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朗凯特——全美最信赖的新闻人_第1页
克朗凯特——全美最信赖的新闻人_第2页
克朗凯特——全美最信赖的新闻人_第3页
克朗凯特——全美最信赖的新闻人_第4页
克朗凯特——全美最信赖的新闻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朗凯特全美最信赖的新闻人 1972 年的一个民意调查,称克朗凯特是“全美最受信任的人”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在许多问卷调查中,他都超过了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美国参议院和众 议院议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和所有的其他记者。这一荣誉在上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风云变幻的时代来临。在那些愤怒和分歧的岁月里,美国人坚信,沃尔 特克朗凯特绝不会欺骗他们。那么在美国这个价值观纷繁复杂,社会问题层 出不穷的国度,是什么让公众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去相信克朗凯特的报道,相 信他所陈诉的每一个事实呢? 克朗凯特 1950 年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并从 1962 年起,以一把沉稳的 声音主持新闻节目,开始报道并评论美国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他在 1981 年退 休后还是活跃于新闻界,并且撰写书籍和到各地演讲。在职期间,克朗凯特报 道过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前总统肯尼迪被杀、国内动荡、越战、冷战、 太空人登上月球等事件。1962 年至 1981 年间,他向美国人报道了总统肯尼迪 遇刺的消息,他告诉人们美国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他警告说美国无法赢得在 越南的战争。在他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晚间新闻”栏目主持人 的 20 年间,沃尔特克朗凯特每天都出现在美国家庭中。在爱德华默罗的基 础之上,克朗凯特把 CBS 带上了荣誉的顶峰,同时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电视新 闻网。当他离开 CBS 后,这两点都开始消减。 而他在新闻领域的卓越成就我个人认为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树 立了严肃报道的新闻典范;第二,他拥有极高的职业道德讲述真相。 克朗凯特希望电视沃尔特克朗凯特能对公民负责,严肃对待新闻,应当 给予新闻更多的时间和资金,不论这种承诺是否盈利。而他报道肯尼迪总统遇 刺事件,可以说是极大程度上体现了他所坚持的严肃报道的新闻理念。1963 年 9 月,他用一个关于约翰肯尼迪总统的专题报道开始了这个崭新的、时间更 长的“晚间新闻”报道。两个月后,克朗凯特打断正在播出的肥皂剧世界在 转变 ,报道了总统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遇刺的消息。之后,他戴着眼镜,穿 着衬衣,坐在新闻台后不断更新这一报道。在一段这一历史性报道的录像带中, 我们能看到一只手不时伸过来,把一篇通讯社的报道、一张照片或者一个记者 的报道递到克朗凯特手中。 整个早上,他镇定地补充着这个报道,压下任何没有得到证实的信息,直 到他得到确切的消息美国总统身亡。在他继续报道之前,克朗凯特摘下眼 镜,看着钟,重复念着时间,似乎在压制心中突然掀起的情感巨浪。 暗杀发生在星期五。整个美国都在观看这一报道。不管是在加利福尼亚、 内布拉斯加,还是在密西西比,整个国家都看着同样的一幕整整三天:周 六,周日和周一三大新闻网没有报道其它任何消息,只有总统身故、总统 遗体返回华盛顿、送葬队列向国会山行进,以及肯尼迪总统向在阿灵顿国家公 墓为他举行的葬礼的最后之旅的报道。整整三天没有任何商业广告。按照今天 的标准来看,那次报道简单平静。除了失去总统给整个国家带来的创伤之外报 道没有增加额外的情感,也没有这个必要。 这场报道可以说在美国民众的心中播下了一颗信任的种子,这种无声的信 任在于克朗凯特的公正与客观,他的报道就如同一颗定心丸,平复了美国民众 心目中的不安。出乎意料的,当时的美国没有发生重大的的骚乱,局面也不至 于太混乱,美国人民以一种较和平的方式接受了总统遇刺的事实。