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德育案例_第1页
八年级地理德育案例_第2页
八年级地理德育案例_第3页
八年级地理德育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案例呈现】 片段一: 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严重的国家。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成因后,我引导: 我国也经常发生水灾,今年年初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雪灾。你能查资料来分析我 国雪灾发生的原因吗?当水灾发生了,当雪灾发生了,你将会,请以当雪 灾(水灾)来了,我将会写一篇小文章。可以收集一些抗灾救灾的感人例 子。通过收集资料,通过写文章,渗透初中地理中的环境道德教育。 片段二: 在学习了日本和美国后。通过文本阅读,通过视频介绍,学生了 解到日本资源贫乏,但经济发达。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节能减 排”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而美国是一资源大国,是一经济大国,但是 他们却不知节制,大肆挥霍,过着奢侈的生活。美国人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学 生感触很深。环境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着一个国家 在世界上的声誉。因而,我借此机会请学生写了篇关于环保的小论文。以论文 的形式,宣传环保。 【理论点拨】 一、目前环境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虽然已经重视了环境科学知识教育,但是环境道德教育相当薄 弱。经调查,早中晚三餐,学生经常有大量的剩菜剩饭倒掉;学校的垃圾箱分 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两类,但学生不知是分不清垃圾种类还是故意的,垃 圾从不按规定仍;学校的地板上保洁阿姨拖得干干净净,总有那么一些学校在 上面“画画”。学校费劲心思,在显眼处张贴了环境保护的标语、照片,但作 用甚微。学生并不是不懂,更多地是装着不懂。原因在环保意识薄弱。学校环 境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不够。 二 .初中地理教学应担负起环境道德教育的重任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在 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 术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另一方面, 人类共同面临着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在不 断扩大和加深。因此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从而认识到必须努 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 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只有一 个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地球上 60 多亿人的命运, 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新世纪的主题,好的环境需要靠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来 关心、爱护。人们环境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青少年时期所 受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目前,中学生环境道德现 状不容乐观,初中地理教材蕴涵着大量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初中地 理教学德育主阵地作用,在中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已成为广 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广大地理教师应积极承担起环境道德教育的重任。 三、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更小了,这与我 们今天通常讲的近代史,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一些人更加 敢于明目张胆地将村集体的树木锯为己有。人类比过去更容易认识自己实际上 只能是以一个“类”而存在的,引用生动、具体、恰当的实例,认识人类的共 同利益,他一般期望在已有个人经济成就的基础上,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在 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保护地球,努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 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必 将作为人类共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而日益为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一旦外 界条件改变,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应该说发现了某定律,人均占有资源 又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即使美国历史短,保护环境的任务尤其艰巨。也是 十分必要的。 【解决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道德教育目标。 初中地理中的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都有所体 现。目标是核心,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 地渗透环境道德教育,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1、能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现状; 2、能分析自己感触最深的环境问题,从而进行调查研究,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 性;3、列举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有关数据,说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 性。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环境道德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挖掘地理教材中环境道德资源 领悟地理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地理教材、教参等材 料中的环境道德资源。如【案例呈现】中的案例。不仅这两个案例,其它,如 水资源、中东、台湾等案例中都能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在进行环 境道德教育时,我们可以建议学生走进图书馆、登录互联网,自主学习感悟环 境保护的重要。通过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 感。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会环境道德 地理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而实践性是占主导地位。 在社会调查、在野外考察这些实践活动中,我们能够抓时机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例如:在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中,在校内,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调查活动: 调查学校的食堂剩饭剩菜情况;调查学校垃圾分类情况;调查食堂用水情况; 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