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古典与流行的边缘在古典与流行的边缘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城区一中 高三年级 周亚琼 案例背景案例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差 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 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 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 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我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我在 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 应付检查。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 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 案例原因探寻案例原因探寻 据了解,这种现象并非只有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 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 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 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 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 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 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 或者言情一类的书。学理科的学生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 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 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 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 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 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 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 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 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 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 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 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 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 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鉴赏课 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 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主观原因 现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 这是一种畏难心理。学生生性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 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 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 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 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 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 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 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 族的热血。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 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 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 3、“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 些诗词。” 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 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 句“名句”“考点句”。 但是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 宝。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 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学习中国古代优秀 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 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有 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充实语 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课程标准附录“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中要求会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 诗词:诗经,如氓等;楚辞,如离骚等;唐宋词,如李煜虞美 人、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永遇乐等。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和导 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 试卷分值约占 515 分。 案例描述案例描述 在具体古诗词的教学操作中我选择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 一、 导入新课: 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 ,感受作品的魅力。教读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听听徐小凤演 唱的别亦难,教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 了春红,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教读苏轼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 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 ,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比较鉴赏: 在鉴别中,借助流行歌曲有效做到了学生与诗人和作品的感性沟通,加强 了诗词的理性体悟。 1、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电 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歌曲和歌词 ,借助音乐体味和感受这首词和苏轼的词异曲同工,同为咏史怀古,也各有千 秋。 2、学习苏轼的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 台湾的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比较不同意境,苏轼的词所要传达的是经 历乌台诗案之后、贬居黄州,抒发其个人幽愤寂苦之情;而周传雄化用词中一 句的意境表达的却是咏叹爱情的缘分,人世德悲欢,在爱与愁之间的伤痛。 三、作业设置: 这种作业设置较以往作业的设置学生愿意做、主动做、想着做。比如学习 完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后,播放并展示了还珠格格中的 主题曲当的歌曲和歌词,告诉同学们化用古乐府诗上邪,和我们 刚学过的作品都表现了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模仿当的歌词,把无题扩 写称一篇抒情散文。 总之,在这些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尝试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因而时常在教学中,在动听的音乐声和学生意犹未尽的讨论中,伴随着 阵阵掌声,铃声响起。 思考思考 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 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充斥我们耳膜的被我们忽视的流行歌曲,才 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素材,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 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 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目 标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 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 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 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 功能,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实现四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 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走向实践, 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 的精神财富;三是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 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四是走向智慧,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 师说师说教学案例教学案例 古城区一中 高二年级 周雪兰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师说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 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 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 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其缜密的逻 辑,严谨的结构,规范的语言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文章 的观点从现在看来,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何发挥这篇文章的资源优势, 引发学生积极展开求异思维,培养他们“动口说”“动手写”等能力,是值得 语文教学工作者探究的一个议题。 【教学理念教学理念】 关于语文教学,叶老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学生只领会教材的质与文还 不够”,“必于教学之际培养其自动性,终臻不待教师指导而能自领会之境。 ”(书简)所以我组织本课教学时力求做到以引导学生感知、认识韩愈 “论师”的主要观点为诱发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研究的欲望,围绕“师” 这一永久话题设置了一系列疑问,并以此为作文契机,进而发动学生“动口说” “动手写”,大胆评论韩氏理论,提出自己关于“师”的见解和看法。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课前我首先组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照注解,把握重点字词语“惑、下、 句读、遗、相若、盛、不齿、专攻、拘、嘉、贻、乃、则、于、所以”等和词 类活用的几个例子(如“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则耻师焉),并疏通文意, 进而熟悉并背诵全文。 二、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勇夺三军之冠,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其著名的师 说中阐明了哪些重要的观点?大家是否可以背得出来?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跃跃欲试,已进入“愤”“悱”之境。) 教师:好,请同学用文中原话回答。 、老师的职责是什么? 、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 、择师的标准和态度是什么?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同学积极思考(分钟),然后举手发言,背诵出下列文句: 板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文章第二段以及下列材料,开动脑子,分析 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答韦中立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 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 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同学们左右低声研讨,然后发言。) “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的,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 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 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我国古代关于“师”的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作者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少 年人、贱人身上也可能有道,对于有道的人,不论其长幼、贵贱,都应该视之 以为师。他还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为榜样,教训那些“君子”们。 这就是说下等人也有值得上等人学习之处。这就不仅打破了天命观、天才论的 框框,甚至也突破了剥削阶级的等级偏见,这在门第观念特别强的封建时代显 然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提倡教 育者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那就更是有进步意义的了。” 四、引导学生对前代名人的观点质疑 教师:用我们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一下韩愈关于从师学习的观点及论述,看 看还存在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围绕“教师的职责”“择师的标准”“师生的 关系”等问题按小组讨论,而后作典型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同学热烈讨论,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教室内涌动 着积极探索的热潮。) 教师:同学们讨论得如此热烈,那我们干脆来个口头话题作文,话题是: “我心中的好老师”、“最漂亮的师生关系” (同学听后更加兴高采烈,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 “教学活动不应该是老师单向的“讲授”或“传递”,学生也不能只成为 被动接受的一方。我想一名好的老师,应当是一名高级琴手,能拔响学生大脑 里的每根弦;应当是一个出色的导游,总能把学生引向风光旖旎之境;应当是 一位幽默大师,总能把学生逗得乐颠乐颠的;更应当是一只钟表,总能在铃声 一响时恰到好处地结束讲课,让学生尽情地享受那自由自在的课间十分钟。” “教学应该成为一门艺术,教师要学会不刻意的赞美学生,以激发其学习 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老师要转变观念,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变成一个顾问,一个 平等的参与者。师生应在课堂上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师生之间不再是灌 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然而,怎 样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呢?问号是催人攀登科学高峰的铜鞭,启发是引导学生勤 学深思的钥匙。”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补充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老师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 共振。老师的作用应该由传道、授业、解惑改为启动思维,诱发激情,引 导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自觉探索,主动进取。” “老师应像一片树叶,有一条主干脉,那便是他的总体教学思想,而叶面 上的层层脉络就是他针对每一类学生而设计的不同教学方案,充分挖掘各类学 生的内在潜能,弥补他们思维方式上的不足,并能够端正学生的心态,使他们 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老师应是我们的朋友,在你犯错误时,去细心的教导你;老师应象我们 的亲人,在生活上帮助你;老师更应是一位伯乐,善于发掘每一个人的优点, 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 “不要吝啬您那一句鼓励的话,回为那很有可能会把一个堕落的天使挽救 回天堂;不要将您的讽刺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业单位工考课件
- 工艺产品技术合作开发协议书6篇
- 结肠癌根治术基础护理
- 2025年江西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历史复习题及答案
- 《琵琶行》课件教学课件
- 质检员年终总结格式
- 2025房屋租赁合同协议范例
- 公司收购风控法务课件
- 装修项目年终总结
- 环境设计考察汇报
- 桥式起重机主要结构与原理讲解
- 【化学校本课程】《让化学走进生活》校本课程
- 新浪微博研究报告
- 高等数学(上册)
- 平面镜成像-说课
- 通信工程安全员考试题库案例题汇总
- 频谱监测及瞬态信号捕获技术课件
- 宣城万里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强度瓦楞包装用纸及5万吨纱管纸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贵州某二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KK
- 推广普通话课件
- GB/T 16714-2007连续式粮食干燥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