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复习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论 一、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 科学。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包括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药动学规律; 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动学的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和作用规律的学科。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转运 (吸收、分布、排泄)和转化即代谢。 一、药物通过形胞膜的转运,药物的转运方式:被动转运:滤过、简单扩散。载 体转运: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体液 pH 和药物 pKa 对药物简单扩散的影响: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而在 碱性环境中容易解离;弱碱性药物则相反,在酸性环境中大部分解离,在碱性环境中不易 解离。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途径:消化道吸收:口腔吸收、胃吸收、小肠及直肠吸收;注射部位的 吸收;呼吸道吸收;皮肤和粘膜吸收(经皮给药) 首关效应:药物吸收过程中第一次通过某些器官造成药物活性的现象。胃肠道和 肝是使药物失效的主要器官。 (二)分布: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各种生理屏障向机体各组织的转运。与 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与结合型,结合型药物特点(可逆的、保持动态平衡、结合率、药物 活性变化、对药物转运的影响、饱和与竞争现象)。 同时应用两个可结合于同一结合点上的且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时,便可发生竞 争性置换相互作用。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程度会对药效和不良反应产生影响,所以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而治疗范围窄的药物,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和血眼屏障等)。 (三) 代谢(生物转化):药物进入机体后,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 程。主要代谢器官为肝 生物转化方式:相反应: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是药物分子上引入 了某些极性基团,如-OH、-COOH 等。 相反应是结合反应,药物或代谢物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或甘氨酸等结合,形成 水溶性复合物,从尿和胆汁排除体外。 药物代谢酶(肝药酶) 酶诱导剂:凡能加速肝药酶合成和/或增强其活性的药物。 酶抑制剂:凡能抑制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的药物。 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的原因之一:药酶的活性增加,因为药酶的活性增加,促使药物 代谢加快,而使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减弱。 (四)排泄:主要器官是肾。方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dC/dt=-KC t 1/2=0.693/Ke 零级消除动力学:dC/dt=-K 0 t1/2=0.5C0/K0 四、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1)一次给药的时量关系与时量曲线:峰浓度(C max), 达峰时间(T max),曲线下面积(AUC);(2)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连续恒速给药的血药 浓度变化,反复给药后体内药物浓度达到稳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ss、Css-max、Css- min) 。 五、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生物半衰期:指药效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消除半衰期(t 1/2):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大约经过 5-7 个半衰期,体内的 药物绝大部分已消除。 表观分布容积:药物均匀地分布于各种组织与体液中,且其浓度与血液相同的条件下 药物分布所需的容积。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靶细胞作用点的结合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包括兴奋效应(药物可提高机体原有的功能)和 抑制效应(药物可抑制机体原有的功能) 。 (二)治疗作用:指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病变的过程,补充机体所需物 质及杀灭病原菌等方式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包括对因治疗(药物用于消除致病因子的治 疗) 、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根除致病因子的治疗)及补充治疗(替代治疗) 。 (三)不良反应(药物在带来治疗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副 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二、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浓度-效应关系) 。量效曲线;效应:量 反应和质反应。剂量:临床剂量,临床前药理剂量(动物实验) 。效能(最大效应)和效价强 度(用来比较同类药物达到相同效应时所需剂量,所需剂量越小,则效价强度越高) 。 安全性评价:半数有效量(ED 50)和半数致死量(LD 50),治疗指数(TI=LD 50/ED50,TI=LD 1/ED99)。 三、激动药与拮抗药:完全激动药(受体既有亲和力同时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部 分激动药(与受体的亲和力可与激动药相同,也可以更强或更弱,但内在活性较激动药弱) 、 拮抗药(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 四、药物作用受体的基本特征:特异性与敏感性 可逆性与饱和性 受体决定药 物的选择性 药物对受体的调节(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或受体数量 下降,导致激动药效果下降;反之,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或反向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 升高或数量上调,再次应用激动药时药效增加) 。 