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五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五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五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五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五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300 分 命题人: 审题人:理综命题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Ba 137 第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H 7N9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依靠其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碰撞、融合感染宿主 细胞,通过神经氨酸酶使其从宿主细胞中游离出来去感染新细胞,达菲是神经氨酸酶抑 制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 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部分是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达菲可用于被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者的治疗 C神经氨酸酶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DH 7N9 禽流感病毒能通过增殖产生后代,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细胞自噬是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 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B受损的线粒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具有选择透过性 C细胞自噬可以降解细胞内变性的蛋白质,降解后形成的产物不能被细胞重新利用 D在细胞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可能不同 3下列关于囊性纤维病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0162017 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 第五次摸底考试化学学科试卷 “鹰 隼 三 朝 展 羽 翼 蛟 龙 一 跃 上 九 天 ” B该病的形成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替换 C该病由于氯离子转运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 D该病常于成年时死于肺部感染 4农业生产中可以用一定的方法获得无子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以属于可遗传变异 B通过使用生长素获得的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下一代 C三倍体无子西瓜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难以产生正常配 子 D无子番茄无子是因为使用生长素使其无法产生配子 5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 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 见下表) ,以保持标本活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任氏液成分表(g/L) A任氏液中 Na+/K+比与细胞内液的 Na+/K+比接近 B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渗透压 C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D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说明突触前膜产生了动作电位 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是由赖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B乙烯利是一种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果实成熟 C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幼芽和未成熟的种子 D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SO 2 和 NO2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B大气中的 SO2 和 CO2 溶于水形成酸雨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D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8下列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B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C乙烯通入溴水中 D乙醇与乙酸制备乙酸乙酯 9a、b、c、d 为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 b 与 a 可形成多种有机化合物,c 的单质是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d 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cd Ba、 b、c 、d 中,d 的原子半径最大 Ca 与 b、c 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Da 与其它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10分子式为 C4H8ClBr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9 种 B10 种 C11 种 D12 种 11 “可呼吸”钠二氧化碳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4Na+3CO2 2Na2CO3+C。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放电时,Na +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B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 Na+ e= Na C电解质溶液可选 NaClO4 水溶液 D电池放电时把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有重要的研发意义 12下列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NO2(NO) 通入 O2 B CuSO4 溶液 Fe2(SO4)3 加入足量 CuO,过滤 C 溴苯(溴) 加入 NaOH 溶液,分液 D MnO2(I 2) 加热 13某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 、NH 、Cl 、Mg 2 、Ba 2 、CO 、SO , 4 23 24 现取两份 100 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加足量 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5 mol; 第二份加足量 BaCl2 溶液后,得干燥沉淀 4.3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 为 2.33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 一定存在 B溶液中 c(Cl )可能为 0.2 mol/L CCl 可能存在 放电 充电 DBa 2 一定不存在,Mg 2 可能存在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库仑把它们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B 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C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如果发现指针偏转很小,应选择倍率较大的欧姆挡重新测 量 D一群氢原子从 n3 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能辐射 2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15从 t0 时刻开始,甲沿光滑水平面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乙静止于光滑 水平地面,从 t0 时刻开始受到如图乙所示 的水平拉力作用。