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西 北北 艺艺 术术 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专专 业:业: 工工 业业 设设 计计 班班 级:级: 二二 班班 姓姓 名:名: * 学学 号:号: *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 实习地点:实习地点: 西西 安安 报告日期:报告日期: 2011-11-6 至至 2011-11-11 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考察任务书考察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考察主题西北艺术考察调研报告 考 察 内 容 目 标 和 要 求 考察目标: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开阔视野,提 高审美,扩展知识面。理解更过西北地区的历史、军 事、雕塑、书法、绘画、工艺、地方风情等方面的知 识,进一步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内容形式,开拓 视野,在增加理论修养的同时,感受中国古代文化艺 术氛围,了解文化底蕴。收集西北地区珍贵的图像、 文字等材料。为以后的毕业创作和学习作出良好的铺 垫,激发创作激情和灵感来源。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能力。 考察要求:通过对文字的记录,图片的采集,记 录每天的考察行程,形成系统的材料,便于分析总结, 形成自己的调查材料。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核 意见 系部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考察日记考察日记 时间:2011 年 11 月 6 日 地点:西安钟楼、回民街 2011 年 11 月 6 日,由于前一天的或者是凌晨到达的,所以第一 天很晚才起来,今天西安的温度是 25 摄氏度,北风呼呼的吹着, 感觉天气非常的寒冷,和武汉的天气带给我们的感觉截然不同,也 许这就是北方特有的天气吧。下午,从西大街开始行走,从两边的 建筑,可以感受到下西安的古老,文化底子的深厚,令人最难忘怀 的实现的回民街。先是看看钟楼的神奇,这看是一座很严谨的古老 建筑,却有他神奇的所在,就是在色彩的搭配上面,木雕艺术上面, 可以说是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参观完钟楼,便来到西安有名 的回民街,街道两旁却还留着上世纪的建筑,乃至更早些年间的, 全是陕北特色,走在回民街上面,陕北的特色食物全部都在这儿了。 在回来的路上,肚子饱饱的,一想让人感受到回民的文化和风俗习 惯,真叫人叹为观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随后走出了回民街, 一路回来参观了很多古代留下来的建筑,天色已黑,不得不提供下 脚步回到住的地方。 心得: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始建于明洪武 十七年,原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清乾隆 五年曾经重修。钟楼上悬挂铜钟,用以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呈典 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 严。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 每一层的门扇上均有 8 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了一个古代典 故。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 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 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 兽图案组层的兽纹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 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 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时间:2011 年 11 月 7 日 地点: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告诉我们陕西历史博 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 建于 1983 年,1991 年 6 月 20 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 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 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 珠,华夏宝库”。刚刚迈入博物馆就被它古香古色的气魄深深地吸 引着。踏着古朴的青砖,怀着敬仰与憧憬,走进这个祖国的史册、 历史的舞台。疾步向前,青砖、碧瓦、朱门一座虽不算气势恢 宏,但依旧古香古色的建筑静默在那里。它犹如一幅历史的卷轴, 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待我们细细品读。那远古的缕缕的沁人幽香, 漫过千年的时光,将我们萦绕,久久不散。 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 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 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 6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55600 平方米, 文物库区面积 8000 平方米,展厅面积 11000 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 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 1840 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 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 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 画举世无双。 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这是第一层刚进去在第一个展馆,展现的是陕西最古老的文化, 最古老的文明。 第一展馆非常的大,展现的是秦朝以及秦朝以前的 文物,还有世界闻名的兵马俑这里也有,不过只有少数几个,没有 咸阳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但是在这里能看到这样的兵马 俑也足矣。 第二展览馆主要有两个单元,一是展现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 和典型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 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 的时代风貌。二是展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 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 荣与特征。 第三展览馆主要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隋唐时代典 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 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 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展示了唐 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 创造和精神传承。 