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文赏析后三段_第1页
春课文赏析后三段_第2页
春课文赏析后三段_第3页
春课文赏析后三段_第4页
春课文赏析后三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课文赏析 第三段: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写出春来,万物潜 滋暗长的情态;一个“钻”字更表现小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园子里,田野里风 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作者极力表现春草对人的诱惑力。她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 成为了人们生活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 第四段:桃树、杏树、梨树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拟人手法,生动描绘出果树 之花争相斗妍。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特意想象 的翅膀,不仅拓宽了描写的事业,更从未来的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 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一个“闹”字,写出了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气氛。 】野花遍地是还眨呀眨的。 【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写出野花的可爱情态。 】 勇敢的精灵不朽的形象 海燕艺术手法赏析 一 运用象征,托义于物 文中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而且通篇的象征义只是蕴涵在形象之中并没有 揭示出来。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及波涛象征了革 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太 阳象征光明的未来;狂风、乌云、雷电象征丑恶而又虚弱的沙皇反动势力;海鸥、海鸭、 企鹅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同时,这些象征义 随着形象的发展逐步加深。其中海燕的形象渐趋完整,随着情节的发展愈来愈鲜明突出; 乌云、狂风则是作最后的垂死挣扎。这样作品就动态地呈现 20 世纪初俄国形势的发展趋势, 而大海熄灭闪电的情景有力的预示着反动势力的最终结局那就是灭亡。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内涵也就由此透露出来。 勇敢的精灵不朽的形象 海燕艺术手法赏析 二 对比烘托,形象有力 文中为了表现海燕的英勇战姿和对暴风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的海面 变化作为烘托,详细描绘了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等三 个海面景象,写出了当时斗争环境的恶劣,反衬海燕的英勇形象。并且把海燕的形象与海 2 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乐观。另外,又 以风、云、雷、电一齐出击来烘托海燕已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语言优美,增强气势 散文诗由于兼具散文与诗的特点,因此有它的独特之处。语句不分行,不押韵,却精 练、形象、优美。文中描摹出海燕的声从“叫喊”到“大笑” ;形“黑色的闪电” ; 一系列的动作,如“飞翔” “穿” “掠”等刻画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矫健勇猛的“直冲向乌 云” 。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形象更为鲜明。全诗语言充满 激情,使人振奋,尤其是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 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 海燕赏析一 寓情于景、借景述怀是海燕的基本艺术方法。正如高尔基说的:“用象征的形式 可以方便和简洁地说出你想说的东西” , “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内容” 。作者依据自 己的美学选择,赋予笔下的自然景观以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并借助比喻、拟人、对比等 艺术手段,使象征的主客体之间达到天衣无缝、自然和谐的境地。读者虽满眼是大海暴风 雨前的景象,透过纸背,看到的却分明是一幅革命与反革命殊死较量的战斗画图。在作品 中,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象征沙皇专制统治,代表黑暗的反动势力。 “在苍茫的大海上, 风聚集着乌云” 、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下来” , “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 大海上燃烧” ,这些文字明写风暴来临前的自然气象变化,暗指黑暗势力的相互勾结、对革 命运动的残酷镇压以及最后的垂死挣扎。 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 海燕赏析二 随着革命形势的高涨,敌人的镇压愈益猖狂,但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革命暴风雨的来 临之日,就是反动派的灭亡之时。与此同时,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害怕革命、目光短 浅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面对暴风雨的即将来临,海鸥“恐惧” “呻吟” ,试图逃避, “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呻吟着” ,被“轰隆隆的雷声” “吓坏” ; 企鹅也无比“愚蠢” “畏缩” ,以为“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就能避开暴风雨的冲 击。这些动物心惊胆颤、张惶失措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害怕革命、贪图安 逸,只想保全自己这一心态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 1905 年前后俄国资产阶级对待无产 阶级革命的态度,字里行间,寄寓着作者无情的嘲讽和蔑视。作品中,咆哮怒吼的大海象 征日渐觉醒的人民革命力量,暴风雨象征就要来到的革命红色风暴,太阳象征无产阶级革 命的胜利,海燕象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 3 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 海燕赏析三 作者满腔热情,赞美大海,赞美海燕。在乌云翻滚、白色恐怖猖獗的险恶环境中,与 海鸥们的怯弱、惊恐形成鲜明对照,大海翻起“白沫” ,卷起“波浪” ,发出歌唱,以英勇 的迎战姿态“冲向空中去迎接雷声” ,并把“金箭似的闪电” “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海 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 ,勇敢、 热情、愤怒、欢乐, “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 “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大海的主动出击, 与雷声、闪电决一雌雄,海燕的兴奋活跃,热烈渴望暴风雨的来临,正是革命人民和无产 阶级先锋战士革命坚定性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高尔基正是运用形象的对比、 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 了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从而吹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进军的号角,唤醒民众,鼓励他们勇 敢地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 在整体的审美上,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 动感的油画。它把诗和散文的特点结合起来,又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 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西游记中的人物 一 西游记中贯穿作品始终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对他 们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 憨猪 严师 忠僧。这,也是我们经常评论的话题。 (一)顽皮机智的孙悟空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 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 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 野猴” 。且看他的屡屡“ 战功” :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 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 生死簿” ;大闹天宫 ,高喊玉帝为“ 玉帝老儿” ; 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 齐天大圣” 这个时期的孙 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 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 。但是从五行山 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 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 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孙 悟空的超级本 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 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 紧箍” ,甚至被赶回花果 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 经的任务。林语堂说这代表“ 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 ”。孙悟空 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4 西游记中的人物 (二)功利憨厚的猪八戒 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 好吃懒做、自私自利 ”, “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事情。在“ 猪八 戒吃西瓜” 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 口渴) ,总 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 ,最后掉进自己设置 的陷阱里。 (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 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 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 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 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 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 艺术形象” 。