而最令我震 撼的就是克朗凯特在确定的宣布总统离世的消息后,眼眶红了,擦拭着忍不住 溢出泪水,可以说那一刻他万般情绪在内心翻滚,但是他仍旧没有让情绪太失 控,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美国人,一个热爱自己祖 国的美国人,所以,他最终热不住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拉近了公众与他的距离。 在那一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 会因这个国家的喜悲而喜悲,那一刻,公众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公众代言人” 的含义,他的眼泪也同样留在全体美国人民的心里。 自此以后,美国人授予克朗凯特一种荣誉接受他播报的任何新闻,无 论好坏。当他报道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历史需要改变时,这位信使没有受 到指责;当他前往越南报道说他看到的是谎言、腐败和战争陷入僵局以及呼吁 是美国人撤离的时候了时,他没有受到惩罚。 林登约翰逊总统沮丧而悲伤地听着克朗凯特的判断。他曾对助手说过一 句名言:“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会失去美国。 ”毕竟,这不是像默 雷舍费尔或杰克劳伦斯那样的年轻鲁莽的记者,刺痛的仅仅是总统的权力。 这是克朗凯特,一个二战的资深记者,一个无可否认的爱国者。当他陈述一个 明显的事实越共不会放弃,而美国人没有想在越南再呆上一代人时间的意 图后,这一常识性的事实震动了整个社会。 整整一年多的时间,约翰逊因为那场他既无法赢取又不能终结的战争逐渐 失去了公众支持。当他声明不会参加总统竞选谋求连任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 这是克朗凯特的影响和威力所致。 同时,克朗凯特还始终坚持着“每条消息最好三次证实”的原则。 当克朗凯特宣布总统遇刺死亡的前 9 分钟,时任 CBS 达拉斯分社社长的丹 -拉瑟已经打听到总统的死讯。 “针对是否要立即播报这条消息,当时新闻部发 生了一场小辩论。一些年轻人认为应该马上播出,而沃特却坚持要等官方的最 终声明。 ”赫德福回忆说。 作为新闻主播,克朗凯特向来平易近人,被观众称为“沃特大叔” ;但作为 节目“当家人” ,他要求非常严苛。 “你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信源可靠吗?你 核查过几次?”每个与他合作的记者和写手,都经常被他这样追问。 “每条消息都应得到再次证实,最好是三次证实。 ”克朗凯特多次向手下记 者强调, “观众信任我说的,所以,我有责任确保我说的内容全部属实,否则就 会葬送我的新闻事业。 ” 克朗凯特的这种作风源于克朗凯特早年在合众国际社接受的训练;“新闻 通常讲求又快又准。假使两者不能兼顾,那一定要先保证准确性。如果一个消 息未获官方确认,合众社的记者会反复强调说: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 在阿波罗飞船发射的前几个月,克朗凯特经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废寝 忘食地阅读大量资料。 “我要了解每一个细节。 ”他宣称。 “他肯定比其他所有人更了解登月的细节,而且能以一种非常轻松活泼的方 式向观众解释。 ”当时任这一报道制片人的赫福德说。 “沃特坐在主播席上报道, 我和同事则用耳机收听他的话,以及记者传回的最新消息。我们听到他一边有 条不紊地播报,一边还冷静地指出记者的报道错误。大家心里都纳闷:天啊, 他怎么会什么都知道呢!” 最后,在所有登月报道中,观众对克朗凯特最满意,这直接导致晚间新 闻后来力压老对手 NBC 的竞争节目。此后很长一段时间,NBC 屡次更换主 播,但还是敌不过晚间新闻 。 不论是在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之间,不论是在保守派还是自由派之间,克朗 凯特的正直和清晰的判断使他拥有了巨大的威信。他超越了所有的隔阂。正如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资深记者罗伯特麦克内尔所言:“克朗凯特成了他那个时 代的某种典型,他那个时代的某种媒体形象。除了政治和军事领袖,历史上很 少有人能成为时代的化身,而克朗凯特似乎做到了这点。 ”而他做的只是严肃自 身的新闻报道,因为他深知他背后牵动的是全体美国人的心,而他希望用自身 的坚持来回馈公众们的信任。