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智慧型优秀教师_第1页
争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智慧型优秀教师_第2页
争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智慧型优秀教师_第3页
争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智慧型优秀教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争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智慧型优秀教师 听师德报告及专题讲座有感 今年 3 月 29 日,我作为牡丹江市教育局第一批“名优工程”骨干教师的培养 对象,有幸在第一中学汇演中心聆听了“省特级教师讲学团”一行五人的师德报 告会。专家们分别以背起智慧行囊之路、只为心中那块热土、用爱 心耕耘,用智慧育人、阳光心态工作,畅谈职业道德、追求教师职业 的生命价值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的一件件“小事” ,对待这些看似平常(我们大家都经历过),可他们运用独特 的教育理念、爱心耐心、兢兢业业和孜孜以求以及崇高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 神,使这些平常“小事” 变得典型、鲜活,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高尚的师 德和教师智慧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为师教育课。 4 月 25 日,在一中,我们又一次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邬志辉教授 做的关于智慧型教师的实践品性的报告。聆听了五位特级教师和邬志辉教 授的报告,对我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努力回味、咀嚼、反思,使我感到有 幸做教师,有幸从事教育工作,感受到做教师的快乐,也感到做他们的学生是 幸运的、幸福的、快乐的。 有人说,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 付型。 通过聆听两次专题报告会,感触很深,专家们的话语时时在我脑海浮现。反 思从教 10 年来的经历,特别是近 3 年做班主任的经历,使我感受到做教师, 就要争取做一名学生、家长喜欢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智慧爱心型优秀教 师。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为广大教师在争作新时期师德高尚的智慧型优秀教 师方面,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德能双馨,德为先 人们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教 师是神圣的,教师是崇高的。这说明对教师这一行业赋予了几乎是最高的评价, 自然,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提升到全社会关注的高度。国家、民族的希望在教 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的核心就是师德。在教育活动中,一切师德 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 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循循善诱 ”、“ 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 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 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 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 板书笔迹等。 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研究表明,在 此期间,教师的作用最大。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 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比如,我发现在我们学校, 一个班主任把学生带到毕业(3 年),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 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都很类似。我们现在带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更明显, 学生说话、办事特别像我这个数学班主任:严谨、务实、雷厉风行。 二、爱生如子铸师魂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对学生 的爱,体现了对人类的爱,对民族的爱,对未来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 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诚心,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 放心,社会的满意;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 引路人”。 教育是爱的艺术,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当同学的面要多表扬学 生,背后无人时再去批评,多去了解学生成长背后的故事。有一次,上课时发 现同学 YPS 正在看课外书 ,我没有暴怒,没有发火,轻轻的走到他身边, 边讲课 边用手把没有看完的一页折叠起来,轻轻合上书,一切都悄悄的,孩子的脸红了, 课听得认真了。我实现了润物细无声。 做班主任的我,特别强调:先学做人,再学文化。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我对科任的尊重,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是起码的礼貌;我遇事冷静,让学生懂 得“ 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慧”的处事原则;我长年坚持做读书笔记,让学生明 白老师是与他们一起努力。 和孩子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一个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一则动人心弦 的评语,时时处处,我都尽力让学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于是,孩子们开 始走近我,信赖我,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当孩子们满怀信任地向我诉说心中 的秘密时,我知道,我的教育成功了一半。 还记得那个叫小 W 的学生,倔强、任性。一次犯了错,四十分钟的说教, 他流了泪,但不认错。我与他并肩踱步来到牡丹江畔,望着远去的江水,语重 心长地说:逝者如斯夫。生命是一次不能返程的旅行,浊流是不可避免的遭遇, 让我与你携手淌过这段浑浊,好吗?就这样我们成为朋友,他也成长为阳光少 年。 爱学生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发自内心。有人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 人的孩子是神”。为人师者,就是要当好这个神 ! 三、刻苦钻研创风格 “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是做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基本方法。钻研是永无止境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 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求广大 教师“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它有很多值得钻研的地方,因此我们教师在工作之余, 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反思这些年的从教经历,总认为做班主任,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 间反思,放松了自己的学习和反思。听了特级教师的报告,他们的成长都在利 用各种机会进行学习、充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进行反思。因此, 我要利用名优工程培训的良好契机,抢抓机遇,认真学习,潜心钻研,及时反 思。目前,我在班级管理上已经摸索出一套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我管理”模式, 效果明显。现此模式正不断完善中。在教学上,仔细研读初中教材,注意收集 教学案例及好的、易考、易错题型,按照公开课的标准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积 极参加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活动,在教学中大胆探索,敢于尝鲜,及时总结, 不断完善。只有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才能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 时代同步,才能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胸藏万江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才 能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得心应手,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 震撼。制定阅读计划,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 自己的头脑,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反思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 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创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独具 特色的教学风格。 四、与时俱进,做幸福快乐的智慧型教师 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 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 界。她具有独特性、情感性、科学性、缄默性和艺术性的特征。教师教育智慧 的生成需要自由民主和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需要教师具有科研和反思的 能力。 一要有智慧。智慧是经过长期的学习、探究和实践中的修炼、反思才能形 成的。“用智慧才能点燃智慧”。从专业基本素养提高开始,在工作中学习各种 理论,多开设公开课,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多渠道获得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汲取有价值的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 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 学习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做个智慧型的指导者,使孩子得到尊重,强自信,引领孩子们走向成功之路。 二要有智慧的人格。智慧在当代是超越了一切社会角色、超越所有知识信 息的人的灵魂。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积累教学 经验,反思教育教学行为,还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学会控制自我,成熟多方位 思考的处理事情,做个具有执著坚持的性格的老师。 三要付诸实践。在思想理念上,既信奉智慧统帅知识信息、智慧人格引领 心性行为,同时又要广泛吸收和包括园丁型、设计师型教师理念在内的中外教 育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不拘于一家一说,而博采众长,着重于批判性继承基础 上的向现代性的转化。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努力成为“双解放”(解放教师和学 生)的教师。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牢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 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