则在 04 s 的时间内 A甲物体所受合力不断变化 B甲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 C2 s 末乙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D2 s 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 16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与等边三角形 ABC 所在平面平行的匀强电场。 其中电势 A B0, C 。保持该电场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让等 边三角形以 AB 为轴转过 60,则此时 C 点的电势为 A B 32 12 C D 32 12 17如图为某同学建立的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模型。物块自左侧斜面上 A 点由静止滑下, 滑过下面一段平面后,最高冲至右侧斜面上的 B 点。实验中测量出了三个角度,左右斜面的 倾角 和 及 AB 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物块与各接 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且为 ,忽略物块在拐角处的能量损 失,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tan Btan C tan D tan 2 18小型登月器连接在航天站上,一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半径的 5 倍, 某时刻,航天站使登月器减速分离,登月器沿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登 B图甲 图乙 月,在月球表面逗留一段时间完成科考工作后,经快速启动仍沿原椭圆轨道返回,当第 一次回到分离点时恰与航天站对接,登月器快速启动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整个过程中航 天站保持原轨道绕月运行。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月球半径为 R,不考虑月 球自转的影响,则登月器可以在月球上停留的最短时间约为 A10 6 B6 4 5Rg 3Rg 3Rg 2Rg C10 2 D6 2 5Rg Rg 3Rg Rg 1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表 A 和电压表 V 均可视为理想电表。闭合开 关 S 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 的示数变大 B小灯泡 L 变亮 C电容器 C 上的电荷量增大 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 20如图所示,光滑轨道 ABCD 中 BC 为 圆弧,圆弧半径为 R,CD 部分水平,末端 D 点与 14 右端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无缝连接。传送带表面粗糙,以恒定速度 v 逆时针转动。现将 一质量为 m 的小滑块从轨道上 A 点由静止释放,A 到 C 的竖直高度 为 H,重力加速度 g,则 A滑块在传动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与传送带速度 v 无关 B小滑块不可能返回 A 点 C若 H4R,滑块经过 C 点时对轨道压力大小为 8mg D若 H4R,皮带速度 v ,则物块第一次在传送带上滑动过程中,由于摩擦而2gR 产生的内能为 9mgR 21如图所示,在、两个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均为 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分别垂直 于纸面向外和向里,AD 、AC 边界的夹角DAC30,边界 AC 与边界 MN 平行,区 域宽度为 d,长度无限大。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粒子可在边界 AD 上的不同点射入。 入射速度垂直于 AD 且垂直于磁场,若入射速度大小为 ,不计粒子重力,不考虑区 qBdm 磁场右边界,则 A粒子距 A 点 0.5d 处射入,不会进入 区 B粒子距 A 点 1.5d 处射入,在磁场区域内运动的时间为 qB C粒子在磁场区域内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3 mqB D从 MN 边界出射粒子的区域长为 1d 第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作答。第 33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 (6 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做“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在实验 中,该小组同学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1)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误差尽量小,在实验操作中,下面做法必要的是_。 A实验前要对装置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B实验操作时要先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在利用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时,所选的两个研究点离得越近越好 D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除实验装置中的仪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 (3)如图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现选取纸带中的 A、B 两点来探究“动能定理” 。已 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 T,重力加速度为 g。图中已经标明了要测量的物理量, 另外,小车的质量为 M,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 m。请你把要探究的结果用题中给出 的字母表达出来_。 23 (9 分)在“测定 2 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组(电动势约为 3.0 V,内阻小于 2.0 ) B电流表 A1(量程为 03 mA ,内阻 RA110 ) C电流表 A2(量程为 00.6 A,内阻 RA20.1 ) D滑动变阻器 R1(050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0 A) E滑动变阻器 R2(0200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 A) F定值电阻 R0(990 )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 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 器应选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 (2)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I 1 为电流表 A1 的示数, I2 为电流表 A2 的示数。记 录的 5 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I1/mA 2.85 2.69 2.55 2.41 2.25 I2/A 0.10 0.20 0.30 0.40 0.50 0.12.304.52/AI 1/mAI4.62803. 甲 乙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 I1I 2 图线。 (3)根据你绘出的 I1I 2 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组的电动势 E_V,内阻 r_。 (所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4(14 分)如图,质量为 m 的 b 球静置在水平固定轨道 BC 的左端 C 处。质量为 2m 的 a 球从距水平轨道 BC 高度为 h 的 A 处由静止释放,沿 ABC 光滑轨道滑下。a 球滑到 C 处与 b 球发生正碰,并与 b 球粘合在一起沿水平方向飞出,最后落在地面上的 D 点。 已知水平轨道 BC 距地面的高度为 H,重力加速度 g。求: (1)a 球与 b 球碰前瞬间,a 球的速度大小; (2)C、D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5 (18 分)如图甲所示,弯折成 90角的两根足够长金属导轨竖直放置,两折点连线垂直每 根导轨所在竖直面,形成左右两导轨平面,左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 53角,右导轨平面 与水平面成 37角,两导轨相距 L=0.4 m,电阻不计。质量均为 m=0.2 kg,接入导轨间的 电阻均为 R=0.2 的金属杆 ab、cd 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两金属杆与导轨间的 动摩擦因数相同,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1.0 T,方向平行于左导轨平面且 垂直右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t=0 时刻,ab 杆以初速度 v1 沿右导轨平面下滑。t =l s 时,对 ab 杆施加一垂直 ab 杆且平行右导轨平面向下的力 F,使 ab 开始作匀加速直线 运动。cd 杆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第 1 s 内图线为直线,虚线为 t=2 s 时图线 的切线,与时间轴交于 t=3 s。若两杆下滑过程均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g 取 10 m/s2,sin37=0.6,cos37=0.8。求:(1)金属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2)ab 杆 的初速度 v1;(3)若第 2 s 内力 F 所做的功为 18.1 J,求第 2 s 内 cd 杆所产生的焦耳热 。cdQ c a d b L L53 37 v/(ms-1) t/s 0 1 2 3 甲 乙 B 4 26 (14 分)间溴苯甲醛( ) ,是香料、染料、有机合成中间体,常温比较 稳定,高温易被氧化。相关物质的沸点如下(101kPa) 。 物质 沸点 / 物质 沸点/ 溴 58.8 1,2二氯乙烷 83.5 苯甲醛 179 间溴苯甲醛 229 其实验室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 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 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 温至 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 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 10%NaHCO3 溶液洗涤。 步骤 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 MgSO4 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 4: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 (实验装置见下图) (1)仪器 A 的名称为 ,1,2二氯乙烷的电子式为 ; (2)实验装置中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进水口为 (填“a”或“b”) ; (3)步骤 1 反应方程式为 ; 为吸收尾气锥形瓶中的溶液应为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 (5)步骤 2 中用 10%NaHCO3 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_(填化学式); (6)步骤 4 中采用减压蒸馏技术,是为了防止_。 27 (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甲醇脱氢制取甲醛的原理为CH 3OH(g) HCHO(g) +H2(g)。某科研小组在2 L密闭容器 中充入1 mol CH 3OH,对该反应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 化曲线如图所示。 (1)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 av(CH 3OH) =v(HCHO) bH 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c甲醛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2)在t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_,此温度下,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经 过的时间为5 s,则v(HCHO)为_mol/(Lmin) 。向此容器中再通入 1.1 mol CH3OH 和1.1 mol H 2,则平衡向_ (填“ 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600 K时,Y点甲醇的v (正)_v (逆) (填“”、 “OC(1 分) (4)4NH 3+Cu2+=Cu(NH3)42+(2 分) (5)Co(NH 3)4Cl2Cl(2 分) (6)22410 30/a3NA(2 分) 36 (15 分) (1)2,2二甲基丙烷(1 分) , CH3CCH3CH3CH2Cl (1 分) ,CH 2O (1 分) (2)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2 分) ,醛基、羟基(2 分) (3) CH3CCH3CH3CHO+2Ag(NH3)2OH CH3CCH3CH3CONH4+2Ag+3NH3+H2O (共 2 分,不写加热 扣 1 分) (4) CH3CCH3CH3COH+4 CCH2OHCH2OHHOH2CCH2OH 浓H2SO4 CH3CCH3CH3COCH2 CCH2CH2CH2O CH3CH3C CH3CO CCH3CH3CH3OC CH3CCH3H3CC +4H2O(2 分) (5)4(2 分) , CCH3CH3CH3HCO (2 分)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摸底考试理综试卷物理部分答 案 选择题(每题 6 分,满分 6 分,不定项选择中漏选得 3 分,选错不得分) 22 (1) AD (2)刻度尺、天平 (3)mgx (本题共 6 分,每空 2 分) Mx2 x2132T2 23(1)D(2 分) (2)如图 (3)3 .0V(3 分);1.5(3 分) 0.12.304.52/AI 1/mAI4.6280. 24答案:(1) (2) mgh2gh 43hH 23 解析:(1)设 a 球与 b 球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vC,则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mgh 2mv , (2 分) 12 2C 解得 vC (2 分)2gh (2)设 a 球与 b 球碰后的速度大小为 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vC(m2m)v,(2 分) 得 v vC ,(2 分) 23 232gh 设 C、D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L,两球粘合在一起做平抛运动,有 H gt2,Lvt ,(2 分) 12 联立解得 L ,(2 分) 43hH 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E 2mv 3mv2 mgh (2 分) 12 2C 12 2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 D B C A AC AD BCD 25答案:(1) ;(2) ;(3) 。0.4N 安F1msv6.05JcdQ 解析:(1)ab 杆沿左侧导轨下滑,根据右手定则可知 ab 杆中感应电流由 a 到 b,则 cd 杆中 电流由 d 到 c,根据左手定则可知 cd 杆受到的安培力垂直于右侧导轨向下。 根据 vt 图象可知,cd 杆在第 1s 内的加速度 (1 分) 214svat 对 cd 杆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 分)1sin53(cos53)mggFma 安 对 ab 杆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