五、药物的作用 特异性作用方式:作用于受体,与酶相互作用(抑制酶的活性、激活酶的活性、酶 的诱导、酶的底物和酶的复活) ,影响核酸功能,影响体内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转运及释 放(对神经质的影响、对体内活性物质的影响) ,直接影响离子通道。 非特异性作用方式: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与药物直接结合,影响细胞膜 的通透性。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一、药物因素: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及拮抗作 用)。药剂学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二、机体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特异质反应;疾病状态;心理因素安慰剂 效应;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连续用药可引起耐受性(包括快速耐受性);耐 药性(病原体及肿瘤);依赖性和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征),麻醉药品可引起生理或精神 依赖性;长期反复应用有些药物后,突然停药可引起原来病情的反跳。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概述:传出神经系统按解剖学分类和按递质分类。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和作用的消失。受体及其 分型。 三、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与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M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内的 M 胆碱受体) (一) 胆碱酯类 乙酰胆碱、卡巴胆碱、醋甲胆碱、贝胆碱的作用和用途。 (二) 生物碱类 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和用途。 二、N 胆碱受体激动药(作用于神经节和骨骼肌的 N 胆碱受体) 三、毛果芸香碱:可激动瞳孔括约肌的 M 胆碱受体,使瞳孔缩小。临床用于青光眼和 虹膜炎。 四、阿托品 药理:对 M 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能竞争性阻断 ACh 或胆酰受体激动药与 M 胆酰受 体结合,但对 M 受体各亚型选择性低。大剂量或中毒量也能阻断神经节 NN受体。 临床应用: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眼科(虹膜睫状体炎、检查眼底、验 光配眼睛) 、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和某些毒蕈类的中毒。 五、东莨菪碱:麻醉前给药,抗晕动症,帕金森病。 山茛菪碱:与阿托品相比,其毒性较低,解痉作用的选择性相对较高,已替代阿 托品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平滑肌痉挛所致的内脏绞痛。 六、哌仑西平与替仑西平选择性阻断胃壁细胞上的 M1受体,治疗量时抑制胃酸和胃蛋 白酶分泌;对 M2、M 3受体作用较弱;不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无阿托品样中枢兴奋作用。 哌仑西平与替仑西平相似性太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出血 和促胃液毒瘤,与 H2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七、琥珀胆碱进入血液后,首先被水解成琥珀酰单胆碱,肌松作用大为减弱,仅为母 药的 1/50;然后又缓慢水解成为琥珀酸和胆碱,肌松作用完全消失。仅有约 2%的琥珀胆碱 以原形经肾排泄。 (由于新斯的明可抑制血浆假性胆碱的活性,因而加强和延长琥珀胆碱的 作用,所以不可以用新斯的明解毒) 临床应用由于肌松作用快而短暂,对喉肌的作用强,静脉注射适用与气管内插管、气 管镜、食管镜的短时操作。 八、氯筒箭毒碱临床用于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新斯的明临床用于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和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 药和阿托品中毒。不良反应:过量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肌肉颤动和“胆碱能危象” 。 二、毒扁豆碱临床主要局部用于治疗青光眼,能缩小瞳孔,降低眼内压,其作用较毛 果芸香碱强而持久,但刺激性也叫毛果芸香碱强。 三、阿托品是抢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最常用的 M 受体阻断剂。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为 1、 2受体激动药,对 受体具有强大的激动作用。 对血管作用,激动血管 1,使血管收缩;对心脏的作用,激动心脏的 1受体, 但作用较弱;对血压的影响,升血压作用强。 临床用于休克、药物中毒性低血压和上消化道出血。 二、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肾上腺素:主要激动 、 受体,对 1和 2受体无选择性。 对心脏的作用: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 1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加速传导, 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对血管的作用:主要作用也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密度较高 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而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低的静脉和大动脉作用较弱。对血 压的影响:对外周阻力的影响与其剂量和给药途径密切相关。舒张平滑肌:激动支气管 平滑肌、胃肠道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的 2受体引起这些部位的平滑肌舒张。代谢: 受体和 2受体兴奋都可使肝糖原分解,肾上腺素兼具 、 作用,故其能升高血糖,加 速脂肪分解,组织耗氧。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是出现中枢兴奋症状。 临床作用:心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与局麻药合用、鼻粘膜和齿龈出血。 (二)多巴胺:对心血管的 、 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作用,对肾脏的作用。临床用 途,各种休克,尤其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充足的休克。 四、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异丙肾上腺素:作用特点,对受体有很强的兴奋作用, 1、 2受体具有相似的 亲和力。对 受体几乎无作用。