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关于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 茶叶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饮”,世界 上许多健康专家倡议“戒烟、限酒、喝茶”。进入 21 世纪,茶叶消费排在三大 饮品之首,被誉为 21 世纪的“健康之饮”。十堰具有生产优良绿茶的良好自然 生态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茶叶产业已经成为十堰“一主四大, 产业的绿色食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但是,把 十堰茶业真正发展壮大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十堰茶叶产业发展在全国、省内所处地位的比较分析 以 2003 年数据为基准,全国茶园面积为 1810.5 万亩,位居世界第一;茶叶总 产量为 76.8 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出口量为 25.99 万吨,位居世界第三;创汇 额位居第四。其中,云南省茶园面积 240 万亩,投产茶园 200 万亩,两者面积 均为全国第一;浙江省茶园面积 214.2 万亩,产茶 13.27 万吨(占全国的 17) ,产值 36.5 亿元(占全国的 32),出口茶叶 13.56 万吨(占全国的 52.17), 产值名列全国第一。 2003 年湖北省茶园面积 184.5 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 135 万亩,年产量 7. 2 万吨,产值 13 亿元,出口 1488 吨,创汇 378.8 万美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 国第四位,茶叶产值仅次于浙江、福建居全国第三位。湖北省名优茶产量达到 2.9 万吨,产值 9.4 亿元,分别占总产量和总产值的 40、72,分别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的 15、14 个百分点,被农业部誉为全国名优茶生产的后起之秀,并 跨入全国名优茶生产的大省行列。据统计,全省达到无公害要求的茶园面积有 120 万亩,年产量 6.1 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 85。目前,全省已有 24 个县市 的 50 个产茶单位获得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认证数量仅次于浙 江位居全国第二位。 2003 年,十堰市全市茶园面积达 26 万亩,年产茶 1259 吨,产值 1 亿多元,占 全国总产量的 0.18,占全省市场的 1.88。与全省比较,十堰茶叶产业发展 位于宜昌、恩施之后,居全省第三位。宜昌茶叶面积 35 万亩,年产量 1.2 万吨 ,产值 3 亿元。恩施州茶园面积 11.58 万亩,良种茶园 7.6 万亩,投产茶园 8. 5 万亩,全市茶叶年产量 3400 吨,年产值 1.34 亿元。其中,名优茶年产量 113 1.25 吨,占总产量的 32.6,年产值 10718.6 万元,占总产值的 79.99,良 种普及率 56.25,高于全省水平,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第 一市”称号。再如保康县茶园 8 万亩,年产茶 2000 吨;谷城县茶园 10 万亩, 年产茶 2000 吨。由此可见,十堰茶叶种植面积较大,产量和产值低,规模与效 益的比值反差大、效益低,属典型的“大而不强”。 二、十堰茶叶产业的发展潜力和趋势 目前,在中国 1O 大名茶中还没有垄断市场的品牌。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十堰茶 叶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商机和发展空间。中国绿茶有两个“绿茶金三角” ,一个是新安江上游的浙、皖、赣三省相邻的县、市;一个是武陵山区的湘西 、鄂西、渝东等 23 个县所形成的绿茶产业带。这两条绿茶产业生产的绿茶质量 较高,在全国影响较大。同时,十堰以竹溪、竹山、武当山为核心的绿茶产业 带,处于被誉为动植物生命线北纬 32 度纬线左右,光热湿适宜,土壤肥沃 ,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海拔落差和昼夜温差大,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 ,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高质量“中国绿茶”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目前,县、( 市)区、乡(镇)政府和广大农民发展“绿茶”的热情高涨,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 势头强劲。 (一)茶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国家退耕还 林优惠政策的驱动下,全市茶叶基地发展呈加快之势。