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在当代复杂的媒介环境下,克朗凯特可以说是出 淤泥而不染,始终秉承着优秀的职业道德。 克朗凯特曾在 1968 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满腔愤怒地报道芝加哥警察殴 打反战示威者的消息,也曾兴高采烈地报道人类登月的消息。他不仅会滔滔不 绝雄辩“媒体的自由” ,而且还时代封面人物沃尔特克朗凯特强调“人民 有知道他们的政府在以他们的名义做些什么的重要权力” 。为了证明他的意思, 克朗凯特选取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一案的报道,制作了分两个部 分播放的新闻,在 1972 年秋的“晚间新闻”栏目中播出,此时距离大选只有一 个月。 恼羞成怒的白宫威胁要取消 CBS 的执照以作惩罚,但 CBS 坚持了他的报道, 并且目睹了尼克松在随后两年的自毁行为。克朗凯特怀着平静而赞赏的心情报 道了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启动总统弹劾程序的消息,他还报道了尼克松悲痛地宣 布辞职的消息。他的报道里没有幸灾乐祸的情绪,也没有冷冰冰的感情。他非 常职业地从事他的工作,他从未怀疑过只有这样才能为公众服务。 据说,从来没有克朗凯特无法采访到的人。1977 年,他设法使新当选的埃 及总统萨达特同意接受一次专访。克朗凯特在自传中描述了那个在尼罗河岸边 度过的炎热下午:“那天下午很热,但采访进行得不温不火。萨达特单调地陈 述着他的愿望和为埃及未来设计的各项计划,而我则挣扎着使自己保持清醒。 突然,他让我为之一震。我确信听到他说他准备前往耶路撒冷。是的,他向我 确认,他要去耶路撒冷。 ”萨达特是第一个做出追求和平姿态的中东领导人。克 朗凯特随即架设起开罗和耶路撒冷之间的电话通讯,并与萨达特同机飞往以色 列参加他与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历史性会晤。 他说, “一个好记者只有一件事要做说出真相” ,又说, “我个人的声誉 也正是靠客观、真实的报道而建立起来的” 。他不在报道时掺杂个人评论,坚持 这样的专业理念:“我是新闻提供者,是新闻报道者,主播和主编,不是评论 员或分析家。没有做评论家的冲动。 ” 奥巴马赞扬克朗凯特“像家人一样,让 我们相信他,而且他从未让我们失望。 ”在已故 CBS 总裁弗雷德弗伦德眼中, 克朗凯特简直与他所播报的新闻合为一体。 “碰到坏消息,沃尔特会受伤;碰到 让美国尴尬的消息,沃尔特会感到尴尬;如果消息非常有趣,沃尔特会意微笑。 ” 克朗凯特以自己在新闻实践中的巨大影响,促使电视新闻播报者的名称 从“播音员”转变为“主持人” 。 而他的执着追求真实的勇气和胆量也是令人心生敬畏的。克朗凯特开创了 新闻报道的新形式,由传声筒式的播音员变成调配力量的主持者, “主持人”这 一角色由他开创。经他的双手,无数“专题”产生,专题这一新闻形式成为今 天的媒体常态。他主持的晚间新闻 ,在许多年里成为美国人惯常观看的节目, 万万千千美国人每晚随克朗凯特振奋、思考。在克朗凯特率领下,哥伦比亚公 司居全美电视新闻收视率榜首长达 21 年。 克朗凯特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闻主持人,能被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中国 新闻人尊敬和纪念,已经可以说明其价值。再反过来看中国,中国的媒体工作 者更应该汲取卡朗凯特身上的精华,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做一个良 心记者,只有这样你才能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相比之下,我国的媒体环境有很 大不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媒体有了长足的发展制播手段、观念、 内容、形式等等都日新月异,但同时伴随的还有纷乱的思想和鱼龙混杂的精神 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必然面临如何掌控舆论的问题。答案是显见的 新闻审查制度和宣传引导制度必不可少。从大局来看,这是必要和有效的, 但这也会大大限制和影响媒体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无法产生如主持人中心制这 样的新闻制作模式。中国呼唤有一个克朗凯特,但是事实上,中国的社会实际 是无法给与媒体过多的自由的,或者说媒体在社会上的地位上并不占据着一个 很高的地位,它似乎一直扮演着政府喉舌的作用,而忽视了公众的权益,或者 说引导公众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误区。 