对心脏、血管和血压、支气管平滑肌及代谢的作用。临床 应用: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搏骤停。 (二)多巴酚丁胺:主要作用于 1受体,对心脏的作用。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一、 受体阻断药能拮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并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 作用。 (这个现象成为“翻转” ) 受体阻断药分类:非选择性 受体阻断药,选择性 1受体阻断药,选择性 2受 体阻断药。 (一)非选择性 受体阻断药 1短效类:酚妥拉明对血管的 受体阻断作用及对心脏的作用。 (能与儿茶酚胺竞争 结合受体,又称竞争性 受体阻断药) 2长效类:酚苄明(与 受体形成牢固的共价键结合,即使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也难 与之竞争,故也称长效非竞争性 受体阻断药) 。 (二)选择性 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对 1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阻断作用。 (三)选择性 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二、 受体阻断药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和 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神经递质或肾上腺 素受体激动药对 受体的激动作用的药物。分类 P82 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 1、 2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阻断心脏 受体,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收缩力、心肌耗氧量,降低心排除量,减少肾血流量、股动脉血流量和冠脉血流 量,但脑血流量保持不变。可抑制肾素分泌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出,当 交感神经张力升高时,作用更明显。阻断平滑肌 2受体作用表现物支气管和血管收缩。 临床应用:用于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甲状腺功能等。 三、 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对 受体的阻断作用强于对 受体的阻断作用) 、卡维地洛。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一、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引起安静和近似生 理性催眠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包括:苯二氮类、巴比妥 类和其他类。 二、苯二氮类:地西泮 药理作用: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变现出多种药理作用 抗焦虑作用:通过刺激上行行网状激活系统内的 GABA 受体,提高 GABA 在中枢神经 系统的抑制,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受刺激后的皮层和边缘性觉醒反应的抑制和阻断。临床用 于控制焦虑症。 镇静催眠作用:目前已经取代巴比妥类药物成为临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要。对焦虑 性失眠有显著的催眠效果。 抗惊厥抗癫痫作用:能增强突触前抑制,抑制皮质-丘脑和边缘系统的致痫灶引起 癫痫活动的扩散。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能抑制脊髓多突触和单突触传出通路。 其它:较大剂量引起短暂记忆缺失、轻度抑制肺泡换气功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地西泮过量中毒,出采用洗胃和对症治疗完,可采用特效拮抗药 BZ 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 三、巴比妥类 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随剂量增加引起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巴比妥的中枢 作用与其激活抑制的 GABAA受体有关。在没有 GABA 时,巴比妥类能模拟 GABA 的作用,增 加 Cl-的通透性,使细胞超级化。 临床应用: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预防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或治疗胆红素血症。 不良反应:后遗作用、神经系统异常、过敏反应、耐受和成瘾、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及 颅脑外伤致呼吸中枢抑制者禁用。 四、其它:水合氯醛,甲丙氨酯等。 五、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尼可刹米等作用特点。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临床用于抗癫痫、治疗中枢疼痛综合症、抗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慢性中毒反应 治疗癫痫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美芬妥英 治疗癫痫小发作:首选乙琥胺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一、抗精神失常药 (一)吩噻嗪类 1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体温调节作用; 对自主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P110 临床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镇吐和顽固性呃逆、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及其产生机理、体位性低血压、过敏反应(胆管阻塞性黄疸 等);药物相互作用及其禁忌证。 2其它吩噻嗪类,奋乃静、氟奋乃静及三氟拉嗪药理作用特点。 二、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躁狂抑郁交替发作的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以及精神 分裂症的兴奋躁动。 不良反应:用药初期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疲乏、肌肉无力、肢体震颤、口干和 多尿等症状。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肿。 三、抗抑郁症药 (一)三环类抗抑郁症药:丙咪嗪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脑内特定区域神经元读 NA 和 5-HT 的在摄取,从而是突触间隙 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升高,发挥抗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对内源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和更年期抑郁症 效果更好。 (二)NE 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马普替林、去甲替林。 (三)5-HT 在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 (四) 其他抗抑郁药:曲唑酮、米安色林、米他扎平、反苯环丙胺、吗氯贝胺 第十五章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 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用帕金森病。 苯扎托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抗精神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 第十六章 镇痛药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 1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强镇痛作用、镇静、镇咳、抑制呼吸、缩 瞳)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兴奋平滑肌(胃肠道平滑肌、胆道平滑肌、其它平滑肌) 。 镇痛机制:吗啡选择性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第三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 片受体,产生强大镇痛作用。 2临床应用(急性锐痛,心源性哮喘及收效原理,止泻) 。 3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易成瘾,应严格控制使用) ;急性中毒的处理。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 哌替啶:主要激动 型阿片受体,与吗啡有相似的中枢与外周作用。 美沙酮(用于戒毒) 、芬太尼(心血管手术麻醉) 三、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布托啡诺等。 四、阿片受体阻断药 纳洛酮与纳曲酮:临床用于阿片类药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 第十七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阿司匹林 1.作用机制: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中枢 COX,减少 PG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抑制炎症部位 PG 的合成而缓解疼痛。 ,还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 抗炎和抗风湿作用,PG 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活性物质。通过抑制 PG 的合成缓解 炎症。 2.药理作用: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阿司匹林是环氧酶两种异构酶(COX-1 和 COX-2)的非选择抑制剂,可干扰血管舒缓素系统化学介质,从而抑制粒细胞向血管损 伤部位粘附;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发挥抗 炎作用。解热作用与抑制 COX 而减少中枢 PGE2产生有关。 影响血栓形成:通过乙酰化环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使其失活,减少血小板中 TXA2 的生成,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3.临床应用:感冒发烧及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和术后伤口痛等慢性钝 痛,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的区别。 (三)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吲哚美辛、舒林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四)芳基丙酸类:布洛芬。 (五)芳基乙酸类:双氯芬酸 (六)稀醇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七)吡唑酮类:保泰松 (八)烷酮类:萘丁美酮 三、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 第十八章 抗高血压药 一、抗高血压药分类。 1.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等 2.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依那普利;血管 紧张素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等。 4.交感神经抑制药: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如利舍平;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受体阻断药, 如普萘洛尔; 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 和 受体阻断药,如拉贝洛尔。 5.血管扩张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药,如肼屈嗪;钾通道开放药,如二氯嗪。 二、常用抗高血压药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临床应用:治疗各型高血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心肌梗死、治疗糖尿病肾病 和其它肾病。 AT1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伴 有肾病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有良好疗效。 ) 2钙通道阻滞药 药理作用:平滑肌细胞内游离 Ca2+水平升高可促使 Ca2+与钙调素结合形成复合物,是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活化,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引起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产生 平滑肌收缩。钙通道阻滞药通过阻滞 VDCS,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 临床应用: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 不良反应:头痛、面部潮红、头晕、恶心、脚踝水肿和低血压,这是由于血管过度扩 张所致。 3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哌唑嗪(选择性阻断 1受体,舒张小动脉和静脉,降低周 围阻力,使血压下降。 )首次给药儿可致要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称“首剂现 象” 。