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古学问题汇总考古学问题汇总 一 史前考古学(上)思考题 1. 解释 “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2. 如何依据第四纪地层判别古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 3. 简述生物地层学方法。 4. 特殊埋藏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5. 简述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6. 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 7. 如何利用动物化石复原古生态环境? 8. 简述孢粉分析法。 9. 简述史前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简述考古学研究对古环境研究的作用。 11. 简述体质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关系。 12. 简述学术界对腊玛古猿系统位置的看法。 13. 简述直立人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简述“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15. 简述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主要发现。 16. 如何分类与观察旧石器? 17. 如何测量与统计旧石器? 18. 华北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9. 我国有 “ 手斧 “ 吗?为什么? 20. 简述中国细石器的特征与分布。 二、史前考古学(下)思考题: 1. 如何认识新石器时代? 2. 打、磨制石器是否是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 3. 略述“龙山时代”成立的条件与意义。 4. 简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6. 为什么史前农业较早期发生在世界一些特定的地区? 7. 学术界对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认识如何?哪种观点较为合理? 8. 工具(农具)在研究农业发生发展问题中的作用如何?有无局限性? 9.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0. 什么是聚落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11. 从姜寨聚落谈聚落形态的研究。 12. 中国史前聚落的发展演变脉络如何? 13. 目前中国史前城址主要发现在哪些地区?意义如何? 14. 中国史前墓葬的主要种类及分布区域如何? 15. 埋葬习俗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 16. 中国史前埋葬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如何? 17. 埋葬制度研究的意义如何? 18. 成年男女合葬揭示出哪些方面的社会变革? 19. 史前武器的主要种类与功能。 20. 环壕设施的防御特点与意义。 21. 中原地区的政治一体化是如何实现的? 22. 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疑古辨伪运动的主要学术贡献如何? 23. 如何理解文明要素与文明形成的标准问题? 24. 新石器时代考古对探讨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的作用如何? 1、史前考古学史前考古学 名词解释: 南方古猿(北大 01) 直立人(北大 93、北大 94、中山 07) 智人(中山 08) 原始蒙古人种(武大 00) 元谋人(武大 01、中山 05) 郧县人(武大 08) 蓝田人(中山 06、山西 07) 北京人(北大 95、武大 03、武大 06、吉大 06、民大 06、南大 07、民大 08、中山 08) 南京人(汤山人) (北大 99、南大 04) 金牛山人(厦大 99、武大 05) 许家窑人(人大 07) 丁村文化(山大 04、武大 05、南大 05、南大 06、人大 09) 峙峪文化(吉大 05) 水洞沟文化(吉大 08、北大 08、南大 09) 山顶洞人(北大 96、南大 03、吉大 04、山大 06、民大 07、人大 08) 莫维斯线(北大 01) 贝丘遗址(厦大 99) 三棱大尖状器(北大 02、西大 05、西大 06) 石器(厦大 99) 石片(西大 04) 石楔(西大 04) 细石器(北大 03) 手斧(西大 03) 石器拼合(北大 04) 石器时代(武大 02) 中石器时代(中山 05、西大 06) 仙人洞遗址(北大 99) 湖南道县玉蟾岩(北大 00、南开 03) 北辛文化(北大 93、山大 04) 裴李岗文化(山大 06) 河姆渡文化(民大 08) 大溪文化(南大 03、中山 06、山西 07) 兴隆洼文化(北大 01、民大 06) 城背溪文化(北大 02) 仰韶文化(西大 01、中山 08) 西阴村(武大 02、北大 07) 石家河文化(南大 04、山大 06) 半坡类型(山大 06) 半坡聚落(武大 00) 半坡遗址(南开 05) 姜寨遗址(武大 06) 濮阳西水坡 M45(中山 07) 马家窑文化(南开 03) 喇家遗址(西大 03) 庙底沟类型(山西 07) 庙子沟文化(人大 09) 屈家岭文化(南大 05) 城子崖遗址(民大 06) 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武大 01、武大 03、南大 06、南大 08) 朱封大墓(北大 05) 红山文化(吉大 05、吉大 07、人大 07、北大 08) 牛河梁(北大 01、中山 06) 石峡文化(中山 05) 良渚文化(南大 07、南大 09) 瑶山墓地(北大 04) 陶寺(北大 03、南开 04、山大 04、中山 05、武大 08) 吴城文化(山大 04) 丁公陶文(北大 03) 蛋壳陶(北大 06) 酋邦(北大 07) 玉猪龙(北大 04) 琮(北大 94、北大 97) 璧(北大 95) 玦(吉大 06) 斝(吉大 06) 璧瑗环(北大 96) 卜甲(北大 95) 尖底瓶(吉大 07) 瓮棺(西大 03) 干栏式建筑(吉大 04、中山 05、西大 05、吉大 07) 铜石并用时代(北大 93、北大 94、北大 96) 岳石文化(山大 04)青铜时代 简答及论述: 谈谈考古学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武大 01) 什么是史前考古学?