可喜的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大众的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媒体的自主空间 正在放大,越来越多的节目形态和表达方式正出现在人们眼前,更宽松的环境 和更个性化的主持人也正在成为现实,对主持人中心制也有了一些可贵的尝试, 虽然这些尝试还很谨慎。 纵观克朗凯特的一生,我不禁想到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这样一位让全 国人民都打心底信任、敬重的人呢? 而今我们社会上盛行一种人性冷漠的风气,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隔阂, “信任”这个字眼似乎离现实很远,公民的道德 素质也已经亮起了红灯,我们在这个道德瓶颈上左右徘徊,无所适从。但是事 实上,信任是相互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出一份力,付出一份爱,才能收获信 任,才能重塑公民正确的道德观念。现代化的泛滥不是冷漠的借口,名利的诱 惑也不是犯罪的理由,生命如此可贵,见死不救、故意杀害,最终也不能求得 一个心安。这个道德危机该如何公关,决定权在受众手上。 广新 11001 班 雷胜男 主持人的开拓者 广新 11001 班 任留佳 “像家人一样,让我们相信他,而且从未让我们失望。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 这样赞扬他,他是“ 美国最值得信赖的人 ”,他就是沃尔特 克朗凯特。 1916 年 11 月 4 日出生于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克朗凯特小时候卖过杂志, 当过报童,中学时就在休斯敦邮报当勤杂工兼记者,同时,他还有一条专 门的投递路线,给邻居送报纸。他在自传中写道:“ 至今我还没有发现有别的记 者投递的报纸中有自己的作品。 ” 2009 年 7 月 17 日,沃尔特克朗凯特在纽约家 中去世,享年 92 岁。 二战爆发后,克朗凯特成为最早的随军记者之一。他随盟军乘坐滑翔机从 德军后方着陆,从英格兰发回抗击德国的空战报道,从一艘轰炸摩洛哥海岸的 军舰上发回盟军攻入北非的消息,他报道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凸出部战役等多 次重大战役。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他表现非常出色,受到了CBS传奇新闻人爱德华默罗 的青睐。1943 年,默罗邀请克朗凯特参加CBS莫斯科分社的战时广播小组,并 给出了 125 美元的周薪。但克朗凯特拒绝了默罗的邀请,继续他在合众社的工 作,拿着一周 92 美元的薪水。 当年,克朗凯特成为美国空军挑选的 8 名随军记者之一,登上B17 空中堡 垒战机到德国执行轰炸计划,他曾说那是去往地狱的报道任务,不过,他喜欢 这样的行动。直到几年后战争结束,克朗凯特报道了纽伦堡审判和冷战开始, 他被任命为合众社莫斯科分社社长。1950 年他返回美国,终于被默罗成功说服, 加盟CBS的电视业。 当时CBS本来是要派他去局势紧张的朝鲜,但克朗凯特在报道国内新闻时 表现出的镇静自若使他留在了国内,担纲从原子弹试验到白宫的第一次现场直 播等重大事件的报道。1951 年,他被任命为CBS在华盛顿新成立的电视台 WTOP-TV的首席新闻记者。 1952 年,克朗凯特从地方台转到总部,被任命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大会的现 场播报员,受到两党媒体的一致高度评价。克朗凯特具有从事电视报道的天赋。 他不需要任何文本和提示就可以进行直播,并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他还 能在不同事件的间隙增添一些信息,以填补时间,他能与两党大会现场的巡回 记者配合得天衣无缝。他沉着冷静,掌握力强,主持了目击现场和20 世 纪等新闻节目,报道了原子弹爆炸、赫鲁晓夫访美以及几乎所有需要有人在 播报中掌控大局的事件。 1953 年,他带领节目组制作的你就在那儿让他开始在电视业大放异彩。 这档历史类节目采取了新闻的叙述方式,它将凯撒之死、购买路易斯安那、伽 利略审判等历史事件以突发新闻的方式来报道,记者们会“采访” 正在诊治病人 的弗洛伊德,或者走向刑柱的圣女贞德。每一集节目都有相同的结尾,也是克 朗凯特的标志性语言:“ 这是什么样的一天啊 ?是和所有日子一样的一天,充斥 着改变和照亮我们时代的那些事件。而你就在那儿。 ” 1954 年,CBS为了挑战NBC广受欢迎的早间新闻节目 今日 ,将克朗凯 特推上了早间新闻的主播位置。