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六盘水市如何以工业强市带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_第1页
联系实际谈谈六盘水市如何以工业强市带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_第2页
联系实际谈谈六盘水市如何以工业强市带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_第3页
联系实际谈谈六盘水市如何以工业强市带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系实际谈谈六盘水市如何以工业强市带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联系实际谈谈六盘水市如何以工业强市带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答: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以 产业园区为载体,做强做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增加投资、扩大 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实现增比、进位、突破。在“十二五” 期间,不断发展壮大煤炭、电力、煤化工、 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业,力争全市工业增加值以每年 22以上的速度增长, 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超过 3000 亿的目标,把我市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 和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全省走前 列、作表率。 新目标 构建六大支柱产业 煤炭产业 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加强高产高效和安全标准化矿井建设。通 过资源整合、整顿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一步压减矿井数量,提高矿井 单产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建设煤炭大集团、大基地。 到“十二五”末,全市煤炭产能达 15 亿吨,产量达 13 亿吨,煤炭产业产值 达 1150 亿元以上。 电力产业 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水电、风电,鼓励利用煤矸石等工业 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发电;加快建设大型电源基地,优化调整地区电源与电网的 结构和布局,加快城乡电网建设改造,进一步提高区域内电力资源配置的整体 效率,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市电力装机达 1500 万千瓦 以上,电力产业产值达 300 亿元以上。 煤化工产业 建成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 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全国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到“十二五”末,煤化工产业 产值达 700 亿元以上。 冶金产业 加快推进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扩能改造,建成盘县首黔 煤钢电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大力发展特钢、新品及其他钢铁深加工;加快推 进铝工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积 极发展铅锌、铁合金等产业。到“十二五”末,全市钢产量力争达 1000 万吨,电 解铝 30 万吨及配套铝加工,冶金产业产值达 550 亿元。 建材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开发新型绿色装饰材料,鼓励投 资建设以煤矸石、粉煤灰、钢渣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建立以产 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建材产业体系。到“十 二五”末,水泥生产能力达 1000 万吨以上,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力达 300 万立 方米,建材产业产值达 60 亿元以上。 装备制造产业 着力引进国内一流的优强企业,积极支持六枝工矿(集团) 公司宏狮机械制造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盘江装备制 造公司(六枝煤机厂)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能源、冶金、 煤焦产业机械设备市场等优势,大力发展载货汽车、矿山成套装备和铸造加工 等装备制造业。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 70 亿元以上。 培育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轻型化、高新化 在发展壮大已有产业的基础上,决定提出积极培育高新产业、特色农 产品加工业、医药工业、特色旅游商品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轻型化、高新化。 高新产业 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 兴产业的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以马铃薯、苦荞系列食品、小黄姜、茶叶、果品饮料、 猪牛羊屠宰加工为主,巩固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把六盘水市建设成为贵州省 重要的马铃薯深加工基地、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马铃薯产品出口基地。 医药工业 培育一批品质优良的地方品种如天麻、杜仲、半夏、喜树、金 银花等大宗地道药材,扩大 GAP 种植基地;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 设,重点建设六枝医药工业园区;继续做大六枝大华制药厂和宏奇药业等医药 企业,积极引进一批新的医药企业,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 特色旅游商品 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推动旅游商品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水城农民画、民族银器、蜡染蜡画、刺绣、民族服装服饰、民族乐器、 雕刻、编织等产品,打造一批旅游名牌产品。 六项工程助力工业强市 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到“十二五”末,建成一批重点突出、各具特色、功能 互补的重点产业园区,园区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40左右,就业人 数达到 30 万人以上。 循环经济建设工程 到“十二五”末,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40以 上,瓦斯综合利用率达 50以上,重点企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 90以上。 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创新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选拔懂经济、熟工业、 会管理、善服务的党政人才,增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工业发展的能力。培养 一支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 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满足境内企业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 中小企业成长和全民创业工程 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比现在增加 1000 户以上,个体工商户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接近 10 万户。 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 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 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 技改扩能工程 以发展现代工业为方向,加快工业升级转型。按照“数量扩 张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方针,改造提升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充 分挖掘驻市大企业的发展潜力,盘活存量,实现低成本扩张。 政策支持 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关键。决定采用较大 篇幅提出如何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大项目一抓到底 在项目建设中,凡投资总额超过 1 亿元的项目,要实行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及时协 调解决问题,大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环境,重点引进中央企 业、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企业和东部沿海企业到六盘水市投资兴业。 开辟“绿色评审”通道 建立商业银行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项目、技术改造 所需资金的“绿色评审”通道,加快建立多形式、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 系。制定重大工业项目“点供”办法,确保项目落地。 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和生育保险等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改善劳动关系。逐步建立农民工 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减少审批环节 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 环境、创业环境和办事环境。进一步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 提高审批效率,推进网上审批、市县联网审批。 工业强市势头锐不可当 近段时间,记者走访我市几个工业园区,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越来越多 的“大块头”在这里探路,在这里落脚,在这里“膨胀”: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 司投资的煤矿成套装备制修基地在红桥新区呼之欲出;中国青年汽车集团的“青 年曼卡”在水城县董地工业园区安营扎寨;华能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粤 电控股西部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博罗冠业电子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向 凉都各工业园区抛出了“橄榄枝”,或已签约,或已开始投建。 不仅如此,今年在遭受严重凝冻灾害的情况下,我市的工业增长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