其内部主要可划分为几个时代?各个时代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吉大 07) 人类文明的起源(武大 05) 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南大 01) 旧石器的制作方法(西大 05) 简答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异同(北大 00) 试述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说的内容及其意义(北大 01) 华北两种旧石器传统的假说(武大 00) 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 活。 (南大 01)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化石(北大 93) 旧石器早期文化分布(武大 07)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分布(武大 03) 试述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特点(南大 05) 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南大 03) 试述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南大 04) 北京猿人文化的石器特点(武大 99) 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南大 02) 北京猿人的体质形态与意义(民大 07) 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南大 02) 丁村文化的石器特点(武大 99) 简述山顶洞人的主要发现及成果(武大 02) 简述山顶洞人的考古发现和体质特征(中山 08) 山顶洞墓葬及其意义(武大 99) 简述莫维斯线和自己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北大 03) 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西大 04) 简述细石器文化(西大 07) 简述中国细石器时代细石核的分类并画出草图(西大 08) 试述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北大 97) 中石器时代的特征(北大 96) 考古学上常说的“仰韶”“龙山”“区系类型”的意义(吉大 08) 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西大 03) 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工艺。 (吉大 09) 陶器的发现及其重要作用(北大 08) 简述陶器在史前时代的作用并画出五种三足器(西大 08) 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 5 种)(西大 05) 简述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成就。 (人大 07) 论述史前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北大 06) 论述中国农业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北大 04)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西大 01) 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西大 05) 从考古发现探讨稻作农业起源的地区(北大 94) 考古发现稻作起源(北大 07) 简述水稻起源阶段考古新发现(北大 02)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及各期基本特征(北大 95)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中山 08) 简述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西大 07) 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北大 93) 试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南大 06) 概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北大 99) 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武大 03) 试述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为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南大 07) 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南大 03) 试述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编年 05)序列和文化特征(南大 04、南大 05) 阐述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序列(厦大 00)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北大 05) 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序列及特点(南大 09) 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武大 06) 鄂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武大 00)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武大 08) 试述太湖流域、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和主要特点(南大 08) 裴李岗文化聚落的特点(武大 07) 论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基本文化特征。 (山大 06)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汶口文化分期有哪几种方案(武大 02) 大汶口文化及其墓葬类型(北大 95) 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南大 01) 以仰韶、半坡为例,研究中国聚落文化考古现状(民大 09) 从姜寨聚落的布局分析仰韶时期的社会组织(北大 01) 试以姜寨遗址为例分析仰韶文化时期的社会组织型态(中山 09) 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 (南 大 02)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反映的社会经济结构(北大 94) 试论仰韶文化(西大 06) 试述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北大 00) 简述尖底瓶的考古发现和形式演变(西大 07) 良渚文化的玉礼器(南大 01) 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的比较分析(民大 06) 简述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状况(南开 03) 红山文化对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影响(民大 07) 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南大 02) 概述城背溪文化(武大 98) 叙述石峡文化的基本特征(厦大 99) 马家窑文化特征,并画出代表性陶器(北大 02) 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北大 96) 简述龙山文化的特征(中山 08) 黄河流域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北大 03) 以龙山文化为例阐述国家的起源(民大 08) 新石器时代城堡的发现及意义(北大 94) 以目前的考古发现,谈谈 6000 年5000 年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武大 07) 2500-2000BC,中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都有哪些,试述这些区域文化较此前发生了 哪些重大变化(北大 04) 论述铜石并用时代(西大 07) 关于都城考古的一些试题关于都城考古的一些试题 2、名词解释: 良渚古城(南大 09) 偃师二里头遗址(南开 03) 尸乡沟商城(北大 00、南大 04、中山 06) 郑州商城(武大 99、吉大 08) 黄陂盘龙城(民大 06、中山 07) 洹北商城(南开 04) 殷墟(吉大 04、中山 08、中山 09、人大 09) 小屯宫殿遗址(吉大 06) 周原遗址(北大 01、中山 05、吉大 06) 燕下都(北大 05) 侯马晋城(川大) 纪南城(北大 97、武大 05、中山 06) 郑韩故城(西大 04) 阿房宫遗址(西大 01) 汉长安城(南大 03) 邺城遗址(中山 08) 六朝建康城(南大 05、06) 大明宫遗址(北大 93、吉大 05、中山 07、南大 07) 大明宫含元殿(西大 01、北大 02) 唐长安城(南大 04) 隋唐扬州城(南大 05) 辽上京(武大 08) 元大都(北大 94、北大 95、南大 09) 里坊制(北大 08) 简答及论述: 新石器时代城堡的发现及意义(北大 94) 中国史前城址的发现及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山 06) 简述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城址(中山 07) 二里头文化宫殿及其特点(北大 07) 试述商代都城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 (南大 05) 商代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研究(北大 96、北大 98) 列举早商城址,盘龙城的结构特点(武大列举早商城址,盘龙城的结构特点(武大 08) 综述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南开 05) 郑州商城布局(武大 07) 郑州商城的时代与布局(北大 94) 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南大 02)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城址的基本特征。 (人大 07) 东周都城的多样性和原因(北大 05) 东周时期城市的布局特点(武大 06) 春秋时期的城市特点是什么?(武大 98) 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南大 02) 战国都城的特点(山西 07) 战国都城有哪些特点?(厦大 99) 试论战国都城的发展和主要特点。 (人大 09) 简述关于楚都丹阳地望的主要学术观点(武大 03) 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西大 05) 汉代至隋唐都城形式演变(西大 06) 汉唐都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变化及其意义(北大 93) 试论述汉唐长安城的布局,并比较其异同(中山 09) 试论汉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人大 07) 汉长安与唐长安城址(北大 94) 试述汉唐都城的平面布局和主要特点(南大 08) 汉唐宋元都城布局之演变(北大 95)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布局和考古发现(北大 99) 东汉洛阳城特点(北大 07)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西大 01) 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南大 01) 简答曹魏邺城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意义。 (川大 04) 阐述曹魏邺城的布局极其意义(厦大 00) 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及其对后世都城规划的影响(武大 03) 论述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其重要性。 (山大 06) 曹魏邺城的考古工作、布局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北大 08) 邺城考古发现及意义(北大 02) 试述北魏洛阳城的布局特征及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北大 04) 简述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规划(武大 01) 隋大兴唐长安城址的形制布局(中山 08) 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 (南大 03) 试述唐代城市考古的主要发现 。 (南大 04) 唐大明宫特征及主要遗址(北大 03) 隋唐扬州城遗址文化遗存及布局特点(南大 09) 辽上京城的布局及其特点。 (人大 08) 简述宋汴梁城市的布局及在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南开 04) 元上都城址的布局及其特点。 (人大 09) 试述元大都遗址的主要发现和布局特点。 (南大 06) 元大都考古发现及意义(北大 02) 试述明代南京都城的布局特点、保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南大 07) 历代都城的演变规律(民大 09) 论述中国古代都城布局形制的演变(西大 07) 简述我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度的变革(北大 00、北大 01) 3、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一、 简答题: 1、 简述考古学的定义与实际考古学工作的各个环境,谈谈现代科学技术在这些环简述考古学的定义与实际考古学工作的各个环境,谈谈现代科学技术在这些环 节所应用的情况节所应用的情况。 考古学即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 的科学 田野发掘过程:红外遥感勘探、钻探。 文物修复过程:应用粘接,修补,加固等稳定性处理从而派生出修复学、保护学。 在文物分析与研究方面,应用了年代测定技术,文物分析,鉴定技术,提供了传统考 古学无法得到的信息。 2、 简述碳十四测年方法的测年原理以及采样要求。简述碳十四测年方法的测年原理以及采样要求。 宇宙射线中的中子流与地球大气层中的 14 N 发生核反应,产生 14 C。它以二氧化碳 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活着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与二氧化碳发生交换,直到生物体死亡为止 , 14 C 含量按其半衰期进行减少,我们可以利用 14 C 的减少量来计算生物死亡的年代。 要求出土时最好保证样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以保证样品中的原始浓度。木炭 50 克,木头 100 克,种子 100 克,毛发 100 克,骨头 1000 克玻璃瓶干燥保存,准确秤量, 编号。 热释光:含有二氧化硅类晶体的陶器,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 就会出现荧光现象,器物内储存的能量一次性的释放完毕。器物烧成后,继续和自然界进 行物质交换,从新积累能量。依据积累能量的多少以及现有的能量,可以计算出最后一次 高温的年代。要求样品周围的环境中的辐射现象没有异常。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硅样品周围 温度不能长期处于较高值,不能与地下水或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接触。 3、 比较考古学中传统的断代方法与现代测年技术的优缺点比较考古学中传统的断代方法与现代测年技术的优缺点 现代测年技术是传统侧年技术的延伸,是对传统考古学的精细化工。 传统考古学主要是利用地层学了解文物的相对年代,利用类型学的研究,依据铭文记 载的年代,器型进行排队比较,从而可以了解器物的发展序列,确定其年代。利用现代科 技断代技术,可以测得文物存在年代得绝对年代,是对传统测年技术得一种鉴定,补充和 细化。 4、 试分析现代文物分析技术与传统文物研究方面有什么不同?而者应该怎样配合试分析现代文物分析技术与传统文物研究方面有什么不同?而者应该怎样配合 ? 现代分析技术文物信息得来源广泛,包括文物得各个方面,包括化学组成,文物的病 变分析等微观分析,它不要求文物的完整性,也不需要有文物的产地和出土地层。 传统文物研究信息则需要文物的地层、发掘地、文物的完整性。需要的是文物的宏观 信息。 相互依赖相互验证 5、 简单总结在田野考古中应用的各项遥感技术所依靠的基本原简单总结在田野考古中应用的各项遥感技术所依靠的基本原理。 地面文物勘探主要史依据航拍资料中田野与农作物植被的形态、地表土层颜色的层次 ,明暗,地形的凹凸等微弱差别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图象处理进行判别。 植被形态与遗址的关系古城墙农作物早熟,色浅,古代沟渠农作物晚熟,色深。地面 土色与遗址的关系。杂质多,风沙、尘土有机物使得土色不同。地形凹凸:坟墓,城墙断 垣,立体造型,土色不同。 地球卫星全天候遥感技术。利用红外摄影分辨遗迹。 二、 综述题: 从考古学自身的发展史谈现代科学技术引入所引起到的作用。从考古学自身的发展史谈现代科学技术引入所引起到的作用。 考古学从地质学和生物学中分别引进了地层学和类型学,从而为近代考古学发展奠定 了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的引入,解决了很多利用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对 于史前时期的文物,利用现代技术测年,可以解决无叠压关系遗址的早晚问题。从而使得 年代更加准确。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减少考古发掘的盲目性。