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家语_第1页
如何读懂诗家语_第2页
如何读懂诗家语_第3页
如何读懂诗家语_第4页
如何读懂诗家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浅说诗说诗家家语语 诗人玉屑卷六里提到王安石 “诗家语”的概念,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 话中也为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诗(这里指格律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 以及其他文体不一样,要受到字数、韵律、立意等之限制,不能像散文小说那 样自由表达。如我们用“非诗性思维”去欣赏或者创作诗歌,就不能正确理解 作品原意,就不能创造出好的诗作来。 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乃诗家用含蓄、形象、跳跃、夸张、 凝练、音乐性的语言表达自己主观情志之诗语。“诗家语”的组成形式是十分丰 富的,也是相当复杂的。 诗家语有几个显著特性: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语言跳跃 ;艺 术夸张;和声律协美等几个主要特征。总起来讲就是具有诗性和音乐性。 “诗家语”概念的提出,使得诗歌在整体表达上,体现出了它独特之诗性和 音乐性。 一一 、含蓄婉转。、含蓄婉转。 清.袁牧说:“诗文贵曲”。诗心亦贵曲也, 曲如流水。“诗家语”在表达 上具有含蓄婉转之特点,常用比喻,影射,曲喻,反说,陪衬,讽刺,用典, 比兴等手法。用意含蓄而曲折、蕴藉而委婉,说有限语留无限想象空间,这正 如中国书画中“留白”一样。如: 韩翃韩翃寒食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代在寒食节有禁火之习俗,韩诗中“轻烟散入五侯家”,以清明日皇帝 赐火给亲近臣子来借喻皇帝宠幸太监,重权被太监等掌控,终至亡国;本诗采 用春秋笔法,颇具讽刺意味,用意曲折含蓄。这里含蓄和讽刺、影射相结 合。但含蓄不同于隐晦。诗里意思,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看不懂,是隐晦、 是隔。故但凡用典,不隔为佳。这是后话。再如: 林升林升.题临安邸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乍看乃江南山水楼台风光风情之作,细读有弦外幽意。汴州乃北宋京城, 时已沦陷,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纵情歌舞,追逐声色,毫无恢复中原之意, 诗人寄无限忧思嘲讽于诗中,细品之则耐人寻味,充分体现出诗之婉转含蓄之 特点。 二二 、 形象用语。形象用语。 诗家语常常“以形象语”言为特征。诗家之情志和诗之境界往往借助于 “物象”并通过形象语言表达出来,常常诗中有画,诗画相生而意味无限。物 象的选取要集中、不杂乱堆砌,要与所达之意境吻合:如: 桃花溪桃花溪.张旭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中物象丰富:野烟、飞桥、石矶、水畔、 渔船、桃花、流水行文曲折 动人:28 字勾画点染出一幅美丽的春水桃花画轴。 首句着一“隔”字,使 飞桥和野烟交相点染,互相映衬,创造出一种朦胧之美境,实在“隔”而非隔 也。次句着一“问”字,将诗人置入画图之中,表达诗人对世外桃源向往之急切 心情。 此诗用语形象,构思婉曲,情趣幽远,画意甚浓,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 由远而近,由实及虚,动静相谐,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 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 含蓄,耐人寻味。诗中之桃花溪,虽不定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之桃花 溪,但却暗用其意。也体现了诗之含蓄婉转之特点。 关于诗之形象语言以及形象思维,冯泽尧先生之诗性思维与诗词创作 和夏叶苍先生之物象.意象.意境都谈得很详细。此处不再作详解。 另外,“诗家语”也不排除适当的理性用语,但这种理非自然科学之理, 而是哲理和情理,我们不能一味用科学的眼光去解读、创作、去衡量诗家语言, 那是科学论文了,不是诗歌了。形象语言有时常常和议论、理趣相互结合,有 的甚至基本通篇议论,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五此诗除第四句用比喻外余 者基本句句议论: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可见,诗中适当的议论用语、理性用语也是极好的。 三三 、 语言跳跃。语言跳跃。 诗家语具有跳跃之特性。五字或者七字之内往往具体表现在语法结构和句 式上,诗往往省去不必要的文字。概因诗之句式因受字数、韵律、意象等因素 限制,其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之表达差异甚大,这就是所谓的“诗家语”。除 常用式句外,主要有省略句、倒装句、意象组合句、和互文句等形式。这里逐 一浅说: 省略句省略句: 跟文言句式一样,诗歌句式往往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关联词等。 1、略主语: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2、略谓语: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顾况洛阳早春)上下句省略 了(流落)和(争鸣); 再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 相)上下句省略了(成)(传),这种情况很常见。 3、略宾语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是:野火烧不尽(草),春风吹(草)又生之省略句,上一句草作为宾 语省略了,下句草作为兼语(吹的宾语、生的主语)也省略了。 4、省略虚词成分。 a、省略介词。 比如:江流(于)天地外,山色(在)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b 省略连词。 比如:(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是)心有灵犀一点 通。(李商隐无题)省略了表示转折的连词。 c、省略助词。 比如:无边(的)落木萧萧(地)下,不尽(的)长江 滚滚(地)来。(杜甫登高) d、名物语式,就是整个句子都是由相关联的一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 成。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又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此亦可以理解为意象组合句式(此从语法角度彼从意象组合之方式角度着 眼点不同而已) 倒装句:倒装句: 为使句子具摇曳生姿之美,诗家故意错列一些句子成分,有时候亦是为了 格律表达之需要(包括对仗和平仄)或需要强调某一句子成分。 1、主语置谓语后。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正常的语序应该是: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2、宾语前置。 如: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末归南山)原序应是:明 主弃不才,故人疏多病。 3、定语后置。 如: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崔颢行经华阳)原序应是: 河山北枕险秦关,驿路西连平汉畤。 4,特殊的错列。 