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导学案)_第1页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导学案)_第2页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导学案)_第3页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导学案)_第4页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 读懂诗歌; 2 能辨析诗歌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并其表达效果。 【试题说明】:此部分试题对应“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讲稿 【试题参考】:双关、比喻、夸张、顶真、比拟、设问、反问、借代 【学习内容】: 1 题: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 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这首元曲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白如练”和“塞鸿 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注释】 塞鸿秋:曲牌名。塞鸿,塞外飞来的大雁。即景:写眼前的景物。 练:白绢,白色的绸子。 淮山:在安徽省境内,这里泛指淮水流域的远山。 淀:同“靛(din)”,即靛青,一种青蓝色染料。 【古诗今译】 答: 2 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注释】阁:同“搁“,使停下来。 【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历任太乐丞、 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安禄山叛乱时,被迫作过给事中。后因曾受伪职降 为太子中允。再迁中书舍人,转尚书右丞,卒于官。其诗、画成就都很高。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工 人物、丛竹、山水;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在唐开元、天宝时代,王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诗人。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之为 “诗佛”。 【古诗今译】 【随 笔】 答: 3 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 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注释】 武陵春,词牌名。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 是当时的风景区。 拟:打算。 舴艋(zmng)舟:一种形状似蚱蜢的小船。 【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 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 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 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 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古诗今译】 答: 【课后反思】 【课 题】: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 根据提示,能读懂诗歌; 2 能辨识诗歌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试题说明】:此部分试题对应“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讲稿 【试题参考】:双关、比喻、夸张、顶真、比拟、设问、反问、借代 沽源县第一中学语文导学案 模块名称:古代诗歌阅读 主备课人:冯小燕 主讲人: 时间: 第 3 页 【学习内容】: 4 题: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一句、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注释】 河:指黄河。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 (一作七尺)。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 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 泰山和西岳华山。 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 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 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 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所作诗词多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 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 义精神。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 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启用良将,收复中原,实 现统一。 【古诗今译】 答: 5 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颔联分析其表达作用。 【注释】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杜甫作本诗时, 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 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的诗词以古体、 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 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 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 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 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古诗今译】 答: 6 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朱淑真,宋代女作家。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 【古诗今译】 答: 【课后反思】 【课 题】: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 根据提示,能读懂诗歌; 2 能辨识诗歌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试题说明】:此部分试题对应“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讲稿 【试题参考】:双关、比喻、夸张、顶真、比拟、设问、反问、借代 【学习内容】: 7 题: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和亲的王 沽源县第一中学语文导学案 模块名称:古代诗歌阅读 主备课人:冯小燕 主讲人: 时间: 第 5 页 昭君出塞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 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 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 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这段曲词中 划线处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注释】寒螿:寒蝉。 【作者】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与关汉 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 ” 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 “二十年漂泊生涯 ”之后,他看 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 的闲适生活。 答: 8 题: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 I(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惜得,赤 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 东。 本曲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曲简析。 【注释】槊(shu):长矛。 紫盖黄旗:指一种云气,也叫 紫云,形状如黄旗紫伞。按照古代迷信说 法,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真龙天子。此处指东吴孙 权建立了帝业。 八阵图:诸葛亮所作的阵形。 答: 9 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睱。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 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上片“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 么思想感情? 【注释】 李易安,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价作语助词。李易安行香子草际鸣蛩词: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怎生:怎么。李易安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青旗:酒旗。 潇洒,从容大方,态度悠闲。万千,作无限解。 辛弃疾退隐带湖之初,曾作水调歌头 (带湖吾甚爱) ,中有“凡我同盟鸥 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之句。相传白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人称 “忘机鸟” 。 【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 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 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