时间:2011 年 11 月 8 日 地点: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在博物馆的东侧,因为昨天从博物馆出来已经很晚了, 今天专门来感受大雁塔的秀美风光。由门口走进大雁塔墙角,大概 有 500 米左右,大雁塔正对面是人工的一个大型水做景观;两旁是 雕饰品,有跟中雕像和陈设饰品,眼看雁塔,气势宏伟。唐高宗永 徽三年春,法师玄奘奏请建造大雁塔,至十月建成。初时塔高五层, 砖表土心。武则天长安年间,经重修而改建为七层楼阁式砖塔,一 直保存至今。迄今已有 1300 余年历史。大雁塔座落在大慈恩寺内, 而大慈恩寺为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伟的佛教寺院,更因为当年 玄奘法师在此主持事务,管领佛经译场,使该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 有着突出地位。 “雁塔题名”的典故,始于唐代。唐朝的科举考试后,新科进士除了 戴花骑马游遍长安外,也要来此登高题诗,以表示步步高升,平步 青云。当年白居易考中进士后,意气勃发,登塔题下诗句:慈恩塔 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考察日记考察日记 时间:2011 年 11 月 9 日 地点: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今天我们来到秦始皇兵马俑,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博物馆里,一件件兵马俑的文物保存完好 无损,看上去真是巧夺天工,造型逼真,再加上非常宝贵的资料, 图片和导游的生动讲解,确实给我上了很深的一次历史课,从中受 益匪浅。秦始皇赢政 13 岁就开始营建陵园,一代伟人赢政更是横扫 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 的障碍的巨大动力。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将军俑:身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 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 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 铜长剑 1 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 气质威武。好像是在沉思退敌良策,面对强敌,毫不退缩,一股大 将之风的气势。 旁边立的是武士俑:俗称铠甲武士俑。该俑头绾圆形发髻,上 身穿长袍,外着披膊铠甲,下身穿短裤,腿缠裹腿。双臂下垂,右 手作握兵器状。俑的发髻部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尚有的习 俗。交领右衽长衣属于汉服,而短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 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活。秦俑军阵中的重 装步兵,其年轻的形象中透出虎虎生气。武士俑的神态让我们感受 到紧张的气氛,蓄势待发的样子,好像随时有场大战一触即发。 中侧的是跪射俑: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 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均作蹲跪姿,左腿 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 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跪射的姿态古 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 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 想的一种射击姿势,两眼紧盯着前方,随时待命把利箭发射出去, 击毙敌人,其可见跪射俑个性与特性明显不同,是兵马俑中的精华,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秦始皇被后人誉之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谤之者则 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 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 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 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 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 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 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 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 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看完了兵马俑,深有感触。庄严的兵马俑伫立在我的眼前,它 经过了多少的风风雨雨,铸造了它坚忍不拔的身躯,让我深深佩服 那些铸造兵马俑的人,正是他们创造了这个世界奇迹,也正是他们 让我们领略到中国的过去是非常繁荣的。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为 什么世界的人都知道兵马俑?就是因为兵马俑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 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不朽的化身!兵马俑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 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马俑更是全世 界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不已,让中国人倍感骄傲 。 时间:2011 年 11 月 10 日 地点:甘肃 今天离开西安,坐上前往甘肃的火车,心情还没有从秦始皇兵 马俑那气势磅礴,宏伟的场面中回到现实的世界,已经踏上那让我 向往的一片土地上。 时间:2011 年 11 月 11 日 地点:甘肃敦煌 今天我们来到了梦想中的敦煌。初识敦煌是在小学历史课本上,是一页印 着“敦煌飞天”的彩色插图。那上面有两个不分男女的人物,但眉目轮廓及体 形姿态线条十分清晰,身材修长,昂首挺胸,双腿上扬,双手散花,衣裙飘带 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像两只在空中游弋的双燕。记得当时课本中 有好几幅插图,但我只倾心于这幅“敦煌飞天”,竟烂熟于心。及至真的到了 敦煌,就仿佛在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诗人赵朴初先生曾写过一首莫高窟 飞天赞: 擎盖技华绕上方,诸天喜跃拥空王。万古不停飞动意,人间至宝礼敦煌。 莫高窟确实是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它有着悠久而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史料记载,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 公元 366 年,乐樽和尚在敦煌鸣沙山首开石窟;到唐朝,鸣沙山侧的悬崖上,已 经出现了上千个石窟,号称千佛洞。这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石窟群。直到现 在,仍有石窟 492 个,塑像 2450 尊,壁画 45000 余平方米,如按 1.5 米高计算, 总长达 30 公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了解古 代历史、艺术、宗教的重要窗口。 到达目的地敦煌莫高窟,站在写有“莫高窟”三个大字的牌楼前,面对着 檐廊栈桥相连的上下四层石崖洞窟,每个人都激动不已。