截止 2003 年底,全市茶 园面积达 26 万亩,投产茶园面积 15 万亩,种植茶叶面积仅次于宜昌居全省第 二位。从近期竹溪、竹山两县编制的“十一五”规划(草案)看,两县均拟发展 15 万亩高标准的茶叶基地,加上其他县(市)区已有的茶园和拟发展的茶园,预 计“十一五”末全市茶叶基地面积将达到 40 万亩以上。 2 关于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 (二)茶叶精品名牌创建初见端倪。2003 年全市名优茶产量占总产量的 33.6, 销售额占总额的 65.9。竹溪县以创“全国绿茶名县”为契机,以开发生态有 机茶为取向,打造了“龙峰”、“银桥”和“梅子贡”3 大主导品牌,连续捧 回了多个国际和国家级大奖。2004 年,丹江口市“凤凰绿羽茶”、竹溪县“巴 山箭茶”、茅箭区“赛武当有机茶”、张湾区“枣树垭剑茶”、“白马山茶” 共 6 个品牌获全省名优茶评比鄂茶杯金奖。2005 年,龙王垭、圣水、武当针井 3 个品牌获湖北省著名商标,并跨入湖北省“十大名茶”行列。“武当茶”品 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具备了争创“中国名茶”的“中国特质”。从竹溪、 竹山、丹江等地送往国家权威部门的茶叶检测结果来看,全市绿茶的茶多酚、 氨基酸、抗氧化物等有益人体的物质高于其它产地,具有“中国绿茶”的良好 特质。同时,十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打造出“中国绿茶王”奠定了坚实 基础。 (三)茶叶产业化初见雏形。目前,十堰已被省农业厅确定为鄂西北高香型绿茶 生产基地;竹溪县龙王垭茶通过了欧盟有机茶质量认证;竹溪、竹山、丹江口 等县市茶叶达到国家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全市有 65的乡镇、57的村、54 的村民小组种植茶叶,茶农达 16 万多户,从事茶叶产业人员达 30 多万人。 全市有 20 多个茶场的茶园面积均达 200 多亩,年产量均达 l 万多斤。 其中,竹溪县龙王垭、竹山县圣水、武当山八仙观等茶场,在湖北省内有较大 影响。全市茶叶产业形成了过亿元的产业链,初步具备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 三、值的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竞争日益加剧。 从国际看,中国茶叶平均出口单价为 1 公斤2.4-3 美元,、比斯里兰卡低六 成,比印度低四成,比肯尼亚低两成,造成了中国绿茶在国际上低价徘徊。欧 盟及日本设置了绿色壁垒,从 2000 年 7 月 1 日实施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受检 农药品种由 6 种增加到 108 种,允许的标准值仅为原来的 1/1001/10,为中国 茶叶出口增加了难度。目前,全国共有 21 个省(市)区 967 个县、市生产茶叶, 把茶叶作为本地支柱产业的县、市至少有 80 多个。 从全国看,浙江省杭州市凭借“龙井”大名和绿茶产值龙头老大的地位,被国 际茶文化传播组织命名为“中国茶都”;四川省雅安市所属 5 县、区现有茶园 31 万亩,采摘园 16.5 万亩,2003 年产茶叶总收入 2.4 亿元,计划投资 5 亿元 ,打造中国最大的茶馆;河南省信阳市投资 2.6 亿元,打造中国生态茶都,正 在建设占地 1200 亩的“茶之韵”广场;福建省安溪已享有“中国乌龙茶都”之 美称,省名优茶推广有限公司已与日本藤藏商事株式会社联合投资 10.1 亿元, 对福建茶叶生产、包装、营销进行全程再造;安徽省黄山市计划投资 2,6 亿元 ,征地 5000 亩,建设“中国茶博园”。 从全省看,宜昌市茶业产业位居全省第一,制订了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战略发 展规划;恩施州拥有中国十大名茶“恩施玉露”,拟借“中国硒都”之盛名做 大做强富硒茶产业;英山县有茶园 13.5 万亩,茶业总产值 3.01 亿元,年年举 办茶叶节,主推“英山云雾茶,健康新概念”。 从全市看,十堰茶叶产业在全省具有比较优势,开发势头良好,龙王垭茶场被 命名为全省 30 个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十一五”时期的关键在于扩大规模、培 植龙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二)亟待完善发展机制。目前,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主 要是引导茶叶产业发展的主体错位。十堰茶叶与黄姜种植比较是“两个二八” ,一个是正二八,一个是倒二八,其结果相反。即黄姜的种植是农民自觉、自 愿种植的占 80,基层政府的行政组织行为占 20;在茶叶种植中基层政府安 排的占 80,农民自愿种植的占 20。当姜贱伤农时,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尽量减轻农民的损失,农民的情绪是基本稳定的,农民自我承担了市场的的风 险。同时,目前发展的茶叶基地,基本争取到了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国家每年 给予每亩茶园一定的钱粮补助,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五年后到期,茶农最终要 靠市场生存。