他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新闻才华和执著的 职业热情。节目如果不请嘉宾,他会和一只博学幽默的狮子玩偶一起“说” 新闻。 有时候他还会出去“ 探险”,比如乘坐拖船去截那些豪华游艇上的名人采访。 在克朗凯特主播的年代,每天晚上大约有两千万人在收听克朗凯特主播的 节目。在美国人的心里,他的名字永远与他所处时代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 在那段动荡的年代,美国经历了越战、肯尼迪总统遇刺,也完成了人数登月球 的壮举,克朗凯特报道过战争、自然灾害、核爆炸、社会巨变和太空飞行,并 评论过美国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他生动的新闻播报,让千千万万美国观众跟 着他时而振奋,时而低荡,观众昵称他为“沃尔特叔叔” 。 1968 年,为获得越南战争的第一手消息,52 岁的克朗凯特赴越南战争前线 采访,在半个小时的晚间新闻节目里他向美国民众告诉战争真相,并对美 国公众断言:美国在越南已陷入泥沼, “美国领导人的乐观主义屡屡令我们失望, 对于他们在乌云中发现的银光,我们再也不会相信, ”克朗凯特评论说, “现在可 以肯定的是,越南的血腥经历将以僵局告终。 ”克朗凯特的话让成千上万美国民 众怀疑越战的官方版本,他的观众确信他从来不会撒谎,而白宫和国防部不具 备那种信誉。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看完克朗凯特越战节目后,上前关掉电视机, 感慨说:“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美国人。 ”由此克朗凯特改变了越 南战争的走向。 1972 年 10 月, 华盛顿邮报率先报出“水门事件” 时,这桩最终牵扯时任 总统尼克松的丑闻真相尚未彻底明了,克朗凯特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在同月 27 日的新闻中,打破每条新闻不超过 2 分钟的常规,用 14 分钟报道“水门事件” , 使数以百万计的美国电视观众首次了解水门事件背后水有多深。 或许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金牌主持人,在一国之内只要上镜率高,再获 得政要首肯或者民意赞许就可以称为一个国家的金牌主持。央视的罗京被称为 “国嘴” 、 “国脸” ,在舆论中高调声中“低调退休”的邢质斌也有央视“金牌主 持”称号,但是这些由官方或者官方媒体赐予的荣誉称号是否能得到公众的广 泛认可呢?13 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在发生或令人兴奋、或使人哀伤、 或使人揪心的事件,华南虎事件、邓玉娇强奸案、浙江等地幼女嫖宿强奸案、 石首抢尸事件、瓮安事件、四川大竹群体事件.,公众关注的事件当然是媒体关 注的事件,公众关注的事件媒体应该首先关注,公众关注的事件媒体应该帮助 公众并与公众一起共同探求事件的真相,在真相的披露中去解惑释疑、去惩恶 扬善,遗憾的是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央视等主流媒体几乎全部失 声,在公众通过网络、手机的一线光亮千方百计寻求真相(可能会被称为“谣 言” )时,掌握世界上最庞大宣传资源的主流媒体却象没事人一样、就象什么事 也没有发生一样,依然在安稳地粉饰太平。几十年来,在国外比较乱套、风景 这边独好的一个腔调、一个面孔中,央视等媒体的新闻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政 治说教片、形势宣传片甚至是歪曲事实的荒诞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残害几十 万婴幼儿的三鹿毒奶粉,在央视和人民日报的大幅版面中却是被称赞为是经过 180 道工序严格检测的世界级优质产品。央视的国嘴和金牌主持人就是这样年 复一年、日复一日不间断播放的说教片、宣传片、荒诞片等三级片的传播人。 克朗凯特说“新闻主持人不应该是广播播音员” ,被称为中国的国嘴、央视的金 牌主持人可能连一个称职的播音员都称不上,几乎被民众抛弃的新闻联播试图 以接近民生的姿态改版,新闻联播试图改版既是自我反省,客观上也否定了所 谓国嘴、金牌主持的人生价值。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新闻的价值在于探求真相, 曾经采访邓小平的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华莱士主持的新闻节目就是在“黑幕十 丑闻”的追求中铸就了其个人和节目的辛辣风格,而克朗凯特把电视主持人由 简单的新闻朗读者提升为真相仲裁人。