在莫高窟导游的引导 下,我们参观了向游人开放的 10 个洞窟,在古代艺术画廊里游弋了多半天,眼 中映满了美妙的造型,脑海里装满了神奇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除了 321 窟那飞姿优美的“敦煌飞天”之外,还有“藏经洞”、“九层楼”和“卧佛”。 我们的参观是从“藏经洞”开始的。藏经洞即莫高窟 17 号洞,位于是 16 号大窟甬道的北侧,是座高约 1.6 米,宽约 2.7 米的小石屋。来到洞内,边看 边听导游小姐的讲解。她那甜润而沉重的声音吸引住我:清光绪 26 年,也就是 公元 1900 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碌在清理洞窟的流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通道的北壁有个不知何时封闭小石屋,里面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经卷、手稿、文 书、织绣。因沙漠干燥,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是神话中的聚宝洞!它的神秘在于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人将这批珍贵的文物放在里面,并将洞口封闭。从 此,便无人知晓。当王道士用一双枯瘦的手打开洞门之后,一批批外国探险家、 考古家接踵而来,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桔 瑞超等。他们想方设法、挖空心思从王道士的手中拿走了大批文物,分别收藏 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博物馆。从此,莫高窟的珍贵文物流散到 国外,其辉煌的艺术也随之介绍到了国外,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吸引了不少 学者对莫高窟的遗书和造型艺术进行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显学敦 煌学。 听到导游小姐的祥细解说后,我想起散文家余秋雨在参观敦煌莫高窟时, 曾写下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文字:“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 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 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的 民族伤口在滴血。” 从“藏经洞”出来,接着参观的是第 96 窟,这是莫高窟最大的佛窟,人们 又称之为“大佛殿”、“九层楼”。大佛殿位于石窟群的正中间,窟檐依山崖 峭壁建造,高达 45 米,共九层。第九层为八角顶,覆盖佛像窟顶。下面八层为 依崖建造的五间六柱大型两角窟檐。檐角上翘,下垂风铎,是一座气势雄伟壮 观的楼阁。它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窟内的倚坐弥勒佛 像,又称北大像,高 34.5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内石胎泥塑佛像。“弥勒” ,为梵文音译,汉文意译为“慈氏”,是佛教的“未来佛”。据弥勒经说, 弥勒居净土世界,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释迦牟尼涅槃后,弥勒将降生人间, 引度世人进入弥勒净土极乐世界。据敦煌遗书记载,这尊大弥勒佛像修建于唐 朝(公元 695 年),由禅师灵隐和居阴祖等共同建造。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 公元 684 年当政,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直接利用佛教的宣传,声称自己 是弥勒佛的化身,下降人间来拯救众生的苦难。并下令各州县建大云寺,造弥 勒佛像供俸。这座大弥勒像,可能就是这次崇佛政治浪潮中修造的。 容纳大佛像的洞窟是一个高耸的室内空间,下大上小,由于塑像巨大而坐 落的面积狭小,雕塑家便在造型上大大强调了佛像的头部体积,虽然大大超出 了人体正常比例,但解决了由下仰视造成面部形象不完整的缺憾。观者在仰角 视距 30 多米的情况下,仍然清晰地看到佛的面部表情。坐佛从头到脚,体形圆 浑饱满,气度雍容,表情庄重,佛头微微下俯,眼光下视,人在窟底仰视,与 佛目光相接,更觉得佛的庄严伟大而感到自身渺小,增加了佛教的感化作用。 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洞窟,是第 158 窟。在这个建于中唐时代的窟内,西 壁前面的佛坛上横卧着长 16 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轮廓鲜明,头形长圆,面部 表情极其自然,那半合半睁的双眼,显得那么安祥;那微微含嫣的嘴唇,又是那 么欣慰;那枕手横卧的睡姿多么平静悠远;那密集的衣纹线有规律地起伏流动。 整个人体浑然天成,富有韵律感,完全是一睡美人的神情姿态。佛经上讲,涅 槃并非死亡,是指经过无数生死轮回后获得的新的精神境界,也是成佛的标志。 因此,雕塑家塑造了释迦牟尼涅槃时从容不迫、心绪坦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 自信的神情。 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说,敦煌艺术的显著特征是塑绘结合,相辅相存。你 看,这身卧佛像周围画有举哀的弟子和帝王,由于还未觉悟,对佛的涅槃感到 极度的痛苦和悲伤,有的嚎啕大哭,有的痛不欲生,有的幸灾乐祸生动地 刻画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背后,又画了觉悟较高的菩萨,知道佛涅槃 并非死亡,死是意味着再生,因此表现出坦然肃穆的表情。涅槃的佛、举哀的 弟子和俗人与镇静的菩萨构成动静动静的情感变化,充分表现了 释迦牟尼涅槃时的神圣热烈气氛。 在敦煌莫高窟度过的难忘的一天,使我深深感到它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艺 术画廊、佛教圣地和历史博物馆的综合文化艺术中心。难怪莫高窟的奇光异彩 会使无数学者、游客向往和倾倒。 带着激动地心情,我们踏上了回武汉的火车,这次考察所带给 我的震撼是深刻的,也让我深深感受到西北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西北艺术西北艺术 考察报告书考察报告书 一、考察主题 西北文化艺术考察西北文化艺术考察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考察,理解更过西北地区的历史、军事、雕塑、书法、 绘画、工艺、地方风情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 术的内容形式,开拓视野,在增加理论修养的同时,感受中国古代 文化艺术氛围,了解文化底蕴。收集西北地区珍贵的图像、文字等 材料。为以后的毕业创作和学习作出良好的铺垫,激发创作激情和 灵感来源。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 所要解答的问题。 调查内容:西安古城文化 甘肃敦煌文化 调查时间:2011 年 11 月 6 日2011 年 11 月 11 日 调查地点:西安 甘肃敦煌 调查对象:西安钟楼、回民街陕西历史文化博物馆西安大雁塔 秦始皇兵马俑甘肃敦煌 调查范围:西北地区的历史、军事、雕塑、书法、绘画、工艺、地 方风情等方面 调查要点:文化历史 雕塑绘画 工艺 地方文化风情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通过走访参观,了解所调查地方的的文化历史,地方文化风情, 感受当地的文化艺术气息。通过文字记录、图片记录总结各地的文 化艺术特点,独特的文化底蕴。 三、正文(文字不少于 3000) 西北艺术考察报告 第一站:西安钟楼、回民街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 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清乾隆五年曾经重修。钟楼上 悬挂铜钟,用以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 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 清盛行的装饰艺术。每一层的门扇上均有8 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了 一个古代典故。 