如: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原序当是:暗泉流石壁, 秋露滴草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错列,用得很少,用时小心,解读时候也得小心,不 然闹出笑话来。 因为从正常的语序去看,一般都不符合逻辑, 需要正确地推理。 如王维有句“须臾白发变垂髫”,不知道错列方法的,还以为人可以返老还童了。 至于疑问句,也很常见。一般来说表现的是作者肯定性的语气,或者是讽 刺性的发问,以增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得诗句不至于太呆板。 互文句式:互文句式: 就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 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 充,说的是一件事。它需要前后参照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意思。如:“秦时明 月汉时关”,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实述眼前所见)。其 特点在于能以简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并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错综美。这 样的互文句式 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木兰诗里“开我东阁门,坐 我西阁床”诗家语之互文句式是常常是诗歌特征和语言技巧之一,增加诗歌语 意连环流畅,音律流美。 其他句式如对偶句略,今后再拟详谈 以上句式足可证明:句式之跳跃性是诗家语的基本特征。 四、字句凝练四、字句凝练 “诗家语”具有语言锤炼之特点:用字凝炼而精确。欧阳修六一诗话 里记载了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炼字推敲之故事。“诗不厌改”, 古之诗家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叹,何况今人。“红杏枝头春意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也。“闹”、“绿”是也,杜甫“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溅”,“惊”是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 ,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毛泽东“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锁”字是也。“刘静松先生之移居:“十载营巢费苦辛, 白头终得杜为邻;锦江花草非吾恋,要借诗王一片春”。“借”字极妙,虚实 相生,自嘲,自信,幽默。 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 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 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 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 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凝练关系作品之质量。所谓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 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句,贴切 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它不是追求华丽辞藻,生僻用语,而是追求诗语之朴素 自然、生动流畅和准确达意。炼字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境界全出,甚至句 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五五 、艺术夸张、艺术夸张 “诗家语”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出于常理之外,入于情理之中。也就是具有 语言修辞上艺术夸张之特征。她用语往往率直、天真、主观、情感化而非理性 用语。杜甫.古柏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来气接巫峡长, 月出寒通雪山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注意了此诗加以计算: “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之病也。” 另一位科学家 范镇东斋纪事卷四:杜工部云:黛色参天两千尺,其气盖过,今才七丈。 古之诗人好大其事,率如此也。”还说到武侯祠实地测量,古柏不过十丈高, 杜诗言过其实。”批评家们是用科学的眼光来解读此诗,这就曲解了作者的意 思。因为史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科学家往往追求的是生活、物质的客观和 真实,往往忽略了艺术的真实。 对待诗歌,我们应用诗歌的、艺术的眼光来创作之解读之。虽然诗歌之真 实来源于生活之真实,但诗歌之真实高于生活之真实,艺术的夸张是艺术的真 实,是对生活集中概括,比生活更集中、更高、更鲜明、更深刻。因此,如果 用非诗性(理性的,史家的,客观的,物质的,科学的)的眼光去审视解读诗 词,可能会读不通,或者会曲解作者的原意,也难以创造佳作。用诗性思维去 解读诗歌,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缘何“春风 不度玉门关”了。 六、六、 声律协美。声律协美。 诗歌讲究声律和谐,声律协美是“诗家语”的重要特点。 主要表现在诗律 之押韵、平仄、四声、以及节奏上。梁朝沈约提出“诗律”学说,即是永明诗 律。其要旨是说:声律的协调,要音阶配合得适当。音的高低清浊要有变化, 前面有轻音,后面就该有重音,一首诗里音韵不重复,两句之中轻重不雷同。 所以要有高低清浊,抑扬顿挫之分,才能悠扬悦耳。 古代诗歌是用来配乐演唱 的歌词,诗歌的声律就像音乐有旋律一样,其作用就是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诗家语”要押韵,是诗语基本特点,是一首“诗”能够成为“诗”的最 基本的条件。诗韵使得诗具有“音韵美”,她能增加韵律之美。将许多涣散之 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时铿 锵悦耳,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易于诵读。诗韵当与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 情境意趣,相切合。作诗歌推荐使用平水韵诗韵新编,作词词林正 韵,当然中华新韵也是好的。只不过是将古音中的入声重新划分归并在 各韵了。 “诗家语”讲究平仄,康熙字典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 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即平声字声音舒长而响亮,如 东、风等,上声字声音上扬而重。文字定四声,分平仄,是南朝沈约开始干的。 他把文字读音的清、浊、升、降、短五韵中以清韵为上平声,浊韵为下平声, 升韵为上声,降韵为去声,短韵为入声。其中上平下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 仄声。诗律使得诗也具有“音韵美”。 “诗家语”要讲节奏,其节奏表现在音节上,律句(拗句除外)一般“毎 两字一节拍,每节拍依第 2 字之平仄论平仄节,仄节与平节互为交替之规律。 ”即律句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