各种现代技术的引入,使得 考古工作者获得传统考古学无法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是对传统考古学的补充和扩展。 产地分析思考题产地分析思考题 1. 简述多元分析法及其种类。 2对比 X 光照相技术与中子射线照相技术的特点,阐述这两项技术对考古研究起到 的作用。 3文物的成分分析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如何看待文物的有损分析与无损分析? 4什么是物质结构的分析技术?目前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5简述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文物上的应用。 6文物生产工艺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复杂的工作,以你熟悉的文物种类为 例,论述文物生产工艺分析的方法论。 文物的采集与保存思考题文物的采集与保存思考题 1为什么我们必须在考古现场第一时间对出土文物进行抢救与保护处理? 2不同地区,地下埋藏环境有何不同?不同种类文物在同样埋藏环境中腐蚀行为有 何不同? 3论述考古现场建立文物保护大棚的重要性,指出保护大棚应该满足的技术参数与 建设标准。 4如何做好考古发掘与现场文物抢救的协调工作?以纺织品、象牙为例。 5在考古工地临时库房,如何控制温湿度?如何避免阳光和灰尘对文物的影响? 6在考古所文物库房和博物馆展厅,如何做好净化空气、防光、防尘的措施? 文物形态与形象分析思考题文物形态与形象分析思考题 1简述多元分析法及其种类。 2对比 X 光照相技术与中子射线照相技术的特点,阐述这两项技术对考古研究起到 的作用。 3文物的成分分析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如何看待文物的有损分析与无损分析? 4什么是物质结构的分析技术?目前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5简述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文物上的应用。 6文物生产工艺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复杂的工作,以你熟悉的文物种类为 例,论述文物生产工艺分析的方法论。 水下考古思考题水下考古思考题 1简述水下考古的特点。 2如何制定水下考古方案? 3试述水下探测的方法。 4水底打捞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考古测年思考题考古测年思考题 114 C 断代法的原理是什么? 2如何校正系列样品 14 C 年代? 3释光技术包括哪两种,其测年范围和使用对象有何不同? 4在采集热释光测年样品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5简述考古磁学测年法在考古中的应用。 6什么是电子自旋共振?如何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来测定考 名词解释与简答名词解释与简答 一 名词解释 1 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2 文化层 3 仰韶文化 4 中山王墓 5 虎子 6 居延汉简 7 云冈石窟 8 前蜀王建墓 9 细石器 10 卡若文化 11 甲骨文字 12 墓志 13 安伽墓 14 白沙宋墓 15 考古学文化 16 半坡遗址 17 妇好墓 18 侯马晋城 19 模印拼砌画像砖墓 20 影青瓷 21 永乐宫 22 黄肠题凑 23 遣策 24 唐三彩 25 开元通宝 26 盘龙城 27 巴蜀文化 28 空心 砖墓 29 鸡首壶 30 对钱 31 大汶口文化 32 郑州商城 33 人祭 34 对钱 35 鸡冠壶 36 郑州商城 37 卜千秋墓 38 简牍 39 白沙宋墓 40 南越王墓 41 星云纹镜 42 朱书镇墓瓶 43 马面 44 直五百株 二 问答 1 简答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分布与年代 2 简答唐代铜镜的类型与分期 3 我国早期铁器和冶铁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湖南省中南大学非事业编工作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春季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直属事业单位第二批次考核招聘教师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江西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10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宪法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黑龙江鸡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西临桂农村商业银行劳务派遣人员招聘4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省惠东县招聘公办学校教师71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铜仁市万山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水发集团权属一级公司纪委副书记专项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餐饮娱乐业态助手模板合集)餐饮业态选址商圈调研表(外卖版块)
-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检测试题(附答案)
- 标准物业服务合同协议范本样式
- 2025届高三语文名校模拟11月份修改病句考题汇编
- 护士淡妆上岗培训
- 苏州介绍课件
- 强制性脊柱炎健康宣教
- DB34∕T 2395-2015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 二人合伙协议书简单一点(2024版)
- HGT 6331-2024《肥料级磷酸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