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 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 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纹在琉璃 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 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 力。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 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许多古代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 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 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 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 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 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 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的画面,依 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 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 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 “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 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 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 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 ;踏 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第二站:西安 陕西历史博物馆 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 1983 年, 1991 年 6 月 20 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 里程。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 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刚刚迈入博物馆就被它古香古色 的气魄深深地吸引着。踏着古朴的青砖,怀着敬仰与憧憬,走进这个祖国的史 册、历史的舞台。疾步向前,青砖、碧瓦、朱门一座虽不算气势恢宏,但 依旧古香古色的建筑静默在那里。它犹如一幅历史的卷轴,在我们面前缓缓展 开,待我们细细品读。那远古的缕缕的沁人幽香,漫过千年的时光,将我们萦 绕,久久不散。 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 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 占地 6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55600 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 8000 平方米,展 厅面积 11000 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 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 用的简单石器,下至 1840 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 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 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 画举世无双。可谓琳 琅满目、精品荟萃。 这是第一层刚进去在第一个展馆,展现的是陕西最古老的文化,最古老的 文明。 第一展馆非常的大,展现的是秦朝以及秦朝以前的文物,还有世界闻名 的兵马俑这里也有,不过只有少数几个,没有咸阳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壮 观,但是在这里能看到这样的兵马俑也足矣。 第二展览馆主要有两个单元,一是展现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 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 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二是展以陕西丰富 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 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 第三展览馆主要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 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 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 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 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 第三站:西安大雁塔 眼看雁塔,气势宏伟。唐高宗永徽三年春,法师玄奘奏请建造大雁塔,至 十月建成。初时塔高五层,砖表土心。武则天长安年间,经重修而改建为七层 楼阁式砖塔,一直保存至今。迄今已有 1300 余年历史。大雁塔座落在大慈恩寺 内,而大慈恩寺为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伟的佛教寺院,更因为当年玄奘法 师在此主持事务,管领佛经译场,使该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有着突出地位。 “雁 塔题名”的典故,始于唐代。唐朝的科举考试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游遍 长安外,也要来此登高题诗,以表示步步高升,平步青云。当年白居易考中进 士后,意气勃发,登塔题下诗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第四站:秦始皇兵马俑 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博物馆里,一 件件兵马俑的文物保存完好无损,看上去真是巧夺天工,造型逼真,再加上非 常宝贵的资料,图片和导游的生动讲解,确实给我上了很深的一次历史课,从 中受益匪浅。秦始皇赢政 13 岁就开始营建陵园,一代伟人赢政更是横扫六国、 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将军俑:身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双 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 ,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 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 1 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 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气质威武。好像是在沉思退敌良策,面对强敌, 毫不退缩,一股大将之风的气势。 旁边立的是武士俑:俗称铠甲武士俑。该俑头绾圆形发髻,上身穿长袍, 外着披膊铠甲,下身穿短裤,腿缠裹腿。双臂下垂,右手作握兵器状。