当克朗凯特的真相报道而免使美国更多 的生命和财富葬送在越南战场的时候,当克朗凯特对两国领导人的访谈而促使 以色列与埃及开始和平外交的时候,深受美国公众喜爱的“沃尔特叔叔”也就 自然成为美国人民“最信任的人” ,也是他们公认的金牌主播,对比克朗凯特和 他的新闻节目,我们也就不奇怪,当官方媒体在为字正腔圆的播音员贴上“国 嘴” 、 “国脸” 、 “金牌主持”的标签时,老百姓却为什么给他们以“棺材脸” 、 “留声机” 、 “肉喇叭” 、 “鹦鹉”这样与媒体赐予的截然相反的称号。 我们在敬佩克朗凯特追求真相的精神时候,我们更应该以克朗凯特和美国总统 尼克松的一句话来警醒自己。成就“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 、让一个国家能有一 个叫公众信任的公众人物需要一个宽容的环境,克朗凯特说:“CBS(哥伦比亚 广播公司)的管理人员从来没有给晚间新闻节目任何压力,以迎合政治或商业 的需要, ”而对于克朗凯特的独立的真相仲裁,时任总统尼克松却只能去迎合一 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去迎合一个叫公众信赖的公众人物, “失去克朗凯特,我将 失去美国人民。 ”无论是总统还是平民,他们都要折服于真相,遮掩真相只会刺 激探求真相的好奇心更加强烈,歪曲真相又只能使波动的情绪更加心神不宁, 奥巴马说“克朗凯特的声音能在不稳定的世界中安稳人心” ,虽然我们具备有世 界上最为敏感的神经,但可以肯定地说,奥巴马的这句话不是针对中国讲的, 但是中国人可以把这句话当作为是针对当今中国的一句重要讲话。 迈克-华莱士 华莱士 1918 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的一个普通 家庭。早年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大学二年级时他开始涉足 新闻工作。他从那时起就立志做一个播音员,让全世界都 听到自己的声音。他这一生获得过包含 21 次艾美奖在内的 无数奖项,他创造了“电视新闻杂志”这种全新的节目形 态,他在镜头前提出了许多人想问而不敢问的问题,他用 俯视甚至“拷问”的方式逼迫每一位权贵,他为新闻从业 者树立了一个标杆,这也正是媒体纷纷以最高级的形容词 来悼念他的原因。 在美国,华莱士和他主持了将近 40 年的哥伦比亚广播 公司著名新闻杂志节目60 分钟一直是电视界的标杆, 在华莱士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媒体生涯中,他采访了无数的 国家元首、社会名流甚至是丑闻人物,他以言语犀利著称, 因此有时候他自己也成了被争议和批评的对象。但凭借着 高人一筹的职业技巧和新闻敏感,以及另人崇敬的职业精 神,华莱士和60 分钟一起逐渐成为美国甚至世界新闻 界的楷模。在华莱士主持人生涯中,他的“非突袭式采访” 成了行业的标准,接受过他采访的名人可以编成一本20 世纪名人录 ,其中包括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 里根、老布什等美国总统。尼克松当政时曾经要求华莱士 担任他的新闻秘书,但华莱士婉言谢绝说:“我还是愿意 当一辈子记者。 ”多年后华莱士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尼克 松睿智勤奋,我对他心怀敬意,但给坏新闻加一张笑脸不 是我喜欢做的事。 这句话不知道要令多少天天把坏新闻写 成歌功颂德的中国记者汗颜。 “学者”俞吾金“微博写道: ”华莱士给人的深刻印象是执着和坦率。他说:“凡是涉 及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事,我都将深入到新闻背后的深洞 中。 当有人问他是否考虑过自己的墓志铭时,他笑着回答: 我的墓志铭,我希望这样写:”他粗鲁,但是公正。 就这 一句,我不需要别的。充分体现出一个新闻人的职业道德 和人文情怀。 “除了国家领导人,华莱士的访问对象还包括 许多新闻焦点人物。他的采访尤以思维敏捷、尖锐犀利著 称。不仅是风格,华莱士的采访内容也颇为吸引人。从战 争到丑闻,从商业黑幕到国际新闻;从杜鲁门到克林顿, 他选择的人物和话题总是能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且 展现真相所在。自从60 分钟开播以来,除前总统布什 外,历任美国总统都接受过这个节目的采访。为了纪念华 莱士,他的老东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宣布将在下周日推出 一个60 分钟特别节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