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 三、其他经典抗高血压药物 可乐定 降压机制:除激动延髓孤束核次一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突触后膜 2A肾上腺素 受体外,也能激动延髓嘴端腹外侧区咪唑啉 1受体,两种受体之间有协同作用,抑制血管 运动中枢传出冲动,降低外周围交感神经张力。 临床应用:中度高血压,能抑制胃肠道分泌和运动,适合与兼患消化性溃疡的高血压 患者。 四、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钾通道开放药(钾外流促进药) 、前列环素合成促进药沙克 太宁、肾素抑制药、5-HT 受体阻断药酮色林、内皮素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 五、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1.根据高血压病程、病情用药 常用五大类一线降压药是利尿药、 受体阻断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 钙通道阻滞药。 2.联合用药 3.平稳降压,终身治疗 4.个体化治疗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I 类钠通道阻滞药 1Ia 类药物 (1)奎尼丁:体内过程;药理作用:适度抑制 Na+ 内流作用。降低自律性、延长不 应期、减慢传导;抗胆碱作用。临床应用:房颤、房扑的疗效及收效原理等。不良反应: 心动过缓及停搏;心动过速、室颤;房颤等患者可致心室率过速,发生原理及预防措施; 血栓脱落。 (2)普鲁卡因胺:与奎尼丁比较其特点。 2Ib 类药物 (1)利多卡因:体内过程。药理作用:抑制 Na+ 内流,促进 K+ 外流,对浦肯野纤维 的选择性作用,降低自律性、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及对传导速度的影响。临床应用:室性 心律失常(包括强心苷中毒所致的) 。不良反应。 (2)苯妥英钠:与利多卡因相比的特点。主要用于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上性、室性 心律失常。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的收效原理。 (3)美西律:与利多卡因比较其特点。 3Ic 类药物:电生理特点。氟卡尼、普罗帕酮的药动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特点。 (二)II 类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1普萘洛尔:药理作用:对自律性(包括窦性节律) 、传导性及不应期的影响。临床 应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窦性心动过速;其他。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2阿替洛尔、艾司洛尔与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比较。 (三)III 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的药理作用 、临床 应用及不良反应特点。 (四)IV 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药理作用(对自律性、传导性及不应期的影响) ,体内过程及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五)其他类:腺苷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六)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学特征。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所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泵血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引起 的临床综合症。 药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内兴奋-收缩偶联中的关键物质 Ca2+浓度达到的。 ) 特点:a. 心肌收缩最大张力增加,心肌纤维最大缩短速率提高,是心肌收缩更加敏捷,增 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提高心排量。b.增加心肌耗氧量。c.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排出量。 2负性频率作用 即减慢窦性频率,对 CHF 而窦律较快者尤为明显。这一作用由强心甙增 强迷走神经传出冲动所引起,也有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降低的因素参与。这主要是增敏窦 弓压力感受器的结果。因 CHF 时感受器细胞 Na+-K+ -ATP 酶活性增高,使胞内多 K+,呈超 极化,细胞敏感性降低,窦弓反射失灵,乃使交感神经及 RAAS 功能提高。强心甙直接抑制 感受器 Na+-K+ -ATP 酶,敏化感受器,恢复窦弓反射。得以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并降低交 感神经活性,从而减慢心率。对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减慢心率的作用。 3对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这些影响比较复杂,它有直接对心肌细胞和间接通过迷走神经等作 用之分,还随剂量高低、不同心组织及病变情况而有不同. a. 治疗量强心甙加强迷走神经活性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因迷走神经加速 K+外流,能增 加最大舒张电位(负值更大) ,与阈电位距离加大,从而降低自律性。与此相反,强心甙能 提高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在此迷走神经影响很小,强心甙直接抑制 Na+-K+ -ARP 酶的作 用发挥主要影响,结果是细胞内失 K+,最大舒张电位减弱(负值减少) ,与阈电位距离缩 短,从而提高自律性。 b. 强心甙减慢房室结传导性是加强迷走神经活性减慢 Ca2+内流的结果,慢反应电活动的 房室结的除极是 Ca2+内流所介导的。 c. 强心甙缩短心房不应期也由迷走神经促 K+外流所介导。缩短浦肯野纤维有效不应期是 抑制 Na+-K+-ATP 酶,使细胞内失 K+,最大舒张电位减弱,除极发生在较小膜电位的结果。 4对心电图的影响 治疗量强心甙最早引起 T 波变化,其幅度减小,波形压低甚至倒置, S-T 段降低呈鱼钩状,随后还见 P-R 间期延长,反映房室传导减慢,Q-T 间期缩短,反映浦 肯野纤维和心室肌 ERP 和 APD 缩短。P-P 间期延长则是窦性频率减慢的反映。 中毒量强心甙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也会出现相应变化。 临床应用:强心甙主要用于治疗 CHF 和某些心律失常。 第二十一章 抗心肌缺血药 硝酸甘油 药理作用:硝酸甘油为 NO 供体,在平滑肌细胞,经线粒体醛脱氢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细 胞色素 P450 等催化下释放 NO,NO 与 NO 受体可溶性鸟甘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 Fe2+结合,改 变改酶构象,促进细胞内 cGMP 生成,后者激活 cGMP 依赖的蛋白激酶,减少细胞内 Ca2+从 肌浆网的释放与细胞外 Ca2+进入细胞而降低胞内 Ca2+浓度,是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而 松弛血管平滑肌。 