俑的发 髻部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尚有的习俗。交领右衽长衣属于汉服,而短 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 活。秦俑军阵中的重装步兵,其年轻的形象中透出虎虎生气。武士俑的神态让 我们感受到紧张的气氛,蓄势待发的样子,好像随时有场大战一触即发。 中侧的是跪射俑: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 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均作蹲跪姿,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 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 一下作持弓弩状。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 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 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两眼紧盯着前方,随时待命把利箭发射出去,击 毙敌人,其可见跪射俑个性与特性明显不同,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 塑艺术的杰作。 秦始皇被后人誉之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谤之者则称其为 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 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 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 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 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 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 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 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看完了兵马俑,深有感触。庄严的兵马俑伫立在我的眼前,它经过了多少 的风风雨雨,铸造了它坚忍不拔的身躯,让我深深佩服那些铸造兵马俑的人, 正是他们创造了这个世界奇迹,也正是他们让我们领略到中国的过去是非常繁 荣的。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世界的人都知道兵马俑?就是因为兵马俑 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不朽的化身!兵马俑体现了我国 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马俑更是全世界 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不已,让中国人倍感骄傲。 第五站: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确实是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它有着悠久而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史料记载,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 公元 366 年,乐樽和尚在敦煌鸣沙山首开石窟;到唐朝,鸣沙山侧的悬崖上,已 经出现了上千个石窟,号称千佛洞。这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石窟群。直到现 在,仍有石窟 492 个,塑像 2450 尊,壁画 45000 余平方米,如按 1.5 米高计算, 总长达 30 公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了解古 代历史、艺术、宗教的重要窗口。 到达目的地敦煌莫高窟,站在写有“莫高窟”三个大字的牌楼前,面对着 檐廊栈桥相连的上下四层石崖洞窟,每个人都激动不已。在莫高窟导游的引导 下,我们参观了向游人开放的 10 个洞窟,在古代艺术画廊里游弋了多半天,眼 中映满了美妙的造型,脑海里装满了神奇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除了 321 窟那飞姿优美的“敦煌飞天”之外,还有“藏经洞”、“九层楼”和“卧佛”。 我们的参观是从“藏经洞”开始的。藏经洞即莫高窟 17 号洞,位于是 16 号大窟甬道的北侧,是座高约 1.6 米,宽约 2.7 米的小石屋。来到洞内,边看 边听导游小姐的讲解。她那甜润而沉重的声音吸引住我:清光绪 26 年,也就是 公元 1900 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碌在清理洞窟的流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通道的北壁有个不知何时封闭小石屋,里面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经卷、手稿、文 书、织绣。因沙漠干燥,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是神话中的聚宝洞!它的神秘在于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人将这批珍贵的文物放在里面,并将洞口封闭。从 此,便无人知晓。当王道士用一双枯瘦的手打开洞门之后,一批批外国探险家、 考古家接踵而来,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桔 瑞超等。他们想方设法、挖空心思从王道士的手中拿走了大批文物,分别收藏 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博物馆。从此,莫高窟的珍贵文物流散到 国外,其辉煌的艺术也随之介绍到了国外,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吸引了不少 学者对莫高窟的遗书和造型艺术进行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显学敦 煌学。 听到导游小姐的祥细解说后,我想起散文家余秋雨在参观敦煌莫高窟时, 曾写下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文字:“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 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 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惠州光正实验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建筑行业离职人员技术秘密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
- 离婚协议公证及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及监护权转移合同
- 离婚协议标准范本:财产分配及子女监护实施协议
- 智能化空调系统箱涵施工与物联网应用合同
- 离婚协议中债务承担及财产分割详细约定范本
- 金融机构职业健康安全与客户隐私保护合同
- 胎盘早剥护理查房
- 脑梗死2025诊疗指南
- 耳前瘘管继发感染诊疗要点
- T-YNX 002-2025 葡萄组培脱毒快繁技术规程
- 衣服投标供货方案(3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丁酮肟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公司电脑补贴管理办法
- 中石化对供应商管理办法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语法与阅读专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版安全生产法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