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与批评_第1页
文学翻译与批评_第2页
文学翻译与批评_第3页
文学翻译与批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 潇湘学院外国语系课程学期论文 课程名称:翻译批评与赏析 论文题目:背影英译文的批评赏析 姓名: 黄晓玲 班级: 教育五班 学号: 0962010827 学年学期:2012-2013 学年 大四第一学期 背影英译文的批评赏析 摘要: 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堪称散文界的抒情名篇。而英译背影不仅 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 更做到了英汉翻译中从中文的主观视角到英文的客观视 角的灵活切换。 关键词: 背影; 主客观视角; 切换 Abstract: Zhu Ziqings 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essays in China. Zhang Peijis English Version not only keeps loyal to the original contents but also realizes the translation tar- get of the proper change from subjective perspective to objective per -spective. Key words: 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ersp ectives; change 关于背影: 说起文学作品的翻译, 不免总要谈到中外民族思维上的差异。中国人推崇 “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与我”, 表现在中国人的思维之中, 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物我合一, 主客观是统一的, 而在人与物的和谐关系中, 人是主导的, 有强 烈的主观(subjective)意识。而西方人崇尚理性, 人与物保持距离, 站在客 观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观察事物, 因此, 语言的表达是从客观视角(objective perspective)出发的。背影是我国“ 五四 ”时期最出色的散文家之一朱 自清的代表作, 堪称散文界的抒情名篇。它以朴实无华、真挚动人的语言描写 了为儿子送行时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背影。全文以朴素的笔调叙述了父子之间真 挚深刻的情感。1994年, 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将其译成英文文本, 他不仅真实地 再现了原文精髓, 更以高超的翻译技巧实现了从中文的主观视角到英文的客观 视角的灵活切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一分析张先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的。 1 在有灵动词(animate verb)作谓语时, 把汉语惯用的表人名词的主语, 切 换成表物名词。 例1: 其实那年我已二十岁, 北京来往过两三次, 是没什么要紧的了。 英译: As a matter of fact, nothing would matter at all becau se I was then twenty and had already traveled on the Beiji- ng Pukou Railway a couple of times. 中国人认为“ 人为宇宙的主体”, 一切从我出发, 因此经常以人为主语。而西 方的基督教文化认为“人”是作为“罪人”存在的, 只有通过客观的“事”和 “物”不断向外探求, 了解和掌握自然, 才能使“罪人”净化。这些探索和了 解使得西方哲学发展了完善的知识论, 科学论和逻辑学, 这也是英文客观视角 的基础。本句中文很明显是以人为重, 以对人的陈述作的主语。而译文则根据 英语思维习惯, 巧妙地把话切换成以物为主语, 而把对人的陈述放到了从句的 位子上。 例2: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只是惦记着我, 惦记着我的儿 子。 英译: Howev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last two years has made him more forgiving towards me. He keeps thinking about me a nd my son. 用物称名词作主语也是英语从客观视角思维的一大表现。这句英译以原来中文 中的状语作主语, 不仅忠实地表达了原意, 更符合英文思维和行文习惯。 例3: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英译: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 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此例虽短, 却有三个主语: 祖母、差使、我;没有一个连接词, 若不考虑英语读 者的思维和阅读习惯直译, 译文就会逻辑混乱, 使读者感到一片茫然。而张先 生打破原句结构, 从客观视角出发进行总述, 然后再分人细述, 显得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 2 从汉语中的省略、泛指和隐含人称主语到英语中主语的不可缺省。 例4: 到徐州见着父亲,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 不禁簌簌的流下眼 泪。 英译: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 ly mess in our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中文的主观视角还体现在省略人称、泛指人称, 隐含人称等结构中。本句中文 虽无主语,但根据上下文, 读者会清晰地感受到这个施事者是“我”, 这仍然是 中文主观视角的强烈表现,在英译中I 都得补上。 例5: 行李太多了, 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能过去。 英译: There was quite a bit of luggage and he had to bargain with the porter over the fee. 汉语中第二种省略句表示的是某人( 主要是第一人称) 提出的警告、建议、劝 告、命令。在这样的句子中, 尽管省去了人称, 但仍隐含主体意识, 译文恰当 地补出了主语“he”。 3 英语中it 频繁地做主语。 例6: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英译: 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 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例7: 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 英译: Never mind! It wont do to trust guys like those hot-e l boys. 英语的客观视角还体现在频繁使用“it”作主语。这样显得冷静而客观。该译 本中it 句型很多 , 一是作先行主语 , 如例7。在例6 中, it 被用来强调时间 之久, 显得很客观。it 还能表示自然现象、距离、还有一些不表示具体意义的 如:it seems/appears/looks, it is said 等。本句中具有明显主体意 识的“我与父亲”被张先生用it结构呈现出来, 非常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 参考文献 1Katharina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