一旦茶叶市场波动,出现卖茶难和种茶的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时 ,政府就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3 关于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 (三)亟待提高投入产出效能。2003 年,中国茶叶种植的单产水平为亩产 50 公斤 ,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61。十堰茶叶单产水平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 距,2003 年每亩平均单产只有 18.6 斤,平均产值 812 元,亩产最高的达 5000 多元,最低的只有几十元。其主要原因是品种不优,无性系良种面积仅占总面 积的 4.6。与恩施州相比,恩施芭蕉乡现有茶园 6.2 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 茶园 5 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占 80以上,良种茶鲜叶收购价平均为每公斤 32 元,亩均毛收入达 6500 元,经济效益很高,成为“金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第一乡 ”、“湖北省十大名茶乡(镇)”。 (四)亟待拓展市场销售空间。目前,十堰茶叶销售呈现出“有茶不愁卖”的表 象。其主要原因:一是十堰茶叶现阶段产量较少,仅占全国市场的 0.18,全 省市场的 1.88。但是,全市现有茶叶销售量还比不上鹤峰华龙村一家民营企 业的销量(该企业年销量 5500 吨,相当于十堰全市茶叶总产量 1259 吨的 4.4 倍); 二是十堰名优茶的大部分是集团以礼品茶、贡品茶的名义购买,真正在商场、 超市、专卖店以零售方式销售的比重不大。 “十一五”时期,全市茶叶面积将 达到 40 万亩,若茶叶单产达到全国 2003 年亩产 50 公斤的水平,总产将达到 2 万吨,产量比 2003 年增加 14 倍,必须靠开拓新的市场来消化。否则,将出现 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四、几点对策建议 要把十堰茶叶培育成为“一主四大”的支柱产业之一,必须大力培植茶叶龙头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大力培育茶叶品牌,全力 打造“中国绿茶”精品名牌;大力完善茶叶产业链条,不断拓展销售市场,提 高茶叶产业的增加值和集约经营度。 (一)大力开拓茶叶销售市场。一是以大众消费为主,细分目标市场,力争高端 产品创市场名优品牌,争高效益;中端产品开拓新市场。二是抢抓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商机,把十堰绿茶作为城市形象特征产品、旅游标志产品、武当汉水文 化的典型产品大力推介宣传,拓展沿途 40 多座城市的茶叶市场,抢占北京市场 ,力争让十堰绿茶“飘香京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目前,十堰已形成了以龙王垭、圣水、前进、梅子垭 、八仙观等为主的茶叶龙头企业,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为此建议: 一是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鼓励茶叶产业突破性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茶叶龙头 企业争创名牌给予政策激励,对获得省级名牌的给予奖励,对荣获中国名牌、 国家驰名商标的给予重奖,破除体制障碍,快速做大做强茶业龙头企业。二是 引导茶叶龙头企业在十堰城区建设“武当茶港”,创建集信息网络、科技研发 、营销策划、产品集散、茶文化展示、茶道茶艺表演等功能于一体的十堰茶叶 产业中心,提升十堰茶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集中力量打造十堰茶业的核心竞 争力,发展壮大十堰茶叶产业。 (三)大力培育茶叶品牌。目前,十堰茶叶的 3 个品牌均属于产地品牌,受区域 的局限性很大,只在省内有一定名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道路很长。为此 建议:一是注重茶品牌的集中度,集中资源打造一个茶业的中国名牌。二是充 分利用“式当”品牌既具有中国性、又具有世界性的独特属性,加大武当品牌 的文化含量,让武当道教文化的精髓和茶文化中的茶道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武当名气提升十堰茶品牌知名度,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个性差异。三 是启动“武当茶”原产地标志申报保护工作,为把“武当茶”品牌打造成全国 知名品牌奠定基础。四是整合现有名气较大的 5 个品牌,作为打造中国名牌的 副品牌(子品牌),力求实现一点突破,外散内聚,精雕细刻,形成强势品牌体 系。 (四)大力完善茶叶产业链条。茶叶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