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西游记中的人物 (三)严格执着的唐僧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 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 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 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 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 要以 慈悲为怀” 。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 良家三人性命 ”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 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 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 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 终成正果。 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 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 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 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 名人传 托尔斯泰传好句好段赏析 对于托尔斯泰我并不陌生,他的安娜卡列尼娜 、 战争与和平 、 复仇都给了我 深刻的印象,他强烈的情感让我震撼,他是我最崇拜的作家。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 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 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 ”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长了小小的眼睛, 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长得十分丑陋。正因为这丑相,他的童年过 得一点也不开心。然而就在托尔斯泰寂寞无比、急需关怀的时候,他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 了他。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一岁。他的父亲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 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 他“ 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他的童年不再有欢笑,在悲伤和落寞中度 过。 水浒传中李逵 对这位梁山革命队伍的要将,历来的评价较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 真可爱,但笔者阅读 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 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李逵作战不能说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表现得十分勇猛,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也 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要看到,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 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 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是我 们要看其反抗背后潜在的动机,虽然说李逵做事经常缺乏思考,率性而为,但在这件事上 他恰恰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并不含糊。 自然,李逵的结局也是很有悲剧意味的,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 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落得一个最窝囊不过的死法,而且还是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 任的大哥宋江之手,这无疑具有一种反讽的效果,应该说作者的这一处理方式,是很有深 度的。 6 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谁是最可爱的人赏析 一 善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主题,是这篇报告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志愿军入朝作战,动 人事迹成千上万,如何从中选择出最能表现“最可爱的人”思想本质的典型事例,是考验 作者政治和文艺见识力的一项工作。魏巍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出二十多个例子,又从二十 多个例子中选出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儿童、防空洞里的一席谈话) ,从三 个侧面充分地表现了主题,有一以当十之效。 松骨峰战斗,着重写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面对“蜂拥上 来的敌人” ,勇士们也决不后退, “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 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他们每个人的牺牲都是一首 悲壮的史诗。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把敌人拇倒在地上,有的手榴弹上沾满了敌人的脑浆, 有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正是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才激发出他们这种要压 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即使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战斗下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谁是最可爱的人赏析二 马玉祥冲入熊熊大火中抢救朝鲜妇女和儿童,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是 国际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马玉祥听到孩子的哭声,毫不犹豫地冒着烈火浓烟冲进屋里去, 他想的是“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是一样的” 。所以在这里,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两种 崇高的感情是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这三个故事,描绘了三个场景,三组形象:有战场上的,也有战场以外的生活,有英 雄的集体,也有英雄的个人,有知名的英雄,也有无名的战士。这样就从不同侧面表现了 志愿军战士的全部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后为我们塑造出了“最可爱 的人”的英雄雕像。 7 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谁是最可爱的人赏析三 作者说:“写战士怎样才能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的思 想感情。 ”作品正因为写出了战士不平凡的思想感情,才有力地揭示了那个伟大的时代,使 读者感受到那个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所以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使读者因为我们有 “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而感到骄傲,为“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三 个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故事,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有力地阐明了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主 题,表现出作者善于选材、深入开掘主题的才能。 形象化叙事与抒情性议论的完美结合,以及饱含感情的诗化的语言,也为这篇作品增 添了感人的艺术魅力。开头和结尾用诗化的语言,用许多引人深思的排语来点化主题,拨 动读者的心弦。中间的三小段抒情性议论分插在对三个故事的形象化叙述中,使叙事、抒 情、形象塑造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语言形象,生动、晓畅、明快,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如开头“他们的是那样”四个排比句,结尾“当你的时候”六个排比句,读 来使人心情激荡、热血沸腾,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战斗年代。 出师表赏析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恳切、肝胆照人、影响深远的散文杰作,选自陈寿撰三国志 诸葛亮传 。这是诸葛亮在公元 227 年伐魏临行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出师表全文 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形势精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第二部分是追 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并表达出师北伐匡扶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在艺术上主要有三方 面的特点: 其一,先帝(刘备) “遗言” 、 “遗德” 、 “遗诏”贯穿全篇。文章开篇即从“先帝创业 未半”说起。 其二,是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说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 主的激励。 其三,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得好:“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情深方能辞切,感人全在意真。无论是分析形势,提出 建议,抑或是追述往事,剖明心迹,文章的一字一句无不浸透着作者从肺腑中自然奔涌而 出的感情。这是诸葛亮的忘身忧国之情,也是他对刘备父子的忠贞不渝之情,惟其胸臆间 8 有,才会笔底下见。诸葛亮的这种浸透着深挚真情的忠言忠心,感动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 者,使得出师表成为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文。 岳阳楼记赏析 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 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 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 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 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 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 的一个胜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