临床常用的抗心肌缺血和治疗心力衰竭 (心衰 )的药物 第二十二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调血脂药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1主要降低 TC 和 LDL 的药物:他汀类药(洛伐他汀等) 、考来烯胺等的药理作用、作用机 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 2主要降低 TG 及 VLDL 的药物:氯贝特、烟酸。 二、抗氧化剂:普罗布考、维生素 E 的降血脂作用特点。 三、多烯脂肪酸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四、粘多糖和多糖类。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与肾,能够增加 Na+,Cl -等点解质和水的排出而产生利尿作 用的药物。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Na +在肾小管各部位的重要吸收方式与利尿药的作用 之间的关系。 利尿药的分类: (一)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利尿作用特点、作 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二)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位(远曲小管近端) 。利 尿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三)低效能利尿药按作用方式分为二类: 1保钾利尿药主要作用远曲小管、集合管部位。螺内酯(安体舒通)的利尿作用特 点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利尿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四)利尿药的临床应用:水肿,高血压。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一、抗凝血药 1肝素:抗凝作用及作用机制(AT是a、a 等含丝氨酸的凝血因子的 抑制剂,AT的精氨酸反应中心能与上述因子的丝氨酸活性中心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而使这些因子失活。肝素与 AT的赖氨酸残基结合,引起 AT构象改变而大大增强其抑制 凝血酶的作用。 )临床应用(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血管手术、心导 管及血液渗析等的抗凝。 )肝素拮抗药鱼精蛋白。 2低分子量肝素特点。 3香豆素类:本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环氧化型维生素 K 还原酶,阻断维生素 K 的 环氧化型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断维生素 K 的循环利用,抑制凝血因子、的 功能活性,但对已形成的上述因子无抑制作用。不良反应:出血。出血可用维生素 K 对抗, 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 二、止血药:维生素 K 三、抗贫血药 1铁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2叶酸:作为补充治疗用于巨幼红细胞贫血 3维生素 B12:用于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贫血 第二十五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组胺和抗组胺药 1组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P216 2抗组胺药:(1)H 1受体阻断药:抗 H1受体作用及其他作用;临床应用(变态反应 性疾病、晕动病及呕吐) 。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西替利嗪、阿司咪唑、阿伐斯汀、 咪唑斯汀等的作用特点。 (2)H 2受体阻断药:抗 H2受体作用及免疫调作用;西咪替丁、雷 尼替丁、法莫替丁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抗消化性溃疡药: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抗酸药:碳酸钙、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碳酸氢钠各药的优缺点;合 并用药的意义;使用方法。 (二)抑制胃酸分泌 1H 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抗消化性溃疡作用特点。 2H +-K+-ATP 酶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3M 胆碱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替仑西平药理作用(与阿托品相比较的特点) 。 4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三)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前列腺素衍生物、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替普 瑞酮、麦滋林。 二、消化功能调节药 (一)助消化药: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 (二)止吐药与胃肠促动药:苯海拉明、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昂丹司琼、多潘立酮。 (三)止泻药:阿片制剂、地芬诺酯、洛哌丁胺、鞣酸蛋白、药用炭等各药止泻作用及 合理应用。 (四)泻药:酚酞、大黄、硫酸镁、乳果糖、甘油。 (五)利胆药:去氢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硫酸镁、茴三硫。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平喘药 (一)支气管扩张药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和异丙肾上腺素:抗喘作用机制、适 应证、用法及主要缺点。选择性 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克伦特罗、 福莫特罗等,与异丙肾上腺素比较的特点。 2茶碱类药:平喘药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主要不良反应和注意点。其他作用 (强心、利尿、中枢兴奋、松弛血管和胆道平滑肌等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氨茶碱等 茶碱类药物及其不同制剂的特点。 3M 胆碱受体阻断药:异丙托溴铵的抗喘作用。 (二)抗炎性平喘药 1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二丙酸倍氯米松等)的平喘特 点及临床应用。 2抗白三烯药物:平喘作用特点。 (三)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二钠、奈多罗米钠的临床应用;抗喘原理及临床应用特 点。 