志疗法的背后,代表了整个中华哲学的精髓和根 本。 金代朱丹溪也曾诊治一年轻秀才。秀才新婚后突然亡妻,终日悲伤哭泣, 食寝失常,形神俱损,遍求名医,久治无效。朱丹溪诊其脉后说: “你有喜脉, 恐有数月。”秀才捧腹大笑说: “什么名医,男女不分,庸医也。”此后每想起 此事就发笑,亦常将此事作为笑料告之他人,与众人同乐。后来秀才心情慢慢 好了起来,食欲增进,病态就消除了。 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因为思虑太多,导致一病不起,于是请宋国的名 医文挚来治病,文挚诊断后发现齐闵王的症状是由于思虑过多引起,于是故意 激怒齐王,对齐王傲慢无礼,请三次才去给齐王开药,一到齐王床边,直接穿 着鞋踩上去跨在齐王身上看齐王。齐王终于忍无可忍,大发雷霆要处死文挚, 也因为这么一怒,齐王的病竟也不药而愈了。 奇症汇载:李大谏的父亲由于儿子科举高中,于是大笑不已,历时十 年,“初犹间发,后宵旦不能休”。治疗者让其儿媳捎信回去说他儿子死了。 患者大悲,悲属阴,正好用来调节喜即阳过盛,大悲显然是阴盛于阳,于是又 捎信回来说儿子病治好了。李大谏的父亲一喜,阴阳便平和了,于是“笑症永 不作矣”。 情志疗法往往在生活中运用灵活,并且出人意料,效果良好。更重要的是 告诉我们,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情绪能够“发而皆中节”,就是养生,也是治 病。 修身养性是很靠谱的疗法,于身于心都是如此。 情志疗法中除了“以情胜疗法”,还有音乐、艺术、喝茶、静坐,都是心 理治疗。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医院曾经利用中医的情志说来治疗神经症患者,其中一 例:患者,女,36 岁,教师,已婚,2013 年 6 月 7 日初诊,因夫妻感情不和而 渐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少,喜静怕乱。懒散少动,严重时则有厌世情绪。人院 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常规药物治疗,辅以中医“喜胜悲”之工娱疗法,音疗 曲目为“百鸟朝凤”,适当体育活动,10d 后患者心情明显好转,兴趣活动增 多,饮食大增,获痊愈治疗效果。 结语 中国传统的医学以及哲学,都特别强调“心理”,如果心理学离开了心, 那么心理学又是怎么样的科学呢? 心理学是一门时间并不算长的学科,但是却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许多年 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心理学。以史为鉴,也有助于心理学研究和解决心理疾 病,帮助更多的人。 西方在公元 3 世纪后,随着古罗马文化的衰落,特别在中世纪,精神病人 被视为魔鬼附体,他们被送进寺院中去,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 疗”。许多专门“著作”,研究魔鬼的性质与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