二、镇咳药:(1)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的镇咳适应证及禁忌证; 三、祛痰药:氯化铵、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泰洛沙泊的祛痰作用及其机制。 第二十八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 (一)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抗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 解热作用、对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骨骼的影响。 (二)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伴休克或严重毒血症):临床应用原则及注意点;防止或减少某些炎 症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2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3抗休克治疗及其评价。 4某些血液病及恶性淋巴瘤。 5局部应用:某些皮肤病、眼病等。 6替代疗法。 (三)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 功能亢进,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溃疡,心血管系统,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 愈合延缓,延缓生长发育。2.停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反跳现象与停药症 状。 第二十九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一、甲状腺素 药理作用:1.维持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和产热、提高交感神经系统的敏感性。 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特异性细胞核 T3 受体结合,从而刺激了转录激活因子活性,增强 了靶基因的转录,是 mRNA 增多,某些蛋白质和酶的合成增加而产生效应。 临床应用:粘液性水肿、呆小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其它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抗甲状腺药 (一)硫脲类:常用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甲巯咪唑 (二)碘及碘化物 (三)受体阻断药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一、胰岛素: 药理作用:1.糖代谢;2.脂肪代谢;3.蛋白质代谢;4.细胞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糖尿病(可用于治疗各型糖尿病,是治疗 IDDM 唯一有效的药物) 不良反应:低血糖、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等。 二、口服降糖药 (一)胰岛素增敏药: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 (二)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及格列齐特 (三)双胍类:甲福明和苯乙福明 (四)其他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以及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奈 第三十二章 抗菌药物概论 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影响胞膜的通透性;3.抑制蛋白质合成;4.影响叶酸代 谢;5.抑制核酸代谢; 四、细菌耐药性:耐药的机制(产生灭活酶、改变细菌胞质膜通透性、细菌体内靶位 结构的改变、影响主动流出系统)以及耐药基因的转移。 五、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一)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三)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的应用。 1常用抗菌药中主要由肾脏排泄或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两性霉素 B、万古霉素及氨基糖 苷类等) 。 2常用抗菌药中主要由肝脏转化或可能损害肝功能的药物(氯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 利福平、四环霉素等) 。 第三十三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 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 床最常用的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以及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 内酰胺类等其他 非典型 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抗菌作用机制: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肽合成酶, 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即肽聚糖合成,使细胞壁缺损,外环境水分渗入, 菌体膨胀裂解而死。 三、细菌耐药机制:细菌产生水解酶,PBPs 的组成和功能改变,葛兰阴性菌的“牵制 机制” ,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的改变,细菌缺少自溶酶。 四、青霉素类 青 霉 素 的 抗 菌 谱 主 要 包 括 革 兰 阳 性 菌 和 某 些 阴 性 球 菌 , 链 霉 素 的 抗 菌 谱 主 要 是 部 分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 两 者 抗 菌 谱 的 覆 盖 面 都 较 窄 , 因 此 属 于 窄 谱 抗 生 素 。 1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嗜血杆菌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 等。临床主要用作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螺旋体所致感染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防治:皮试,发生休克立即用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和赫氏反应。 2半合成青霉素: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其它特性(与青霉素 G 比较) ;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 V)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及抗铜绿假单胞杆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哌啦西林) ;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的青 霉素类(美西林) 。 五、头孢菌素类 第 一 代 对 革 兰 阳 性 菌 作 用 强 , 对 耐 青 霉 素 的 金 葡 菌 有 效 , 但 肾 毒 性 大 。 第 二 代 对 革 兰 阴 性 作 用 强 , 第 三 代 对 厌 氧 菌 及 革 兰 阴 性 菌 作 用 强 , 对 革 阳 性 菌 不 及 第 一 二 代 。 但 对 -内 酰 胺 酶 更 稳 定 , 对 肾 无 毒 性 。 第 四 代 为 广 谱 , 高 效 抗 菌 剂 。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一、大 环 内 酯 类 和 林 可 素 类 : 红 霉 素 对 革 兰 阳 性 菌 抗 菌 作 用 强 , 与 青 霉 素 无 交 叉 耐 药 性 , 主 要 对 青 霉 素 耐 药 的 革 兰 阳 性 药 ( 尤 其 是 金 葡 萄 ) 感 染 及 对 青 霉 素 过 敏 者 对 军 团 菌 肺 炎 , 白 喉 杆 菌 , 支 原 体 肺 炎 , 沙 眼 衣 原 体 等 感 染 的 首 选 药 。 二 、 红 霉 素 : 抗 菌 机 制 是 抑 制 细 菌 蛋 白 质 合 成 。 三、林可霉素:作用机制是与敏感细菌核糖体 50S 亚基结合,通过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的活性,是肽链延长受阻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是急慢性骨髓炎的首选药。 四、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有很 强的杀菌作用,包括敏感的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的表皮 葡萄球菌。 第三十五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黏菌类抗生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多环节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广谱抗生素。 药理作用: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可 起 到 杀 菌 作 用 , 属 静 止 期 杀 菌 药 。 耐 药 性 : 1.产 生 的 修 饰 和 灭 活 氨 基 糖 苷 类 化 学 结 构 的 钝 化 酶 。 2.膜 通 透 性 的 改 变 或 细 胞 内 转 运 异 常 。 3.抗 生 素 靶 位 蛋 白 的 修 饰 。 临 床 应 用 :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主 要 用 于 敏 感 需 氧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所 致 的 全 身 感 染 。 虽 然 近 年 来 有 多 种 cephalosporins 和 quinolones 药 物 在 临 床 广 泛 应 用 , 但 由 于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对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 肺 炎 杆 菌 、 大 肠 杆 菌 等 常 见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的 PAE 较 长 , 所 以 , 仍 然 被 用 于 治 疗 需 氧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所 致 的 严 重 感 染 , 如 脑 膜 炎 、 呼 吸 道 、 泌 尿 道 、 皮 肤 软 组 织 、 胃 肠 道 、 烧 伤 、 创 伤 及 骨 关 节 感 染 等 。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主 要 不 良 反 应 是 肾 毒 性 和 耳 毒 性 。 二、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P303 第三十六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一、四 环 素 类 抗 生 素 是 由 放 线 菌 产 生 的 一 类 广 谱 抗 生 素 , 包 括 金 霉 素 、 土 霉 素 、 四 环 素 及 半 合 成 衍 生 物 甲 烯 土 霉 素 、 强 力 霉 素 、 二 甲 胺 基 四 环 素 等 , 其 结 构 均 含 并 四 苯 基 本 骨 架 。 广 泛 用 于 多 种 细 菌 及 立 克 次 氏 体 、 衣 原 体 、 支 原 体 等 所 致 之 感 染 。 不 良 反 应 有 : 消 化 道 反 应 。 肝 损 害 。 肾 损 害 。 影 响 牙 齿 及 骨 骼 的 发 育 , 故 8 岁 以 下 小 儿 禁 用 。 有 局 部 刺 激 , 故 不 可 肌 注 , 静 滴 宜 充 分 稀 释 。 有 过 敏 反 应 。 使 用 时 间 稍 长 , 易 致 肠 道 菌 群 失 调 。 含 钙 及 二 价 以 上 金 属 离 子 之 药 物 、 食 物 , 均 可 形 成 络 合 物 而 阻 碍 其 利 用 。 二、氯霉素 氯 霉 素 对 革 兰 阳 性 、 阴 性 细 菌 均 有 抑 制 作 用 , 且 对 后 者 的 作 用 较 强 。 其 中 对 伤 寒 杆 菌 、 流 感 杆 菌 、 副 流 感 杆 菌 和 百 日 咳 杆 菌 的 作 用 比 其 他 抗 生 素 强 , 对 立 克 次 体 感 染 如 斑 疹 伤 寒 也 有 效 , 但 对 革 兰 阳 性 球 菌 的 作 用 不 及 青 霉 素 和 四 环 素 。 抗 菌 作 用 机 制 是 与 核 蛋 白 体 50S 亚 基 结 合 , 抑 制 肽 酰 基 转 移 酶 , 从 而 抑 制 蛋 白 质 合 成 。 氯 霉 素 曾 广 泛 用 于 治 疗 各 种 敏 感 菌 感 染 , 后 因 对 造 血 系 统 有 严 重 不 良 反 应 , 故 对 其 临 床 应 用 现 已 做 出 严 格 控 制 。 可 用 于 有 特 效 作 用 的 伤 寒 、 副 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信息安全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 静脉输血与输液选择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护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公共基础知识国家公务员测试卷(含答案)
- 摩托车赛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摩托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课程
- 《电商直播运营》教案-任务1 直播平台与岗位认知
- 反邪教宣讲课件
- 2025年重庆市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儿童呼吸机应用
- 宣传部合规管理制度
- 保洁工具设备管理制度
- 2024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计划
- 钓鱼安全协议书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5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能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